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湘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资源ID:17034600       资源大小:47.93KB        全文页数:6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1、湘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1.一棵“顽强”的小树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够对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或所提供的事实)进行猜想。2、能够设计实验研究植物的向性运动。情感 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准备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

    2、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研究的问题:根总是向下生长吗?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

    3、期交流。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交流、完善。4、组装实验装置。5、布置任务: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1. 一棵“顽强”的小树第二课时 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情感 态度、价值观1、能够坚持完成中长期实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科学知识: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

    4、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科学 技术 社会 环境(STSE): 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准备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一、教学导入: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1、出示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3、学生汇报。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

    5、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2.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一课时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

    6、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一、教学导入 1 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2 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3 提出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4 学生猜想。5 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6 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二、活动 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

    7、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5、得出结论:植物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明白: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

    8、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三、活动 它们来自哪里1、提出问题: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植物。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2、学生讨论。3、交流各自的推测。四、布置作业: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2. 从“南橘北枳”说起第二课时 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科学知识1、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

    9、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准备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提问: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2、学生举例。3、过渡: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二、阅读 动物怎样适应环境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2、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3、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说一说。三、活动 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2、提问: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适

    10、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学生讨论。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3.走进池塘 5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情感 态度、价值观: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知识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

    11、影响的。教学准备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二、活动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5、提问:你有什么发现?6、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

    12、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9、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三、指南车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活动 把池塘搬回家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2、要想把池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4、组装实验装置。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6、做好观察记录

    13、,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一课时 6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情感 态度、价值观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科学知识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教学准备各种生物的头饰等。一、教学导入 导入直接:植物作为食物链

    14、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二、活动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1、提问: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5、游戏结束后思考: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6、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7、继续游戏: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8、学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9、指南车信箱 (1、)学生阅读。(2、

    15、)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10、推测: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4.假如大树都倒下第二课时 7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2.能通过实验、测量等途径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 态度、价值观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科学知识1. 大树全部倒下,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2. 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

    16、保卫士”的观念。教学准备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绳子、温度计、表面没有任何覆盖物的木板、表面只有砂土覆盖的木板、表面有植被覆盖的木板、水盆、洒水壶等。一、教学导入 1、紧接上一课的问题“假如大树全部倒下,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进行猜测:动物可能会土壤可能会气温会不会?2、过渡:让我们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吧!二、活动 树林与温度1、摆出问题:测量树林内和树林外的温度,都一样吗?2、学生推测。3、过渡:让我们设计一些实验来研究吧!4、设计对比实验: 测量地点的选择,应当选择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准备,要尽量减小误差; 测量的时间要同时进行。5、学生实地测量,

    17、填写测量记录表。6、分析: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树林对人的生活会有影响吗?三、活动 树林与土壤1、摆出问题:土壤表面没有植物真的会被雨水冲走吗?2、学生推测。3、过渡:让我们设计实验来研究吧!4、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设计。5、汇报、完善。 明确:不同:点木板上放的东西不同,其余都一样。7 学生实验。8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9 分析: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四、阅读 破坏森林的危害1、出示:森林被砍伐、沙尘暴等挂图。2、教师结合图片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森林破坏后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后果。3、鼓励学生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刊的方法做更详细地了解。第1单元 生物与环境4.假如大树都倒

    18、下第三课时 8教学目标情感 态度、价值观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科学知识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教学准备一、教学导入 1、提问:我们学习了生物与环境,谁来描述一下我们周围的环境?2、针对学生描述的环境现象,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3、说出判断的理由。4、针对不好的现象,你打算怎样去做呢

    19、?5、由周围的环境扩大到地球妈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二、活动 让家园更美好1、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更美好的地球家园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2、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用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 书面上的可用建议书、科学图画、手抄报等。 行动上可成立环保队、做环保小卫士等。 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第一课时 9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用圆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2、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

    20、的简单方法。3、 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一、教学导入1、提问: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饥饿时身体的感受如何?2、学生回答。3、质疑: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呢?4、过渡:让我们从我们的午餐开始调查吧!二、活动 午餐吃了什么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4、指导学生分析各类食品总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圆形统计图。5、对学生所制图的合

    21、理性、美观性进行评价。三、活动 检验食物中的营养1、过渡: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2、提问: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这些营养成分呢?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4、教师补充介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辨别方法并强调查阅资料的重要性。5、布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第二课时 10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

    22、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2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酒精灯、镊子、碘酒、纸被检测食品: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注意:根据学生实验实际消耗提供食品,避免浪费。也可以选择过期不能食用的食品进行实验,但实验前要向学生说明食品来源,避免误食。一、教学导入1、讲述:上一节课我们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吧。2、学生汇报

    23、。3、完善计划。二、学生实验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随时作好实验记录。2、停止实验。3、汇报实验现象。填好教材第22页的表格。4、教师组织学生评介:哪一组实验开展得最好。5、讲述:食物中主要包括6大营养成分,除课上学生们研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对于盐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检测很难进行,让我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了解吧。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1.食物中的营养第三课时 12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根据食物金字塔合理设计食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知识1 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

    24、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2、掌握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名称,初步了解一些消化器官消化与吸收的原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教学准备:学生午餐的饮食情况表。一、教学导入讲述:我们调查了我们所吃的实物,也知道了各种实物中所含营养成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呢?二、活动 食物金字塔1、阅读“食物金字塔”。2、讨论,获取信息:食品的种类应丰富,不同的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各种食品,应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应做到不挑食、不偏食。3、对照自己的食谱,查找问题。(1、)学生拿出午餐饮食情况表对照食物金字塔,检查自

    25、己的饮食是否合理(2、)学生交流,说出依据。4、设计科学食谱,说明合理性。(1、)学生修改自己的食谱或制定新的食谱。(2、)交流自己的设计并阐述为什么这样设计。(3、)评介食谱的合理性。(4、)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科学合理的食谱推荐给学校食堂,或爸爸妈妈,同时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2.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 1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 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3 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2、了解人体

    26、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一、教学导入1、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2、学生回答。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二、活动 咀嚼馒头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

    27、化作用。5、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三、活动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

    28、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2.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 14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科学知识: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教学准备分组材料: 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一、教学导入1、提问: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2、学生回答。3、过渡: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二、阅读 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2、提问: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3、学生谈体会。

    29、4、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三、活动 小肠内的吸收1、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的。让我们来观察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2、用文字或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小肠内表面的构造记录下来。 要求:认真观察,准确表述。3、汇报。4、小结:小肠内壁多褶皱。5、质疑:这些褶皱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6、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明确: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

    30、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填写研究报告。7、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3.饮食与健康第一课时 15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科学知识: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课前准备将“食物中毒”的有关报道制成课件。一、教学导入1、播放“食物中毒”的课件。2、提问: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有什么话要说?3、学生发表看法。4、激发兴趣:让我们来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安全饮食吧。二、活动 安全饮食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


    注意事项

    本文(湘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