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国家电网设备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新增条款要点1125.docx

    • 资源ID:16928618       资源大小:36.32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电网设备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新增条款要点1125.docx

    1、国家电网设备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新增条款要点1125国家电网设备2018979号十八项反措新增条款要点1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3 加强设计阶段安全管理1.3.1 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认真吸取人身伤亡事故教训,并按照相关规程、规定的要求,及时改进和完善安全设施及设备安全防护措施设计。2012版1.3.2 施工图设计时,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并对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提出 指导意见。 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工程和特殊结构的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在设计中提出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措施建议,并在设计交底中体现。2012版2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

    2、故 2.4 二次系统 2.4。1 设计阶段2.4。1。1 认真做好二次系统规划.结合电网发展规划,做好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规划,提出合理配置方案,保证二次相关设施、网络系统的安全水平与电网保持同步。2012版2。4。1.2 稳定控制措施设计应与系统设计同时完成.合理设计稳定控制措施和失步、低频、低压等解列措施,合理、足量地设计和实施高频切机、低频减负荷及低压减负荷方案. 2012版2.4.1。3 加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母线、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主设备快速保护建设。 (双重化配置问题)2012版2。4.1.4 特高压直流及柔性直流的控制 保护逻辑应根不同 工程及

    3、工程不同阶段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特性进行异化设计, 以保证交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前提。 2018版新增2.5 无功电压 2.5.1 设计阶段 2。5.1。2 无功电源及无功补偿设施的配置应使系统具有灵活的无功电压调整能力,避免分组容量过大造成电压波动过大。 2012版3 防止机网协调及新能源大面积脱网事故 有新能源工程单独学习。4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4.2 完善防误操作技术措施 4。2。4 新投运的防误装置主机应具有实时对位功能,通过对受控站电气设备位置信号采集,实现与现场设备状态一致。2018版新增4.2.5 防误装置(系统)应满足国家或行业关于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严禁与外部网络

    4、互联,并严格限制移动存储介质等外部设备的使用。2018版新增4.2.6 防误装置使用的直流电源应与继电保护、控制回路的电源分开;防误主机的交流电源应是不间断供电电源.2012版4。2。7 断路器、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电气闭锁回路应直接使用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的辅助触点,严禁使用重动继电器;操作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时,应确保待操作设备及其状态正确,并以现场状态为准. 2012版4.2.9 高压开关柜内手车开关拉出后,隔离带电部位的挡 板应可靠封闭,禁止开启. 2018版新增4.2。10 成套SF6组合电器、成套高压开关柜防误功能应齐全、性能良好;新投开关柜应装设具有自检功能的带电显示装置,

    5、并与接地开关及柜门实现强制闭锁;配电装置有倒送电源时,间隔网门应装有带电显示装置的强制闭锁。2012版4.2.11 固定接地桩应预设,接地线的挂、拆状态宜实时采集监控,并实施强制性闭锁。2018版新增4。2.12 顺控操作(程序化操作)应具备完善的防误闭锁功能,模拟预演和指令执行过程中应采用监控主机内置防误逻辑和独立智能防误主机双校核机制,且两套系统宜采用不同厂家配置.顺控操作因故停止,转常规倒闸操作时,仍应有完善的防误闭锁功能。2018版新增5 防止变电站全停及重要客户停电事故5.1 防止变电站全停事故5。1.1 设计阶段5.1.1.1 变电站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质、地形条件,应避开滑坡、泥石

    6、流、塌陷区和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宜避开溶洞、采空区、明和暗的河塘、岸边冲刷区、易发生滚石的地段,尽量避免或减少破坏林木和环境自然地貌。2018版新增5。1。1。2 场地排水方式应根据站区地形、降雨量、土质类别、竖向布置及道路布置,合理选择排水方式。2018版新增5.1。1.3 新建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双母分段接线方式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当本期进出线元件数达到4 回及以上时,投产时应将母联及分段间隔相关一、二次设备全部投运。根据电网结构的变化,应满足变电站设备的短路容量约束.2012版5.1.1。4 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电源进线原则上不应敷设在同一排管或电缆

