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古今词义的异同 2.docx

    • 资源ID:16935657       资源大小:33.03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古今词义的异同 2.docx

    1、古今词义的异同 2第三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一、概说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古今汉语词汇的差异,从中可见古今汉语的词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那么,古今汉语的词义呢?是否也有这种变化呢?我们先从几个大家熟知的成语入手,来进行一番考察: 痛哭流涕 不速之客 求全责备 上述这些成语中加“”的词,如按照现代常用义理解均会误解。它们不是“鼻涕,”“快”,“责备”。在古文中是常用词。如: (1)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闻一多云:为,成也。寤寐无为,言不能成寐也。】,涕泗滂沱。【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2)周易需上六:“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又:荀子乐论:“主人来速宾及介,

    2、而众宾皆从之。”(3)孟子梁惠王下:“兵刃即接,弃甲曳兵而走。”又: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4)左传桓13:“宋多责赂于郑。” (5)诗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尔雅:明察貌】 (6)左成公二年:“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戳,君之惠也。” 又:“摆甲执兵,固即死也。 以上说明,古代习以为常的词的用法,如今却只保存在成语中了,甚至连成语也不能理解,于是想办法加以改造:如:斤斤计较两两计较。走马观花跑马观花。何以要改呢?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词的古义鲜为人知,不改就不能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也是词义变化的反映。如果单纯是改而从今,还无可厚非,怕的是不知为非。如: (1)吕氏春

    3、秋先识览去宥:“(齐人)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有人理解为“粥”。 (2)左传:“虽及胡耈,荻则取之。”有人译为“俘获了就捉住他。 (3)罄竹难书80届高考生释为“竹山难读书”。 语出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其误有三不明:a. 罄,器中空也,从缶,殸 声。(难词)b.竹(古代书制)c.书,古今义异。(写) 有人读战国策:“认为赵太后有作风问题。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这都是因为缺少词义发展的观点而以今律古。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就对许多词的古今义作了说明:例如: 玺:说文王者之印也。段注:“盖古者尊卑通称,至秦汉而后为至尊之称。 堂:说文:“殿”

    4、也。段注: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当然,现在方言有“堂屋”。存古义)。删:剟(duo)也。徐锴系传:“古以简牘,故曰孔子删诗,书,言有所取舍也”。段注:“凡言删剟者,有所去即有所取。艺文志:“今删其要以备篇籍。删其要谓取其要也。不然,岂刘歆七略之要(班固)孟坚尽删去之乎”。观察古今词义异同有三个角度:a、变化的范围;(变与不变)b、变化的幅度;(迥异与微殊)c、变化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 二、词义变化的范围 首先我们分析下文: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 。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

    5、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藉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分析上面一段文字可以看出:1、 死词,(古用今废),如:“谏、君、吾 、朝属、诸侯、矣。这些词只保存在词典和古代典籍中。2、 有的词古今都用,词义也基本相同:死、不、死狗、百姓、棺、外、内、祭、笑、弃、货财、国、无望、有、必、狗”这些词都是常用词,有些只是由单音词变为双音节词,除了音节和词形的变化外,意义大致相同。

    6、但也有的换了个说法,或改用复音节词:令(让)、棺(棺材)、闻(听说)、曰(说)、冻馁(挨冻受饿)、“古代汉语字典与新华字典同收义项的1875字,占3700字的50.9%。正是由于古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基本词贯穿古今,所以才使我们理解古文不致于向学习外语那么困难。但是这些词,我们说它的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是否就没有一点变化了呢?是否从古到今没有一点差异呢?举例来说: 史记:“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布衣:平民的代称,那么,为什么平民称为布衣呢?“布衣”是何种衣料的衣服呢?考说文:“布,枲(xi)织也。”“枲,麻也。”可见,布,乃麻织品也。而这种布质料粗劣,故平民的衣服用之。至于王公贵族,

    7、则要穿“帛”,“帛,缯也。缯,帛也。”a. 灯:古代用油灯,今人用电灯、弧光灯、霓虹灯。以上是古代词的内涵与今有差异,也就是说,词所概括的客观对象起了变化。再如教材中的例子:死:澌也,人所离也。说文民:众萌也。说文虹:螮蝀也。状似虫。说文雷: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甲骨文有“出虹自北饮于河”】许氏认为雷是阴阳之气迫动回转生出万物。甚至有人认为是“天鼓”。司雷之神是“雷公”,它有意志,可以罚暴惩恶。今人知道乃带电云放电现象。 火,火毁也。水,准也。木,冒也。月,阙也。 鲸,海大鱼也。心,古人认为是思维器官。现在知道是血液循环的器官。如此等等,都是古人的认识浮浅,甚至错误,而今人的认识则深刻、

