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 资源ID:16939102       资源大小:324.7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1、学年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2019学年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 班级_ 分数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1.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2.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_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_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 战国中后期

    2、,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4. 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训斥太子与儒生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的“自有制度”实质是 A. 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_ D.儒表法里 5.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_ B C D 6. 西游记水浒

    3、传三国演义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 A明末清初异端思潮的载体 B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片小说 7. 诗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有学者指出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它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立场上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可证明此观点的内容集中在 A风 B雅 C颂 _ D九歌 8.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9.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p

    4、10. ly:宋体; font-size:10.5pt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11. 据统计: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中国民族危机的困境 B文学革命的

    5、直接影响 C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2. 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在19021906年期间,其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13. 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A国人正式提出学习西方政治 B要求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赞扬殖民统治推动社会进步 D认识到西方社会治理的先进 14. 19

    6、01年10月,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提出,“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下列观点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的是 A契约立国 B. 以法治国 C.君主立宪 D人民主权 15. 在近代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

    7、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16. 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 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 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C. 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 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的成分 17.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

    8、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8. 新三民主义在实践方面的主要意义是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形成和发展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 2003年12月26日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以下著作分别体现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发展三个阶段特征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

    9、析;新民主主义论;论十大关系 C井冈山的斗争;论十大关系;论人民民主专政 D井冈山的斗争;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 20. 2014年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对人才选拔、培养的需要,教育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推进迅速。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的是在 A.建国初期 B.“文革”前夕 C.“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后 21. 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2. 197

    10、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以下情景在当时的考场可能出现的是 A考场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考场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红标语 D特写:语文试卷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3.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24. 威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

    11、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25. 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卢梭所痛斥的“这种人的文明”是指 A封建的等级制度 B西方殖民侵略扩张 C资本主义私有制 D天主教会教权统治 26. “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 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 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 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到一起 27.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

    12、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 B C D 28. 有人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经典物理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现代信息技术 29.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

    13、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指 A牛顿创立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30.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此画属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 31. 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14、B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C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D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二、综合题32. 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碰撞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材料二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

    15、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四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

    16、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分析,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3)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表现是什么? 33.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

    17、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p34. ly:宋体; font-siz

    18、e:10.5pt书 名 作 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在上表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及解析第1题【答案】第2题【答案】第3题【答案】第4题【答案】第5题【答案】第6题【答案】第7题【答案】第8题【答案】第9题【答案】第10题【答案】第11题【答案】第12题【答案】第13题【答案】第14题【答案】第15题【答案】第16题【答案】第17题【答案】第18题【答案】第19题【答案】第20题【答案】第21题【答案】第22题【答案】第23题【答案】第24题【答案】第25题【答案】第26题【答案】第27题【答案】第28题【答案】第29题【答案】第30题【答案】第31题【答案】第32题【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福建福州格致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