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姥姥的剪纸教案z.docx

    • 资源ID:17071653       资源大小:78.6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姥姥的剪纸教案z.docx

    1、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姥姥的剪纸教案z语文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 文:9 姥姥的剪纸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的姥姥剪纸技艺高超。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忙农活和做家务,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但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

    2、活动。学生通过朗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我”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以及“我”对姥姥的爱。教学目标:1. 会认本课的“姥、屯、舍”等 14 个生字,会写“姥、托、屯”等 14 个生字。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体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深思念。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理解“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难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体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

    3、深深思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姥姥的剪纸。(板书课题)本文的作者叫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让我们亲切地读读课题。笑源的姥姥有一样拿手绝活儿,那就是 剪纸。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姥姥又是个怎样的人?快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展示课件第三屏)(1) 读准字音,通读句子。 (2) ) 读好本文中的“ 儿化音” 和“ 轻声”。 (3) 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4) 画出文中的生字新

    4、词,不理解的词语做好标记。 (5) 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字词。 3.检查自读效果。 (1) 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展示课件第四屏) (2) 师生交流易错字音字形。例如:小屯( )、挑剔( )、甚( ) 至、喜鹊( )、左邻右舍()。(3)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自然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儿化音”和“轻声”是课文朗读过程中的一个小难点, 教师点拨、范读,帮助学生攻破难点。 相机指导明晰。 (4) 指导生字书写。学生自主说书写生字时要注意的要点。 (5) 教师指导书写,在黑板上范写“图”,指导笔顺以及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

    5、位置。 师:注意这个字的结构,它是全包围结构的汉字,所以书写时,要写完里面的,最后再封口。(学生随教师一起书写“图”字)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导学:自由读课文,疏通文意。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2.检测自读情况。 (1) 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 纠正错误。 (2) 汇报:围绕“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 (提示:围绕着“剪纸”,写了两件事。先写了作者“刁难”姥姥,蒙住姥姥的眼睛, 让她剪“喜鹊登枝”窗花的事,后写姥姥给作者剪“牛驮小兔”窗花的事)四、细读感悟、走近姥姥1.学习第 1 自然段,体会姥姥的剪纸

    6、受欢迎。 (1) 指名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注意观察, 这一段中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发现了没有?(都)说明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受欢迎) (2)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一个“都”字, 就让我们对这个小屯充满了想象。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走进这样一个小屯,看到家家户户窗户上都贴着自己姥姥剪的窗花,你的心情会怎样?(展示课件第五屏)(自豪的)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赞叹的)请你用赞叹的口吻读读。(开心的)请你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读。 有重点地进行难字的示范书写,帮助学生掌握书写要领。 给出主线,让学生根据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这一环节抛出情境,把学生

    7、置入情境中进行表达,既能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后,还能引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温馨的)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独特理解,一起来读读这句话。(3) 乡亲们是怎样赞叹姥姥的手艺的呢?谁来读读书上的句子。(展示课件第六屏)(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是乡亲们赞叹姥姥什么?(剪纸逼真、技艺高超)谁再读读这句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学生答)小结写法:作者要赞美姥姥剪纸逼真,技艺高超,不直接写,而是借乡亲之口来表达, 这种写法就叫侧面描写。那怎样读才能读出乡亲们啧啧赞叹的语气呢?(生读)(4) 作者又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赞叹姥姥

    8、?(无所不能) 教师小结:无所不能,就是所有东西都能剪。“所”在这里指的是(人物、动物、植物、器物)。姥姥会剪如此多的东西,这是直接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是正面描写。 课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展示课件第七屏) (5) 学以致用:姥姥会剪这么多的东西, 乡亲们还会怎样赞叹呢?让我们学着乡亲们的样子也来夸夸姥姥。(展示课件第八屏)课件出示:你姥姥神了, 剪 像 ,剪 像 ,剪只 。学生自由练习,汇报。2.学习第 2 自然段,体会姥姥的勤劳和善良。 (1)默读思考: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动笔勾画批注。

    9、者之间的思想共鸣。 这一环节对写作方法(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点拨, 让学生有了初步认知,并为以后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开放式的练习,给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也给了学生将吸收的知识再次表达出来的机会,往往这样的训练也是最开阔学生思维的环节,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环节。 (2) 小组合作探究。 (3) 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4) 师:通过对这部分的学习,我们发现只要多读书,就能解决问题,我们把第 1 、2自然段一起读一读。 (5) 小结:读到这里,我们知道,是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和广结善缘的美好心灵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课后生字在本子上再写一

    10、遍。 3. 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剪纸。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一课,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姥姥?(技艺高超、广结善缘),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展示课件第九屏)课件出示: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经过姥姥的手,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 “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二、品读事例,感悟深情(一)学习第一件事:1. 教师提出自学读书的要求: 课文是怎样描述“喜鹊登枝”这幅剪纸的?请你们默读课文第 35 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想象。 2.

