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补益剂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 资源ID:17062221       资源大小:24.0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补益剂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

    1、补益剂上海中医药大学补益剂上海中医药大学一、简答题。1、生脉散与四逆汤的主治有何不同?生脉散与四逆汤均为临床救急之方。但生脉散主治元气亏损,阴液大伤之气阴两伤证。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渴,汗多,舌燥,脉虚细数等;四逆汤则主治阳气衰亡欲绝,阴寒内盛之阳虚阴盛证,以四肢厥逆,恶寒倦卧,神衰欲寐,下利清谷,脉微欲绝为特点。2、 归脾汤与黄土汤均可治便血,如何区别运用?归脾汤主治脾气虚,统摄无权之便血证,除兼见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色淡,苔薄白,脉细缓外,尚可见心血不足之悸,失眠,多梦等症;黄土汤主治脾阳不振,血失统摄之便血,以血色黯然,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辩证要点。3、 炙甘草汤何以治脉结

    2、代,心动悸之症?炙甘草汤所治“脉结代,心动悸”,是由阳虚不能宣通脉气,阴虚不能荣养心血所致。炙甘草汤用药阴阳兼顾,气血双调,而阴柔药量独重。方内阿胶、地黄、麦冬、麻仁甘润滋阴,养心补血;人参、甘草、大枣健脾益气;生姜、桂枝、清酒辛温通阳复脉。全方用药,集益气、补血、滋阴、温阳于一体,故可收定悸、复脉之功,因此可治脉结代、心动悸。4、大补阴丸如何样表达了“培本清源”法?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效。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之证。本方组成虽仅六味药物,滋阴填精之品多于降火清热药物,且用量比例悬殊较大。方中重用熟地黄、龟板滋补真阴,并配有猪脊髓、白蜜等血肉有情甘柔濡润之品,用以增强补阴作用,此为培本一面。

    3、而黄柏、知母苦寒相助,以泻有余之相火,这是清源的一面。因此,两部分药物配伍,收培本清源之效。5、一贯煎为治肝肾阴虚胁痛之方,方中什么缘故配伍了“苦燥伤阴”的川楝子?一贯煎中用苦楝子,理由是:川楝子性味苦寒,虽有“苦燥伤阴”之弊,其用量较小,而且与大量滋阴养血药物并用,故无伤阴损津之害;再者,肝肾阴虚者,每易产生虚火,川楝子味苦性寒,尚有清热之功;胁痛因肝气不舒引起,川楝子可调肝气之横逆,顺其条达之性。以上,为本方配伍川楝子的理由。6、 肾气丸中什么缘故配伍大量地黄而少用附子、肉桂?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证。气属阳,故应温补肾阳,化生肾气。本方中用大量滋补肾阴药物,而仅用少量附子、肉桂,意在温顺肾阳

    4、,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取“少火动气”之意;重用地黄等药滋补肾阴,既寓“阴生阳长”之义,还可防因长期服药,纯然温补,化燥伤阴的副作用。7、 玉屏风散为固表止汗剂,什么缘故方中配伍防风?玉屏风散主治表虚气弱,易感风邪之汗出恶风、脉虚之证。方中黄芪大补肺气,固表实卫,与白术相配,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邪不易内侵;用防风者,是取其善于走外而使芪、术的功用更能发挥在肌表;此外,表气不固,则易感风邪而邪留肌表,故防风走表祛风并御风邪外袭。黄芪与防风为伍,固表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寓补中有散,散中有补之意。故李东垣说:“黄芪得防风而功益大,取其相畏而相使也。”8、何谓滋水涵木法并

    5、举例说明。治法名。借五行相生说明肝肾关系,运用滋肾阴而达到润养肝阴的方法。常用于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或肝火有余的证候。如一贯煎方中用地黄,即属此法。9、 何谓“三补三泻”?指六味地黄丸组方用药特点。即本方组成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谓“三补”;茯苓、泽泻、丹皮谓“三泻”。10、说明玉屏风散的方名并写出其组成及主治病证。.补益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有益气固表止汗之效,用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之证。因本方益气固表实卫御风,有如挡风之屏障,而又宝贵如玉,故名玉屏风散。11、写出四君子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的组成、功效和主治。(1)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功效:益气健脾。主治

