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 资源ID:17072535       资源大小:73.1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1、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历史概念;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感悟其艰难曲折;(2)通过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认识经济政策要适应国情、遵循规律;通过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尝试用辩证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表对比,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深刻体

    2、会斯大林模式下工业化道路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2)通过阅读大量史料,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斯大林体制的特征,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学习,感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难曲折,体会列宁、斯大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勇气和创造精神。教学重难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表现、评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史料研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图片导入】教师:同学们来看大屏幕列宁在十月,这让你想到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俄国十月革命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那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今天就让我们

    3、追随伟人,共同来探究这一永恒的话题。设计意图:温故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出示课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教师:依据课标,本节课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政策一个模式,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重点掌握新经济政策特点,必要性,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表现、评价。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的人们满腹疑惑,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给出了这样的论断。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4、商品生产和货币。岳麓版教材经济成长历程64页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是?所有制体制是?管理体制?分配体制?马克思从前提条件和经济体制两个大方面描绘出理想中的社会主义。那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具备这些条件吗?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看。设计意图:先由伟人论断初识社会主义特征,再由视频引入俄国境况,以强烈的反差加深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台背景的理解。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内容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二)特点问题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极力突出谁的作用?问题2:这一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什么手段发展经济?问题3:在当时采用这种手段有必要吗?为什么?(结合政策实施的背景和手段自身的特点来考虑)教师:行政手段

    5、可以最高效地,最大限度的满足战争的需要,由此看来,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的确是非常必要的。设计意图: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由浅入深层层追问,引导学生理解战时共产主义的特点。问题4:那么列宁当时的设想和我们所想的是否完全一致?哪里不一致?(史料)教师:此时列宁的目的已经超出了战时的需要,而将这一政策作为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法。问题5:这样做能行吗?这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比,列宁忽视了哪一前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史料:农民暴动,严重的政治危机)教师:政治危机源于经济危机,战争结束了,布尔什维克党却继续采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由此对人民构成了

    6、剥夺,再加上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导致此时的苏俄再一次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面对危机,列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录音来一起聆听伟人的反思教师:此时的列宁已经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误是因为超越了?基于这样的认识,1921年的列宁及时对政策进行了调整,我们来看,新经济政策。设计意图:以简短的史料及富有磁性的录音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8)(一)内容(自主学习)(二)特点问题1: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创新?(所有制?管理手段?)问题2::这种新的做法与马克思原先的设想一致吗?问题3:从列宁在新经济政策的

    7、做法中,我们嗅到了什么制度下的味道?是原汁原味的资本主义制度吗?设计意图:表格对比配以层层追问,体会新经济政策之“新”。教师:命脉企业归国有,只是在国家控制的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这叫国家资本主义。列宁是利用资本主义因素来发展社会主义,这是他的一种策略,正如列宁所说“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由此我们发现列宁在追随马克思主义时,不只是一味的继承还进行了创新发展,他放弃了直接过渡的方式,转而选择战略倒退的迂回方式,这体现了列宁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三)影响问题4:下面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种创新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史料)教师:尽管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效,但在当时的俄国,却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

    8、尤其是主要领导人之间还出现了分歧。1924年1月列宁去世了。继任的领导人斯大林逐渐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开始采取新的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我们称之为斯大林体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概念:“斯大林模式”也就是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一)背景史料探究国际:1)帝义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2)小农经济占优势,经济基础落后侧重点是?为什么以此为侧重点?工业落后的现实,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二)途径、特征展示:斯大林模式形成过程一览表 问题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途径有哪些?展示: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统计问题2:同学们发现苏联工业化存在哪些问题?农轻重比

    9、例失衡,工业化最大的受害者是农民展示:农业集体化概况。问题3:苏联农业集体化是以何种手段实现的?行政手段实现全盘集体化,废除土地私有。问题4:为什么工业化的同时还要配以农业集体化?二者之间什么关系? 教师:通过对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认识相信大家对斯大林模式已经有了一定了解,那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体现这一模式的特征? 设计意图:论从史出,通过丰富的史料,理解斯大林模式的背景,特征。教师:在敌对和落后背景下,靠市场来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时间,而行政手段却可以立竿见影,所以斯大林选择了以赶超为荣,以激进为荣。那么,这种模式的实施会有何效果?(三)评价教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

    10、,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评价斯大林与他的斯大林模式? (结合学案41页的探究2中的5则材料以及大屏幕上两幅图片,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讨论。注意,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要辨证地看,全面地看,既看到它对苏联的影响也看到它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既看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消极作用)教师:一方面斯大林模式的实施使得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严重弊端,不仅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东欧各国。视频: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瞩目

    11、的大事,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他的经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问题:同学们,你觉得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留给我们那些启示?我们在制定经济政策应该考虑哪些因素?设计意图:以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思考,以史为鉴,放眼未来。【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苏联两位领导人了解了他们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取得成效;斯大林模式以权力的高度集中为典型特征,成效显著,但依然超越生产力,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情感升华】伟人用他们的实践告诉我们,社会主义

    12、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国情,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以民为本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学会思考,关注社会,体察民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课堂达标】11919年的俄国,一位城市居民用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请判断这种现象是真是假?其依据是什么? A假的,余粮收集制,农民没有剩余粮食 B真的,余粮收集制,农民出售了自己的剩余粮食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自由贸易D真的,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自由贸易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

    13、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3 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比较,相似之处是A国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 B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都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 D后来都发展成为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中国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5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14、政策 D斯大林模式61923年,苏联政府对165万家企业进行统计,885%属于私人所有或租赁,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只占5%。上述状况()A推动了苏联工业的发展 B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抑制了市场的积极作用 D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信任71921年至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共签订135个租让合同,所有承租人的投资额为4800万金卢布;租给私人和合作社的企业,到1922年底达3874个。其实质是()A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B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D实行多种所有制经营8、右图是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

    15、漫画意在表明( )A.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经济剥夺,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C.国内战争结束,人民反对重点发展农业。D.人们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的不满。【课后作业】完成本课同步练习题。 学情分析我校高一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素质较高,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容易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对于俄国(苏联)的历史,学生们在政治册已经学习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课,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但对俄国(苏联)的认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分析问题往往缺乏深度。尤其是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是六选三组合后的“史政生”组合 和“史地生”组合,这两个组合的特点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尤其是史

    16、政生组合男女比例为3:46,女生们课上听讲认真,读书严谨,善于记忆,但是对于很多问题往往不求甚解,而且上课发言瞻前顾后,所以怎样让她们听懂历史,怎样调动他们的课堂情绪一直是我很关注的事情。就本课而言,学生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问题基本上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运用了丰富的史料来拓展教材内容,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授课中大量使用了启发式谈话法,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她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效果分析1.从学生参与度来看。本课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影音资料、教师引导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但是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从知识落实与掌握程度来看,在本节课中,通过教师引导、讲解、学生合作探究、课堂练习等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从反馈来看,对于一般难度的题目学生几乎不存在障碍,但是偏难难度的题目很多学生摇摆不定。这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课堂上对个别知识点的强调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读题审题还是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及技巧。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