    8、正确。那么,这些词的词义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一般认为,这些词自身词义并未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从一个词来说,它的意义和它所指的事物是不同的,换言之,是“所指”的变化,词义并无差异,只是认识事物的人对此事物认识程度的不同而已。“所指”是词与它代表的事物之间关系而言。词义是指某词在其他词对立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就是语义场中的地位。譬如:一个水平低的人可能不知道盐是Nacl,不知道“鲸”是哺乳动物,但只要他知道“盐”不是“糖”,不把鲨鱼说成“鲸”,能正确地和别人交谈,我们就认为他掌握了这个词义。相反,如果说,概念的内涵不同,词义就不同,水平高低不同,词义也不同,那就造成不同水平的人有不同的词义,其结

    9、果是词无固定义,这是不可能的。3、词义有变化的大致有:走狗、共、给、特、左右(手下臣属)、藉(征税)、孤老、辟、怨、其、。通过分析,可见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是发生在一部分词中,而绝大部分则古今词义基本相同。那么,这些变化的词,其词义变化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第一、古今词义截然不同或差别很大的有人称为迥异。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但孟子滕文公:“牺牲不成,不敢以祭。”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古:食品,今:害羞行李之往来供其贫困。烛武退秦师古:外度使节,今:旅行者的东西。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古:处理、处置,今义:处罚。颁: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有其首。畢诗小雅鸳鸯:“鸳鸯在飞,

    10、之罗之。”论衡偶会:“来遭民田之畢”。蔡:左传定公四年:“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叔。(流放)仇:王粲集闲邪赋:“横四海而无,超遐世而秀出”。(走遍天下无人与她比美,经过多少才出现这位美女)大火:鲍昭:登大雷辛与妹书:“仰视,俯听波声”。烈士:三国志魏书臧洪传:“窃相谓曰:为何一日杀二”刘 :尚书盘庚上:重我民,无尽。(保重我们百姓,不是想杀尽我们)这些词也是我们阅读古书的一种障碍,但是这种障碍一目了然。如果按照现在常用义去理解,就会轩轾难通。因而,这种障碍容易扫除。第二、古今词义有同有异勤:今义勤快,与惰相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劝:今义消极劝止。劝学:“赦之,以劝事君者”。穷:今义缺衣食钱财,

    11、与富相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庄子:“死生存亡,穷达贫富。”睡:今义躺在床上睡觉。语事良久,孝公睡弗听。爱:今义喜爱。“吾何爱一牛”(孟子)访:今义拜访,访问。穆公访诸蹇叔。(僖33)伐:今义讨伐、砍伐。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史记树:今义树木。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替:今义代替。不替孟明。(僖33)狱:今义监狱。大小之狱,虽不能察上述二类,哪一类是我们掌握词义的难点呢?古用今废者,词典有之,古今相同的可以今释古,古今迥异的,难而易解,古今有同有异才是重点。这是我们读古书所遇到的词义间最大的障碍,因为这些词司空见惯,人们凭经验去解释,最易致误。而且这类有同有异的词,数量不少。初步统计:古

    12、汉语常用字字典与新华字典相对照:A收而B未收者,仅仅6字,AB兼收而义有异者1825字,其中因文字通假而形成的异义402字,因古今字不同而异者68字,除此480字,还有1345字,占36%)。这1300多字,其中有1276字都是现代常用字(即3755个字中的),可见这些词,从词形上看,是古今习用的,而从词义上看,古今却有同有异,因此如不仔细区分,就容易误解古义。这是我们学习古汉语词义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说:在古今词义异同的问题上,不在迥异,而在微殊。 三、词义变化的结果 前面的分析可见词义是在变化,且变化幅度有大小之别,那么发展变化的结果又将怎样呢?这就是说:把它未变之前的意义与变化之后的意

