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 资源ID:17073666       资源大小:56.63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

    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项目(课题)指南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二一七年七月(一)京津冀区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课题1、永定河(北京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技术与示范2018ZX07101005一、研究目标按照永定河“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的目标要求,以永定河(北京段)为重点示范区,通过多类型水源补给河流生态流量优化调控与绿色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支撑2020年永定河(北京段)河流生态通道基本贯通的规划目标。二、研究内容结合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研究多类型水源水质净化与风险控制、水量调蓄与优化调配技术

    2、,提升永定河(北京段)生态流量保障能力;开展永定河景观蓄水河段水质提升技术与示范研究,稳定维护河道大型水面景观功能;研究沙质断流河道生态重建技术,开展断流区绿色河流廊道构建示范,形成溪流与湿地相间的水体景观;研究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与生态水量优化配置与调控方案,支撑2020年永定河(北京段)河流生态通道基本贯通的规划目标。三、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形成多类型水源补给河流绿色生态廊道构建技术1套,提出沙质断流河道生态重建技术指南;制定永定河流域水生态空间管控方案、多水源优化配置方案,建立永定河(北京段)生态补水体系水质水量优化调度方案;研发多类型水源水质净化风险控制与水量调蓄调配、景观蓄水

    3、河段水质提升和断流区绿色河流廊道构建等关键技术3项以上,申请发明专利2项以上。2、治理考核指标建设永定河景观蓄水段水质提升示范工程,示范水域面积不低于100 hm2,水华暴发频次低于5次/年、面积控制在20 hm2;永定河(北京段)断流区绿色河流廊道构建示范河长不少于10 km,河道湿地不小于100 hm2;永定河三家店控制站下泄总水量补给永定河主河道不低于0.75亿m3,再生水补水量达到0.75 亿m3。四、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0.5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5:1,地方配套资金由

    4、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理平台等的建设。六、组织实施方式以课题为单元单独申报,课题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1、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2018ZX07105一、研究目标针对廊坊市域主要河流上游城市退水量大、生态基流缺失、水环境功能维持困难等特点,从贯通北运河、永定河两大生态廊道出发,研究过境污染物定向去除和水质保障技术,研究北运河龙河永定河及区域水网生态水量配置和水资源保障机制,集成研发多水源多目标多情景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集成研发基于景观水体功能目标的城市污水处理精细化运行和人

    5、工湿地水质保障技术,实现区域水环境质量提升,保障水网水质不低于地表水IV类水标准;集成研究多级复合湿地水质净化与鹭鸟栖息地保育技术、永定河泛区水质净化与湿地恢复保育技术,营造环首都最大的鹭鸟栖息地和永定河泛区湿地保护示范区。支撑北运河、永定河生态廊道建设等目标的实现。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研发过境短河段污染物定向去除和强化处理、支流污染负荷削减和水质提升、多水源多目标多情景的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城市污水处理精细化运行和人工湿地水质保障、多级复合湿地净化与鹭鸟栖息地保育、永定河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等10项以上。综合形成水污染控制多级屏障整装成套技术和水系连通、景观提升、多样

    6、性保护等整装成套技术各1套。2、治理考核指标实现北运河香河段土门楼断面、龙河-大王务考核断面均达到“水十条”考核要求;廊坊环城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V类;永定河泛区年收水量不少于2000万m3;泛区湿地及东张务湿地出水水质不低于地表水IV类。三、研究内容课题1、北运河香河段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北运河香河段城市退水过境水量大、河道短、支流黑臭严重、自净能力差、水生态功能基本丧失等特点,研究支流污染负荷削减和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发过境短河段污染物定向去除和强化处理技术;构建河岸生态带和水生植物生态园等景观系统,为北运河生态廊道贯通和绿色空间扩展提供技术支撑。考核指标:研发受污