    6、: 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2)异功散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不舒,或呕吐泄泻等。(3)六君子汤 组成:异功散加半夏。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腻,脉虚。(4)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六君子汤加木香和砂仁。 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呕吐胸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12、补中益气汤和普济消毒饮中的升麻和柴胡的作用有何不同?补中益

    7、气汤主治中气下陷之证,功在补中益气升阳,故用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协助各益气制品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普济消毒饮主治风热疫毒上攻头面引起的大头瘟,功在清热解毒,故用升麻、柴胡疏散风热,故用升麻和柴胡协助清热解毒诸药散火解毒,并可使浊降清升而浊邪不复居于阳位(心肺)。13、写出四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三首附方的组成、功效、主治。(1)四物汤 组成:白芍药、当归、熟地、川芎。功效: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形瘦乏力,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舌淡,脉弦细或细涩。(2)圣愈汤 组成:四物汤加人参和黄芪。功效: 益气,补血,摄血。主治:妇女月经先期而至,量多色

    8、淡,精神倦怠,四肢乏力。(3)胶艾汤 组成:四物汤加阿胶、艾叶和甘草。功效:养血止血,调经安胎。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漏下血,月通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害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4)桃红四物汤 组成:四物汤加桃仁和红花。功效:养血活血。 主治:妇女经期提早,血多有块,色紫粘稠,腹痛等。14、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有何异同点? 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均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补脾,可治疗脾气虚弱之证。但归脾汤以补气药配伍养血安神药物为主,故有益气健脾,补心宁神之功,用于心脾两虚证;补中益气汤以补气药物配伍升举清阳药为主,故有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证。15

    9、、生脉散和炙甘草汤的主治证和功效有何异同点。 炙甘草汤和生脉散均有补肺气、养肺阴之功,可治疗肺之气阴两虚,久咳不已。但本方偏于滋补温通,益气养血的作用较强,阴虚燥热偏甚者不易;而生脉散偏于滋养清敛,重在益气养阴,兼能敛肺止咳。16、肾气丸的组方特点如何? 本方以少量的温阳补火药物附子和桂枝与大队的滋阴益精药物干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伍,旨在阴中求阳,少火动气;以补为主,佐用通利药物茯苓、丹皮、泽泻,寓泻于补,以泻助补,使补而不滞。17、比较归脾汤和炙甘草汤。归脾汤和炙甘草汤均可补益气血,主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但本方补益气血之功较著,且又重用地黄,配伍桂枝、生姜、酒等辛温通阳之品,不仅能够

    10、补益气血,还可通阳复脉,故适宜于气血两亏,阴虚阳弱,脉气不相接续之心动悸,脉结代,以及虚劳肺痿;归脾汤中参、芪与白术相配伍,补脾益气的力量较强,又配伍大队的养心安神药物,既可补心安神,又可益气摄血,故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神失所养的心悸、失眠、健忘证,以及脾虚失统之出血证。18、比较一贯煎和逍遥散。 一贯煎和逍遥散均有疏肝理气作用,可治疗肝郁不舒之胁痛。但逍遥散以养血健脾之品与疏肝理气药相伍,故宜于肝郁血虚之胁痛,并伴有神疲食少,舌淡而润等脾虚之征;一贯煎以滋补肝肾阴精之品与疏肝理气之品相伍,故宜于阴虚肝郁之胁痛,并伴有咽喉干燥,舌红而干等阴虚津少之征。19、大补阴丸和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和主治证有

    11、何异同点。 大补阴丸与六味地黄丸均能滋阴降火,但前方大补真阴,且滋阴与降火之力均较强,适宜于阴虚而火旺较甚者;后方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清热之力不足,常用于肾阴虚而内热不著之证。因此,医宗金鉴称本方为“能骤补真阴,承制相火,较六味功效尤捷” 20、写出肾气丸的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和三首附方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病证。 (1)肾气丸 组成:干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泽泻 茯苓 牡丹皮 桂枝 附子。 功效: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半身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萎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或沉弱而迟,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2)加味肾气丸 组

