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届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

    • 资源ID:17064925       资源大小:144.3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届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

    1、届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态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植物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C群落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D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大多数是植物,也有少部分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A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例如一场火后,森林中种群密度降低,但是由于阳光充沛、土壤中无机养料增多,许多种子萌发后,迅速长成新的植株,B正确;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集

    2、群分布和随机分布,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D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2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答案】D【解析】回填土壤,不应引进多种外来物种,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错。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不合理,由于当地

    3、的无机环境受到破坏,自然恢复时间会比较长,B错。经济作物适应能力差,也会改变原有的群落,干扰生态平衡,C错。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选D。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意在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黄河三角洲大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均被列入禁止开发区域。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第三产业 B增加入海径流C丰富旅游资源 D保护河口生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4、:据题干分析,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主要目的是保护其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所以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4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C.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D.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藻类爆发,覆盖整个湖面,而使沉水植物因缺少光而死亡,A正确;藻类爆发的原因是条件适宜,缺

    5、少天敌,所以投放以浮游植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B正确;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水草死亡腐烂,水质变坏引起水生动物以及鱼类的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投饵中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稳定性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某牧草的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

    6、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害虫过度繁殖B干旱缺水引起虫害C食物链被破坏D害虫产生变异新类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罩起草,使吃虫子的动物吃不到虫子,虫子数量增多,从而使草受到影响。考点: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名师点睛】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在考试中常常出现,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更需要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6中华红豆杉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从植物体内提取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研究人员在三个地区对中华红豆杉种群特征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I、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下列相关表述错误

    7、的是A. 调查中华红豆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B.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稳定型、稳定型C. 通过分析甲种群的年龄组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后,该种群密度可能会降低D. 中华红豆杉体内提取的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及应用、生物多样性价值等知识,解题的难点是根据柱形图准确判断出甲、乙、丙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衰退型、稳定型,即: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中幼年个体数多,老年个体数少;衰退型的年龄组成中老年个体数较多,幼年个体数较少;稳定型的年龄组成中,各年

    8、龄段个体数比例适中;年龄组成常用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发展趋势。调查植物中华红豆杉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A正确;分析柱形图可知,甲、乙、丙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属于衰退型、衰退型、稳定型,B错误;通过分析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可知其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故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后,该种群密度可能会降低,C正确;中华红豆杉体内提取的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即药用价值),D正确。7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

    9、题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目前全球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的环境容纳量,A错误;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B错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C错误;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正确。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目前全球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的环境容纳量;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人口的过度增长导致资源被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8对生物多样性

    10、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物入侵会使物种多样性降低B湿地生态系统的蓄水防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对突变新物种的保护根本上是保护基因多样性D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入侵可能会使物种多样性降低,但也可能增加,A错。湿地生态系统的蓄水防洪作用属于生态功能,所以它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对突变新物种的保护根本上是保护因突变产生的新的基因,C正确。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

    11、、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护生物种类,故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名师点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

    12、施。(2)易地保护:如建立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B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C为了保护行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D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仅仅体现在对人类某方面的应用,而它的间接价值体现在生态功能上,如保持水土、防

    13、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所以其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B正确;为了保护行将灭绝的动物,最好是迁地保护,C错误;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D正确。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11采取下列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是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D限制群落的演替过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而且还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项错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

    14、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B项错误;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增多,食物网更加复杂化,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项正确;因为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进程不但不会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降低稳定性,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2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拟苍蝇后翅平

    15、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二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和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和非实用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1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2易地保护,如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植物基因库,以

    16、及野生动物园和植物园及水族馆等 3制定必要的法规,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损失的活动进行打击和控制解: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的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对人类有实用意义,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B正确;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C错误;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当地物种灭绝,D正确故选:C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3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A粮食问题 B人口

    17、问题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均是由人口过度增长引起的。因此,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口过度增长的问题,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4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A海洋浮游生物增多

    18、B.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 D农作物减产【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紫外线是一种物理致癌因子,同时,它会损伤人的角膜和晶状体,诱发白内障。也可使农作物如大豆、玉米、棉花、甜菜等植物的叶片受损,影响其光合作用,导致减产。还能改变细胞内遗传基因和细胞的再生能力,使农产品质量下降。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5下列关于生态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无论何种情况,就地保护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B.雾霾的产生是造成地面紫外线增