    13、义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呢? 教材所谈的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虚化,就是从词义变化的结果来考察认识词义的。下面来逐一分析一下: 1、词义的扩大 狂:说文:“狾犬也”。“狾,狂犬也”,二字互训义同。即今所谓疯狗,或云:“狂犬”。例:晋书五行志中:“旱岁,犬多狂死。” “对象(狗)+(行为)发疯”就构成该词的意义。 随着词义的发展,后来人疯癫,乃至于其他事物失却常态均可谓之“狂”。如:汉语大字典P1334页狂字条所引诸义: 人的行为: a.精神失常。唐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b.狂妄,轻狂:诗郑风山有扶苏:不见子都,乃见狂且c.放荡、放纵。苏轼词:老夫聊发少年狂。d

    14、.气势猛烈,声势浩大。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廻狂澜于既倒。”于是我们可以把“狂”后来的意义归纳为:对象这些内涵的增加,就使词义使用范围扩大了。 换种方式来说:原来为“狗发疯”,现在去掉“狗”这个限定性的义素,则发疯或象发疯的就称为“狂”。词所表达的客观对象的范围就比原来扩大了。再如:江、河江:长江专名江河通称: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河:黄河一切河流定义:词义的扩大,就是指词的内在涵义增加,致使所表达的概念外延扩展,使该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变宽泛,采取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原义寓于新义之中,并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再如:嘴(古)鸟嘴今,一

    15、切器物的嘴。菜(古)说文草之可食者今:新华字典主食外的食品。皮:甲文象手持皮产形。说文:“剥取兽革者谓之皮;段注:云者,谓其人也。左传:“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说明带毛的叫皮如果去毛的就叫“革”。韩非子6次墨子4次荀子3次诗3次论语1次孟子4次庄子7次左传13次包括皮革,皮弁,共计四十一次,基本上都是“兽皮”。只有以下几次例外:(1)左哀21:“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贬义,打比方)(2)庄子山木:“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然且不免于网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独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后两个“皮”字是打比方。2、词义的缩小与前面的一种恰好

    16、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是古义中义素的一部分。它反映的是词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由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方式。由泛指到特指,如: “丈人、老子”由古代的“老年人”到后来的“岳父、父亲”。使用范围缩小了,其它如: (1)孟子滕文公下:“坏宫室以为之引也。民无所安息”。 墨子节用中:“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堀穴而处焉。”说文:“宫,室也。”后来专指帝王住宅,如何房宫,未央宫。 (2)论语:“四体不勤,五穀不分”。 周礼天官宰:“一曰“三农,生九谷”。 诗经:“亟其乘屋,其始擂百谷。 可见古代的“谷”=今之“粮食作物”。而今义的“谷”只

    17、是古代“五谷”之一。可见其内涵减少,词义范围缩小。 虫: a.月令:“春日,其虫鳞。”郑注云:“龙蛇之属是也。”b.礼记儒行:“鸷虫攫搏”。郑云注:“鸷虫,猛鸟猛兽也”。孔颖达疏:“虫是鸟兽通名,故为猛鸟猛兽。”c.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luo)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从以上的例子可见古代“虫”是一切动物的统称。人,天上飞的鸟,地上奔的麒麟,水中的龟,龙蛇等等。而现代汉语中“虫”一般指“昆虫”。范围缩小了。考说文解字:“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鸟。此沿用尔雅的

    18、说法:宋邢昺疏曰:“此对文耳,散文则无足亦曰虫。(对文、散文、训诂学术语,对文指在行文中对单并用则有区别。散文则指分开使用则无别。)现代方言中有称“蛇”为“长虫”,“老虎”为“大虫”。还存古义。其它如:臭:古,气味,今,恶气味诏:古,告诉,今,上告诉下词义缩小这类词的理解,我们可以今义为理解的前提,则在今义的基础上减去一个限定性的义素。3、词义的转移a、 汤: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成语有:赴汤蹈火,金城汤池,固若金汤。古代:汤=(热的)+(水)。现代:汤=有味道的+用水制成的+食物,中心义素由热的“转为”有味的食物。可见所指称的对象,使用的范围就有了差异。b、脚:韩非子难言:

