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淄博市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实施细则.docx

    • 资源ID:16891814       资源大小:18.7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淄博市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实施细则.docx

    1、淄博市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实施细则淄博市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深化落实山东省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区域评估工作的通知、省自然资源厅等11部门关于加快推动标准地改革的指导看法、淄博市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淄博市工程建设项目区域化评估评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自然资源局等11部门关于贯彻落实鲁自然资发20226号文件加快推动标准地改革的实施看法等有关精神,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方法等法律法规,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区域现

    2、状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及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其次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是指各区县组织相关区域管理机构,结合区域产业定位特点,对应当开展的区域进行环境现状评估,详细建设项目环评可共享区域环境现状评估成果。 其次章 范围和主体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依法设立的各类经济功能区(包括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新区、自贸区、示范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各类区域。 第四条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的责任分工: (一)各区县应结合地方实际,根据应评尽评、客观合理、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辖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的范围,编制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方案,明确推动措施、进度目标、责任部

    3、门和人员。 (二)各类经济功能区的管理机构是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的详细实施主体,并对评估结论负责。 (三)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三章 编制和评审 第五条相关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应自行或托付有技术力量的单位,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1302022)、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22)等技术导则中现状调查与评价要求,以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相关技术规范,结合相关区域产业定位特点,对相关区域进行环境现状评估,高质量编制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主要包括区域概况、

    4、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含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声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现有主要环境问题、结论等内容(参考提纲附后)。 第七条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主要来源: (一)相关的国控、省控等监测断面(点位)水、大气、土壤等环境质量现状手工监测数据; (二)区域内自动监测站常规监测的大气、水等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 (三)区域内近三年进行过且在有效期内的建设项目环评的现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爱护验收监测数据; (四)相关产业园区开展的环境监测数据; (五)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性监测数据等。 第八条现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数据不足时,需结合相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空气

    5、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HJ664202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22)、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22)等规范要求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补充监测。区域环境现状评估监测布点应充分考虑区域规划、已入驻企业、建成区、未开发区域以及环境敏感爱护目标分布等。 (一)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22)的要求,结合实际在区域及上下风向布置合适点位。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22)的要求,结合实际在区域上游对比断面和下游掌握断面分别布置合适监测

    6、断面。 (三)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22)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22)的要求布置监测点位。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发程度高、主导产业涉及医药、石化化工、印染、电镀、冶炼、皮革、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区域,应适当增加监测点位;对于水文地质条件简洁、开发程度低、主导产业污染较轻的区域,可适当削减监测点位。 第九条评估报告编制完成后,应准时报送生态环境部门,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专家对市级及以上层级设立的各类经济功能区进行评审,市生态环境局各分局及派出机构组织专家对其他各类经济功能区及其他有条件的各类区域进行评审。对通

    7、过评审的,由相关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将评估成果向社会公开;对存在重大缺陷,需进行修改并重新评审的,生态环境部门应书面说明理由并退回评估报告。 第十条对已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者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评价成果数据不超过三年或严格落实监测方案的,可视为已完成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评价成果超过三年的,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提出的监测方案重新监测,落实相关监测要求的,可视为已完成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 第四章 成果应用 第十一条各相关经济功能区管理机构应强化主体责任,准时主动公开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成果,推动评估成果落地。原则上三年内应至少编制一次评估报告,更新环境影响区域现状

    8、评估成果,以确保相关数据在有效期内。同时,应每年汇总、更新各类例行监测、监督性监测及补充监测数据的内容,供入驻企业共享使用。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发生重大不良变化,应准时重新编制评估报告,发布新的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成果。 第十二条对于已完成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的区域,入驻建设项目环评的环境现状评价可直接引用已公开发布的区域环境现状评估成果;但对于有特别要求或不满意技术导则要求的,应进行针对性补充监测。 第十三条 入驻建设项目开工前,应按法律法规要求办理项目环评手续。对入驻相关区域、符合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成果共享应用条件的建设项目,全市各级环评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环评时,不得要求重复开展区域环

    9、境现状评估已包含的现状监测。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本实施细则由淄博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施行过程中国家、省出台新的技术导则、技术规范或规定的,按新要求执行。 附件: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报告参考提纲 附件 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报告参考提纲 第1章 总 论 1.1背景介绍。介绍各类经济功能区背景、由来及进展历程。 1.2编制依据。列明评估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 1.3相关标准。列明评估所引用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 1.4评估范围。区域空间范围。 第2章 区域环境概况 2.1社会环境概况。介绍区域基本状况,至少应包括地理位置、区域定位、主导产业及环保基础设施建

