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 资源ID:16959239       资源大小:31.94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1、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

    2、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3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常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加以“参知政事”“参与朝政”“参议得失”等名号,执行相职。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唐太宗的这一做法A造成了冗官冗费的局面 B利于减少权臣专权局面的出现C表明三省制已名存实亡 D定程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4明朝自宣德以来,中央机构互相倾轧.英宗登基后,太皇太后委政内阁,令大学士杨士奇等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这主要反映了A明英宗时期初设内阁B内阁地位逐渐提高C废丞相

    3、后政治腐败D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华夷观念正在转变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増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7福建学界曾致电北京政府:“青岛问题关系重大,凡我国民决不承认日本主

    4、张,均应誓死力争,以为外交后盾,曹陆章卖国证据确凿,请协电政府予重诛。”这一电文反映的事件A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8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A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B掌握了有利地形C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D贯彻了群众路线91953年3月,新中国颁布第一部选举法后,全国首次开展民主普选。尽管人民对选举没有了解,但据当时统计,本次普选共涵盖了新

    5、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这说明A政协会议职能日益扩大B基层民主选举逐步普及C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D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贯彻101975年,中国大陆进出口额达147.5亿美元,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比1970年的45.86亿美元增长了2.22倍。产生上述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11“梭伦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梭伦改革摧毁“权威的根基”的主要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 B实行一系措施促进工商业的发展C以财产作为政治权利分配的标准 D以“四百人会议”作为

    6、常设机构12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这反映了古罗马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B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统治者极力维护债权人的利益D法律条文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13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弊病大量显现的时期,为此,无产者提出了“摆脱旧世界”和“建立新世界”的任务。由此可知,这一任务提出的根源是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空想社会主

    7、义的巨大影响142021年11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15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

    8、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C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D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惬意16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D注重其“防伪”功能17鸦片战争前,中国丝的出口,每年一般只有几千包,而1847年达22000余包,1852年44000余包,1856年79000

    9、余包。茶的出口,鸦片战争前,每年大约五千多万镑,鸦片战争后历年增长,1856年已达一亿三千余万镑。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A融入世界市场步伐加快B农副产品商品化率提高C保持外贸出超地位D自然经济走向解体18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19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

    10、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20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C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D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21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B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2219

    11、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23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一情况促使这些国家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工业生产下降幅度15.3%11.2%12.3%16.3%通货膨胀15.3%43.9%11.1%19.1%A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 B扩大社会保障规模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了关税壁垒24斯

    12、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相继执政,苏联先后进行了几次改革。这些改革从本质上看都是对A生产关系的调整B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C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D斯大林模式的彻底突破二、材料分析题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第一条第十款: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对民用船只颁发捕押敌船及采取报复行动之特许证;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第六条: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

    13、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得由各州人民保留。摘自1787年美国宪法材料三1920年代,“联省自治”思潮风靡一时,时事新报、改造杂志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探讨了“联省自治”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许多名流包括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胡适等都站到了这一行列中。在吴佩孚公开提出“武力统一”的主张后,各省军阀纷纷主张自治,最早是湖南军阀赵恒惕,其后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江苏、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纷纷跟进,省宪运动潮流激荡全国,广

    14、东军阀陈炯明认为,“古今万国不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大抵国小民寡,集权之制容或可行,否则无不用分权制者。美之合众,德之联邦,皆分权制。英之帝国,其属地如澳洲,加拿大等皆完全自治,实为分权之尤”。他认为中国广土众民,只能实行分权自治,才可养成“民治精神”,建设民主。摘自中华百年祭政治卷(1)针对材料一中所提问题,秦始皇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与之前的措施(制度)相比,其有何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联邦制确立的背景及其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民国初年“联省自治”运动高潮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认识。26阅读材料,完

    15、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

    16、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产,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中国人口发展史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清朝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简要评价。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并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灿烂。关于中国的科技发明其意义远远超出其自身的技术领域,对文化的传承、人类征服世界能

    17、力的提高,对世界历史的演变,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对这些伟大发明的世界历史意义论述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引自XX百科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午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

    18、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1)根据材料一,分析四大发明对1500年前后哪一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谈谈该事件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1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故A排除。材料信息也没有反映神权与王权的问题,故B排除。大宗和小宗指父系内部的等级地位,材料也未涉及,