    7、沟内,以防止故障导致变电站全停。2018版新增5.1。1。5 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等设备选型,加强对变电站断路器开断容量的校核、隔离开关与母线额定短时耐受电流及额定峰值耐受电流校核。2012版5.2 防止站用交流系统失电5.2。1 设计阶段5.2.1.1 变电站采用交流供电的通信设备、自动化设备、防误主机交流电源应取自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2018版新增5。2.1.2 设计资料中应提供全站交流系统上下级差配置图和各级断路器(熔断器)级差配合参数。2018版新增5。2。1。3 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应至少配置两路站用电源。装有两台及以上主变压器的330kV

    8、及以上变电站和地下220kV变电站,应配置三路站用电源。站外电源应独立可靠,不应取自本站作为唯一供电电源的变电站。2012版5。2。1。4 当任意一台站用变压器退出时,备用站用变压 器应能自动切换至失电的工作母线段,继续供电.2018版新增5.2.1.5 站用低压工作母线间装设备自投装置时,应具备低压母线故障闭锁备自投功能。2018版新增5.2.1。6 新投运变电站不同站用变压器低压侧至站用电屏的电缆应尽量避免同沟敷设,对无法避免的,则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2018版新增5。2。1.7 干式变压器作为站用变压器使用时,不宜采用户外布置.2018版新增5。2。1。8 变电站内如没有对电能质量有特殊

    9、要求的设备,应尽快拆除低压脱扣装置。若需装设,低压脱扣装置应具备延时整定和面板显示功能,延时时间应与系统保护和重合闸时间配合,躲过系统瞬时故障。2018版新增5.2。1.9 站用交流母线分段的,每套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的交流主输入、交流旁路输入电源应取自不同段的站用交流母线。两套配置的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交流主输入应取自不同段的站用交流母线,直流输入应取自不同段的直流电源母线。2018版新增5.2。1.10 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交流主输入、交流旁路输入及不间断电源输出均应有工频隔离变压器,直流输入应装设逆止二极管。2018版新增5.2.1。11 双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的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

    10、装置,分段断路器应具有防止两段母线带电时闭合分段断路器的防误操作措施。手动维修旁路断路器应具有防误操作的闭锁措施。2018版新增5。2.1.12 站用交流电系统进线端(或站用变低压出线侧)应设可操作的熔断器或隔离开关.2018版新增5.3 防止站用直流系统失电5。3.1 设计阶段5。3。1。1 设计资料中应提供全站直流系统上下级差配置图和各级断路器(熔断器)级差配合参数。2018版新增5。3。1。2 两组蓄电池的直流电源系统,其接线方式应满足切换操作时直流母线始终连接蓄电池运行的要求。2012版5.3.1。3 新建变电站300Ah 及以上的阀控式蓄电池组应安装在各自独立的专用蓄电池室内或在蓄电

    11、池组间设置防爆隔火墙。2018版新增5。3.1。4 蓄电池组正极和负极引出电缆不应共用一根电缆,并采用单根多股铜芯阻燃电缆.2018版新增5.3.1。5 酸性蓄电池室(不含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室)照明、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均应为防爆型,开关和插座等应装在蓄电池室的门外.2018版新增5。3。1。6 一组蓄电池配一套充电装置或两组蓄电池配两套充电装置的直流电源系统,每套充电装置应采用两路交流电源输入,且具备自动投切功能。2018版新增5。3。1。7 采用交直流双电源供电的设备,应具备防止交流窜入直流回路的措施。2018版新增5.3.1.8 33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重要的220kV变电

