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宋名家诗导读陆游三.docx

    • 资源ID:16923181       资源大小:25.06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宋名家诗导读陆游三.docx

    1、宋名家诗导读陆游三宋名家诗导读陆游(三)书愤1早岁那知世事艰2,中原北望气如山3。楼船夜雪瓜州渡4,铁马秋风大散关5。塞上长城空自许6,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7,千载谁堪伯仲间8?【注释】1此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作者奉祠居山阴。2世事:指北伐恢复之事。3气:既包括北伐中原的豪气,也包括恢复不得实现的愤气。4楼船:战舰。瓜州渡: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南长江滨,与镇江隔江斜峙。按:这句一方面指南宋抗金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方面指作者的一段经历。重要战役指采石大捷: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曾攻占瓜州,宋将虞允文在瓜州、采石一带以战舰沿江据守,结果金兵内部发生内讧,完颜亮

    2、被杀,金兵溃退,陆游虽未参与此役,但非常赞赏之,其过采石有感有句曰快心视见万楼船可证。与个人经历有关的事,指隆兴二年(1164)诏张浚视师于淮,浚增置江、淮战舰,诸军弓矢器械悉备,但不久被罢官。而陆游时通判镇江,与浚来往甚密,且参与其事。后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宋史陆游传又: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曾于隆兴二年冬与韩元吉等踏雪登焦山,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焦山题名)。可见此句亦是对自己这段经历的回忆。5大散关:地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的大散岭上,是宋、金分界的要塞。这句同上句,一方面指宋金之间的一次重要战役,一方面指作者的一段经历。重要战役指绍

    3、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人据大散关,吴?部与之激战,次年金兵退,大散关再度收复。与个人有关的事是指乾道八年(1172)作者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职事。在陆游的积极参与下,王炎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激战。这段战斗经历是陆游在诗中最津津乐道的内容。6塞上长城:代指国家栋梁。据宋书檀道济传载,檀北伐有功,但因遭疑忌被杀,死前曾感叹道:乃复坏汝万里长城。又据旧唐书李?传载,唐太宗曾把李?比作长城。7出师一表:诸葛亮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出师北伐曹魏时,曾向后主上出师表。陆游对诸葛亮出师北伐极为赞赏,在诗中屡屡颂扬之。名世:著称于世。8伯仲间:可相提并论。又,杜甫咏怀古迹咏诸葛亮一首中

    4、亦有伯仲之间见伊吕。【导读】这是陆游爱国诗的代表作,也是他七律的代表作。方东树昭昧詹言曰:志在立功,而有才不遇;奄忽就衰,故思之而有愤也。很好地道出这首诗的题意。这首诗高度概括地抒发了陆游的爱国之情,正如明人郎瑛七修类稿所言:晓叹一篇,书愤一律,足见其情。在这首诗中陆游把描写国事与回忆自己的抗敌经历,把抒发爱国之情与感慨自己的不幸遭遇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他与爱国事业休戚与共的精神。此诗在感情的表达上深得老杜诗沉郁顿挫的精髓。第一联描写青年时代朝气蓬勃、奋发昂扬的精神,但那知两字又流露出今日之沉痛。第二联将国事与己事融为一体,中年从戎,壮岁旌旗,此联妙在兼写景象,声色动人,否则近于枯竭(方东树

    5、昭昧詹言)。且每句只用三个名词相连,造句新奇,属对精工。元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与陆游楼船句对仗相同,可作参照。第三联回到现实,华发早生,老之已至,感情又从高昂跌入悲痛深沉,但第四联又振作起来,借诸葛亮北伐以表明心迹,且暗含着以诸葛亮自比之意。清人范大士评曰:结句自负,妙有浑含。(历代诗发)这首诗不但感情跨度大,且时空跨度也大,但其语言明畅铿锵,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方回瀛奎律髓将此诗归入忠愤类并评之曰:悲壮感慨,不当徒以虚语视之。纪昀复评曰:此种诗是放翁不可磨处,集中有此,如屋有柱,如人有骨,如全集皆石砚不容留宿墨,瓦瓶随意插新花句,则放翁不足重矣。李