    19、故C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姻亲制度【名师点睛】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对祖先的崇拜。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起着维护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周代姻亲制度,与外姓通婚,是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属于宗法制的延伸。2D【详解】秦以前的分封制属于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属于官僚政治,故D项正确;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并未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错误;秦以后之

    20、郡县政治并非以血缘为纽带,故C项错误。故选D。3B【详解】唐太宗以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有利于分化相权,从而减少权臣专权局面的出现,故选B项;冗官冗费局面的出现是在宋朝,排除A;“三省制名存实亡”是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政务中枢的变化,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4B【解析】据材料“太皇太后委政内阁对题奏本章拟出处理意见,交皇帝裁定,明朝票拟走向制度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内阁的权力和地位逐渐提高,故B项正确;明成祖设内阁,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废丞相后政治腐败,故C项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B。5A【详解】材料中“可以全免

    21、关税”能很明显地看出当时部分官员对于关税主权的不在意,说明这部分官员缺乏近代主权意识,A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晚清官员对于主权意识的淡薄,不是说明华夷观念的转变,B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懂得主权意思,显然不具有国际法意识,C 错误;材料中官员认为西方列强是想通商,官员并不清楚通商的真正目的,所以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6C【详解】材料信息“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主意识。由此可知,梁启超主要肯定了辛亥革命増强民族民主意识的功绩,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主共和政体和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故AB错

    22、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独立,故D错误。7A【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五四运动中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项正确;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未诞生,B项错误;C项是国民大革命的意义,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项错误。故选A。8D【详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实行敌后战争的抗战,材料中“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群众路线的作用,

    23、故D项正确。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故A项错误。掌握了有利地形是敌后战争获取胜利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中获取情报信息的特点,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是抗战后期,材料中获取敌人情报信息没有得到苏联的支持,故C项错误。9C【详解】由材料信息“普选”“共涵盖了新中国6亿人中的5.7亿人”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广泛参与民主普选,这说明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政协会议,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基层民主选举逐步普及是改革开放后,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还没有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10D【详解】1972年

    24、,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得到改善,这促进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与外国经济贸易往来,故D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A;我国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理解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外国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1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梭伦以财产作为政治权利分配的标准,打击了氏族贵族,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建立,选项C正确;“解负令”惠及的群体是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并不能摧毁权威的根基,排除A;工商

    25、业的发展有利于城邦的发展,但是不能摧毁“权威的根基”,排除B;“四百人会议”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削弱长老议事会的权威,但是不能摧毁“权威的根基”,排除D。12D【详解】材料并未涉及平民与贵族的争斗。故A项错误。B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与题干中“民事诉讼”“ 由法庭处理”等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C项只体现了材料的部分信息,故C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可知在当时的罗马法律条文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故D项正确。13B【详解】据材料“马克思主义诞生

    26、于19世纪中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弊病大量显现的时期”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显现,故B符合题意;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与材料无关,A错误;C、D分别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与材料不符,C、D错误。14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使美国得以控制以德国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题干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作为一极在谋求防务独立时受到的巨大

    27、阻力,故B项符合题意。A项,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时冷战已结束,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排除。D项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15D【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考查小农经济的特点。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材料“粗茶淡饭饱三餐布衣得暖胜丝棉”可知,材料反映了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故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从材料“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可知,材料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小农经济下的

    28、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进行自给自足的精耕细作等,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故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从材料“粗茶淡饭”、“布农”、“草屋茅舍”可知,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并不富足和的惬意,只是勉强温饱而已,故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16D【解析】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否则就不交钱意在强调纸币的发展是非常注重其“防伪”功能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纸币的发展不是封建政权的推动而是民间行为,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准确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7A【解析】材料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丝的出

    29、口量不断增长,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实质上表明中国经济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丝出口量不断增长,没有中国丝全国总产量的数据,无法得出农副产品商品化率提高,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丝出口量不断增长,没有进口商品数据,不能得出外贸出超地位,排除C;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表述不准确,排除。18A【解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遭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压榨和阻挠,这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符合题干中“根源”的要求,排除B、C、D项。19B【详

    30、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选B;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是在十五大上,D项说的是对外开放,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联系所学十四大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20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头上”的变化指的是发型的变化,即剪掉象征清政府统治的辫子;“脚上”的变化指的是废止封建主义象征的缠足,故选D项;ABC项内容不符合“头上”和“脚上”变化的内容,故排除。21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材料“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反映了工业革命也引发了民生等社会问题,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带来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出来。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2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并引起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各国都发生了大面积的银行挤兑风潮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七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