    12、成:附子 白茯苓 泽泻 山茱萸 山药 车前子 牡丹皮 官桂 川牛膝 熟地黄。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证,水肿,小便不利。(3)十补丸 组成:附子 五味子 山茱萸 山药 牡丹皮 鹿茸 熟地黄 肉桂 白茯苓 泽泻。功效: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脆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4)21、写出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和三首附方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病证。22、何谓瘖痱证?用何方治疗?23、何谓阴中求阳并举例说明。24、何谓阳中求阴并举例说明。25、参苓白术散为何既能治疗脾虚泄泻,又能治疗痰湿咳嗽?二、论述题1. 当归补血汤与白虎汤

    13、“四大”证候相似,为何治法不同?白虎汤证的病机是阳明胃热炽盛,属里热实证,脉洪大有力为特点。当归补血汤证的病机是劳倦内伤,血虚气耗,阴不维阳,属血虚证,脉虽洪大,但重按无力。二方一实一虚,治法一清一补。2. 肾气丸既治小便不利,为何又治小便反多?小便不利和小便反多,二证虽相反,但皆由肾阳虚所致。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停留则小便不利;肾阳虚,不能固摄水液,膀胱失约,则小便反多。本方能温补肾阳,鼓舞肾气,使气化有权,水湿易行,小便通利,故治尿少;肾气充足,固摄有力,水液得固,则小便反多可愈。3. 什么缘故说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剂?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虚证无不源于脾胃,补气之法应

    14、着重从脾胃人手。四君子汤药性平和,不温不燥,为平补之剂,有益气健脾之功,可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饮食增加,气血生化有源,诸症自愈。后世许多补气健脾的方剂,如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差不多上从本方进展而来,因此,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4. 依照参苓白术散的配伍结构,说明“培土生金法”的具体运用。培土生金法,是通过健脾的手段,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参苓白术散以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加入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配砂仁既可健脾,又可理脾,使上下气机贯穿,升降之枢复常。再由桔梗为肺经之引经药,如舟楫载诸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可治肺气虚之

    15、久咳痰多等。此即“培土生金法”的具体运用。5. 补中益气汤既然以中气下陷证为主治,却为何将升阳举陷的升麻、柴胡作为使药运用?下脱、下垂和下陷诸证,本于中气虚不能升清,补气健脾为治本之法;故以黄芪为君,配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以期升举有力,诸证自复。柴胡、升麻均有发散之弊,过量使用唯恐涣散正气,故少量用之,既可升阳举陷,又不损害正气,故方中仅作为使药用之。6. 依照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认识,说明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的机理。李东垣认为“气虚发热”的病因,是劳倦内伤,脾胃虚弱,中气下陷,阴火上乘所致。依照“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治则,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7.

    16、 炙甘草汤、生脉散、通脉四逆汤三方均治“脉”,有何不同?炙甘草汤: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无阳以宣其气,无阴以养其心。症见心动悸、脉结代。治宜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方中炙甘草、人参、生姜、桂枝、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生脉散:系热伤气阴,症见汗多,体倦气短、咽干口渴,脉虚细;治宜益气生津,敛阴止汗。方中人参益气养阴为主,配麦冬,五味子生津止渴,敛肺止汗,使气阴复则脉生。通脉四逆汤:系真阳虚衰,阴寒内盛之阴盛格阳证。症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脉微欲绝;治宜回阳救逆,方中四逆汤倍用干姜,回阳以通脉。8. 炙甘草汤与桂枝汤有何联系?什么缘故?炙甘

    17、草汤是由桂枝汤倍甘草、大枣,去芍药,加生地、人参、阿胶、麻仁、麦冬而成。由太阳中风方变为复脉止悸之剂。倍甘草、大枣的理由: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与桂枝相伍,辛甘化阳,以复心阳;倍大枣甘润养血,与生地、阿胶、麦冬相伍,充血脉,以复心阴。去芍药的理由:芍药酸敛,有碍桂、草通阳,故去之。加阿胶、人参、麦冬、生地、麻仁的理由:加人参益气以生血,有利于复脉。加麦冬、阿胶和麻仁、生地,一是滋阴润燥;二是方中有桂、姜、清酒温通阳气之品,与滋阴之品相伍,则不致太过。9. 肾气丸的立法依据和具体治法是什么?配伍有何特点?立法依据:“虚则补之”、“少火动气”。具体治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通过温补肾阳,以排除

