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

    • 资源ID:16973792       资源大小:73.66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

    1、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出版社)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 学 案参编单位:资阳雁江八小、碑记教育管理组忠义教育管理组、丰裕教育管理组迎接教育管理组二O一六年六月导 学 案 设 计科目: 科 学 年级: 六年级 册数: 十一册 班级: 执教者: 年 月 日导 学 须 知 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 2. 认真备导学案 3. 认真上高效课 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 6. 认真批改作业 7. 认真考

    2、核评价 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 2. 问题要让学生提 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 5. 实验要让学生做 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 2.心中有书 3.脑中有题 4.目中有人 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

    3、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

    4、效性的途径。探究学习:即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也就是说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学好“十时刻”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

    5、好 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 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雁江八小导学案设计检查记录(至少每半学期检查一次)导学计划检查第一次导学案检查导学计划从 页至 页备课节数节,从 页至 页设计质量备课质量优点优点改进处改进处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年 月 日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年 月 日第二次导学案检查第三次导学案检查备课节数节课,从 页至 页备课节数节课,从 页至

    6、页备课质量备课质量优点优点改进处改进处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检查人签字: 单位签章 年 月 日学期导学计划一、导学进度表周次时间(至)导学内容课时数备注(练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参编人员:张映雪(八小)、王正良(碑记)、李艳(丰裕)、唐均艳(迎接)、王赟(忠义)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认识细菌、霉菌、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本单元涉及到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学探究: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悼收集证据;能把探究过程中学得的知识、过程与方法运用于

    7、新的情景中。科学知识:知道细菌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它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图书及其影视作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采用了总分总的设计结构,把认识微生物的概貌作为单元学习的起点,然后再分类认识细菌、霉菌。最后再从生命体都具有细胞结构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学生扩展对生命体共同特征的认识。在设计本单元各课时,采取了活动体验、增强感性,资料导引、获取认知的模式。在这些认识活动中,交织着对科学探究技能的进一步培养。由于本单元涉及的知识专业性较强,而

    8、且要用到显微镜,同时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求学生自己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2、把握好知识的深度;3、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第一课 水滴里的生物课 题1、水滴里的生物主备人李艳导 者课 型新授课(实验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本课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知识的开门课,所以一个好的切入点能快速地将学生的思维聚焦。本课就从观察“水样”开始,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一步步,随着工具的精细,将一个微观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在此基础上了解微生物这个大家族的组成,并通过列文虎克和显微镜的故事,进行科学史的教育。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记录。2、知道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

    9、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3、了解列文虎克是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2、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3、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能力目标1、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3、能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情感目标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导学重 难 点重点:观察、认识微生物。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导 法观察法、实验法、演示法、探索法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熟记法导学准备教师准备

    10、:放大镜、显微镜、烧杯、盖玻片、图片、切片等学生准备:抹布、水样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教案来源自撰 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生物和微生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单元第1课水滴里的生物。1、倒水激趣导入观1、出示水样,要求学生把采集的水样由瓶子倒进烧杯,提醒保持桌面整洁。2、请学生观察水样。3、教师质疑学生发现: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可以看见的小颗粒外,还有其他的吗?借助什么来观察可能会有收获?4、教师示范用法。强调轻拿轻放。 2、学生有序观察观察,然后进行交流。显微镜:3、生按顺序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1、观察水样引导学

    11、生取出水样,交流水样的采集地点,肉眼观察的发现和想进一步了解的知识。2、用显微镜观察水样。带领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学5、教师强调:(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6、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

    12、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7、简单介绍列文虎克的故事。4、小组汇报交流,选取代表进行全班交流。5、学生观察投影中的的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特点。6、学生读列文虎克的故事:(1)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3、认识微生物,了解列文虎克。交流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之后的发现,用语言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所观察的现象。了解列文虎克的故事。创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微生物?怎么证明他们的存在?9、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10、拓展: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上划