    7、染支流水质控制与保障技术1项,主要水质指标不低地表水V类标准;研发水污染物削减技术及水质维护技术2项,实施包括不低于120 ha的水质净化功能湿地示范工程、北运河香河段10 km以上河道水质净化与维持示范工程,实现过境污染负荷削减20%以上,实现土门楼断面优于“水十条”考核要求,建设不低于30 ha河岸生态景观系统的示范工程。课题2、北运河-永定河水系连通与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廊坊水资源极度匮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研究多水源供给和多功能目标需求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质保障技术;研究北运河-永定河大型泄洪与蓄洪区水系连通生态廊道建设与永定河泛区长效净化功能湿地群建设

    8、成套技术,为永定河故道生态休闲带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考核指标:研发涵盖多水源供给和多功能目标需求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质保障技术1项,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控方案1套,实施北运河、龙河、天堂河、南水北调等与永定河连通工程示范,实现永定河泛区年收水量不少于2000万m3;研发北运河-永定河水系多功能单元水质水量联合调度平台1项;研发水系连通生态廊道构建与永定河泛区长效净化功能湿地群建设成套技术1项,实施永定河泛区湿地修复工程,总面积不低于100 ha,湿地出水水质不低于IV类。课题3、再生水补给型环城水系水质保障与景观构建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内容:针对再生水补给型环城水系河道水质差和水系受城市

    9、面源污染影响大等问题,研究满足环城水系水景观功能要求的城市污水处理及精细化智能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兼顾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新兴污染物去除与湿地公园生态用水保障的关键技术,研究地表径流及溢流污染控制和河道水质维持集约化技术、水系景观提升与生态系统构建技术,并进行示范,支撑廊坊市清水长流的城市水环境建设。考核指标:研究满足环城水系水景观功能要求的城市污水处理适度提标及精细化智能运行关键技术和兼顾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与湿地公园生态用水保障的关键技术2项以上,并进行工程示范,总规模不低于40000 m3/d,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参考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B类标准,运行

    10、成本(与一级A标准相比)提高不超过30%;研发地表径流及溢流污染控制技术1项,实现示范区降雨径流和溢流污染控制70%以上;针对北方高人口密度的老城区,研发河道水质维持、城市河道原位净化、水系景观提升与生态系统构建技术1项,实施环城水系水质维系、景观构建及水生态重构示范工程不低于10 km,实现环城水系主要水质指标不低于地表水V类。课题4、湿地生态系统重构及河滩地水质净化与储存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针对流域水资源禀赋差、龙河及永定河生态空间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研究龙河-东张务多级物化强化复合湿地净化技术、永定河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技术;研究候鸟保护区水质需求、水生态及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

    11、并进行综合示范,打造龙河、永定河生态廊道,支撑永定河泛区生态保育区和永定河故道生态建设。考核指标:研发多级复合湿地净化技术不少于1项,建设龙河8km河道净化示范工程和潜流-表流复合型人工湿地50 ha,湿地出水水质不低于地表水IV类;研发泛区水质净化与储存调控技术1项,并进行技术示范;形成候鸟水质及水生态保护区及缓冲区生物多样性构建技术1项,建设鹭鸟保护栖息地150 ha示范工程,重构北方地区大型鹭鸟栖息地;实现龙河大王务考核断面主要水质指标优于“水十条”考核要求。四、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2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地

    12、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比例不低于1.5:1,地方配套资金由廊坊市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落实,主要用于支持示范工程和管理平台等的建设。六、组织实施方式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2、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18ZX07109一、研究目标针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征和高度敏感性,识别地下水污染源汇机制、主控因子和环境风险水平,建立优先控制污染源和特征污染物清单;构建典型地区立体多维度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数据平台,建立湿地、海绵城市等地表水-地下水交互污染监测与风险评价体系;研发、综合示范和集成应用一批地下水污染监测和修复关键技术

    13、、材料与成套装备,形成污染风险防控、分级管控与修复等关键技术体系与风险评价体系;选择固体废物填埋场、化工污染场地等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通过综合示范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集成和工程体系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有效控制典型示范区地下水污染恶化趋势;构建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实现地下水安全回补;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为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开展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源和水文地质基础数据研究及趋势分析,识别污染阻控因子和来源,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和重点行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提出地下水污染监测、修复