    12、站,应采用三套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2012版5。3。1.9 直流电源系统馈出网络应采用集中辐射或分层辐射供电方式,分层辐射供电方式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严禁采用环状供电方式.断路器储能电源、隔离开关电机电源、35(10)kV 开关柜顶可采用每段母线辐射供电方式.2012版5.3.1。10 变电站内端子箱、机构箱、智能控制柜、汇控柜等屏柜内的交直流接线,不应接在同一段端子排上。2012版5。3。1.11 试验电源屏交流电源与直流电源应分层布置.2018版新增5.3。1。12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变电站通信电源应双重化配置,满足“双设备、双路由、双电源”的要求。2018

    13、版新增5.3.1。13 直流断路器不能满足上、下级保护配合要求时,应选用带短路短延时保护特性的直流断路器.2018版新增5。3.1.14 直流高频模块和通信电源模块应加装独立进线断路器。2018版新增6 防止输电线路事故略7 防止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7.1 设计和基建阶段7。1.1 新、改(扩)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应以最新版污区分布图为基础,综合考虑附近的环境、气象、污秽发展和运行经验等因素确定.线路设计时,交流c级以下污区外绝缘按c级配置;c、d级污区按照上限配置;e级污区可按照实际情况配置,并适当留有裕度。变电站设计时,c级以下污区外绝缘按c级配置;c、d级污区可根据环境情况适当提高配置

    14、;e级污区可按照实际情况配置.2018版新增7。1。2 对于饱和等值盐密大于0.35mg/cm2的,应单独校核绝缘配置。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一般需要开展专项沿线污秽调查以确定外绝缘配置。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外绝缘配置应进行海拔修正。2018版新增7.1.3 选用合理的绝缘子材质和伞形。中重污区变电站悬垂串宜采用复合绝缘子,支柱绝缘子、组合电器宜采用硅橡胶外绝缘。变电站站址应尽量避让交流e级区,如不能避让,变电站宜采用GIS、HGIS设备或全户内变电站。中重污区输电线路悬垂串、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耐张串宜采用复合绝缘子,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耐张串宜采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对于自洁能力差(年

    15、平均降雨量小于800mm)、冬春季易发生污闪的地区,若采用足够爬电距离的瓷或玻璃绝缘子仍无法满足安全运行需要时,宜采用工厂化喷涂防污闪涂料。2012版7.1。5 对粉尘污染严重地区,宜选用自洁能力强的绝缘子,如外伞形绝缘子,变电设备可采取加装辅助伞裙等措施。玻璃绝缘子用于沿海、盐湖、水泥厂和冶炼厂等特殊区域时,应涂覆防污闪涂料。复合外绝缘用于苯、酒精类等化工厂附近时,应提高绝缘配置水平。2018版新增8 防止直流换流站设备损坏和单双极强迫停运事故略9 防止大型变压器(电抗器)损坏事故9。1.1 240MVA 及以下容量变压器应选用通过短路承受能力试验验证的产品;500kV 变压器和240MVA

    16、 以上容量变压器应优先选用通过短路承受能力试验验证的相似产品.生产厂家应提供同类产品短路承受能力试验报告或短路承受能力计算报告。2012版9.1。2 在变压器设计阶段,应取得所订购变压器的短路承受能力计算报告,并开展短路承受能力复核工作,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压器还应取得抗震计算报告。2012版9.1。4 220kV 及以下主变压器的6kV35kV中(低)压侧引线、户外母线(不含架空软导线型式)及接线端子应绝缘化;500(330)kV变压器35kV套管至母线的引线应绝缘化;变电站出口2km内的10kV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2012版9。1。5 变压器中、低压侧至配电装置采用电缆连接时,应采

    17、用单芯电缆;运行中的三相统包电缆,应结合全寿命周期及运行情况进行逐步改造.2018版新增9.3 防止变压器保护事故9。3。1 设计制造阶段9.3。1.1 油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应选用油流速动继电器,不应采用具有气体报警(轻瓦斯)功能的气体继电器;真空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应选用具有油流速动、气体报警(轻瓦斯)功能的气体继电器。新安装的真空灭弧有载分接开关,宜选用具有集气盒的气体继电器。2018版新增9.3。1.2 220kV 及以上变压器本体应采用双浮球并带挡板结构的气体继电器。2018版新增9.3.1.3 变压器本体保护宜采用就地跳闸方式,即将变压器本体保护通过两个较大启动功率中间继电器的两副触点分别

