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6965489       资源大小:199.1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

    1、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与名师对话】201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板块一教材过关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申之以孝悌之义”中的“以”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B王好战,请以战喻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忽魂悸以魄动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连词。题干和B项中“以”是介词,表工具、方式,可译为“用”。A.连词,表目的,可译为“以便”“来”“用来”。C.介词,表原因,因为。D.连词,表并列,而、又。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A.B.C.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介词。表被动/表范围,在。A.介词,表对象,跟、同。B.介词,表比较,比。C.介词,表对象,对、对于。答案:D3对下列句子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与相同,与相同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助词。乎:介词,相当于“于”。助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呢”。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地”。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政事渐损,权移于

    3、下,衡因上疏陈事B欲因此时降武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介词、副词。题干中的“因”为副词,有“于是”“就”的意思,A项与之相同。B.介词,趁着。C.介词,依靠,凭借。D.介词,通过,经由。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的“乃”相同的一项是 ()A衡乃诡对而出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D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副词。题干中的“乃”为副词,表意外或转折,竟然,却。B项与之相同。A.副词,表承接,于是,就。C.动词,表判断,是,原来是。D.副词,表条件,才。答案:B6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介词。者:都是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B.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定语后置的标志。C.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于”,译为“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D.也: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答案:A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连词、介词、兼词。则:连词,表顺承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

    5、联系。可译为“就”“那么”。A.为:介词,替/句末语气助词,表示感慨,可译为“啊”。B.焉:句尾语气词/兼词,相当于“于此”。C.与:动词,给/连词,表并列,和、跟。答案:D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连词。其:代词,可译为“他(们)的”。A.所: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与“为”呼应,构成固定结构,表示被动。B.若:代词,你、你们/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C.者: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人”/用在后置的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答案:D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

    6、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副词、代词、助词。其: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焉:疑问代词,哪里/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B.何: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表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等,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怎么这样”。C.也:助词。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舒缓语气。答案:D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不同的一项是 ()A“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向吾不为期役,则久已病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7、也。D非死则徙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解析:C项,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却;后者为副词,表判断。A项,均为连词,表承接;B项,均为连词,表假设;D项,均为连词,表选择。答案:C11下列各句中,“所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复音虚词“所以”的不同意义和用法。D项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人等)”。A、B、C项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答案:D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意义与用法归类正确的

    8、一项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弃甲曳兵而走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吾尝跻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宽厚而爱人A/ B/C/ 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然而、可是、却;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一般不译;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因此;连词,表并列关系,又、和、并且(用在两个动词或动词词组之间),或不译。答案:C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常能为汉伏弩射之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是焚先王之言A/

    9、 B/C/ 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助词、代词。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起舒缓语气、和谐音节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代词,代“卫律”,代“其子”,作宾语;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答案:C14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田园将芜胡不归_君安与项伯有故_彼且恶乎待哉_彼且奚适也_奚惆怅而独悲_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曷不委心任去留_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顾计不知所出耳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虚词。答案:孰:谁。胡:何,为什么。安:怎么。恶:w,何,什么。奚:哪里。奚:

    10、为什么。斯:则,就。曷:何,为什么。微: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顾:不过,只是,表轻微的转折。15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群贤毕至,少长咸集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知不可乎骤得_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_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不知东方之既白_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_盍各言尔志_庶竭驽钝,攘除奸凶_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_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_解析:本题重点考查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虚词。答案:咸:都。信:实在。固:原本。安:哪里。骤:数次,屡次。数:多次,屡次。卒

    11、:到底。既:已经。盖:发语词,也有“大概”的意思。盍:何不,表反问或疑问。庶:副词,表示可能或期望。稍稍:渐渐。特:只,不过。徒:只是,不过。板块二短文集训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12题。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1下列各组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则或咎其欲出者

    12、”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B其重之也如此C其词有“瑰伟之文”D乐其林泉之胜解析: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的;D项,指示代词,那,与例句同。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答案:D【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13、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诗歌尤其突出,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饱酣,()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3文中括号内应填

    14、的虚词是 ()A遂而则 B乃而故C乃以则 D遂以故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答案:B4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惟其言而莫之违援琴撞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ABCD解析: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宾语前置句,“莫违之”。句是助词“的”。答案:D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解析:D项中“以为寡人戒”

    15、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以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答案:D【参考译文】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叹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说:“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太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