    18、阴寒之气。配伍特点:阴阳双补:六味地黄丸补阴,桂枝、附子温阳,属“阴中求阳”之法。补泻并用:既有熟地、山药、山茱萸、桂、附补肾虚;又有茯苓、泽泻、丹皮泻肾浊,补中有泻,以补为主,使补而不滞,泻不伤正。10.左归丸、左归饮和右归丸、右归饮命名、立法依据如何?命名:依照难经三十六难“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理论而命名。立法依据:左肾属水主阴,右肾属火主阳,故左归是“滋阴补肾,使阴精得归其原”;右归是“温补肾阳,使元阳得归其原”。左归丸是三补加菟丝子、牛膝、鹿胶、龟胶而成,是纯补真阴,壮水制火之剂。滋阴补肾之力大于六昧地黄丸,要紧因为在滋补药中加入血肉有情之品,配伍中无“三泻”之品。右归丸是由肾气

    19、丸减去泽泻,加鹿角胶、菟丝子、杜仲、枸杞子、当归而成,是温阳益精之峻剂。右归丸无“三泻”之品,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的作用较为显著。11、玉屏风散和桂枝汤均可治疗表虚自汗,其主治病症的病机、证候和功效有何不同?12、生脉散、竹叶石膏汤和清暑益气汤均治疗气津两伤证,在临床上如何区别运用?13、生脉散为何以益肺气、补肺阴的药物为主组成?14、当归补血汤为补血的方剂,为何以大量的黄芪为君药?15、归脾汤为何暨能够治疗心悸怔忡,又能够治疗便血崩漏?三、分析题1、患者王某,45岁,素体脾胃虚弱,证见面色萎黄,躯体消瘦,乏力,大便溏泻,每因食油腻食物而加重,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

    20、,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2、患者林某,35岁,阑尾炎手术后,调养不慎,症见面色淡白,少气懒言,纳差便溏,低热,动辄汗出,口干,舌淡少苔,脉大而无力。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3、患儿张某某,6岁,平素体质较差,经常感冒,症见面色淡白,躯体瘦弱,食差,舌淡苔薄白,脉虚软。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4、患者李某,65岁,因肺部手术后显现肢体倦怠,气短声低,自汗盗汗,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舌干红少苔,脉虚大而数。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5. 郑某,男,47岁。吐酸10年,加重15天。10年前罹患“胃炎”,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15天前,晚餐时进

    21、食少量生冷之物,晨起即呕吐稀涎数口,觉胃脘满闷不适,口淡喜唾,吐酸,服胃舒平、西咪替丁等药乏效。现症:泛吐酸水稀涎,胃脘隐痛不适,喜温喜按,泛恶欲呕,不思饮食,食则嗳气频作,胃脘闷胀。舌淡苔白,脉濡缓。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诊断:中医:呕吐(脾阳虚)。 西医:慢性胃炎。 治法:温中健脾,消食和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木香6克、砂仁6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焦三仙各10克、枳实10克、桂枝6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6、王某,女,40岁。经行泄泻。2年前,冬季始每逢经行即腹痛泄泻,经净泄停,每食生冷硬物及肉类油腻之物泄泻加剧,完谷

    22、不化。舌质淡,苔白滑,脉濡弱。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 诊断:脾虚泄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5克,云苓10克,清半夏10克,广砂仁9克,炒山药12克,陈皮10克,莲子肉10克,桔梗10克,醋官桂9克,炮姜9克。生姜7片,大枣7枚。共服药10剂,泄泻停止,经来再未发生。 7、陈某某,女,30岁。小便不禁5日。5天来,小便时时流出,动则加重,尿频,阴部坠胀难忍。气短,乏力,咳嗽,纳差。面色恍白,精神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 诊断:小便不禁(脾肺气虚) 治法:补益脾肺。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太子参5

