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 资源ID:1705969       资源大小:33.92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正宁县是一个传统的旱作农业县,农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在实现转轨变型、加快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本得到改善,支柱产业基本培育成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加大,着力建设和开发了粮、烟、果、菜、畜、荏籽为主体的主导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塬面果烟、川区蔬菜、林缘草畜、全县劳务”的产业格局,全县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受各种自然及经济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一直得不到较快发展。尤其是基础条件较

    2、差、生产手段落后的永正乡,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群众观念落后,一直没有大的发展,村组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严重影响了项目区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小康增速,统筹县域经济全面提速,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此,我们提出正宁县永正乡2011年度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2项目概述1.2.1项目范围项目区包括永正乡2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1264户,5898人。耕地面积8600亩,其中:南住村5400亩,友好村3200亩。1.2.2项目内容及规模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0.38万亩,

    3、其中:南住村2000亩,友好村1800亩。1.2.3建设内容项目区总规划改造中低产田0.38万亩。新打机井2眼,维修机井1眼,埋设管道11公里,输变电线路1.5公里,大口窖25眼;改良土壤3800亩(平田整地2000亩、保护性耕作800亩),整修机耕路25公里,推广旱作农业1000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1000亩);营造农田林网250亩;技术培训1400人(次),示范推广2项4300亩(测土施肥3800亩、小冠开心形苹果整形500亩)。1.3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设计总投资4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300万元,地方配套120万元(省级96万元、市级12万元、县级12万元),自筹30万元。水利措

    4、施投资概算160万元;农业措施投资概算160万元;林业措施投资概算160万元;科技推广措施投资概算160万元。1.2.3项目工期该项目于2010年9月份开始考察论证,2010年8月底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从2011年5月份开始实施,至2012年5月底完工,进行竣工自查验收。1.4项目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使项目区农业效益全面提升,亩均增收50元以上,粮食单产稳步提高,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1.5组织领导和管理县上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财政局长、农发办主任、政府办副主任任副组长,县发改、扶贫、农牧、林业、水务 、水保、国土、交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综

    5、合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管理、物资供应及相关配套服务工作。项目由正宁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全面负责,对建设期及建后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项目计划批准下达后,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制定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对重点水利骨干工程及农业措施工程进行招投标,主要是对机井、埋设管道、机耕路等工程进行招投标。并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对工程质量及规格等进行全程监理。项目完成后,首先邀请县审计局对项目资金到位及使用进行审计,然后由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自验,自验合格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向项目区乡镇及村组办理移交手续,制定管护措施和制度,落实管护主体,明确责任。然后

    6、提请市农业综合开发办进行年度项目全面检查验收。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正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地区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西、南三面与陕西相邻,北面与本省宁县相接;属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处于东径10756-10838,北纬3514-3516之间,地势自东向西倾斜。永正乡位于正宁县城西部,居县城15公里,正周公路穿境而过,乡村道路发达,交通快捷便利,商贸活跃。近年来,该乡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在经济作物种植,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方面有较大发展。全乡拥有以建材预制,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3家,年产值达640多万元。项目区包括永正乡友好村、南住村,位于永正乡西南部,

    7、东北接2010年土地治理项目区堡住村、路里村,西接榆林子镇乐安坊、乐兴村。2.1.2水文气象项目区为北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3,日照时间2459.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63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83天,光热资源丰富,风速小,有利于项目开展和实施。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土壤以黑垆土、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蓄水保肥能力强,宜于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中低产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土壤有机质含量1.1%左右,全氮0.065-0.1%,全磷0.04%-0.05%,速效磷4-8PPm,全钾1-1.5%,速效钾120-160 PPm,PH值7.5-8。土层深厚,土

    8、质疏松,垂直渗透能力强,保肥贮水。但各元素含量比例不尽合理,需要根据测定结果及不同作物需要,进行配方施肥。 2.1.4水资源地下水属泾河水系,水质良好;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夏秋过量,冬春不足,冬春干旱严重,需补充灌溉。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地处县城西南部,有耕地0.86万亩,以塬地为主。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紫苏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烤烟为主。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以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型、效益型转变,苹果、烤烟已成为项目区特色支柱产业。2.1.6自然灾害项目区无霜期较短,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特别是春旱、干热风、沙尘暴在春季发生较为频繁。春季发生日数约为18-3