    16、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经历兖州,时邢劭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纟由为信。聿修退紬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邢劭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句“以”后为官职名称,“以”为介词,可译为“凭借的身份”。后句“以报项王”其中“报”为“报告”义,所以句中“以”是介词,译为“把”;B项前句“然”是助词,“的样子”,后句“

    17、然”是代词,这样;C项“所”都是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词组;D项,前句“之”是代词,代指“人言”,后句“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答案:C【参考译文】武成帝太宁初年,袁聿修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色丝织品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色丝织品不接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枝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

    18、来信提示,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清正的少卿了。”板块三综合训练(2012年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与薛寿鱼书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

    19、,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

    20、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若:和,同。不禄:死的委婉说法。夭札:因病而早死。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

    21、物。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 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解析:“意”在这里是“意料到,想到”的意思。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解析:A.连词,表目的;介词,用。B.皆为结构助词,的。C.语气副词,大概;指示代词,那。D.介词,在;介词,表被动。答案:B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 ()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医之效立见,

    22、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解析:B项是对两种情形的评价,与“反对重理学轻技艺”没有联系。答案:B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解析:原文薛雪是“高年不禄”,而非“盛年辞世”。答案:D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译文:_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译文:_ (3)而先生

    23、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译文:_解析:(1)虽,即使。异词,不同意见,不同说法。(2)以,用。所,用在动词前表事物。传,为作传。先人,逝去的人,指薛寿鱼的祖父薛雪。(3)活,使动用法,让活命。心折,折服。信,确实。以为,认为。答案:(1)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3)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参考译文】天生一个不朽的人,可是他的子孙却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腐朽的地方去,这是我忧闷悲伤的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并不一定要成为周公、孔子那样的人之后才不朽。后羿的

    24、箭法,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可以不朽。如果一定要等待成为像周公、孔子那样的人然后才可以不朽,那么宇宙间哪有这么多的周公、孔子呢?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不朽的医家,高寿去世。我正想辑录他主要的医学成就,以便使他长存不朽,却没想到您寄来的墓志铭没有一字谈及他的医术,反而假托于陈文恭先生讲学等等。唉!自此而一瓢先生不传扬了,磨灭了!学问贵在身体力行,不在空谈。最高明的学问没有什么比得上仁学,先生能用医术爱他的民众,使他们不因疾病而早丧,这就是孔子的“老年人要使他们安宁,青年人要使他们怀归”的学问。不居官位却能奉行仁学,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又何必舍弃此而追求其他呢?陈文恭,是一个高官;您的祖父,是一

    25、介平民。高官借百姓来抬高自己,名声就高雅;可是百姓倚仗高官来抬举自己,就很卑下了。如果您随意拉住过路人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看法。又问他们说:“一瓢先生他是理学家吗?”即使是您的亲戚,也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共同相信的医学成就为先人立传,却用人们共同怀疑的理学空言为先人立传,莫不是被“艺成而下”的说法拘泥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的具体体现。精心地探索它,哪种技艺不是仁道?如果表面仿效它,仁道技艺都会失去。医学作为一门技艺,更是不可轻易谈论,神农氏首创它,黄帝使它昌盛,周公派冢宰统管它,它的理论通达到神圣的境地。现在天下名医绝乏,唯独讲学一流反而不绝乏

    26、,为什么呢?医生的治疗效验是立即显现的,所以名医一百个中没有一个;理学的空谈无从查考,所以才学浅陋的文人比比皆是。您不把先人放在百无一人的名医之上加以尊崇,却将他摆到比比皆是的村学究中予以轻贱,实在是重大的错误啊!从前我患病,性命垂危,此时即使有许多像周、程、张、朱这样的理学家,有什么益处呢?但是先生唯独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是我佩服而且确实地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料想此外他一定有奇特的医案和高明的医方,可以救人,可以使人长寿,把它们编辑并使之传播,其价值一定超过语录陈言万万倍。你竟然回避而不加宣扬,甘愿舍弃神奇的医学而依附于腐朽的理学,在理学中未必能增加一个非法窃据的席位,而在医学中反而失

    27、去一位真才实学的医家。难道不悖谬吗!难道不痛惜吗!理解文言虚词须弄清以下关系:1用法与意义的关系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意义”是现代人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所作的解释,同一意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述;而“用法”则不然,某一文言虚词在特定句子中的用法是有语法规则的,它具有稳定性。因此,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2常见与特殊的关系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为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3寻同与析异的关系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同”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正是因为有“同”,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比语意”。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总复习 11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