    19、强的直接原因C.森林和草地对水土具有保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原理【答案】D【解析】当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导致种群数量过少时,易地保护更有效。臭氧层被破坏是造成地面紫外线增强的直接原因。森林和草地对水土具有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原理,充分依靠生态系统的自身能力,辅以人为手段,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16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盗猎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国家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近些年来,

    20、保护区藏羚羊的数量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B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相同D两个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的组成相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因此保护区藏羚羊数量增多,丰富了藏羚羊的种群基因库,A项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B项错误;两个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存在差异,特定的环境条件所选择的有利变异也存在差异,所以两个保护区内的藏羚羊的基因频率不完全相同,物种多样性的组成也存在差异,C、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

    21、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面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B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图中浮游动物、低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其死亡后遗体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A正确,图中所示的所有

    22、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缺乏分解者,所以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错误,图中浮游动物、低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C正确,可通过选择性地增加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名师点睛】水体污染类型分析:(1)无机污染:由N、P等营养元素引起的污染,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水中称为赤潮。(2)有机污染:由有机物引起的污染,异养型生物大量繁殖,使水质变黑发臭。18近年来,我国针对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采取了将人工培育的鱼苗投放到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将有利于( )A消除水环境的污染 B降低环境的碳排放C防止这些种群消

    23、亡 D减少生态环境的食物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三种:(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3、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

    24、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解:A、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不能消除水环境的污染,A错误;B、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不能降低环境的碳排放,B错误;C、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能增加其种群数量,这样可以减缓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防止这些种群消亡,C正确;D、投放人工培育的鱼苗能增加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即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D错误故选:C考点:种群的特征19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鱼塘生态系

    25、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长期使用农药,害虫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因为有饲料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故A正确。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情况下,因为基因突变等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故B正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C错误。长期使用农药,因为农药的选择作用抗药基因频率会定向增大,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

    26、理解掌握程度。20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全面禁止捕捞 实行休渔期、划分休 渔区 控制鱼网网眼大小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合理利用海洋鱼类资源不是全面禁止捕捞,而是要合理进行捕捞,即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等,故错误正确,A、B、C错误。控制捕鱼网眼大小,可以留种,故正确。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人类的滥捕行为,故正确,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环境与保护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二、综合题21下图l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

    27、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1)图1中曲线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_。(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分析: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_,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_(用图中标号表示)。(4)图2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_倍(用图中字母表示),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

    28、能量可表示为_。(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_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答案】 K2/2 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直接 D12/W1D2 B1+C1+D1(W1-A1) 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考查对种群数量变化、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解答能量流动有关问题,应理清能量流动的过程,理清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之间的关系。(1)图1中曲线的环境容纳量为k2,种群数量为K2/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2)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

    29、豚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科研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a点若遇干旱,丝状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蝗虫患病率大大降低,环境容纳量增加,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4)图2中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W1,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D1,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2,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D1/W1,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 的传递效率是D2/ D1,前者是后者的D12/W1D2倍,生产者的同化量,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B1+C1+D

    30、1(W1-A1)。(5)由图可知,物种2的种群实际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剧烈。22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回答下列问题:(1)野外的成年东北虎通常将尿液喷洒在树上作为确定它们领地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 信息。(2)为保护东北虎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 (就地/易地)保护。(3)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两种虎之间 (有/无)生殖隔离。(4)下图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那么,B、D分别表示东北虎的 、 。若要确保东北虎的能量需求,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固定的能量至少应达到B的_倍。【答案】(1)化学(2)就地(3)无(4)同化量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00【解析】试题分析:(1)“尿液”中有化学物质,所以它传递的是化学信息。(2)就地保护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3)东北虎与华南虎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亚种,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4)B、D依次表示华南虎的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量,为确保华南虎的能量需求,按能量传递效率10%计算,虎应以位于第三营养级来计算,故其生存领地的相关植物所含的能量至少应为B10%10%=100B。考点:生态系


    注意事项

    本文(届人教版 生态环境的保护 单元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