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17079866       资源大小:101.03KB        全文页数:9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开学第一课(七年级)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在金秋的九月看到火热的你们,我由衷感到高兴和激动。今天是新学期第一节课,我有个习惯,第一节课我喜欢随意聊聊。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我这个新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先自报家门了。 一:自我介绍(略) 二:澄清语文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了,那门大家谁能说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流行的几种说法: 1.语言和文学 2.听说读写 3.叶圣陶:口语和书面语 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另

    2、外在如今应试教育体制下,同学们还要掌握好应试的技能。 三:如何学好语文 古人讲人的修为时,主张“仁义礼智信”,我这个话题,可以用“缘趣意信方”来概括。 缘.中国有句俗话“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通常,人们喜欢用蜡烛来比喻教师,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职业的赞美,而我更喜欢把教师职业比成撑船的水手,三年一调头,送走一批学生就送走一批渡客。老师,学生,水手,渡客,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老师今天讲的第一方面:惜缘。接下来和学生聊了自己一些故事 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同学们应该主动去体验和发掘语文的乐趣。这里我随便谈谈。意。指学习语文的意

    3、义。 作为基础语言工具,掌握好语文这门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首先是交际需要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可以提升人格魅力。信。指学好语文的信念。(略) 方。指学好语文的方法。 首先,我要求同学们有民主的观念。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是地位是平等的,对于学习上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要敢于发言,说出你的理解。 其次,大家要有钻研精神。四、 具体要求:(一)、我们的目的争取做“五一居士”(1)一手好字(2)一张能言会道的嘴(3)一肚子名篇佳作(4)一笔好文章(5)一颗永远纯真善良的心(二)、我们的行囊:(1) 相信自己,勇敢面对(2) 养成习惯,重在坚持(3) 注重方法,培养能力(三)、新学期准备:(

    4、1)积累(背、默、抄、记)(2)顿悟(悟性、思考、灵感)(3)创造(写作、读书)(4)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作业不过关,重写) 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积极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 上课积极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习惯 课文批注、做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随笔的习惯 修改作文的习惯 沉着冷静、积极应考的习惯让优秀的习惯帮助我们成为优秀的人!五、老师建议:课内:首先,做好课文的预习: 1.粗读课文一遍,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读准字音,写在书上。 2.再读课文,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明晰作者的思路是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读后受到的

    5、启发有哪些,如果是名家名篇,还需要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等。 3.三读课文,试着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绪。特别是抒情性强的作品,如诗歌、抒情散文等,吟诵得好,就学好了一大半。 其次,有目的的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争取课堂多发言,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注意要收放自如。有疑问的地方先做好记号,等合适的时机再问。 最后,整理思路和笔记,写写学习心得。按时的、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课外:1、以书为友 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多读书,读好书。要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2、生活中学习 文章来源于生活,或直接或间接。学语言、学文章都不能离开生活。

    6、六、作业:1、预习春要求:、正确认读和默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并用中方格本按要求抄写3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遍。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读懂内容,读出情感,划出喜爱的语段,背诵并写出感受。1、春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春中优美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学习比喻、拟人等写作技巧。(三)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赞美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难点:揣摩词语,品味春这

    7、篇散文的优美语言。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2-3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起来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景。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散文有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春天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老师纠正)(纠正读音: 润 水涨(zhng) 捉迷藏(cng

    8、) 酝酿(ynning) 应和(h) 薄(b)烟 黄晕(yn) 蓑(su)衣 巢(cho)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色。(三)再读课文,欣赏春景。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春景?作者共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2、齐读课文第1、2节,思考:人们盼春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里可以看出?从“盼望着,盼望着”,两个“盼望”的反复使用可以看出人们以急切又喜悦的心情迎接春的到来;“近了”写出春天降至的喜悦心情。3、齐读课文第1、2节,注意语调的变化,读出盼春的喜悦之情。(老师指导:“盼望”要重

    9、读,“近了”要适当拉长音)4、研读春草图,感受春草带来的美。学生代表读,思考:春天的草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嫩,绿,多,软(2)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容呢?“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3)结尾一句“风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这句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春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文章结构的严谨。(4)通过对春草的描写,作者描绘出春天怎样的景象?写出了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景象。(四)总结这

    10、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习了课文的前三节,感受了春草传达给我们的春意盎然,充满活力的景象。(五)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前三节;2、把 P54词语注音并解释写在作业本上;3、预习课文后面的内容。第二课时一、导入我们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背诵前三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二、品读课文,欣赏春景图。1、研读春花图,感受春花带来的美。(1)学生代表读第4节,思考:作者笔下的春花有哪些特征?通过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划出来,在旁边标出特征)多,艳,甜(2)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来描写“春花”?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红的像火,粉

    11、的像霞,白的像雪”排比写出了花颜色又多又艳;“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散落在草丛里的花比喻成眼睛、星星,写出了春花的多。(3)“闹“字换成“叫”好不好?为什么?闹,有嗡嗡的声响,而且还呈现出一派繁忙劳动的热闹景象,而叫,只表达叫喊的意思,没有用闹字生动活泼。2、研读春风图,感受春风带来的美。(1)齐读第5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感官来描写春风的?找一找句子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听觉:“唱出婉转的曲子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找出句子)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拟人:“鸟儿将巢安在繁

    12、花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3)如何理解“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风比喻成母亲的手,“抚摸”从人的触觉写出春风的柔和,温暖,给人亲切感。3、研读春雨图,感受春雨带来的美。(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牛毛、花针、细丝都有细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个性特点:牛毛多而细密,花针亮而闪烁,细丝柔而绵长。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 (2) 为什么树叶儿会“绿得发亮”,小草儿会“青得逼你的眼”? 经雨一洗,灰尘没有了,又沾了迷蒙的细雨滴,色彩更艳。 (3)体会“静默”二字所表现的境界。 用拟人笔法

