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三单元导三位数乘两位数.docx

    • 资源ID:17065492       资源大小:118.9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单元导三位数乘两位数.docx

    1、第三单元导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材第27页例题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1)直接写出得数。123= 2053= 252=1705= 1503= 1252= (2)

    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2)尝试计算。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

    3、说一说。(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活动二: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1 6 7 6 8 1 2 8 2 0 4 8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3.总结算法。(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

    4、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常见的数量关系教材第28页例题2 教

    5、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活动一:(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

    6、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4)

    7、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钢笔 ( )元/支 ( )支 ( )元练习本 ( )元/本 ( )本 ( )元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

    8、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活动二:(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9、: 单 价 数 量 总 价列车 ( )千米/时 ( )时 ( )千米自行车 ( )米/分 ( )分 ( )米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4.小结。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学生独

    10、立完成并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常见的数量关系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五 练习课教材第30页“练习五”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

    11、心。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1.复习旧知识。(1)用竖式计算。35168= 12745=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3)组织练习。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4)集体讲评

    12、。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活动一:(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

    13、”求出速度。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活动二: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组织全班汇报交流:第(1)题:248=192(个)第(2)题:19224=8(时)第(3)题:1928=24(个)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14、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积的变化规律第33页例题4 教学目标 1.探索、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

    15、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创设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2.导入新课。在乘法里面,两个因数相乘就得到了积,那因数的变化是否也会引起积的变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1)独立观察。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因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

    16、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况。(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报。(4)概括规律。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后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3.验证规律。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2)交流验证的情况。4

    17、.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0、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

    18、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材第34页例题5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 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口算练习。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 4022= 2020= 4090= 5027=2.复习有关0的运算。5+0= 200= 70= 08

    19、=3.导入新课。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已知条件: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所求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1 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1 5 1 5 4 2 5 0 4 2

    20、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4.教学例题5后的“试一试”。活动二:(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2)学生尝试解答。(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师:170的后面应

    21、该添几个0?为什么?(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5.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5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及时避免运算

    22、中的错误。对于运算能力较强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2.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6题。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3.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六”第12题。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组织全班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23、。2.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2.回顾与整理。活动一:(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你还知道哪些数量关系?(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提问: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问: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

    24、,要注意什么?二、查漏补缺训练1.交流质疑点。师:在本单元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有困难的知识点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2.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活动二:(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方法。(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

    25、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判断。(4)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4、5、6题。第4、5题:学生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第6题: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三、综合运用提升1.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因数变化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一个因数“几”,另一个因数“几”,所得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几几”。2.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作业设计 1完成补充习题。教学反思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单元导三位数乘两位数.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