    19、“孙子膑脚于魏。”至唐代,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手脚冻皴皮肉死。”已指“足”脚(古代)=小腿 脚(现代)=足说文:“脚,胫也。”释名:“脚,却也”,以其坐时却在后也。因古人席地而坐,所以胫(小腿)在后,与足一样。 c、书(写)写的文字,(草书)信d、寺:(官署)佛寺。 后汉书刘般传:“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说文:“寺,廷也,有法度者也。” 汉代有太常寺、鸿胪寺、大理寺等官署名。 东汉时,佛经传入中国,当时建白马寺放置经书,本来仍为官署名,后来就演变为转指佛寺。说明词义的演变是有条件、有原因的。 e暂:今义暂时、短暂,但我们考其古代用法: 左僖33:“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20、说文:突,犬从穴中暂出也。如果是暂时出来,怎么会有突然,冲突之义呢? 说文:默,犬暂逐人也。本指“犬不吭声突然逐人”。 可见古义为情态副词,突然、仓猝。 说文云:暂,不久也,即短时间,今义为短暂时。由速度快转移时间短分析一个词的词义是否发生了转移,主要看其中心义素是否发生了变化,亦即所指称的范围是否改变。以上我们简单地分析了词义演变的几种结果,其实,词义的演变远不止这几种结果,下面几例,大家分析其古今义: 1、国语越语上:“大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土,不可不养而择也。” 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2、左传僖十六:“十六年春,陨石于宋王,陨星也。六退飞,过宋都,风也。”宋襄公问焉

    21、,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3、左传襄十二:“土传言,众人谤。”国语厉王邕,国人谤王 4、论语公治长:“于予与何诛” 5、晏子春秋:“百姓闻之必怒吾君” 6、出师表:“由是感激,遵许先帝以驱驰。”在此还有两个问题值得提出来大家讨论:其一,同一个词,发展中可能有复杂的变化过程,应予以注意、比较。同一个词,有人认为是缩小,有人认为是转移。如:坟:古义大土堆,今义坟墓,汤可敬新编古代汉语认为:古义指土堆,如“登大坟以远望兮”。九章哀郢:坟墓是人为了土堆(高出地面),后来“坟”的词义就缩小为只指坟墓了。如:“不治坟,欲为省”。(史记文帝本纪),而院校教材认为是“转移”,由土堆转为象土堆的东西。分析

    22、其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认识同一问题,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前者立足于词义使用的范围,后者立足于词义演变的轨迹和渊源。事实上,我们认为词义转移的说法更合理一些。虽然“坟”在古代可指高土堆、人为了坟堆。并且这二义都出现较早,而且二义都在文言中常用。 周南:“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礼记檀弓:“古者墓而不坟”。 但是,这二义存在发展关系, “大堆”之义在先。今则只有坟墓义。它的发展过程可为:大堆转移大堆、坟墓缩小坟墓。其二、有人把词义的“转移”称之为词义的“易位”。如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涕(液)鼻液;走(跑)行走 红(粉红)大红;盗(窃物者)窃物者 贼(杀人者)杀人者 蒋氏指出:“易位”指的是一个义

    23、位中心义素不变,但限定义素发生变化。 在我们看来,这与“词义转移”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形式上的差别。也就是说,这种差别只在于由一词转生新义后,该义是否代替了原来已有的某词词义,如果无所代替则为转移。如果有所代替则为“易位”,而这种分析至多只是为了便于人们解释词语而已,并未能对人们认识词义增加一点实质性的东西。此外,词义的演变远不止这几种结果,如下面几例:1、国语越语上:“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土,不可不养而择也。”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褒贬) 2、左传僖十六:“十六年春,陨石于宋王,陨星也。六益鸟退飞,过宋都,风也。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中性褒) 3、左

    24、传襄十二:“土传言,众人谤。”国语厉王虐,国人谤王。(中性贬) 4、论语公治长:“于予与何诛”(轻重) 5、晏子春秋:“百姓闻之必怨吾君” (轻重) 6、出师表:“由是感激,遵许先帝以驱驰。” (重轻) 4、词的义项的增减: 词汇发展的历史,就是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历史,并且是出生不登记,死亡不注销,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词典越编越厚,尔雅一薄册,现在辞海三册,辞源四册。汉语大词典380元10巨册。对于每一个词来说,也体现出义项的增减。如“见”字:古今通用义:1、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子列传。【说文:见,视也。】 2、问百年者就见之。礼记王制接见 【接见外宾】 3、敢陈愚见。晋书王