    13、一下,盖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7、请学生小组为单位课后解决。4、拓展了解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 1、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 蓝藻 团藻 金藻 钟形虫 草履虫 细菌等第二课 做酸奶课 题2、做酸奶主备人李艳导 者课 型新授课(实验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地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通过本课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在设计上,本课以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

    14、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知道酸奶是由乳酸菌发酵而编变成的。3、学会对有害细菌的预防措施。能力目标1、通过自制酸奶证明细菌的存在。2、能通过收集资料模拟细菌的繁殖来探索细菌的特点。3、学会一些防止病菌传播的方法。情感目标1、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2、通过搜集资料,能更好的学习知识。3、关心科学和人类相关的社会问题。4、体验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导学重 难 点重点:做酸奶的活动。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个数。导 法实验法、演示法、创造导学法、探索法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

    15、验法导学准备教师准备:酸奶、纯牛奶、保温壶、小盆、白糖学生准备:纯牛奶、纸杯、白糖技能准备:课前简单介绍牛奶的制作过程要注意的问题。教案来源自撰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同学们是否喜欢喝酸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的吗?想动手尝试吗?1、品尝酸奶,评选出最好的。一、品尝酸奶。观2、教师示范做酸奶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牛奶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最好请家长帮助,加热后一定要冷却到3540加入酸奶后要保温56小时。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不可太久,变质的酸奶不可以饮用。2、学生可以就自己对细菌的了解进行介绍。也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二、认识酸奶的制作原理。学3、请同学们把自己小组做成

    16、的酸奶拿出来进行品尝,选出每小组一名评委。4、教师介绍: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合起来只有头发丝那么粗),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繁殖迅速(几小时内可以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5、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计算出细菌的繁殖数量。6、酸奶是怎么制成的呢? 教师进行小结。3、学生阅读资料,学习操作。12481632641282565121024204840968192163843276865536(16代)13107226214452428810485762097152(21代)4、学生进行讨论交流。5、交流汇报:捂住鼻子打喷嚏、勤洗手、用热水冲洗筷子等。三、体验其惊人的繁殖速度。创7、

    17、引导学生讨论:今天我们认识了细菌的特点,你能联系生活说说生活中细菌有着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危害呢? 6、引发我们生病的细菌我们称之为病菌,你有哪些好的办法帮助我们预防它们?四、认识细菌的功与过。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做酸奶1、 鲜牛奶白糖煮开2、 冷却到3540加酸牛奶3、 保温8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第三课 馒头发霉了课 题3、馒头发霉了主备人李艳导 者课 型新授课(实验课)使用时间课标要求本课按照“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的顺序进行编排,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一、观察,认识霉有不同形态。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18、。三、运用研究成果,探讨防止霉变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处,尤其是抗生素。导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霉菌是微生物,了解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2、 知道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物体容易发霉。3、 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能力目标1、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2、 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情感目标初步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并乐于用科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导学重 难 点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导 法谈话法、实验演示法、创造导学法、探索法学 法练习法、讨论法、体验法导学准备教师准备:发霉和新鲜馒头、放大镜、镊子、培养皿、学生显微镜

    19、、载玻片、大烧杯、霉菌切片、塑料袋、载玻片、水、滴管、手套。学生准备:发霉的橘子、记录本、课前收集有关霉菌的资料等。技能准备:简单介绍馒头的制作过程要注意的问题。教案来源自撰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霉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安全法教育。生看(馒头和发霉的馒头)比较、鉴别观1、请同学们出示各小组地馒头发霉情况,比较生霉的多少。2、师小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滋生与生长。3、引发讨论: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止发霉?4、介绍其他一些防止生霉的方法: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5、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1、小组展示并介绍馒头是在什么环境