    6、慈铭越缦堂诗话评云:全首浑成,风格高健,置之老杜集中,直无愧色。俱为确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2。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3。【注释】1世味二句:多年来我对入世当官的兴味已淡薄如纸,谁会使我骑马作客京城呢?京华:京城。2矮纸二句:闲居无事,我在短纸上斜写着草书;晴日窗前,我又试着品尝各种名茶。作草:写草书。细乳:茶中佳品。宋代名茶有白乳头、石乳、滴乳等名目。分茶:品茶。3素衣二句:不要叹息白色衣服快被京城的尘土弄脏了,我还来得及在清明节回到家里。此两句回应上句,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导读】淳熙十

    7、三年(1186)春,陆游调官临安时作了此诗。诗中虽然描写到当时的闲适生活,但主要情调却是对炎凉世态及仕宦生涯的厌弃,是诗人抑郁多年情怀的自然流露。诗虽以临安春雨初霁为题,但开篇却先启开一笔,感叹世情浅薄,表现几经沉浮后的诗人,对于世事荣华的淡泊志趣。世味年来薄似纱,以薄如蝉翼的一缕轻纱来比喻世态人情,不仅显示了作者设喻时独具的艺术匠心,也看出他对世态人情的愤慨之深。全诗以三、四句的流水对最为精彩,清新流畅,委婉多致,既即事记叙当时情景,又从背后透露出杏花春雨江南的季节、地域特色,有唐人风韵(唐宋诗醇引卢世?语)。冯振诗词杂话云:孟浩然诗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陆放翁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

    8、巷明朝卖杏花。陈简斋诗云:杏花消息雨声中。张子野词云: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李易安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言风雨与花,俱臻妙境。马上作平桥小陌雨初收1,淡日穿云翠霭浮2。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注释】1平桥:平坦的桥。陌:田间小路。东西为阡,南北为陌。2淡日:柔和的阳光。翠霭:青云的云层、雾气。【导读】这是淳熙十四年(1187)春所作,时陆游任严州知事。与陆游同时代的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曰:应怜屐齿印苍台,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与陆诗异曲同工,特别是三、四句颇具韵味,以一枝红杏表达春色,体

    9、现出万物自有其生长规律,美应为人共享这一理趣。然而叶诗前两句说游园不值,明显带有遗憾的色彩。未若陆诗写景优美自然而诗意浑然流畅。前二句选词炼字,用初、淡、穿、浮等点春之词,翠霭、杨柳、红杏等雨后新景,有动有静,有实有虚,写景细致精微,色彩明妍。三、四句借用杨柳、红杏加以烘托,使之具有春色无边遮不断的感觉,描绘出一幅春雨初霁时江南水乡妩媚的春色图。结句韵味隽永,绵延悠长之中突现春天的勃勃生机。梅花绝句1其一幽谷那堪更北枝2,年年自分著花迟3。高标逸韵君知否4?正在层冰积雪时。【注释】1陆游以梅花绝句为题的有许多组诗作。这组诗是陆游在绍熙二年(1191)冬在山阴时所作,共两首,这里选其一。2幽谷:

    10、深谷。堪:经得起,受得住。北枝:向北的树枝。深谷中向北的树枝,不易见到阳光。3自分:自己料想,自己料定的意思。著花:指树枝上花苞开放。4高标逸韵:高尚的气节,俊逸的风度。【导读】陆游一生爱梅,先后写下一百多首咏梅诗词。玉洁冰清,气傲霜雪的梅花已成为诗人的精神寄托。此诗前两句写梅生长环境的艰苦恶劣,为后面表现梅花的品质作铺垫。三、四句,诗人笔锋忽转,采用问答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梅花的赞美。岁寒三友之一的梅,正是在冰封雪冻草木凋零的寒冬季节,展示出她那高尚的气节,俊逸的风度,坚贞的品质。诗的前两句叙写的客观压力在此便成了体现梅品质情操的有力因素。托物言志,咏物抒情,诗人极力突出梅花的高风亮节,其实是

    11、抒写自己的情操抱负。梅花的骨沁幽香、气傲霜雪、严寒何惧、冷艳独绝的品格,不正显示了诗人虽屡遭赋闲仍刚直不阿、坚贞高洁的个性人格与至老不渝的爱国精神,咏梅咏人至此已融为一体。元王冕咏梅诗,亦颇为著名。其白梅其一曰: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与放翁咏梅诗皆具清寒孤高、骨清神秀之美,陆游又有卜算子咏梅词曰: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皆可参看。夜读范致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1公卿有党排宗泽2,帷幄无人用岳飞3。遗老不应知此恨4,亦逢汉节解沾衣5。【注释】1范致能

