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oc

    • 资源ID:1682599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oc

    1、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得民营经济迅速崛起,由无到有,从小变大,由弱到强,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大半壁江山。民营企业是伴随我国体制改革的进程而逐渐壮大起来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经济实践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在拉动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缩小地区差距、改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

    2、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一表述为我国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消除了体制性障碍,明确了其未来发展之方向。现阶段,随着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民营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工商系统共登记私营企业967.68万户,比2010年底增加122.16万户,增长14.45%;注册资本(金)25.79万亿元,比2010年底增加6.58万亿元,增长34.27;从业人员1.04亿人,比2010年底增加936.04万人,增长9.94%。可见,企业数量急剧增加、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情绪逐渐高涨、

    3、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已成为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伴随民营经济的迅速成长,民营企业的制度弊端也日益显露,尤其是制度创新层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如产权制度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制度失效、组织制度不合理、政府服务缺位等。另外,欧债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民营企业所面对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仍很严峻,使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充满艰辛。上述种种问题如不及时、合理、有效处理,势必影响民营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制度创新正是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的根本途径,民营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制度创新不仅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之基础,而且也是其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因而,在新

    4、形势下,为使民营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从制度创新视角对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就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1.2研究的意义在今年的两会上,“民营企业如何健康发展”的话题热度依然不减。温家宝总理在2012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2年的主要任务,其中“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中着重强调要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温总理指出要“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5、 为为我们进一步从制度安排层面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提供了总体思路和政策保障。在将来制度创新的进程之中,政府作为创新主体之一,对民营企业提供所有制度供给,必须以民营企业的现实制度需求为依据。所以,对现阶段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约束进行探析就显得尤为迫切。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使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具备了稳定性、有序性、有效性。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且我国的民营企业是伴随体制转轨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普遍存在制度性缺陷。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也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国内外经验表明,要使一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

    6、得以充分发挥,制度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途径。同时,对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而言,制度创新更为重要。制度创新是企业整个创新体系的基础,可优化企业主体之间的关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并通过好的制度安排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使其保持良好的持续发展势头。因而,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不仅是破除企业自身发展约束的迫切需求,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的客观要求。所以,分析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制度性约束,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因素,积极探索中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之路,不仅能够丰富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而且对众多处于发展中的民营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相关理论综述2.1国外研究综述从西方经济学

    7、发展的历史来看,创新理论是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著作中率先提出。在这本经典著作中,熊彼特给创新赋予了一个全新定义。他认为,创新就是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创新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斯和诺斯以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出版了制度变革和美国经济增长一书。该书详细探究了制度变革的起因及过程,提出了制度创新模型,将制度创新过程划分五大阶段,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了熊彼特的制度创新理论。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制度的功能就是为经济主体之间交易活动提供服务,每一种制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8、和经济价值,都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制度经济学家诺思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这一巨著中,着重强调: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增长的关键因素,西方世界兴起的真正原因就在于发展了一种有效率的组织。在这种组织里,必须明确财产所有权,建立制度化措施并严格实施,这样才能使个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的收益率,确保经济主体所付出的成本与其收益完全挂钩。诺思的这些观点一提出就引发了全世界对企业制度的高度关注。上世纪70一8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对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和推广,加大科技进步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得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人们充分意识到了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决定性

    9、作用。企业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其他一切创新都难以提及,技术进步更无从谈起,企业就会丧失所有发展之优势,最终走向没落。2.2国内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关于创新和企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在我国,众多学者也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进行了广泛研究。1989年林毅夫教授发表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诱致性创新与强制性变迁一文,将制度创新划为两大类,即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2000年,厉以宁教授指出,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魏杰教授在其企业制度安排企业死亡诊断书这一著作中同样对企业制度安排及创新问题给予了详细阐述;李建军在其出版的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一书中,从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关系的

    10、角度入手探究企业管理的成功做法,指出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创新体系构建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吕红霞所著的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一书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现状,指出制度创新是确保中国家族企业未来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家族式企业开展制度创新的相关构想及模式。同样,在一些期刊文献对于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阐述也是可圈可点。如沈莉莉的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孙海英的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吕萌的论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胡慎言的浅议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周国荣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等文章,均从整体层面对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详细诠释。另外,还有一些文献对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中具体问题作

    11、了专门探究。江飞、王霞的民营企业制度供给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文,探讨了民营企业制度供给问题,指出政府应该转变理念,尽可能完善制度供给,积极促进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魏建森的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指出民营企业管理机制存在的众多问题,要从企业文化、治理结构、决策机制、企业战略定位等多方面入手,实施管理机制创新,这是当前民营企业走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陈文标的基于产权的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研究指出了台州民营企业产权变迁的历程并对其进行了制度分析,阐述了促使台州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变迁的动力因素,明确了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质就是变革企业内部权利关系安排格局;南小英的我国民营企业激励机制失效的原因与对策