    18、直接接入断路器的两个跳闸回路。2012版9。5 防止变压器套管损坏事故9.5。2 新安装的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应核算引流线(含金具)对套管接线柱的作用力,确保不大于套管及接线端子弯曲负荷耐受值。2018版新增9.5.3 110(66)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套管接线端子(抱箍线夹)应采用T2 纯铜材质热挤压成型。禁止采用黄铜材质或铸造成型的抱箍线夹。2018版新增9.5。4 套管均压环应采用单独的紧固螺栓,禁止紧固螺栓与密封螺栓共用,禁止密封螺栓上、下两道密封共用.2018版新增9。6 防止穿墙套管损坏事故9.6.1 6kV10kV电压等级穿墙套管应选用不低于20kV电压等级的

    19、产品。2018版新增原因为6kV10kV 套管外绝缘爬距和干弧距离均较小,而且穿墙套管为水平安装易积灰。9.6.2 在线监测和带电检测装置通过电容型穿墙套管末屏接地线取信号时,接地引下线应固定牢靠并防止摆动。电容型穿墙套管检修或试验后,应及时恢复末屏接地并检查是否可靠,尤其应注意圆柱弹簧压接式末屏.2018版新增9。7 防止冷却系统损坏事故9。7。1.2 新订购强迫油循环变压器的潜油泵应选用转速不大于1500r/min的低速潜油泵,对运行中转速大于1500r/min 的潜油泵应进行更换。禁止使用无铭牌、无级别的轴承的潜油泵。2012版9。7.1.5 强迫油循环变压器内部故障跳闸后,潜油泵应同时

    20、退出运行。2018版新增原因为强迫油循环变压器内部故障跳闸后,如潜油泵继续运行将造成污染物大面积扩散,增加故障分析和修复难度。 9.8 防止变压器火灾事故9。8.7 变压器降噪设施不得影响消防功能,隔声顶盖或屏障设计应能保证灭火时,外部消防水、泡沫等灭火剂可以直接喷向起火变压器.2018版新增根据天山、宜宾换流变故障着火的经验总结,增加对变压器降噪设施不得影响消防功能的内容。 10 防止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10。2 防止并联电容器装置损坏事故10。2。1 设计阶段10。2。1。1电容器单元选型时应采用内熔丝结构,单台电容器保护应避免同时采用外熔断器和内熔丝保护.2018版新增根据近六年的典型故

    21、障分析,外熔断器结构的电容器, 在电容器单元内部第一个元件击穿后,由于电流增加很小, 外熔断器并不会动作,电容元件击穿后未被隔离而继续运行, 故障点内部燃弧产生气体累积压力可造成外壳炸裂的危险, 全膜电容器这种危险已减少但仍不能忽略。此外,电容器外熔断器性能、质量差别较大,暴露在户外及空气中的外熔断器易 发生老化、锈蚀失效等问题,近年来各主要厂家内熔丝设计、质量水平已普遍提高。因此新增推荐使用内熔丝结构的电容器及运行中电容器外熔断器、内熔丝同时使用导致保护失效,应避免同时采用的工作内容. 10。2。1.2 单台电容器耐爆容量不低于15kJ.2012版10。2。1。4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用交流并联

    22、电容器及交流滤波电容器在设计环节应有防鸟害措施。2018版新增10.2.1。5 电容器端子间或端子与汇流母线间的连接应采用带绝缘护套的软铜线。2012版10。2。1.6 新安装电容器的汇流母线应采用铜排。2018版新增10。2.1.11 电容器成套装置生产厂家应提供电容器组保护计算方法和保护整定值.2012版10。2。1.12 框架式并联电容器组户内安装时,应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余热功率对电容器室(柜)进行通风设计。2018版新增10.1。1。13 电容器室进风口和出风口应对侧对角布置。2018版新增10。3 防止干式电抗器损坏事故10。3.1 设计阶段10。3。1。1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用

