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1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

    • 资源ID:17049919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1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

    1、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1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2020-2021年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1(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班级_ 姓名_ 分数_(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从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项)2020年10月14日凌晨,出现了火星冲日(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现象。因为火星“个头”较小,要离地球足够近,也就是所谓“大冲”时才容易看清其表面的细节,而大冲只有每隔15或17年才发生一次。因此吸引了众多行星爱好者的关注。据此完成1-3题。1火星冲日主要发生在(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

    2、外星系2与火星相比,地球( )A距金星更远 B体积质量小 C大气层较厚 D属远日行星3火星冲日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是( )A BC D【答案】1B 2C 3A【解析】1火星冲日就是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现象;火星、地球都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三个天体都在太阳系中;地月系是地球和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银河系包含太阳系;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并列的天体系统。选B正确。2火星在地球轨道的外侧,金星在地球轨道的内侧,地球距离金星更近;与火星相比,地球质量和体积较大,对大气的吸引力也大,因此大气层较厚;地球、火星都是类地行星。选C正确。3火星冲日就是地球、火星与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现象,且火星在

    3、地球轨道的外侧,所以图A正确表示火星冲日现象。选A正确。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表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5人类出现于( )A太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答案】4B 5D 6C【解析】4三叶虫最初出现在寒武纪初期(达约5.7亿年前),当时居海洋的统治地位,但到了中生代已完全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

    4、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故选B。5根据课本知识可知,新生代的古近纪和新近纪是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是人类时代。故选D。6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AB错误。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C正确。在古生代末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错误。故选C。 流量和流速是影响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

    5、回答7-8题。7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 )A B C D8符合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ABCD【答案】7B 8A【解析】7曲流发育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中为凹岸,为凸岸,处河道平直。因此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地点是。故选B。8曲流发育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侵蚀岸陡峻,堆积岸平缓。处为凸岸,应为堆积岸,河岸较缓;为凹岸,应为侵蚀岸,河岸陡。图中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中B图处陡,处缓并有堆积物。故选A。【点睛】地图上(在实际中也是一样)区分河流的凹凸岸时,只看河流弯曲的部位:河流向陆地凸出的那一岸就是河流的凹岸;陆地向河流凸出的那一岸就是凸岸。或从河流中心看,向外凸出的一岸是凹

    6、岸,向内凹进的一岸是凸岸。河流凹岸、凸岸一般同时出现在河流发育的中后期,大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落差小的河段。河流凹岸、凸岸的流水作用不因半球位置而改变,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日环食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2020年6月21日,本世纪最美的“金边环食”天象上演。据此完成9-10题。9本次日环食发生时,人们能观测到的“金边”是(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10当上述太阳大气层的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 B地球上降水偏多C高纬地区极光消失 D无线电短波信号增强【答案】9A 10A【解析】9光球层为平时所见的明亮

    7、的太阳,日环食发生时太阳没有被完全遮挡住,光球层仍然可见;色球层和日冕层被光球层的光芒所覆盖,只有日全食时才可见到。A正确,B、C错误。对流层属于地球大气层,D错误。故选A。10光球层上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当太阳黑子突然爆发时,会引起电离层的骚动,使短波通信中断。当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指南针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黑子还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黑子增多时,在某些地方,如干旱地区降水会增多,水分条件改善,农业增产;黑子增多时,某些地方降水增多,某些地方降水降水减少,因此不能说地球上降水偏多。A正确,B、D错误。造成地球高纬地区上空出现绚丽多彩的极光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风,C错

    8、误。故选A。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坐落于贵州省南部平塘县大窝凼。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11中科院国家天文台2017年10月10日宣布,“中国天眼”于今年8月发现两颗新的脉冲星(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形态),距离地球分别1.6万光年和4100光年。这两颗新发现的脉冲星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12图(b)示意大窝凼( )A和过度放牧有关 B形成与风力侵蚀有关C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形成的 D分布地区多为石灰岩【答案】11C 12D【解析】11由材料可知,两颗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1.6

    9、万光年和4100光年,这个距离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因此这两颗脉冲星仍然属于银河系。故选C。12由材料可知,大窝凼位于贵州省南部,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属于可溶性岩石,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溶洞,顶部坍塌后形成大窝凼(天坑),D正确;其形成过程与过度放牧无关,A错误;其形成过程与流水侵蚀有关,与风力侵蚀无关,B错误;主要受外力作用形成,C错误。故选D。 在2018年6月1日晚,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上空发生一起“火流星”空爆事件。该“火流星”是某小行星因与大气摩擦生热引发的爆炸现象,其爆炸高度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如图“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3-14题。13发生小行星爆炸的大气层主要特点是( )A大气温度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B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C能反射短波无线电信号 D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14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A太阳活动 B地热能 C太阳辐射 D风能【答案】13B 14C【解析】13从近地面到高空,在垂直方向上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读图可知,对流层顶的高度为12km,平流层顶的高度是55km,而小行星爆炸发生在37km处,故小行星爆炸发生在平流层,平流层的温度下冷上暖,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A错,B正确,电离层(高层大气)能反射短波无线电信号,极光发生在高层大气中,故CD错误。14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有极少的部

