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选修班小周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 资源ID:17089354       资源大小:234.2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选修班小周练 Word版含答案.docx

    1、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选修班小周练 Word版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班小周练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2“如何治国”是历代统治者探讨的一个焦点问题。春秋时期的管子认为,“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也;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这里管子主要强调的是A君主的才能 B制度的建设 C人

    2、才的任用 D创新的意识3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圉,牛有牧,以待百事。”材料反映了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三纲五常”的原则 D“天人感应”的思想4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磔)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维护权贵利益 注重公平正义 重视宗法伦理 保护私有财产A B C D5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前后的东海郡集簿的前3行:

    3、(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西汉中央行政设置情况 B县、邑、侯国是上下级的关系C这里的候国是分封制产生的 D这里的县邑长官是由地方选出的6贞观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监督伺察)。”其目的在于A.缓和三省矛盾 B.分割宰相权力 C.评议皇帝得失 D.加强君主集权7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4、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8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 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 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文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马

    5、克斯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说:“科举制度全面推行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跻身俸禄补缺等级。”在论述科举制度的主要意义上,两者都强调A可以消融社会阶级 B有利于各地文化融合C通过考试的方式跻身仕途 D加强了中央集权10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论“天朝十误”指出“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相谭(湘潭),此时林绍璋在相谭(湘潭)全军败尽。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七、误王不问政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B所言不符合历史事实C其中第一误是导致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D指出了太平

    6、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11朱维铮在重读近代史中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直到民国,苏南农村说到长毛,仍然鲜有好话。”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2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13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

    7、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14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15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

    8、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16著名史学家唐德刚说: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一部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这里的“今后”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以后 B辛亥革命以后 C北伐战争以后 D新中国成立以后17美国学者古德诺在共和与君主论中写道:“中国数千年以来,狃于君主独裁之政治,学校阙如,大多数之人民,知识不甚高尚,而政府之动

    9、作,彼辈绝不与闻,故无研究政治之能力。四年以前,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之结果者也。”上述观点在本质上A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认为君主专制有弊端C认为国人毫无参政能力 D认同尊孔复古的主张18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191926年12月,中共中央汉口会议认为,自北伐军攻克九江、南昌后,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0、已发生“各种危险倾向”,“其中最严重的倾向是一方面民众运动勃起之日渐向左,一方面军事政权对于民众运动之勃起而恐惧而日渐向右。”会议要求“一切群众组织和运动,尽可能的和国民党合作。”基于此种认识,中共中央认为应当A扶助国民党左派领袖 B继续大力开展工农运动C争取国民革命领导权 D与国民党右派彻底决裂20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21下图是抗战时期的一幅政治宣传画。该画旨在 A宣告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B呼吁全民族共同抗日 C歌颂军民合

    11、作首战告捷 D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22傅吾康曾说:“抗日战争开始时,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的浪潮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抗日战争被认为是1927年中断的革命战争的复活。中国人对进犯的敌人所作的抵抗超出了日本人最初的一切预料。”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与国民大革命有着相同的目标B中国军民团结抗战贯穿了抗战的全过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决了国内的党派矛盾D抗战初期的坚决抵抗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23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

    12、,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A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24下列记述从中共诞生到改革开放八十余年风雨历程的长诗,其中所述事件发生在1921年中共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是 中共二大,制定党纲。反帝反封,指明方向 星星之火,燃烧井冈。总结经验,三篇文章统一战线,救国良方。张杨兵谏,中共影响 三大战役,改变力量。占领南京,人民解放A B C D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1978年宪法进行了两次部分修改,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按小平同志批示的原则修

    13、改了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等,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取消1978年宪法中关于公民有“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权利的规定,由此可见当时A1978年宪法迭经修改已臻完善 B宪法至高地位得到真正确立C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已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亟待加强26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说明A“一国两制”的方针开始提出 B海峡两岸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C和平统一祖国是建国以来的一贯方针 D毛泽东处理台湾问题的灵

    14、活性27“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政策 D多边外交战略281949年,毛泽东强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1957年,毛泽东又宣布,“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据此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有革命思维的惯性特征C因实际的需要而随意改变 D意识形态大于国家利益2920世

    15、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 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30下图拍摄于1971年4月,据此判断当时中美两国周恩来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资料图片)A成为经济战略同盟 B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C揭开了关系正常化的序幕 D仍然处于互相敌视状态31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

