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湘潭县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6975857       资源大小:20.3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湘潭县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docx

    1、湘潭县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湘潭县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现实的课题。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农民增收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如何促进增收?近日,湘潭县发改局组织专门人员,围绕“农民增收” 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表明,农民的增收愿望很强烈,但农民增收现状、影响增收的制约因素不容乐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解决。一、近几年湘潭县农民增收的有关情况近年来,湘潭县始终把抓好“三农”作为工作重点,全力实施“提升农业”战略,树立“大农业”的理念,坚持“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打造亮点、实现转变”的工

    2、作思路,克服了自然灾害和农民工返乡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创造了农业生产再创新高、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喜人佳绩。1、湘潭县农民收入增长情况近三年,湘潭县农民纯收入连续稳定增长,平均每年递增13.5%,尤其是2007、2008年,增长速度达到15.6%、17%,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2009年,预计湘潭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结合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健全,农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将更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表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2006年4393元8.6%9833元11.2%2007年5

    3、078元15.6%11323元15.2%2008年5940.3元17%13026元14.9%2、湘潭县农民收入结构情况湘潭县农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外出劳务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是种粮收入、生猪养殖收入和农产品(湘莲)简单加工收入。具体比例如下表: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结构表类别收入额所占比重同比增长备注工资性(劳务)收入2657.7元44.7%18.5%家庭经营纯收入2819.9元47.5%13.8%财产性收入178.7元3.0%15.2%转移性收入284元4.8%40.9%包括政策性补贴107.5元总 计5940.3元湘潭县农民的持续稳定增收,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粮食价格

    4、稳定,略有上涨。从2004年,国家实施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来,最低保护价从70元/百斤提高到2009年的90元/百斤,保障了种粮农民的基本收入,带动了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2008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7万亩左右,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24万亩;粮食总产达92万吨,均创历史新高,仅粮食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10元。二是生猪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能繁母猪补贴、生猪养殖保险到养殖小区项目建设,同时,生猪价格也不断回升,利润丰厚,湘潭县农民养殖生猪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2008年,全县出栏生猪285万头,连续3年生猪出栏与外调量被认定为

    5、全国第一县。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达到1200户,年出栏2000头的大型规模户达到54户。三是劳务收入逐年上涨。近几年,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湘潭县提供了巨大的劳务市场,劳务工价不断提高,带动了农民工的劳务收入增长。据统计,2008年湘潭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0万人,农民工劳务收入的平均水平12000元/年,比2005年提高4000元/年。同时,县内劳务工资也大幅度提高,普通劳动力单价从50元/天提高到80-100元/天,一个家用保姆的工资从400元/月提高到700元/月。四是增收途径不断拓宽。近几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

    6、级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民的增收途径不断拓宽。如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宏兴隆湘莲食品有限公司,在河口镇兴建绿色无公害湘莲连片种植基地1380亩,再将土地反租给当地农民,带动农户500户,每亩实现增收800元。还有河口的休闲农业基地、星级农家乐、西瓜种植基地,八角的香菇,九华的红菜苔,白石的齐白石故居旅游休闲服务、乌石的彭德怀故居旅游服务等等。二、湘潭县农民增收的形势1、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第一,当前经济运行形势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对湘潭县农业农村的影响正在加大,影响正在逐步显化。农产品加工业持续低迷,特色农产品出口不畅;农民工转移的难度加大,粮食、生猪等主宗农产品价格出现下滑

    7、,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特定的经济形势,严重制约了湘潭县农民持续增收。第二,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通过多年来的农业结构调整,湘潭县农产品正由单一型向多元型发展,但水稻、生猪等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农业特色及资源优势未被充分发掘,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农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产品加工带动能力不强,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比较效益没有得到大幅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偏缓,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第三,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湘潭县水利设施基本上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相当一部分渠道严重堵塞,绝大多数山塘已有多年未清淤。江河设防标准低,相当一部分水