    11、分被大气直接吸收,绝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向外辐射的能量被大气吸收,大气圈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故C正确,自然排除ABD。 左图为格陵兰冰原景观图。黑色部分为直径几厘米到几米的融冰池,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它的形成与南部大陆农业的过度开垦、工业化产生的固体悬浮颗粒密切相关。右图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与融冰池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环节为( )A B C D16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有关的是( )A增强 B增强 C增强 D增强【答案】15A 16B【解析】15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另一部分被地面吸收

    12、用以使地面增温。“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说明融冰池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因此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少,读图可知为地面反射,故选A。16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大气能见度变差,故B正确。 读我国台湾地区某年的水量平衡收支流程图,完成17-18题。17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蒸发18台湾地区丙的损失量接近80%,其主要原因有( )A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B降水集中,洪水量大C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水污染严重 D森林覆盖率高,含沙量小【答案】17D 18B【解析】17由图中“地下水抽取”、“河湖引水”、“水库调节”等环节可推知,图

    13、中丙为地表径流,丁为地下径流,根据水量平衡原理,一般当地降水量应等于径流量与蒸发量之和,因此图中降水的水量是通过蒸发途径损失,则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应是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18上一题分析可知,丙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乙环节让地表径流中的80%水量损失,没有被人们利用,由此推断乙应为流入海洋的地表径流,台湾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常受台风影响,降水强度大,洪水量大,加上台湾岛面积不大,地形起伏大,河流短促,大部分径流量人们很难利用到,使得地表径流中注入海洋的损失量比重大,B符合题意;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会使蒸发量大,属于图中通过甲环节的损失量,排除A;工业废水

    14、排放量,属于总用水量,不是地表径流通过乙环节的损失量,排除C;森林覆盖率高,可以调节径流,使得地表径流通过洪水的损失量减小,因此不是台湾地区地表径流的损失量大的原因,排除D。故选B。【点睛】区域水量平衡:从多年平均来看,一个区域的蓄水量变化很小,因此当地降水量大致等于当地蒸发量和当地产生的径流量之和。 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1955年,连岛海堤的建成让厦门岛成为半岛,铁路和国道得以连入厦门。21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小,温州开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的半岛工程。与此同时,厦门开始启动拆堤建桥工程。左图示意厦门岛位置,右图示意温州位置。据此完

    15、成19-21题。19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工业转型 B增加城市功能 C增加城市用地 D促进旅游业发展20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甲海域( )A滩涂淤积增强 B盐度明显下降 C深水泊位增加 D海水污染减轻21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 )A改善交通安全 B降低维护成本 C促进海洋运输 D修复海洋生态【答案】19C 20A 21D【解析】19结合材料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21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小,温州开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的半岛工程,因此温州半岛工程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港口的建设用地,扩大港口的规模,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

    16、间,C正确;ABD错,故选C。20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将会减缓流水的速度,增加滩涂淤积的速度,A正确;内外海水交换的频率下降,盐度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明显下降,B错误;由于淤积增加,则深水泊位会减少,C错误;水体的交换减弱,流动性减少,海水污染增加,D错误,故选A.21考查拆提建桥的目的和意义,将原来填涂的堤坝拆除,主要是为了恢复海洋原来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其目的是为了修复海洋生态环境,D正确,改善交通安全和促进海洋运输不是主要目的,AC错误,拆除以后会增加维护成本,B错误,故选D。 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辽宁某景区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指向标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

    17、题。22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23该同学在公园某处看见一被砍的树桩,树木年轮清晰可见,下图中最可能符合的是( )AA BB CC DD【答案】22B 23D【解析】22该同学是面向正北方向拍摄的景点,由图中景点指向标可知,果树母本园在指向标的北方,观音阁在指向标的东边;由此可判断,观音阁可能位于果树母本园的。选B正确。23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辽宁地处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阳始终在其南边,南边为向阳面;所以朝南的一面生长快,年轮宽,朝北的一面年轮窄。选D正确。【点睛】阳光充足的一面生长旺盛,每年长得多,所以年轮宽,北半球太阳都偏

    18、南,所以较宽的一面是南。南半球相反,较宽的一面是北。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24-25题。24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生物 B地形 C降水 D成土母质25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A甲与 B甲与 C乙与 D丙与【答案】24A 25D【解析】24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可判断出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是动物以及植物等生物因素,A正确。25图a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

    19、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由材料“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可以判断出,甲为湿润地区,丙为半干旱地区,乙为干旱地区。草原一般分布在半干旱地带,可判断出丙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D正确。图b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可判断出代表草原地区土壤,代表森林地区土壤。【点睛】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

    20、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请按要求作答)26读太阳系行星分布示意图和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回答问题。(10分)(1)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_。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_和大气成分,适宜的_和温度范围。(3分)(2)地球内部圈层中,D所在的圈层物质呈_状态,它的“流动”可能是地球_产生的原因。A、B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分界线的依据是因为地震波经过这两界面时_产生了明显的变化。(3分)(3)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_圈,其核心部分分布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_米的范围内。(2分)(4)地震常给人类带