    23、于抑制谐波时,电抗率应根据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处的背景谐波含量的测量值选择,避免同谐波发生谐振或谐波过度放大。2012版10.3.1。2 35kV及以下户内串联电抗器应选用干式铁心或油浸式电抗器。户外串联电抗器应优先选用干式空心电抗器,当户外现场安装环境受限而无法采用干式空心电抗器时,应选用油浸式电抗器。2012版10。3.1.5 户外装设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包封外表面应有防污和防紫外线措施.电抗器外露金属部位应有良好的防腐蚀涂层。2018版新增10。3.1.6 新安装的35kV 及以上干式空心并联电抗器,产品结构应具有防鸟、防雨功能。2018版新增10。3。2.1 干式空心电抗器下方接地线不

    24、应构成闭合回路,围栏采用金属材料时,金属围栏禁止连接成闭合回路,应有明显的隔离断开段,并不应通过接地线构成闭合回路。2018版新增10.3.2.2 干式铁心电抗器户内安装时,应做好防振动措施。2018版新增10。4 防止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损坏事故10。4.1 设计阶段10。4。1.1 生产厂家在进行SVC晶闸管阀组设计时,应保证晶闸管电压和电流的裕度大于等于额定运行参数的2.2倍。2018版新增10。4.1。2 生产厂家在进行SVC晶闸管阀组设计时,增加晶闸管串联个数的冗余度应大于等于10。2018版新增10。4.1.3 生产厂家在进行晶闸管阀组设计时应考虑运行环境的影响,包括海拔修正、污秽等级

    25、等要求。2018版新增10。4.1.4 阀体的结构设计、布局应留有合理的维护检修通道。2018版新增10。4。1。5 SVG装置在功率模块选型时,IGBT模块阻断电压(VCES)应大于功率模块关断过电压、额定直流电压及电压最大波动之和。2018版新增10。4。1。6 功率模块中的板卡应喷涂三防漆,恶劣环境下需要考虑涂胶或者密封处理.2018版新增10。4.1。7 功率模块的直流电容器应采用干式薄膜电容器。IGBT应选用第四代及以上产品,具备测温功能。2018版新增10。4。1.8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备用光纤数量应大于使用光纤的20%.2018版新增10。4.1.9 SVC装置监控系统应能及时鉴

    26、别出任意一个已经发生故障、损坏的元件,晶闸管阀组应便于元件更换.2018版新增10.4.1。10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水冷系统散热设计应考虑极端温度运行环境下满载输出的散热要求。2018版新增10.4。1.11 在低温地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水冷系统应考虑防冻设计。2018版新增10.4。1.12 新投运SVG装置应采用全封闭空调制冷或全封闭水冷散热方式.2018版新增11 防止互感器损坏事故11.1 防止油浸式互感器损坏事故11。1.1 设计制造阶段11.1。1.2 油浸式互感器生产厂家应根据设备运行环境最高和最低温度核算膨胀器的容量,并应留有一定裕度。2018版新增11.1.1。3 油浸式互感器

    27、的膨胀器外罩应标注清晰耐久的最高(MAX)、最低(MIN)油位线及20的标准油位线,油位观察窗应选用具有耐老化、透明度高的材料进行制造。油位指示器应采用荧光材料。2018版新增11.1.1.4 生产厂家应明确倒立式电流互感器的允许最大取油量。2018版新增11。1。1。5 所选用电流互感器的动、热稳定性能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容量的远期要求,一次绕组串联时也应满足安装地点系统短路容量的要求。2012版11。1.1。6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必须满足卧倒运输的要求。2018版新增11.1。1.9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应选用速饱和电抗器型阻尼器,并应在出厂时进行铁磁谐振试验。2018版新