    16、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32游艳丽在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中论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紧急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前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的发展。”下列解读与材料不符的是A过于倚重苏联使新中国的发展走了弯路 B加剧了中美的紧张对抗C有利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 D不利于中国利用更多的外部条件和良机发展自己332

    17、010年3月4日李肇星说:“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坚决不能接受的。”对于台湾问题,我们的认识有二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回归中国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结果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 国际反华势力以及“台独”势力是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两个重要因素A B C D34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湖南常德钱继才写了三组中国共产党之歌诗词,立党、建军曲,兴国三部曲,守业进行曲。下列选取部分应列入守业进行曲的是 A先烈二一聚嘉兴,南湖航船起征程 B工农掌握枪杆子,劳苦大众闹革命。C推翻旧制民作主,共产党人掌政权。 D祖国花甲溢富光,巨变源于开放。35波默罗伊等在

    18、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废除债务奴隶制A B C D36“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抽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做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处其死刑。”该材料说明当时雅典民主政治A司法审判程序存在问题 B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C多数票原则保证了司法公正 D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

    19、有力工具37亚里士多德说:“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民自治构成了民主性的奴隶制社会 B公民意识决定了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C公民组织包括了本邦的奴隶和外邦人 D公民权利保证了城邦社会的长盛不衰38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A.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 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

    20、法律意识39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该段规定反映出罗马法 A法律条文内容明晰,具体 B缺乏可操作性C完全保护平民的利益 D仍是一种习惯法40学者米健认为,“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材料最能说明A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4119世纪末,

    21、中国一位官员在出使某国后感叹,“推原其立国本末,所以持久而国势益张者,则在议政院有维持国是之义;设市长治民,有顺从民意之情,二者相持,是以君与民交相维系,迭盛迭衰,而立国千余年终以不敝,人才学问相承以起”。该官员称赞的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42“1832年议会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这说明议会改革A扩大了民主的范围 B消除了不平等现象C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D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43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主要

    22、源于A邦联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原则44.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爵位,凡是在合众国担任受益职务非经国会同意,不得从任何国王、君主或外国接受任何种类的官职或爵位。”这一规定旨在A.保持国会绝对权威 B.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防止封建君主专制 D.保障民主共和政体451989年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填写财产。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财产报告向全社会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该材料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什么原则A反对私有制 B天赋人权 C人民主权 D暴力革命班级 姓名

    23、 得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6.(10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文化多样性使世界更加安全而不是更不安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一贯的经验使我确信,除了真理没有其他的神。非暴力植根于真理中,反之亦然。我信仰世上各种伟大宗教的基本真理。我还相信,如果我们能够阅读不同信仰的法典,并以这些宗教信徒的角度来理解经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根基都是一致的,每种宗教都能从其他宗教中获益。 印

    24、度甘地圣雄箴言录材料二 绝食的确制止了首都的猖獗暴行(印度教徒对印度境内的穆斯林进行屠杀)。毫无疑问,他减轻了印度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恐惧与担忧,使他们有一种相对的安全感。在穆斯林世界中,甘地的形象有所改变,由原来的头号敌人变成了东方世界的杰出之子。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谈到了(甘地思想有)“一种为了印巴友谊而产生的新的了不起的感情愿望”。印度克里帕拉尼甘地材料三 人们只需要打开每天的报纸就会知道,宗教分歧是当今世界一个爆炸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因素对此的反应要么是退回我们自己的团体之中,将藩篱筑得更高;要么是将宗教因素撇在脑后。这两种策略都不能帮助我们处理宗教多样性问题。我们需要寻找某种互相尊重和与

    25、不同传统和文化背景的邻居真诚对话的基础,一个我们能够由此出发,共同努力面对困扰人类的深层伦理和精神问题的基础。 美朱迪丝博玲中国文化朝觐:宗教多样性探索(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甘地思想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践。(4分)(2)据材料二,指出甘地在穆斯林世界中形象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2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甘地思想对我们今天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的启示。(2分)高二历史选修班小周练20150521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BACCDABAAADDADBDDAB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BDD CDDBACCDCDDDBADAB4142434445BADDC46.(10分)(1)思想:崇尚真理;实行非暴力;宗教宽容。(任答两点2分)实践:食盐进军、绝食、文明不服从运动等。(2分)(2)原因:制止暴行;制止宗教冲突;保护了穆斯林。(任答两点2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缩小分歧,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缓和矛盾,推动地区和平。(2分)(3)不回避宗教分歧;摒弃暴力冲突;真诚和平对话;寻找共识;宽容彼此(任答其中两点,2分)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学年高二历史选修班小周练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