    12、研究指出民营企业制度失效之原因,认为只有转变观念、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注重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培养员工归属感,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的发展。2.3研究评述上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具有极强借鉴作用和实际指导意义。然而,当前的研究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国外研究多以西方国家民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而对中国具有特殊文化背景的民营企业而言,不能完全照搬其发展模式;二是西方国家有关民营企业的研究相对成熟,而我们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化理论的支撑;三是我国学者对民营企业创新制度的研究相当凌乱,没有深入到具体领域和层面,研究对象与视角过于狭窄,结论针对性不强,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

    13、解决方案。基于此,从制度创新视角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就显得尤为必要。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3.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两大基本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主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本文在探究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路径时,首先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取得成就和制度缺陷进行系统分析。在掌握了大量事实、数据材料的之后,进一步提出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思路,这样使分析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3.2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历史发展和逻辑推断的角度对我国民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进行考察和

    14、研究,通过纵向的动态对比和横向的比较分析,试图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3.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现存文献,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增强理论基础,使研究在高度和深度上有一定的提升。3.4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方法本文以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中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民营企业现存的制度障碍进行了彻底分析,进而指出实施制度创新的有关构想。4 论文的框架结构摘要第1章 绪论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1.2.2 国内文献综述1.3研究思路与方法1.3.1研究思路1.3.2 研究方法1.4创新之处第2

    15、章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基础理论2.1民营企业的界定2.1.1民营企业的概念2.1.2民营企业的特点2.1.3民营企业的功能2.2企业制度与制度创新2.2.1制度结构及功能2.2.2企业制度的基本内涵2.2.2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3章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制度缺陷分析3.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3.1.1改革开放前3.1.2改革开放后3.2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缺陷分析3.2.1企业文化制度缺失3.2.2企业产权制度缺失3.2.3企业管理制度缺失3.2.4企业组织制度缺失3.2.5企业激励制度缺失3.2.6企业融资制度缺失第4章 加快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探索4.1西方发达国

    16、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对策及经验启示4.2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路径思考4.2.1重视企业文化制度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业文化竞争力4.2.2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优化产权结构4.2.3规范和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4.2.4建立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结合实际推进企业组织制度变革4.2.5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4.2.6构筑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拓宽其融资渠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5 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创新之处5.1本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及数据,首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进行全面描述,进而采用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

    17、实施系统分析,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相关政策及经验启示,积极探索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5.2论文创新之处5.2.1本文将对当前制约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缺陷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文章主要从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创新理论视角入手,同时借鉴西方国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实践中的合理之处,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缺陷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5.2.2在探求解决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缺陷路径选择中,本文认为应在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及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政策及经验,为我所用。6 参考文献 1魏文娟.

    18、民营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2沈莉莉.新形势下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1-10.3孙海英.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研究J.价值工程,2010(05).4侯日敬.基于内部控制的民营企业制度建设研究J.财会通讯,2012(02).5江飞,王霞.民营企业制度供给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01).6郭玉娟.浅论山西民营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3).7方康静.浅析温州民营企业制度创新问题J.消费导刊,2008(01).8耿传辉,施晓春.基于制度创新视角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1(0

    19、1).9魏建森.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特区经济,2011-07.10吕萌.论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03).11胡慎言.浅议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8).12黄明元.民营企业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经济与管理,2006(04).13赵降英,吕一军.中国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4(01).14周国荣.中小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论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07).15杨文选,张 卉.企业生命周期与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4(03).16宋红梅.优化我国民营企业制度的思

    20、考J.企业经济,2004(04).17陈文标.基于产权的民营企业制度变迁研究J.财会月刊,2005(09).18陈志新.当前民营企业的当前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05).19董畅.我国民营企业制度变迁与创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09).20沈灿煌.我国民(私)营经济产权制度创新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21王海鸥.我国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0.22厉以宁.厉以宁论民营经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 24Rutherford Malcolm,Instit

    21、ution sin Economics:The Old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9625 Lin, Justin Yifu and Tan, Guofu, Policy Burdens, Accountability and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merica Economic Review, 1998 (2).26 Neil Gregory and Stoma Tenor, The Financing of Private Enterprise in

    22、China Finance & Development, 2001(3).27Colli Andrea. The History of Family Business, 1850-2000M.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ombridge the Pit Building United Kingdom, 2003.28GDosi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London:Pinter,198829 Nancy JMiller, Harriet MeLeod,Managing Family Businesses in Small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01,39,(1)30Douglas North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9


    注意事项

    本文(基于制度创新视角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