    28、增11.1.1。1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油箱排气孔应高出油箱上平面10mm以上,且密封可靠.2018版新增11.2 防止气体绝缘互感器损坏事故11.2.1 设计制造阶段11.2.1.2 最低温度为25及以下的地区,户外不宜选用SF6气体绝缘互感器。2018版新增11.2。1.3 气体绝缘互感器的防爆装置应采用防止积水、冻胀的结构,防爆膜应采用抗老化、耐锈蚀的材料。2018版新增11。2.1.4 SF6 密度继电器与互感器设备本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应满足不拆卸校验密度继电器的要求,户外安装应加装防雨罩。2018版新增11。2。1.5 气体绝缘互感器应设置安装时的专用吊点并有明显标识。2018版

    29、新增11。3 防止电子式互感器损坏事故11.3。1 设计制造阶段11.3。1.1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测量传输模块应有两路独立电源,每路电源均有监视功能.2018版新增11。3.1。2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输回路应选用可靠的光纤耦合器,户外采集卡接线盒应满足IP67 防尘防水等级,采集卡应满足安装地点最高、最低运行温度要求。2018版新增11.3.1。3 电子式互感器的采集器应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电磁干扰能力。2018版新增11。3.1.4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二次输出电压,在短路消除后恢复(达到准确级限值内)时间应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2018版新增11。3.1。5 集成光纤后的光纤绝缘子,

    30、应提供水扩散设计试验报告。2018版新增11.4 防止干式互感器损坏事故11.4。1 设计阶段11。4。1.1 变电站户外不宜选用环氧树脂浇注干式电流互感器.2018版新增12 防止GIS、开关设备事故12。1 防止断路器事故12.1.1 设计制造阶段12.1。1。6 开关设备二次回路及元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2018版新增12.1。1。6。1 温控器(加热器)、继电器等二次元件应取得“3C”认证或通过与“3C”认证同等的性能试验,外壳绝缘材料阻燃等级应满足V0 级,并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时间继电器不应选用气囊式时间继电器。12。1.1。6。2 断路器出厂试验、交接试验及例行试验中,应进行中间继

    31、电器、时间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动作特性校验.12。1.1。6。3 断路器分、合闸控制回路的端子间应有端子隔开,或采取其他有效防误动措施。12.1.1。6.4 新投的分相弹簧机构断路器的防跳继电器、非全相继电器不应安装在机构箱内,应装在独立的汇控箱内。12.1.1.7 新投的252kV 母联(分段)、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断路器应选用三相机械联动设备。2018版新增12.1.1。8 采用双跳闸线圈机构的断路器,两只跳闸线圈不应共用衔铁,且线圈不应叠装布置.2018版新增12。1。1。9 断路器机构分合闸控制回路不应串接整流模块、熔断器或电阻器。2018版新增12。1。1.10 断路器液压机构应具有防

    32、止失压后慢分慢合的机械装置。液压机构验收、检修时应对机构防慢分慢合装置的可靠性进行试验。2018版新增12。1.1。12 隔离断路器的断路器与接地开关间应具备足够强度的机械联锁和可靠的电气联锁。2018版新增12.2 防止GIS 事故12.2。1 设计制造阶段12.2.1.3 生产厂家应在设备投标、资料确认等阶段提供工程伸缩节配置方案,并经业主单位组织审核.方案内容包括伸缩节类型、数量、位置、及“伸缩节(状态)伸缩量环境温度”对应明细表等调整参数。伸缩节配置应满足跨不均匀沉降部位(室外不同基础、室内伸缩缝等)的要求.用于轴向补偿的伸缩节应配备伸缩量计量尺.2018版新增12。2。1.4 双母线、单母线或桥形接线中,GIS 母线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设置独立的隔离开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电网设备979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新增条款要点1125.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