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国古代政治史检测卷.docx

    • 资源ID:1686061       资源大小:112.7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国古代政治史检测卷.docx

    1、中国古代政治史检测卷中国古代政治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3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2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稹为雍亲王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

    2、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5.阅读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功臣 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3、西周政治贵族色彩浓厚A B C D6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重要的行政管理制度。下列关于这两种制度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B.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C.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亚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3题)“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材料中“深刻且持久的印记”主要指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修筑了万里长城 D暴政而亡为后世留下惨痛教训8(2011年10月天津六校联考4题)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

    4、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皇帝地位的独尊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家天下”10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

    5、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11.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 A B C D1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3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

    6、,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春秋时期已实行察举制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14唐朝政论家柳宗元在评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指出:“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对“公”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建立了“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B.改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C.制定了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D.首创自下而上的人才荐举制度15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

    7、平、公正16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A. B. C. D.17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18(2011年10月福建四地六校4题)元史百官制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

    8、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B地方机构长官为蒙古人和汉人,掌握实权C反映了当时民族团结和融合D元代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19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0(2011年11月德州期中37题)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21(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2题)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

    9、帝四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了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咱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都符合事实 B都与史实不符合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 D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22(2011年9月汕头市四校联考13题)下列史料能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

    10、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23(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19题)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24(2011年10月保定市摸底2题)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不断改革中央机构。下列能正确反映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演变过程的是A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度军机处B都察院提点刑狱司御史台刺史制度C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改土归流D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25近代驻英公使郭嵩焘使西纪程写道:“三代有道之圣人,非西洋所能及也。即我朝圣祖之仁圣,求之西洋一千八百七十八年中,无有能庶几者。圣人以一身为天下任劳,而西洋以

    11、公之臣庶。一生之圣德不能常也,文、武、成、康,四圣相承,不及百年,而臣庶之推衍无穷,愈久而人文愈盛。”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靠圣人治国不能代代常有 B西方靠“民众自治”可以长久C中国“三代之政”不如西方民主政治 D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26(2011年12月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2题)对于清代军机处的设置,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权力互相制约的需要2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

    12、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28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9下图为某博物馆藏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

    13、朝( )A是大一统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C人民生活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30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31.史记:(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秦民大悦的主要原因是 A“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燔诗书而明法令” D“为田开阡陌封疆 3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 A. B. C. D. 3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

    14、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新兴地主阶级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34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级爵制,使得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 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中央集权制建立起来 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 B C D35下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治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36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B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 D促进了经济的繁荣37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整顿吏治 B迁都洛阳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法令3

    15、8.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 C.冯太后的影响 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39.下图是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此图集中表明 A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 B汉族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同化了 C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汉族胡化 D少数民族也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40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军事力量 B解决财政困难 C铲除割据基础 D抑制土地兼并41.王安石变法中,为了解决北宋初期以来实行的“更戍法”带来的弊端的措施是 A保甲法 B保马法 C将兵法 D设军器监42王安石变法中,起到“农时不夺而

    16、民均”作用的是 A保甲法 B均输法 C农田水利法 D免役法姓名_ 班级_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空格里:1-5:_ 6-10:_11-15:_ 16-20:_21-25:_ 26-30:_31-35:_ 36-40:_4142:_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42(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34题)(13分)历史信息浩如烟海,多种多样。有效获取和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研习历史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有天下,裂土四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然而降于夷王(周第九代君主),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秘宇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矣。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

    17、者有之天下乖,无君君之心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断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也。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之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封建论(1)材料一中“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指什么?(2分)(2)材料二中作者对秦亡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5分)(3)材料三中汉“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什么 ?导致了什么后果?后来又如何解决的?(6分)44(2011年10月吉安市三校联考31题)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

    18、: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6分 材料二: 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

    19、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则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这两种看法是否相互矛盾?谈谈你的看法。12分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上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6分 1

    20、-5 BDBAD 6【答案】C7【答案】B【点拨】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巾央集权制度一直影响中国到20世纪,其影响“深刻而持久”,此题最大干扰项为A。但从历史来看,中国后来仍多次发生过分裂,并没能“持久”。8【答案】B【点拨】考察皇帝制度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是皇帝独有的,体现了皇帝的独尊。而C项看不出不断强化这种趋势;A,D不是实质。9【答案】D 10【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对比。材料中“封建政治”指分封制,“郡县政治”指郡县制。根据所学,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C项说法错误,郡县制不以血缘为纽带,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集中;D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主要在奴隶制