    11、学生自学。 3. 引导学生交流自学读书情况。 (1)提问: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是什么样的?(学生读句子) (2)(展示课件第十屏)课件出示:嗬! 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提问:你找到了哪个关键词?(无可挑剔)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 “无可挑剔”的意思是一件东西没有任何瑕疵,非常完美。姥姥这无可挑剔的“ 喜鹊登枝”是在什么条件下剪的?(捂住眼)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4) 提问:这高超的剪纸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 (5)(展示课件第十一屏)课件出示: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 探究句意:“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哪句话说明“总是剪

    12、”?“准头”来自哪里? (6)(展示课件第十二屏)课件出示:数九隆冬剪,炎炎夏日剪,树荫下剪,月光下剪, 甚至摸黑剪 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剪的时间长,不断地剪) (7)就是这样不断地剪,长时间地剪,所以姥姥说(学生接着读)熟能生巧,总是剪,手就有准头了! (8)(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拓展:你有“熟能生巧”的经历吗?说一说。 (二)学习第二件事: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面前了。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得最多的是什么? 2.(展示课件第十四屏)自读第 610 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姥姥剪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姥姥都给我剪了哪些

    13、牛兔图?课文是怎样描写的? 3.引导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通过抓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对话等形式理解句子意思,让学生获得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心理体验,形成与个体经验相适应的理解心智。 提问:你能试着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吗?(老牛驮小兔图)师:从那时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学生接读:蹦跳的兔子,奔跑的兔子,耕地的老牛,拉车的老牛);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学生接读:兔子总是在玩耍, 老牛总是在干活儿);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也包含了对姥姥勤劳的赞美)(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 过渡:随

    14、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能拴得住“我”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相关句子,并谈谈体会。 2. 学生读文,体会离别之情。 3. 导读: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你会取什么?(思念图、期待图)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个句子。 4. 小结: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身,而且拴住了“我”的心,姥姥的剪纸将拴住“我”一生。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读这句话。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小结: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拉

    15、近了“我”与姥姥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深情 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 2.读写结合:在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后, “我”的心境颇不平静,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信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并写一写。 充沛的情感,激情的语言, 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进一步得到爱的启迪, 升华“爱”之心智。 在读写训练中巩固积累, 发展语感,建构语言,一方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和感悟,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 文:百花园三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次教学设计体现了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

    16、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借助生动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乐中学、趣中学。快乐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读准 5 个多音字的字音。 2. 了解反义词的意义并掌握构成方法。 3. 初步了解扩句的意义和基本用法。 4理解乡村四月的大致意思,体会语言的优美,并且读熟、背会。5能具体介绍一种民间习俗,将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 6能结合口语交际中说的内容,写一种民间习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1. 古诗词积累。 2. 口语交际。 3. 写作。 教学难点: 写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7、: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又结束了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今天,百花园又将呈现给我们哪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语海畅游(一)读一读,想一想。 (展示课件第三屏) 课本上出现了这五组多音字,我们先同桌轮流读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者互相检查的方法来确定是否读准带点字的音并理解字义。 老师看到每张桌子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那么现在,我们组成小组讨论交流带点字读音的特点,谁来举手说给大家听听? 几个同学总结得都很好,老师来明确一下:同样的字在不同的词语里面读音不同,这五个字都是多音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然

    18、引入新课。初步感知多音字音不同,义也不同的特点。大家想一下,同一个字却有不同的读音,这可让我们怎么办好呢?老师给你们一个办法:想要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就需要我们结合具体的词语或者语言环境理解,希望同学们平时能够多读、多练、多积累多音字。 (二)读词语,填写反义词。 同学们,词语是语言的基础,现代汉语的词语浩如烟海、丰富多彩,其中有为数不少的词语,它们在意义上相近,它们叫近义词。那么,你们知道与近义词相反的是什么词吗?对,就是反义词。下面老师要讲的内容就是辨析反义词。 我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好,这位同学读得很流利。课本这些词语都是我们平时经常能看到并且在