    14、与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和综合防治方案;突破污染监测预警、治理与综合管控关键技术10项以上,建立典型地区地下水污染信息采集-实时传输-数据处理平台;建立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验证平台;构建不同回补水源的适宜性地下存储区信息库;研发污染修复系列绿色功能材料不少于3种,成本低于同类修复材料20%;开发监测、修复等装备6套,技术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提出重点区域地下水优控类污染物清单,制订地下水污染防控系列技术规范、标准、指南、导则或政策6项以上,并被地方政府采纳。2、治理考核指标填埋场、化工污染场地等示范区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总量减少不低于50%,特征污染物浓度达到修复目标,地下水

    15、污染恶化趋势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回补示范区外来水源地下安全存储能力不小于10000万立方米/年。三、研究内容课题1、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征识别与系统防治研究研究内容:研究建立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和重点污染行业识别与评价方法,开展京津冀区域的污染源和水文地质基础数据研究及趋势分析,识别典型水文地质条件下特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揭示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地下水污染时空分布及发展趋势,明确京津冀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特征和分布;基于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建立地下水风险源识别及源强评价方法,构建地下水污染源风险分级与分类防控方法,研究形成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控、分类管理技术体系;选择京津冀重点区域,研究

    16、基于水质安全的地下水回补适宜性评价方法,明确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的分布;研究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方案,形成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优化方案和指南。 考核指标:提出重点区域地下水优控类污染物清单,建立地下水污染源强评价和分类防控技术方法;编制京津冀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分类分区图册1套;建立地下水污染风险分级管控、分类管理技术体系1套;形成京津冀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布图;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区和重点行业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1套;制定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政策1部。课题2、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数字化技术平台研究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缺

    17、乏,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与装备滞后等问题,开展不同空间尺度的地下水污染指示性因子筛选方法研究,研究建立京津冀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和环境监测技术方法,开发监测井优化布设技术;研发特征污染物低扰动采样和快速监测技术及装备,形成包气带和含水层协同监测预警技术系统;开发基于物联网的多维度、多尺度地下水水位、水质等污染相关数据动态采集、远程传输等技术;开发针对大型湿地和海绵城市的地表水-地下水交互污染监测技术,实施示范区海绵城市、野外大型湿地的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连续监测,构建基于地表水-地下水交互污染的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立体多维度地下水污染监测与预警体系,形成模块化、标准化监测预警与数据信息处

    18、理平台,在京津冀重点区域实现业务化运行,为地下水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考核指标:突破地下水污染精确识别和快速监测预警关键技术2项,开发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等特征污染物小型化、多因子在线监测和多层低扰动采样装备4套以上,申请发明专利3项以上;建设京津冀示范区野外大型湿地、海绵城市示范项目的地表水-地下水同步监测点群,连续监测周期不少于1年;建立市级地下水污染信息采集-实时传输-数据处理平台,具备适时发布典型城市地下水环境信息的业务化运行能力。建立京津冀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调查评估和环境监测技术指南。课题3、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内容:选择京津冀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重点研

    19、究污染准确识别与快速诊断、快速预处理与多相抽提等地下水污染源控制与污染物总量削减技术;研发污染羽阻断技术、地下水污染原位多级强化修复技术;开发绿色修复材料,研制模块化协同治理装备,构建污染羽长效净化组合修复技术,形成地下水污染强化修复关键技术体系;选择京津冀填埋场、化工场地等典型地下水污染场地,开展污染治理工程示范,形成修复工程技术方案;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通过技术中试研究及有效性评估,形成符合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点的最佳可行性技术清单和地下水污染防控、修复技术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考核指标:通过中试以上规模实验突破地下水污染源控制、过程阻断、污染修复等关键技术7