    21、时期。本题选B项,分封制的重要特点是贵族政治,郡县制的重要特点是官僚政治。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A【点拨】“克敌者是,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大意是:辅助君王战胜敌人的功臣中,官位为上大夫的封赏一县,下大夫封赏一郡,普通士人封赏田地十万亩,平常老百姓的话,使其生产买卖顺心如意。这体现的是奖励军功,按功受爵,其结果是封建贵族无军功无法受爵,直接冲击了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本题选A项。B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县级别高于郡;C项察举制是官员选拔制度与本则材料无关;D项恰恰使血缘政治隶属关系被削弱。14【答案】B【点拨】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选官制度为世卿世禄

    22、制,各级官僚都由贵族世代世袭,而秦朝实行郡县制后,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故改变世禄世卿制为选贤任能制,应选B。A是现象未能说明本质,C项只能说明加强了君主专制,未能说明“公天下”,而D项为察举制,从汉朝开始实施。15【答案】C 16【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了唐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概况。根据所学知识项正确;第项正确,唐宋时期传奇小说、话本、词等产生反映了市民化的趋势;第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朝;第项错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分割相权的一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而不是制约君主专制。排除后可得出正确答案。17【答案】B【点拨】考察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

    23、制作为封建的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定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A是它的形成;D是它的作用。B、C比较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18【答案】D【点拨】材料大意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使用一些老成的儒生,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下面设路、府、州、县。各级机构设置完整的官职,配置相应的官员,一般以蒙古人为各级机构首长,汉人和南人只能担任副职。据此结合各选项ABC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D项。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C【点拨】依据所学,秦始皇与唐太宗是与史实符合的;废丞相不是明成祖而是明太祖;实现皇位世袭从秦始皇就开始了,所以选C。 22【答

    24、案】D23【答案】B【点拨】“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即所学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丞相一直作为皇帝的助手存在,协助处理行政事务。本题中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应该是行政权。A项中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本题应选B项。24【答案】A【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内朝或中朝,唐朝时期形成了三省六部制,明成祖时候设内阁,清雍正年间设置了军机处。B项属于监察机构,都察院是清朝建立,提点刑狱司是宋朝出现,御史台是唐朝时期,刺史是东汉时期。C项属于行政制度,分封制是周时期,郡县制是秦朝,行省制出现在元朝,改土归流出现在清朝不属于中枢政策。D项属于人才选

    25、拔制度,察举制出现在汉朝,科举制出现在隋唐时期,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东晋时期。25【答案】D【点拨】分析材料,可知大意是:我们有圣人,西方没有;但我们靠圣人治国,圣人不能代代常有;西方靠民众自治,却可以推衍无穷。据此ABC三项符合材料所述,D项说法错误,作为清朝驻英公使郭嵩焘不可能否定清朝的政治制度。26【答案】C【点拨】考察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置主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27【答案】A【点拨】本题考查秦代郡县制的意义。从材料“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可以看出秦朝的政治变革是废分封,设郡县。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体现的是血缘政治;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体现的是官僚政治,故A正确。28

    26、【答案】B【点拨】通过董仲舒思想来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分析处理能力。抓住题干的主旨:大一统,那么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不能选ACD项,A项是郡县制,C项是皇帝制度,D项封建户籍制度,这些都是西周时代没有的,排除。29【答案】A【点拨】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及理解能力。“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意为四海皆臣服,旨在对秦统一的歌功颂德。 30【答案】B 31-42 BBDAD BDDAB CD43【答案】(1)指分封制造成的诸侯割据、分裂和混乱严重地危害了国家统一。(2分)(2)正确。(1分)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7、。秦朝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暴政导致民怨沸腾造成的,与郡县制无关。(4分)(3)指西汉初年分封同姓诸侯王。导致诸侯王国权力过重威胁中央,甚至爆发了“七王之乱”。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夺王国封地爵位,分散其力量使其无法对抗中央。(6分)44.【答案】(1) 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2分史料解释:民贵君轻。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2分 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2分并不矛盾。2分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4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新型人才的成长。6分、(6分)“汉初,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 “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改为“以州为监察区” “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通过行省制度加强


    注意事项

    本文(中国古代政治史检测卷.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