    9、6天,对农作物生长及春播造成影响。另外,倒春寒天气和晚霜对农作物危害也较大,特别对苹果、梨等果树开花和蔬菜栽植危害较大。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项目区涉及永正乡2个行政村,15个村民小组,1264户,5898人。2.2.2土地利用项目区由于区位处于劣势,加之农户住宅布局不合理,重点农田不够整齐,致使大面积农田参差不齐,地块形式多样,耕作方向不一,土地利用率不高,不利于机械化耕作。2010年,区内主要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烤烟为主。2.1.3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低,但农民科技意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日益增强,生产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生产资料和生

    10、产工具正在大大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结构调整正在向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生产正在向效益化方向发展。2.2.4地方财政收入及农民收入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当年价)8734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 44310万元(90不变价);全县财政收入41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77元;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8939.7万公斤,农民人均产粮371.1公斤。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已形成县、乡、村、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2009年,永正乡国民生产总值8100万元,财政收入411.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人均产粮388公斤。南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83元,人均产粮236公斤;友好村农民人均纯收入

    11、3170元,人均产粮234公斤2.3基础设施2.3.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机井5眼,其中2眼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2眼勉强运行,1眼已经报废。2.3.2田间工程现状近年来,永正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善,但农田道路宽度及平整度仍相对较差。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内现有农用机械80多台(套),主要是播种机、深松机和其它小型农业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85%。2.3.4交通与电力项目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备,农田道路弯曲不平,不便于机械化操作。固定电话入户率达到60%以上,电视收视率达到97%。

    12、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农业基础条件差。项目区耕地土质差、肥力低,中低产田分布广、面积大,占耕地面积的85%以上,属旱薄型。加上多年利用上的重用轻养,长期重氮、轻磷、薄钾,重化肥、轻有机肥,氮、磷、钾比例严重失调,已出现肥力下降现象,农业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农田道路不能适应机械化作业需要。农田道路规划杂乱无章,多依托进村人行便道,硬化措施少,晴通雨阻,路面窄而不平,严重影响机械化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严重制约农作物持续增产。项目区内水利设施量少、质差,不能满足项目区内人、畜饮用及灌溉用水的需要。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项目区田间无林网,加之降水多集中在

    13、夏、秋两季,洪水经常冲刷农田,致使农田跑水、跑土、跑肥现象严重。新技术利用率低。项目区集约化程度低,以传统的粗放耕作方式为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利用较少。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土地利用率低,改造中低产田势在必行。项目区耕地0.86万亩(其中山地0.36万亩,塬地 0.5万亩),单位面积产出率低,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科学施肥水平低,粮食单产多年徘徊不前,粮食平均亩产仅220多公斤,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大面积属于中低产田。要提高土地出产率,必须从增强土地肥力入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优化布局,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投入不足,改造中低产田势在必行。项目区群众以传统的粗放经营为主,只取不补,重氮轻磷

    14、,加之群众贫困,投入乏力,只有实施项目,才能加大对土地的投入力度,才能夯实基础,增强生产后劲,提高土地产出率。水利设施基础差,改造中低产田势在必行。项目区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现有水利设施量少质差,重点水利工程不配套,大量水资源被白白浪费,不能充分合理利用。只有通过项目实施,改善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水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受制于水,受制于天的问题。水土流失现象严重。项目区田间无防护林网,不能对农作物进行有效的防护。未经平整的土地和山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70%以上,跑水、跑土、跑肥现象严重,既造成水土流失,又造成土壤养分含量降低。科技投入不足,改造中低产田势在必行。项目区群众科技意识淡薄,新技术

    15、、新品种覆盖率低,综合生产效率差,只有通过项目实施,整合配套各项措施,优化组合各项设施,发挥整体效能,才能提高旱作农业生产能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多年项目实施实践证明,要加快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综合应用农业、水利、林业和科技等四大措施,彻底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广应用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养分平衡。进一步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大宣传与科技普及率,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真正认识到科技对农村经济的强大支撑作用。努力克服阻碍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实施潜力

    16、大。项目区土地平坦,以黑垆土、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理化性状较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6g/kg,全氮0.904g/kg,全磷0.76g/kg,全钾22.2g/kg,速效磷11.9mg/kg,速效钾206 mg/kg,PH=7.5-8.5,蓄水保肥能力强,宜于农、林、水、田、路综合开发利用与治理,开发潜力很大。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平田整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使土壤养分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农作物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实施基础好。县内正周公路横贯项目区;省际银西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畅通,商贸活跃,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群众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项目实施效果较好。项目区土质以黑垆