    23、0克、山药50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12克、炒知母9克、甘草3克、巴戟天12克、升麻3克、柴胡3克、鸡内金9克、陈皮6克、黄芪50克。 8、李某某,女,26岁。常自汗出1月余。该患者体质平素虚弱易感冒,3个月前因流产1次,更加虚弱,1个月来经常汗出,稍动汗出更频而就诊。自述3个月来感到乏力,气短,懒言,经常汗出,食少,经常感冒。面色略显惨白,形体瘦弱,舌质淡,脉弱。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 诊断:中医:自汗(肺气不足)。 西医: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治法:益气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25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防风10克、麻黄根15克、大枣5枚、浮小麦25克、陈

    24、皮15克、炙甘草5克。9、刘某,男,49岁。胸前憋闷。患者两年前因突然心前区疼、闷,住某医院。经查心电图、ST段下降,确诊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经治疗缓解后出院。其后每遇情志不遂,或劳累过度即发。故经常服“丹参片”、“心宝”等药未能操纵。于半月前再次发作,请余为之诊治,当时病人心前疼痛已止,但总觉胸前憋闷如有物阻,且乏力易倦,舌淡苔白,脉沉弱不任重按。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 诊断:中医-胸痹(气血两虚) 西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方药:生脉散合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西洋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全瓜蒌20克,薤白10克,桂皮10克,川厚朴10克,丹参10克,菖蒲12克,

    25、郁金10克,黄酒为引。5剂水煎服。患者服上药5剂,胸前区豁然爽朗,自述如有飘飘然之感受,精神亦好转,舌淡红,苔白,脉转有力。后又以上方加减,进数十剂,其病告愈,至今未犯。10、张,女,28岁。咳嗽喘急8年,加重7天。喘促时发,缠延有年,每遇气候变化或冰冷刺激则加剧。近来发作频繁,咳嗽喘急,呼吸抬肩气不相续,胸闷如窒,咳痰多而粘。汗出心悸,夜不入寝,身疲乏力,四肢不温,纳钝、溲频。其面色晦暗,形瘦神疲,气短喘息,呼多吸少,音低断续不已。舌淡苔白腻,脉沉滑而细。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治疗方法与方药。 诊断:咳喘(痰气壅实于上,肾气亏损于下) 方药:先“急则治其标”。予宣肺化痰定喘之剂华盖散合二

    26、陈汤加五味子,胡桃肉服5剂,喘咳减,胸中较舒,夜能人寝。再“缓则治其本”。予人参蛤蚧散加减。人参24克,蛤蚧1对,川贝母30克,五味子24克,当归30克,橘红24克,云苓24克,胡桃肉30克,大熟地30克,补骨脂24克,清半夏24克,沙参24克,甘草12克,共为细面,炼蜜为膏,每日早晚各服15克,白开水冲服。诸证悉平,嘱长期巩固。11、罗某某,女,52岁。心悸、气短、失眠2年,加重1个月。1976年3月以来,间断显现心慌心跳。偶有胸闷气短,欲深吸气。经常失眠多梦,未予治疗。近1个月来,诸症加重,且频繁发作。伴气短 ,困乏无力,食欲不佳。面色不华,脉虚数,舌淡,苔薄白。请分析该患者的证型,并确定

    27、治疗方法与方药。 诊断:中医:心悸(心脾两虚)。 西医:窦性心动过速。 治法:补血益气,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15克、当归15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酸枣仁18克、木香6克、远志6克、砂仁6克、生姜9克、大枣5枚。6剂,每日1剂。6剂服后,心悸明显减轻,脉转有力,饮食增加,困乏得减,睡眠安稳。但感咽部不适。前方加半夏10克、苏梗10克。6剂,药后诸症悉平。心率降为72次/分。为巩固疗效,嘱连续服用归脾丸2周以善其后。12、分析下列处方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候,并分析方义。炙甘草 生姜 桂枝 人参 生地黄 阿胶 麦门冬 麻仁 大枣13、分析下列处方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候,并分析方义。薯蓣即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干地黄桂枝附子14、分析下列处方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候,并分析方义。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15、分析下列处方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症候,并分析方义。白术茯神黄芪 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 当归 远志


    注意事项

    本文(补益剂上海中医药大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