    25、浑传,【见解,发表意见。】 4、“徒见欺!”廉蔺列传,【见笑,表被动。】 5、图穷而匕首见 国策燕策【显露,这药见效。】古义: 6、曹刿诸见(拜见,谒见)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指代“我”。见教,见谅。】 8、军无见(xian)粮。项羽本纪,【现成的】 9、齐豹见(xian)宗鲁於公孟。左隐20。【荐举】10、见以萧光。礼记祭义,【间杂。(杂以香蒿之光)。】今增义: 11、沙眼怕见风。(接触,遇到) 如果我们把经籍纂诂与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比较,就会看到这是一个突出的现象,这也是词义演变的结果。5、词形的衍生词形的衍生,是一个词直接分化用两个以上的词。这也是词义演变的一种结果。如:景

    26、影;昜陽;史、吏、事;景,说文日光也。形声字。段注云:“后人名阳曰光,名光中之阴曰影。别制一字。”西汉以前的古书“影”皆写作“景”。颜氏家训书证云:“至晋世葛洪字苑傍始加彡,音於累反。”(王筠叫分别文)史、吏、事 王国维云:“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或庶官之称,又引申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者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区别。”观光集林卷六P270页 甲骨文,吏和事同字,写作 。手持之物,或谓网,或谓书,从又持中,中,正也。许慎以为史官是最公正的。当然,这种正直的史官还是有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齐

    27、大夫崔杼(zhu)弑齐庄公。其大史为了写上“崔杼弑其君”五个字,死了兄弟三人,直到太史的三弟仍书之,才幸免。有一个南史氏闻大史尽死,又写了一个简前往,听说已经写上了,才回去。又如晋灵公不君中的董狐,也是这样。但这种事到底不很多,历代正史经过起居注变成实录,再加工成正史,已经似是而非了。 所以,以“手持简”以书的人为“史”。 又如:左佐;陈阵;又右佑 上述这种分化,大都是因为一词兼职太多,其区别性能太差,于是才进行分化的。三、最后简单说一下词义演变的原因:第一、 社会的发展1、家:说文:“居也。”段注:“此篆文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字义之转移多如此。豢豕之生子最多,故人居聚借用其字

    28、,久而忘其字之本义,使引申之义得冒据之。”【即人豕共居】后来私有制确立,进而指【卿大夫的大家”。】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2、王:说文:“天下所归往也。”周以前最高称号,诸侯称“公侯伯子男”。战国时诸侯僭越,如楚国几世称王,因而贬值。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摘取“皇帝”二字为称。汉代则同姓封王,异姓封侯。3、百姓:本指百官,改朝换代后就变为平民。尚书尧典:“平章(品评)百姓,百姓昭明。”国语楚语:“以备百姓兆民之用。”韦昭注:“百姓,百官有世功者。”孟子全书用19次,仅1次为百官,乃引用尚书尧典文。第二、 风俗变迁如“趋”说文:“

    29、走也。”二字互训。段注:徐行曰步,疾行曰趋,急趋曰走。诗小雅緜蛮:“岂敢惮行,畏不能趋。”战国策:“触龙入而徐趋,”自谢罪说:“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论语子罕:“子见齐衰(CUI)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趋。”【古帝王对年高德重之臣则特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第三、 内部制约或内部关联本(草木根茎基础);城(城墙城市);或功能变化烛(名词用如动词“照”吕氏春秋士容:“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再如“刃、目”总结:学习本节,主要明确词义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只发生在一部分常用词之中,其变化程度大小不同,共变化结果也不同。所以,不能以今义解古义。) 学习古今词义异同,主要应建立词义的运动

    30、发展观,明确词义从古到今有相当的部分是发生了变化的,而这一部分又多为常见词,容易忽略。因此,我们阅读古文时,首先注意的就是一些常见词而词义又有变化的词,千万不可以今解古,同时,应当明确,所谓古义,无论先秦两汉,乃至隋唐宋元,凡未流传到现代汉语的意义都是古义。所谓今义,是指现代义,但许多今义也并非只到今天才出现,而是历史上就产生了,也不能认为凡今义皆现代产生的。因为词义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变化的,而是发生在各个时代,它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还有些词古今义的发展情况由于资料不足至今还说不清楚。 怎样掌握古今词义?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要多读古文,积累感性的语言材料,加深感性认识。第二,运用历史比较法,勤作古今对比,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要重视古今注本,吸取它们在区分古今词义的成果,提高辨别能力,切忌想当然。对有些词要追根导源,考察古注。第四


    注意事项

    本文(古今词义的异同 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