    17、土、黄绵土为主,光、热、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无霜期较长,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特别适合苹果产业的发展。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彻底改变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条件的重大工程措施,将会使项目区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水、田、林、路得到综合治理,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农作物产量提高10-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以上,可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组织领导有保证。项目区永正乡以及相关村组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有效保证项目实施工作。乡、村、组干部及群众积极性高,有利于项目实施。自199

    18、9年在正宁县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来,先后在9个乡镇建立起了一批实施样板,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可为新项目区建设提供参考。鉴于此,乡、村干部、农民对项目建设热情高,村民代表会议一致通过,自觉、自愿承担筹资投劳,项目实施阻力小,效果好,适于项目实施。第四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组成,水质矿化度小于1克/升,宜于灌溉和人畜饮用。正宁县共有三条河流,均属泾河流域。项目区水资源主要是塬区地下潜水,含水层分布于黄土层内,塬区黄土层厚度200M左右,含水层在塬面中心埋藏浅,含水层厚度80M,塬边埋藏较深,含水层厚度40M左

    19、右,底层为红粘土隔水层,潜水靠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在塬边沟道内以泉水形式排泄。项目区位于正宁县宫河镇,塬面较大,地下水蓄藏丰富,加之多年平均降雨量在600mm左右,地下水补给充足。根据2006年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编制的正宁县水资源调查评价以及项目区地下水资源总量推算,项目区允许开采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27万m3左右,同时根据有关资料及多年抽水观测,宫河塬单井日产水量在200250m3之间,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开发利用的地下水总量远远小于可开采量,详见水资源平衡计算表。项目区水位埋深41.0350.5米,井深170米,下泵深度150米,单井日出水量为200250 m3。4.2新打及现有机井供水

    20、能力项目区计划新打机井2眼,单井日出水量240 m3左右,原有机井多是70年代和80年代所建,由于资金短缺,带病运行,加之日久失修,深积过大,日出水量目前在90 m3左右,因此需清洗和维修改造现有1眼机井。总计3眼机井日供水能力可达800 m3,能够满足灌溉和生活需水要求。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可供水量,需水量平衡分析因项目区属干旱缺水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按P=50%考虑。项目区计划埋设管道11公里,管灌面积总计1000亩。以当地实际情况,参照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项目区生活用水定额采用45L/人.日,大家畜采用30L/日.头,同时根据当地作物、土壤、气候特点,小麦夏日作物生长期淡水

    21、4次,灌溉定额250 m3/亩,烤烟生长期灌水2次,灌溉定额140 m3/亩,果树生长期灌水3次,灌溉定额500 m3/亩。小麦灌水高峰期在3月10日3月30日,灌水周期与历时为11天,秋粮灌水高峰期在4月6日4月20日,灌水周期与灌水历时为9天,烤烟灌水周期与灌水历时均为6天。果树灌水高峰期在3月5日至4月5日,灌水周期与灌水历时均为9天,其水量平衡分析计算见附表、项目区人畜用水量计算表,项目区灌溉需水量计算表以及项目区水资源平衡计算表。项目区基本情况统计表村组名称维修新建水利设施灌溉面积户人大家畜(头)备注机井(眼)可产水量(m3/日)项目区3800100012645898670新打2眼,

    22、维修1眼友好村12003005272746216维修1眼南住村24007007373152454新打2眼,注:单井日产水200250m3项目区人畜用水量计算表村组名称人口(人)用水定额(人)年用水量(m3)大家畜(头)用水定额年用水量(m3)年总用水量(万m3)项目区58984596874.65670307336.510.42友好村27464545103.05216302365.24.75南住村31524551771.6454304971.35.67 项目区灌溉需水量计算表 P=75%种植作物灌溉面积(亩)灌溉定额年需水量万(m3)/年备 注夏田2402506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烤烟36

    23、01405.04二次复种168亩果树1605008蔬菜806004.8秋田1603505.6复种1681302.18合 计116831.62 项目区灌溉需水量计算表 P=50%保证率灌溉需水量(万m3)生活用水量(万m3)总需水量(万m3)水资源总量(万m3)水资源余量(万m3)P=50%31.6210.4242.0412784.96P=75%30.269.3839.6412484.36 注:生活用水量包括大家畜用水从表二可以看出,在设计水平年(P=50%)年供水量能满足灌溉需水量的要求。第五章 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