    20、项,申请发明专利14项以上;研制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材料不少于3种,成本低于同类修复材料20%以上,开发多相抽提、污染阻断、可移动式模块化协同修复装备3套,技术性能指标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建设工程示范不少于2个,各示范区面积不小于10000 m2,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总量减少不低于50%,特征污染物浓度达到修复目标,地下水污染恶化趋势和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编制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最优技术指南1部(征求意见稿);地下水污染防渗技术指南1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单元工程技术规范5套以上(国家和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课题4、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

    21、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研究内容:针对不同补水水源回补地下水可能引起的污染风险问题,选择2-3个典型回补区,研究回补过程中地下水流场和化学场变化特征,探讨回补后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地下水环境演化的关系,识别回补区地下水污染的源汇机制与环境风险水平,构建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防治与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开展回补水源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水质安全阈值研究,建立回补方式与布局方案的优化模型,形成回补水源-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研究基于水质安全的地下水回补适宜性评价方法,明确京津冀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的分布。开展地下水安全回补监测系统、技术标准与风险管控政策研究,构建基于回补区地下水水质安全的管理保障体系。考核指标:建

    22、立不同类型回补地下水污染风险识别及评估方法1套;形成京津冀典型地区地下水适宜回补区分布图;提出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技术2项;提出回补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方案2套;申请发明专利5项;进行南水北调来水、雨洪水、再生水等与地下水联合调控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示范2-3项,项目执行期内回补量不小于1亿立方米;建立覆盖回补区地下水和补水源的联合水环境监测系统,保障回补区地下水环境原有功能;形成地下水安全回补技术标准、政策各1部,并被地方政府采纳。四、实施期限2018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五、经费来源及支持方式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不超过1.5亿元,采用前补助支持方式,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

    23、比例不低于0.5:1,配套资金由示范地所在人民政府或参与单位负责落实,主要用于示范工程和管理平台建设。六、组织实施方式项目申报单位需具有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的经历,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3、白洋淀与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水生态环境整治与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8ZX07110一、研究目标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支撑新区生态空间构建,从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的角度,研究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量配置及水资源保障机制,集成研发白洋淀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区域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创新水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雄安新区健康循环的新型城市水系统,推动白洋淀区域(雄安新区)率

    24、先实现向新型水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转变;依托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划,贯彻山水林田湖理念,建设白洋淀生态需水与水资源保障、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入淀典型重污染支流水质达标、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环淀与淀区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构建、淀区核心区污染消除与水生态修复、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大清河生态廊道构建等示范工程,最终使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类标准。二、考核指标1、科技考核指标集成研发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水资源保障、河口湿地恢复、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清淤和唐河污水库改造及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10项;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研发城市污水深度治理和城市面源污染负荷

    25、消减技术,形成唐河水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开发白洋淀底栖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植物资源化技术;建成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国家环保技术交易平台,具备环保技术成果实证评估、二次开发(后续开发)和交易孵化综合功能;提出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模式,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治理考核指标提交白洋淀-大清河生态需水保障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实现白洋淀流域外与流域内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2.5-4亿m3;提交入淀支流府河和孝义河的水污染防治达标方案,工程实施后,府河安州断面、孝义河浦口断面水质实现省和国家考核要求;提出唐河污水库生态修复全过程管理方案,方案实施后,恢复唐河污水库

    26、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要求;提出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建设面积不小于5 km2示范工程,为生态清淤科技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提交白洋淀入淀河口湿地建设和淀区生态修复工程方案,工程实施后,淀区生态修复工程达到60 km2以上,淀内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类标准。三、研究内容课题1、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生态流量调控与水资源保障科技工程研究内容:研发基于白洋淀生态功能定位及雄安新区规划的生态需水量确定技术、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保障及生态廊道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集成流域上游山区水源涵养、集水区农业节水和水质保障技术,提出流域上游清水水资源生产技术方案;研究多水源-多

    27、目标-多情景的生态补水方案和长效机制、管控调度技术,研发输水河道水质安全保障和引水路线优化布局技术,为构建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廊道提供技术支撑。考核指标:建立白洋淀生态水位和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模型方法,制订流域上游“六库两河”水源涵养、农业节水、清水产流技术方案,提高上游清水产流量20%以上,确定白洋淀-大清河多源调水格局下的生态需水量;提交引水工程水质安全保障技术方案,实施白洋淀-大清河生态基流保障工程;实现白洋淀补水、调水和城市再生水年补水量总量不低于2.5-4亿m3;大清河下游生态补水不低于2500万m3。课题2、基于入淀河流水质达标的流域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 研究内容:研发