    21、来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为减轻灾害你有哪些应对地震灾害的合理建议。(至少2条) (2分)【答案】(1)自西向东(逆时针) 大气厚度 太阳光照(2)液态或融熔 磁场 传播速度(3)生物 200(4)加强地震逃生演练;准备地震急救包;学习逃生技能;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等。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有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2)横波只能通过固体,D所在的圈层与E所在圈层的分界面(299km)处,横波突然消失,因此D处物质呈液态或融熔状态,它的“流动”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读图

    22、可知A处横波与纵波速度明显增加,B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明显下降,因此地震波经过这两界面时传播速度产生了明显的变化。(3)地球外部圈层中最活跃的是生物圈,其核心部分分布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的范围内。(4)为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首先加强地震预报部门的预报工作、建立地震预警系统,然后加强人民群众的防震抗震意识和自救知识,最后加强震后救援工作等。27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结合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时,多出现图中甲处所示的峡谷地貌景观;在澜沧江支流汇入的地方,河流流出山口,出现图中乙处所示的地

    23、貌景观;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出现图中丙处所示的地貌景观。(1)甲处峡谷多为_型(峡谷的形态),其特点是河谷两壁_,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_,深度通常_宽度。(4分)(2)乙处地貌景观名称是_,描述该地貌主要特点。(4分)(3)丙处地貌是由流水的_作用形成,简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答案】(1)V;险峻陡峭;狭窄;大于(2)冲积扇;呈扇形分布;自扇顶到扇缘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3)沉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变慢,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形成。【解析】(1)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断甲处地处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流水的侵

    24、蚀作用强烈,河谷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河谷深度大于宽度,峡谷的形态多呈V型。(2)读图可以看出,乙处位于河流出山谷口,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扇形状呈扇形;沉积物厚度自扇顶到扇缘由厚变薄;沉积物颗粒自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呈明显的分选性。(3)读图可以看出,丙处位于河流入海口,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河流入海口地区地势平坦,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便形成河口三角洲。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指出图中洋流的名称及流向:_,流向_,流向_。(4分)(2)结合图中洋流,说明洋流对甲、乙两地气候的影响

    25、。(4分)(3)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_,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_,请说明原因。(4分)(4)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4分)【答案】(1)为秘鲁寒流,自南向北;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2)洋流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并向低纬度地区延伸,洋流促使了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3)快;减慢;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4)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解析】(1)根据图示陆地轮廓,该区域为南美洲南部周边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为秘鲁寒

    26、流,自南向北流动,为巴西暖流,自北向南流动。(2)结合上题,为秘鲁寒流,为巴西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洋流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洋流巴西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促使乙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形成。(3)根据洋流流向判断轮船前期航程顺巴西暖流,速度比较快,后期在丁海峡处变慢,因为逆西风漂流航行。(4)丙处为秘鲁渔场,受秘鲁寒流影响形成渔场。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全球影响:调节全球热量分布。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

    27、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对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例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海洋污染: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29读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甲图)及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乙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甲图中A、B两地近地面,气压较高的是_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地,

    28、图中A、B、C、D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_。(3分)(2)如果甲图表示的是白天山谷之间的热力环流,则表示谷地的是_地(填A或B)。(1分)(3)若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白天/夜晚);A、B两地间吹_(海风/陆风)。(2分)(4)若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2分)(5)依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该市的煤炭发电厂应布局在两处中的_处(填图中数字序号)。请说明这样做的理由。(4分)【答案】(1)B;A;BACDB(或顺时针)(2)B(3)夜晚;陆风(4)东南风(5);煤炭发电厂会产生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布局在处,即城郊热力环流影响范围之外,有利于保护城市

    29、大气环境。【解析】(1)据图可知,C、D在同一高度,但C的气压大于D,C处为相对的高压,D处为相对的低压,垂直方向上,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相反,故近地面的A为低压,B为高压,又因为近地面气温和气压往往呈负相关,所以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A。因为A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温差较小; B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云量少,故B地气温日较差较大。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综上所述,图中A、B、C、D四地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BACD,气流的流动方向为 BACDB。(2)白天,山坡上增温速度比谷地快,山坡上气流以上升为主,而谷地气流以下沉为主,.故近地面风由谷地吹响山坡,即吹谷风。根据上题结论,A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B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故B表示谷地。(3)若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B气压高,A气压低,风由B吹向A,应为晚上。AB两地吹陆风。(4)若该地位于北半球,A地位于B地的正西方,风从B吹向A,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偏转成东南风。则A、B两地之间的风向为东南风。(5)城市与郊区之间存在热岛环流,风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风由市区吹向郊区。煤炭发电厂会产生大气污染,为了减少对城市的污染,煤炭发电厂会产生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布局在处,即城郊热力环流影响范围之外,有利于保护城市大气环境。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地理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01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