    12、:范成大,字致能。揽辔录是范致能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时所作的日记。中原:指淮河以北金人统治的地区。2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这里指当时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等大官僚。排:排挤。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屡败金兵,金人畏惧。曾多次上书力请宋高宗还都开封,收复失地,均被投降派所阻,忧愤成疾,临死时还连呼过河三声。3帷幄:军营的帐篷,这里指军事领导部门。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曾为宗泽所属,屡破金兵,公元1142年被投降派秦桧杀害。4遗老:指失守区的老年人。不应:不曾。此恨:指奸臣误国的恨事。5汉节:指宋使者范成大。解:懂得。沾衣:泪水沾湿衣裳。【导读】本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时

    13、作者居于山阴故乡。揽辔录载范成大出使金国,其中过相州时,遗黎往往垂涕嗟啧,指使者云:此中华佛国人也。老妪跪拜者尤多。此诗前两句愤怒地斥责了奸佞误国、残害忠良的罪行,同时也深刻地揭示出南宋卑弱的内因。难怪后人惊呼:本朝敢作此等诗!(吴焯批校剑南诗稿)。唐宋诗醇评道:南渡之不振,实由于此,扼腕而言,自成高调。后两句歌颂了人民的爱国热情,揭示了忠言常在闾里间人民才是爱国力量的中坚这一真理。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评之:宋人绝句,亦有不似唐人,而万万不可废者,如陆放翁夜读范致能揽辔录云云,追感往事云: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此类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

    14、尝非诗之正声矣。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1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2。力孱气馁心自知3,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4,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筑场一千步5,阅马到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6,宝钗艳舞光照席7。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8。诗家三昧忽见前9,屈贾在眼元历历10。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11。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12。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13。【注释】1此诗作于绍熙三年(1192),时作者六十八岁,奉祠家居山阴。走笔:提笔很快地写。2残余句:即未免从人乞残余之意。陆游早年师从江西派诗人学诗,而江西派主张作诗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又

    15、强调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即化用古人诗句等。3力孱气馁:气力不足。4四十从戎:陆游从军南郑时,年四十八,此云四十,取其整数。5打?句:打?即蹴鞠,?名鞠丸,用革制成,中实以毛。太平御览卷七五引刘向别录: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日起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今军中无事,得使蹴鞠。这句是说为了打?修起了一千步之广的场地。6纵博:尽情赌博。博:同簿,古时一种赌具。声满楼:谓赌者大声喝彩。7宝钗:珍贵的首饰,这里指装饰华丽的歌女。8琵琶两句:羯鼓类似手鼓,新唐书音乐志:羯鼓正如漆桶,两手具击。以其出羯中,故称羯鼓。这两句是说,军中的音乐节奏特别急促,使人听了以后倍受振奋。9三昧

    16、:本佛家用语。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静寂,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后推衍为精义,要诀。宋人喜以禅论诗,此指诗家悟入之境地。10屈贾:屈原和贾谊。元:同原。11天机:神话中天上织女的织布机。云锦:谓织女所织的锦绣美如彩云。非刀尺:妙手天成,不须凭借人工的刀尺。这两句是以制衣比作诗,大意是说找到了妙手天成的契机,作起诗来如天机云锦一般,其剪裁之处再不需硬靠人力所为。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诗,形容韩文之妙有手扶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之语。12秋毫未合:指与上文所说的诗家三昧略有不合。天地隔:则其差别将有如天地之隔。13广陵散绝:三国时嵇康善弹广

    17、陵散琴曲,后康为司马昭所杀,康临刑前,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两句是说,自己死了固不足论,但学诗的要领如果失传了那倒真值得惋惜。【导读】从诗题上看,这是陆游在翻阅旧作时,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总结出的创作经验和体会,写此诗时陆游已六十八岁,有着多方面生活感受。此诗是陆游经过长达五十多年酝酿、深思熟虑的严肃之作,代表着他的诗歌主张,是一首论诗诗。他把自己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早年虽已成名,但因受江西派影响,创作中还有仿效的弊病;中年入蜀从戎后,眼界始开,才领悟体会到作诗的真谛;晚年又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但恐其后继无人。全诗重点在中间部分,