    8、库带病运行,农业防灾抗灾基础不牢,体系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由于资金等原因,全县还有近半的行政村没有完成农网改造,电力供应不足,这些都已成为制约湘潭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2、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一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注农村的氛围空前浓厚,促进“三农”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大。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下,国家继续增加了对农民的各项政策性补贴,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优先对产粮大县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这正是解决湘潭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增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机会

    9、。二是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全市“两型社会”建设重点布局的示范区中,除九华外,天易农业产业化园区、隆平论坛项目等均位于湘潭县,这将带动一大批农业重点项目落户湘潭县,进一步提高湘潭县农业产业水平。同时,随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商贸流通、服务业等都将快速发展,为湘潭县农民扩大就业和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长株潭城市群日益增长的需求也必然将带动湘潭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快速发展,促进湘潭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三是农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湘潭县农业生产具有优越的地理、气候、资源等条件,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生猪大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日益加

    10、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红色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方兴未艾。这些都是湘潭县农民增收的重要和积极的基础。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抓手。努力扶持宏兴隆、鹏扬生态、新皇粮米业、仙女竹业等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引进一批优质项目落户,延长粮、猪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链条,带动县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力争2009年引进农业产业项目投资2亿元,新增4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湘莲、竹木、蔬菜、香菇、禽类等特色种养业,实施好万亩高产良种油茶等示范项目,力争年内新增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个以上,农民专业

    11、合作组织发展到170家,带动农户18万户。2、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全力实施全县粮食增产工程,大力实施以泉塘子为核心的全县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双季超级杂交稻5万亩。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维护农民利益。同时,加强对种粮大户的扶持力度,力争在5年内培植1万户以上种粮大户,播种面积占全县水稻播种总面积的30%。3、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在全县全面推广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进程,确保全年出栏生猪增长5%以上,其中瘦肉型猪达到65%以上。建立10个年产10万头以上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依托新五丰、鹏扬生态等原种猪场,扶持20-3

    12、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型扩繁场建设。同时,继续全面实行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将防疫经费列入县、乡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生猪疫病防治体系,不断增强疫病防治能力。4、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就业。进一步加大就业服务力度,搜集、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年内举办20场以上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和现场招聘会。认真落实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等政策,重点帮助农村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和县城转城户的就业,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2009年,必须完成再就业培训1200人,农民工培训2400人,新增城乡就业2万人。县财政将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劳务经济,力争转移劳动力3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8亿

    13、元。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农业项目。努力加强与中央、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衔接力度,围绕“十一五”规划和每年所确定的农业重点工程项目,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利用“两型社会”这个平台,策划、整合、打捆一批农业产业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二是建立多元投资体系。制定出台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信心。县财政将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利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契机,积极引导银信部门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高效农业。三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巩固现有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基础较好、地理区位较为便利的50个村开展新一

    14、轮办点示范,力争每个乡镇建成3-5个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抓好新增50个帮扶村的建设工作,有效推进全县农村平衡发展。四是扎实抓好项目的实施。继续加强乡村道路、电力、水利、沼气灯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确保年投入4亿元以上,争取硬化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完成80个村的农网改造,新建沼气池2700口。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话“村村通工程”。6、积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坚持“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发展星级农家乐30家以上。重点抓好河口现代农业示范园样板建设,并指导其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区)和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15、加快梅林桥镇新湖村、云湖桥镇楠竹村、易俗河镇上马村等特色规模乡村休闲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姜畲(农博园)响塘响水河口休闲旅游线路建设,打造省、市农业休闲旅游品牌。二是发展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充分利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针对市场的消费需求,继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培训,帮助和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高效的农产品,如良种西瓜、草莓、红提等,尝试建立农产品销售流通专用体系,提高农业的经济收益。7、积极搭建农民增收的平台。一是稳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全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稳步实施农口站所机构改革。积极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建立县级土地流转信息库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或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打造2个以上土地流转示范样板村(片)。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打造湘潭县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流通体系,确保销售渠道畅通


    注意事项

    本文(湘潭县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