    19、作文中也是时常用到的。那么怎么才能在那么多的词语中找到它们的反义词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派一名代表说说你们都有什么办法。 同学们的办法都不错,老师来总结一下。要想准确地找到一个词语的反义词,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办法: (展示课件第五屏) 1. 抓词素的反义。 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前”的反义是“后”,“进”的反义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 2. 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如“生疏”同学们对它加以否定就是“不生疏”。提出希望,拓展到课外,使之学以致用。让学生讨论交流,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总结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反义词的兴趣。表示“不生疏

    20、”的词就是“熟悉”,因此,“生疏” 的反义词是“熟悉”。 3. 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 有些词语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等,因此,对这类词语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 (展示课件第六屏) 现在咱们利用老师讲的办法一起来看看课本上的词语,一起把它们的反义词找出来。 喜欢(厌恶) 普通(特别) 简洁(繁杂) 热闹(冷清) 明亮(昏暗) 难过(高兴)(三)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哪一段更好,为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 首先找两位同学分别读一下课本中的两段话, 大家体会一下有什么分别,哪一段更好。生 1:第二段话写得好,因为它

    21、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生 2:我也同意第二段写得好,因为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可以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很鲜明的形象。这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老师也觉得第二段的内容更为丰富。第一段的句子其实也把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但就是枯燥了点、直白了点,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是不是也要像第二段那样,尽量让句子更加丰满,更加有表现力啊?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让句子不枯燥呆板, 更加富有表现力呢?老师给同学们举例说明。(展示课件第八屏)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给时间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他们就会给你惊喜。给下面句子加修饰成分,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学生自由练习做一做)农民种植庄稼。勤劳的农民在田间辛勤地种植庄稼。小

    22、明在扫地。四年级三班的小明在教室内认真地扫地。菊花盛开了。秋天到了,五颜六色的菊花争先恐后地按顺序盛开了。老师总结:要把一个简单的句子,说得更加具体、完整、生动、形象,我们可以把句子加上修饰性语句进行扩写。但在扩写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一是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二是加上的修饰词要正确,必须与主干搭配恰当。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读音,积累了一些词语的反义词,还学习了扩句的基本知识,真是收获颇丰。相信经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词汇量及语句的表达会更加丰富。第二课时一、读读背背今天百花园里给我们呈现了一首宋代翁卷的七言绝句乡村四月,在学习这首诗之前,还是老规矩

    23、,我请同学介绍一下作者翁卷。(展示课件第九屏)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 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使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去发现好词好句和好的表达方式。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 时有佳句,为人传诵。著有苇碧轩集等。我们了解了作者其人,现在开始理解诗文。(展示课件第十屏)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

    24、插田。 四月到了,乡村里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农事又要开始插秧了。后两句歌咏了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这后面两句不正面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 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句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 串讲完了全诗,大家在头脑中是否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呢?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口语交际(展示课件第十

    25、二屏) 介绍一种民间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比如中学生自主学习,读背为主。感受诗词语言的优美,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画面,有利于记诵。秋节家家户户吃月饼赏月;端午节许多地方会举行划龙舟比赛。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呢?选一种你了解或参加过的,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 1. 把这种习俗介绍具体,让人听明白。 2. 可以说说你了解的其他地方的习俗,还可以说你对习俗的看法。 3. 听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也可以发表不同看法,注意要说出理由。 (展示课件第十三屏) 同学们,在中国,有些习俗是大同小异的,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我们一起来看

    26、看这些节日的习俗图片。大家可以边看图边说。除了刚才所说的习俗外,你的家乡还有哪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习俗,或者你参加过哪些不同的民俗活动?大家可以小组互相交流,然后自愿或者小组推荐,评出最佳解说员站出来说给大家听,大家展开交流互评。三、习作(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请同学默读写作要求。写一种民间习俗把你在口语交际中说的一种民间习俗写下来。要求:1. 先用一两句话总体介绍这种习俗,再写这种习俗活动开展的过程。 2. 把印象深刻或有趣的部分写具体,还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 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观察和理解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重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为下面的写话打基础。写话时,给出具体要求,让学生不仅有话可写, 还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9 姥姥的剪纸教案z.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