    28、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深度治理技术及城市面源污染负荷削减技术;研究区域典型工业(如印染行业等)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及特征污染物生态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入河水质达标的尾水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和河流生态修复集成技术,通过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大幅削减入淀污染负荷,提升入淀河流自净能力,保障河流入淀断面水质达标。 考核指标:研发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深度治理、典型工业(如印染行业等)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尾水人工湿地净化等关键技术3项以上,城市和工业污水治理技术示范应用于规模分别不少于20万立方米/天和10万立方米/天的城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在府河和孝义河建设尾水入河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

    29、水处理厂尾水80%以上;入淀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不少于10 km。工程实施后,府河等入淀断面实现类标准要求。课题3、唐河污水库及雄安新区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研究内容:识别唐河污水库外源和内源污染因素,解析唐河污水库污染源-底泥-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和交互机理;开展唐河污水库底泥治理-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开展唐河污水库地下水污染效应、阻控技术研究及综合示范。考核指标:建立唐河污水库地表水-底泥-地下水交互数值模型1套;研发污水库有机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底泥治理、地下水污染阻控等关键技术2项以上;集成研发唐河污水库底泥治理-生态修复和地下水污染阻控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经治理后,

    30、恢复唐河污水库健康生态系统,底泥重金属浸出物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类要求。课题4、入淀湿地及淀区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和工程示范研究内容:突破多功能入淀口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并进行综合示范;围绕雄安新区生态规划,研究环淀区域林水生态系统空间格局与功能优化、水域与陆域生态系统重构关键技术,构建新型的自然与人工交织复合生态湿地系统;提出人水和谐的淀区人口规模、人居生活、生产方式及淀区存量污染控制技术,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实现保证生态健康前提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考核指标:实施藻苲淀、马棚淀入淀湿地示范工程建设,处理水量不低于10万m3/d;实施新型复合生态湿地系统构建工程示范,淀区水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31、达到60 km2以上,水质达到地表水质量类标准;建成美丽乡村、生态重构示范点2个以上,入淀污染负荷削减80%以上。课题5、白洋淀生态清淤关键技术研究与资源化工程示范研究内容:研究白洋淀底质污染物迁移转化及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制订科学的生态清淤方案;集成“精准生态清淤-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提升底栖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研究适于白洋淀生态系统的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收、用全链条产业化发展模式,开发可持续的资源化技术,并进行示范。考核指标:研发生态清淤、底栖生态系统修复、芦苇等水生植物资源化关键技术3项以上;绘制白洋淀底泥污染高生态风险分布图集,制定生态清淤工程技术实施方案;形成沉积物污

    32、染控制与底栖生态系统修复组合技术,建设面积不小于5 km2示范工程,示范区水质稳定在地表水质量类标准;建设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收、用全链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不低于1万亩的示范区。课题6、大清河下游生态廊道构建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研究内容:研究打通白洋淀-赵王新河-东淀-海河生态廊道的方案,研究基于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的大清河下游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促进赵王新河、大清河两岸生态环境改善,并实施生态补水工程示范;根据上游生态流量和泄洪功能,构建文安洼滞洪与湿地生态功能相耦合的技术体系并工程示范;根据生态补水水质和地理环境特点,研究大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旁路处理水质提升和维持技术体系并实施工程示范。考核指标:形成大清河下游生态廊道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1套,实现大清河下游生态补水不低于2500万m3;建立大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旁路处理水质提升示范工程,规模不小于5万吨日,出水水质COD30 mg/L,氨氮1.5 mg/L;台头断面COD、NH3-N、TN、TP等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类水体标准;形成文安洼泄滞洪功能与湿地


    注意事项

    本文(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