    20、中。2、进行记录。一、展示霉菌生长情况,比较得出: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最容易发霉。学6、霉菌在生活中经常可见,我们有时要运用它,有时要避开它。介绍霉的功与过。(制酱、做腐乳、生产农药、发酵饲料、孚莱明青霉菌青霉素,使食物霉变)3.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馒头 (或面包、橘子皮)发霉的条件。4、讨论得出:寒冷、炎热、干燥的环境中都不易发霉。5、黄梅天气后晒衣服,食物的存放等等。6、学生自学。二、讨论食物和其他物品防止发霉的办法。创 7、了解霉的其他用途目的是理解霉与人类关系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介绍青霉素和弗来明,这是进行科学发展历史教育。7、我们通过观察交流,对霉有了

    21、初步认识:霉也是有生命的,叫做霉菌。我们还知道了霉的种类、颜色、样子,霉无处不在。霉只有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形成。三、霉的功与过。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3、馒头发霉了霉的生长条件:温暖、潮湿防止发霉:(1)真空包装;(2)放干燥剂;(3)低温保存;(4)太阳暴晒霉的功过:1、可以自制食品;2、制作药品(功)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过)第4课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课 题第4课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主备人李艳教 者课 型实践、探究使用时间课标要求学生认识植物构造,是由宏观逐渐走向微观的。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认识到细胞的重要作用。内容有:一、说明细胞就好像是构

    22、成人体的“积木”。二、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及特点。三、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植物细胞的不同。四、阅读资料,进一步了解细胞及其发现。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能力目标知道胡克利用自制显微镜最早观察到细胞,从而使人类发现和认识了生命体的微观结构细胞情感目标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导学重 难 点重点:观察洋葱表皮和人体表皮的细胞拨并进行比较。难点:理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教 法

    23、实验、探究、讲授学 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教授导学准备学生显微镜、镊子、载玻片、洋葱、小刀教案来源借鉴小学第六册科学教学参考书导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认识细胞的形状、结构和特点。1、通过谈话“积木”引出细胞,请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认识各种细胞。2、组织讨论:细胞有些什么特点?1、学生观察,交流发现细胞的特点。2、让学生观图讨论,汇报得出:细胞很小(除了蛋黄),细胞各种各样,各不相同,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用“积木”引入课题细胞,并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状。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借助显微镜比较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的区别。1、组织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教师

    24、具体介绍洋葱表皮细胞的切片制作方法,及观察方法、注意事项等等。2、教师到小组中巡视,具体指导有困难的小组完成实验。1、学生领取材料和仪器。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3、学生观察人体表皮切片和洋葱表皮细胞切片。观察并了解细胞的结构,并初步了解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合作探究,点拨解疑进一步了解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1、引导学生自学资料“胡克发现了细胞”。2、了解细胞的特殊作用。3、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细胞的简单知识。1、学生自学资料,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查找到的有关细胞的资料。2、学生了解胡克关于细胞的发现。3、由学生自学资料“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了解细胞的作用,利用自己的课

    25、外资源补充关于胡克的信息。利用学过的细胞知识分析伤口化脓的原因。拓展提升你还知道那些关于细胞的信息?学生补充自己搜集的细胞知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总结概括课堂练习科学学习实践园地板 书 设 计导 学 反 思搭建生命体的“积木”细胞的定义: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草履虫和细菌等式单细胞生物,人类是多种类细胞生物。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表皮细胞的不同:胡克与细胞: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第一个发现细胞。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1、本节亮点:2、待改进处: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单元分析本单元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

    26、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涉及到科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科学探究: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有观察、实验等各种方法;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事实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解释;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并与他人交流;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各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科学知识:

    27、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敢于大胆想象,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家长,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第1课 地球的形状课 题第1课 地球的形状主备人张映雪教 者课 型实践、探究使用

    28、时间课标要求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示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内容安排了:介绍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二、了解地球的大小情况。希望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是曲折漫长的。导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能力目标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现象,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情感目标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以及解释的重要性。不迷信权威;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导学重 难 点重点: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难点:比较观察船体在球面上


    注意事项

    本文(六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