    24、的意见文件和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办各项政策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以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坚持突出开发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强优质粮食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陇东旱塬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走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之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2选项原则突出中低产田改造。坚持统筹规划,集中投入,规模开发,综合治理;坚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要把中低产田改造与建设优势农产品特别是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紧密结合,努力把项目建成发展优势农产品尤其是优质粮食生

    25、产的示范基地。要把中低产田改造与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着力推广一批对增产增收作用显著的新技术、新品种,把项目区建成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的示范基地。5.3建设标准该项目计划下达后,我们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甘农发办200455号)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注重各项措施综合配套,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旱作农业,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围绕制约因素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排建设内容。5.3.1综合标准5.3.1.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26、。5.3.1.2项目区有明确的范围。按村组或土地分布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项目建设要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水田林路综合治理。5.3.1.3项目区与非项目有明显区别。基本上要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灌的标准。5.3.2分项措施工程标准5.3.2.1水利措施。一是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制度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节水措施,保证灌溉用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二是新建的机井、维修机井等工程,要符合水利部门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水利工程建筑

    27、物、机电设备配套齐全,综合装置达到有关规范标准。三是埋设管道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行业技术规范标准。井、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实用,采用先进节水技术,以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四是旱作农业区,主要采取农艺、工程等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各项措施符合技术规范。五是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主要以冬春干旱时期补灌为主。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按用水量和核准的水价收取水费,以管理促节水。5.3.2.2农业措施。一是改良土壤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主要通过平田整地,削高填低,连片成垄,适应农

    28、业机械耕作的需要,改变土地的光、热、水、气、养分供给,提高土壤肥力,并通过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建设高标准农业区,达到提高土地质量,建设高标准高产稳产农田,使改造的中低产田实现规模化和效益化。二是田间道路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机耕路建设因地制宜,宽度控制在5-6米,砂石硬化,排水性能好,保证中型机械正常通行,要便于农机具出进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三为了增加项目区作物产量、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因此,推广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和保护性耕作等技术。5.3.2.3林业措施。在项目区主要机耕路两旁栽植国槐,建设防护林带,造林苗木胸径要达到3厘米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

    29、木整齐,结构合理。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建设标准。同时,在项目区机耕路两旁50米内和项目区群众庄前屋后栽植优质苹果树,形成林带,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提升人居环境的品位。5.3.2.4科技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要紧紧依托正宁县科学技术协会、加强项目区科技推广力度。一是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和农发政策宣传集中培训2-3次,普及培训4-5次,提高项目区乡村干部和广大农民对先进技术应用程度,以确保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二是推广2项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测土施肥、小冠开心形苹果整形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民示范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增加推广面积。 5.4建设规模项目

    30、区总规划改造中低产田0.38万亩。新打机井2眼,维修机井1眼,埋设管道11公里,输变电线路1.5公里,大口窖25眼;改良土壤3800亩(平田整地2000亩、保护性耕作800亩),整修机耕路25公里,推广旱作农业1000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1000亩);营造农田林网250亩;技术培训1400人(次),示范推广2项4300亩(测土施肥3800亩、小冠开心形苹果整形500亩)。5.5 规划布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机耕路为框架,以重点农田配套建设为切入点,配套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措施,综合治理。友好村维修机井1眼,埋设管道2.5公里,大口窖10眼;改良土

    31、壤1800亩(平整土地1000亩、保护性耕作400亩),整修机耕路10公里,推广旱作农业500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500亩);营造农田林网100亩;技术培训600人(次),示范推广2项2000亩(测土施肥1800亩、小冠开心形苹果整形200亩)。南住村新打机井2眼,输变电线路1.5公里,埋设管道8.5公里,大口窖15眼;改良土壤2000亩(平整土地1000亩、保护性耕作400亩),整修机耕路15公里,推广旱作农业500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500亩);营造农田林网150亩;技术培训800人(次),示范推广2项2300亩(测土施肥2000亩、小冠开心形苹果整形300亩)。5.6最佳方案选定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成立项目技术领导小组,深入项目区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群众自愿为前提,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最佳效益的原则,对比后选出工程措施的最佳实施区域。第六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改造中


    注意事项

    本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