    13、传神地写出了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景象,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把人引入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4、研读迎春图,感受人在初春时的心情。(1)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写人,勾勒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2)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达的意思? “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表年龄之全。体现了人们迎春的心情。 (3)“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写成“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读起来感觉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读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动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后者读起来使人觉得呆板。5、男生读课文最后3节。(1)女生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

    14、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段,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三、总结归纳朱自清先生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 的描写,生动地的地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赞美和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拓展作者朱

    15、自清还有许多优美的散文,课后自己欣赏,感受朱自清的散文特色。五、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熟读成诵;2、抄写文中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到摘抄本上。六、板书设计春盼春急切、喜悦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赞美春天绘春 春风图风唱春 热爱生活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颂春新、美、壮课后反思:2、济南的冬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比喻、拟人等

    16、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在我上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如果让你在“冬季”前面加一个修饰限定的词语,你想到的第一个词语是什么?(寒冷的)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万物凋零的萧条画面。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但我国幅员辽阔,同样是在中国北方,却仍然有些地方的冬天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

    17、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到我过北方的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老舍及其创作:(多媒体显示):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

    18、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三、整体感知,集体赏析。、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配乐班瑞德的初雪)学生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b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 c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明确)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19、(温晴)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 :绿、清、亮C、作者对济南通天的喜爱和赞美。、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合作探究、品析美点:(一)品析美点:的确,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寻美。(出示课件)修辞运用之美俯瞰仰视之美移步换景之美动静结合之美虚实相生之美景物映衬之美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分四人小组讨论,看哪一个

    20、组所寻之美最多。注意:说话的时候要求以“我说之美”开头,结合具体词句,说出它美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在交流过程中解说“俯瞰”、“仰视”、“移步换景”、“映衬”等概念)明确:、修辞运用之美:第2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一句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舒适和暖和。第3节“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害了羞”写出了小山的可爱。第4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

    21、墨画。”这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远山的美。第5节“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还有“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的美。第5节“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蓝水晶。、俯瞰仰视之美:第2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这是俯瞰之美。第5节“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写出了济南的美。这是仰视。由河水看到天上,视野阔大,整个济南都美。、移步换

    22、景之美(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视线的转移,不断展现新画面。):第3节(朗读相关句子),从山上到山尖,再到山坡,最后到山腰,是移步换景之美。第4节“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从城里到城外,又从山坡上到小村庄,再到房顶上,是移步换景之美。、动静结合之美:第3节,“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是动静之美。、虚实相生之美(描写所见所闻的实有景物是实写,通过想像、联想而写事物是虚写。借

    23、助于比喻也是虚写的一种方法。):第3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实相生之美。“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是实写,“好像日本看护妇”是虚写。第5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是虚实相生之美。、景物映衬之美(几种景物相互衬托,我们常说的“绿叶扶红花”就是映衬之美。绿叶衬得花儿更红,红花衬得绿叶更绿。):“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矮松与白雪相互映衬,在白雪的映衬下,矮松越发的青黑。这是色彩上的映衬。“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白雪与蓝天相互映衬,是色彩美。“有的地

    24、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草的绿色和暗黄色相映衬,很美。(二)感悟美景:济南的哪一处美景留给你最大的享受,你能不能用“我说济南之美,美在”开头,说一句话?如:“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一圈儿小山,它像一个摇篮,古老的济南城在它的怀里暖和安适地睡着。”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澄清的河水,它又绿又清,像一面镜子。我说济南之美,美在那些小山,它像一个小女孩,又害羞,又秀气。我说济南之美,美在济南的天,它清亮空灵,像一块蓝水晶。学生自由发言,体验美的享受。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一)为什么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总结:1、细致观察2、抓住特征3、安排顺序4、运用修辞5

    25、、情景交融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二)你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再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六、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

    26、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七、堂上练习: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八、作业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

    27、。类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类九、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老舍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过渡 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第4段:城外的远山。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课后反思: 4、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的相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古代诗歌的文学常识;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3、 理解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方法;4、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1、 能

    28、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 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赏析诗歌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寓情于景的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意境,学会从动静、虚实、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诗歌。【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一首七步诗,里有一名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人是才华横溢的曹植。中国有句古话:“虎父无犬子”,曹植这么优秀,那么他的父亲,曹操,也定不是等闲之辈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植的父亲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看看他的文学才能如何呢?二、知人论诗问:对于曹操,同学们知道与他有关的哪些信息呢?预设:望梅止渴、奸雄、枭雄.(一) 曹操其

    29、人。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龟虽寿等。魏朝建立后,曹操被尊为“魏武帝”,庙号“太祖”。(二)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三) 乐府诗:“乐府”原是汉

    30、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其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可以配乐演唱。题目多见“行”“歌”“吟”“引”等字眼。三、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结合课文注释自由朗读两遍;(二)请一位同学读,另一位同学进行点评并再读;(三)介绍创作背景,推出朗读所带情感;创作背景:诗歌是曹操率军东征乌桓胜利后,凯旋途中所作。乌桓当时是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同时,南方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了谋士郭嘉的建议,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东征,直到当年九月胜利回师,途径碣石山而作。所以,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要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读?(喜悦、踌躇满志、信心满满.)(四)播放录音,全班齐读。四、分析诗歌内容(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诗歌读得差不多了,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具体写了些什么呢?)(一)题目:观沧海,交代下文所做之事是观看大海。(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上碣石山,观看大海,看到了什么呢?(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大海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