    18、也就是对诗家三昧的领悟上,而他所说的诗家三昧,其实质就是指现实生活。是在南郑前线从军时那种火热的,豪纵的,富有刺激性、浪漫性的生活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使他找到了创作的真正源泉。从此他才摆脱了江西诗派只在故纸堆里残余未免从人乞的不良影响和年轻时妄取虚名有惭色的尴尬处境,走上诗歌创作的康庄大道。陆游对这一理论的认识是非常自觉和重视的,他后来写诗多次强调这一点,如示子?云: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冬夜读书示子聿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解嘲又云: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莫道终身作鱼蠹,尔来书外有工夫!陆

    19、游强调现实生活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直至今日,对我们仍有启发,可以说,对于美在生活的初步认识是陆游对中国诗学的重大贡献。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三万里河东入海1,五千仞岳上摩天2。遗民泪尽胡尘里3,南望王师又一年4。【注释】1三万里河:形容黄河很长。三万里是虚数,实际上没有三万里。2五千仞:竭力夸张山岳之高。岳:高大的山。这里指华山。我国有五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当时东、北、中、西四岳都被金人侵占。摩天:碰到天。3遗民:指沦陷区的宋朝老百姓。胡尘:借指沦陷区。4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导读】全诗虽只有短短二十八字,但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前两句抒写黄河、华山

    20、,气象森严。山河本来是不动的,入、摩二字的运用,使人感到这黄河、华山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但大好河山陷于敌手,怎不令人无比愤慨!第三句中的尽字,更含无限辛酸,遗民忧国之泪流了六十多年,即使眼枯终见血,依然苦盼王师。结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又字扩大了时间的上限,遗民年年失望年年望,感情尤为沉痛。作者极写北方遗民的苦望,实际在表达自己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心情。纵览全诗,作者将遗民之恨置身于三万里河与五千仞岳的大背景下,不但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使这遗民之恨更增加热爱祖国的内涵。作者写遗民之恨,写对遗民的同情,最终还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南宋统治者妥协投降的不满,这是从对方落笔的写法,显得更

    21、为深沉含蓄。诗境雄浑、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1,尚思为国戍轮台2。夜阑卧听风吹雨3,铁马冰河入梦来4。【注释】1僵卧:直挺挺躺着。诗人借僵卧的睡态说明自己年老体衰。孤村:荒村,这里指故乡山阴。2戍:军队防守。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轮台,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3夜阑:夜深。4冰河:泛指北方封冻的河流。【导读】陆游曾经写过许多清新优美的夜雨诗,如他自己所说:吾诗满箧笥,最多夜雨篇。BF(夜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冬夜听雨戏作),而这首另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是另一番情景,此诗也写于南宋光宗

    22、绍熙三年(1192),在此前二年,堪称一代英豪的陆游以嘲弄风月的罪名被弹劾罢官,归隐于山阴三山。然而,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诗人虽年近古稀,却未尝一日忘忧国。正如他所言:老夫壮气横九州(冬暖),此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便是一例。这首诗表现了陆游爱国思想、报国壮志老而弥坚的境界,诗的意境也很曲折顿挫。首句七字之中,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诗人穷困之境,僵卧极写其老病,孤村则写其境遇之苦;另一方面是诗人奋发之情,不自哀,次句尚思承不自哀,而人,是对不自哀具体内容的进一步发挥。后两句描写的雄奇壮丽的梦境,又是对白日所思的必然发展。试想,一位僵卧孤村的老人,在一个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大风雨中作)的深夜,独自倾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这是何等的凄清啊!但是,诗人却毫不自哀自怜,那雄壮的声响使他心潮澎湃如惊涛拍岸,那雄壮的声响把他的思绪带进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战场。全诗就在这铁马冰河的激烈战斗场面中戛然而止,使陆游的爱国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得到最生动的体现。铁马冰河入梦来,一方面是诗人对日之所思、夜之所梦的纪实,但另一方面,这种高昂的热情和美好的理想只能在梦中聊以实现,就又带有几分悲怆的色彩。这也正是不自哀的诗人不得不哀的了。


    注意事项

    本文(宋名家诗导读陆游三.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