    10、设及运行状况等。 2.2自然环境概况。至少应包括地形地貌与水系特征、水文地质资源状况、气象气候状况、植物掩盖状况和土壤特征等。 第3章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3.1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应包括基本因子及特征因子。基本因子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等。特征因子指区域主导产业排放的基本因子以外的其他主要污染物。 3.2评价标准。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3.3监测数据。针对用于评价的监测数据,给出监测点位名称、坐标、监测因子、监测时段、监测值及监测点位分布图等。应说明所引用监测数据的资料来源和有效性。 3.4评价内容与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

    11、-2022)中现状评价要求开展。 3.5评价结论。给出评价因子是否满意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的结论。结合超标因子、超标倍数,分析超标缘由。 第4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1评价因子。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22)中有关要求筛选评价因子。 4.2评价标准。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4.3监测数据。针对用于评价的监测数据,给出监测点位名称、坐标、监测因子、监测时段、监测值及监测点位分布图等。应说明所引用监测数据的资料来源和有效性。 4.4评价内容与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2.3-2022)中现状评价要求开展。 4.5评价结论。给出评价因子是否满意

    12、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的结论。结合超标因子、超标倍数,分析超标缘由。 第5章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1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原则上分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基本因子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性酚类、氰化物、砷、汞、铬(六价)、总硬度、铅、氟、镉、铁锰、溶解性总固体、耗氧量、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等及背景值超标的因子,可依据区域地下水类型、污染源状况进行适当调整。特征因子为评价区域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其他主要污染物,可依据区域主导 行业废水成分、物料成分、固废浸出液成分等确定。 5.2评价标准。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5.3监测数据。针对用于评价的监测数据,给出监测点位名称、坐标、监测因子

    13、、监测时段、监测频次、监测值及监测点位分布图等。应说明所引用监测数据的资料来源和有效性,尽可能兼顾监测水井的区域均布性。 5.4评价内容与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22)中现状评价要求开展。 5.5评价结论。给出评价因子是否满意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的结论。结合超标因子、超标倍数,分析超标缘由。 第6章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1评价因子。评价因子原则上分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基本因子为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22)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22)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分别依据区

    14、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特征因子为区域主导行业产生的可能导致土壤污染的其他主要污染物。 6.2评价标准。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6.3监测数据。针对用于评价的监测数据,给出监测点位名称、坐标、监测因子、监测时段、监测值及监测点位分布图等。应说明所引用监测数据的资料来源和有效性,尽可能兼顾区域全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 6.4评价内容与方法。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22)中现状评价要求开展。 6.5评价结论。给出评价因子是否满意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的结论。结合超标因子、超标倍数,分析超标缘由。 第7章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1评价因子。受一般噪声影响的区域,评

    15、价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受机场噪声影响的区域,评价因子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7.2评价标准。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 7.3监测数据。针对用于评价的监测数据,给出监测点位名称、坐标、监测因子、监测时段、监测值及监测点位分布图等。应说明所引用监测数据的资料来源和有效性。 7.4评价内容与方法。对区域声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采纳比标法。 7.5评价结论。给出评价因子是否满意相关评价标准要求的结论。结合超标因子、超标倍数,分析超标缘由。 第8章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状况调查 8.1分析区域内固体废物产生量、利用处置方式、实际利用处置量、贮存量、贮存是否满意有关要求,并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

    16、。 8.2分析区域内固体废物的利用处置措施和接纳力量,分析利用处置力量与实际需求是否匹配,是否满意有关要求,如不匹配或不满意要求,应分析缘由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9章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9.1调查方法。生态调查以资料收集法为主,现场勘查为辅,原则上不开展样方调查等工作,具备条件的区域可利用遥感调查法,具体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2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2022)等开展。资料收集应充分借鉴已有的资料进行,如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爱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状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 9.2调查内容。调查

    17、区域内是否存在国家和省级爱护物种、受爱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地方特有物种;调查区域内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状况、植被基本掩盖状况、生态爱护红线、水土流失状况等;明确区域内有无特别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等,若有,说明类型、等级、分布、爱护对象、功能区划以及爱护要求。 9.3评价结论。结合调查现状概况,给出区域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植被类型、主要生态问题及缘由分析等。 第10章 区域现有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现场调查与资料搜集、环境现状评价结果等,综合分析区域内生态环境、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含污水管网及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集中供热以及固废处置等)及运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 对区域内环境质量现状进行概括总结。对超标或接近评价限 值要求的各评价因子,依据区域现有主要环境问题,结合环境管理要求,明确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超标缘由,提出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建议。 有关附图或附件 1.区域地理位置图(必选) 2.监测点位分布图(必选) 3.生态爱护红线位置关系图(必选) 4.地表水系图(必选) 5.区域主要环保基础设施分布图(必选) 6.区域主要环境爱护目标分布图(必选) 7.土壤类型图(可选)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可选) 9.土地利用现状图(可选) 10.其他图件(可选) 11.相关监测报告(可选) 12.其他证明材料(可选)


    注意事项

    本文(淄博市环境影响区域现状评估实施细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