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某高效农业园区及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docx

    • 资源ID:16816256       资源大小:87.75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某高效农业园区及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docx

    1、某高效农业园区及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第一章 绪论1.1引言#辖4镇6乡6个街道,农业人口56万人,耕地94万亩,生产条件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优质粮棉、畜牧养殖、蔬菜瓜果三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但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偏低,精品和特色不突出,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引入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对带动全区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位于#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间地带,属近郊型农村,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明显。近年来,该村致力于发展现代

    2、农业,初步形成了温室大棚蔬菜、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林果花卉四大产业板块。为了尽快把#村打造为城郊型高效农业样板,根据#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和#政府要求,特编制#高效农业示范园(#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精品园区)及#新农村建设规划。1.2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2010年2015年。其中:近期阶段为2010年2012年,中远期阶段为2013年2015年。1.3规划范围本规划涉及#村全部范围,土地面积5.35平方公里,其中现有耕地面积5218亩,水面面积736亩。核心规划包括高效农业示范园面积2300亩,新村规划500亩。1.4规划任务1、新农村搬迁整合建设规划2、设施蔬菜园规划3、特色瓜果园规

    3、划4、名优花卉园规划5、水产垂钓园规划6、生态养殖园规划7、农贸物流园规划8、基础设施规划1.5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乡村融合;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突出重点,分期推进。1.6规划依据1.6.1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一号

    4、文件);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2004)。1.6.2相关规划、规范、标准与文献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蔬菜发展规划;#水产发展规划;#林果花卉发展规划;#畜牧业发展规划;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第二章 基础状况2.1#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概况为了探讨现代农业和现代水利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鸭河口灌区水资源优势,促进灌区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2001年市政府决定在

    5、唐河、宛城两县(区)建设鸭河口灌区10万亩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示范区”位于鸭河口灌区腹心地带,距市区15-20千米,涉及#、茶庵乡和唐河县桐寨铺共3个乡(镇)、34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人,耕地面积12.7万亩。示范区建设也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对#重点督办的工作之一。2003年,市委、市政府把示范区建设列入政府督办的30件大事之一。为了最终达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更名为“#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2005年,邀请原中国农科院院长许越先教授和有关专家与市农办合作编制了#十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规划了7个功能区。近年来,在市委、

    6、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示范区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世行项目资金、国家水利项目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交通建设资金和基层自筹资金等共计1亿多元,建成柏油、混凝土主干道21千米;支、斗、农渠硬化117条,99.6千米;新打配套机电井88眼;新修整修建筑物2240座;植树61万株;建成温室大棚1000亩;建养牛示范园7处,养鸭示范园50处,种兔场1家;发展水产基地1500亩,加工企业23家。通过这些建设项目的实施,示范区内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农田排灌标准有了很大提高,科技含量明显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增强。2.2规划区#及#村基本情况#位于市区东南15千米处,南与金华乡交

    7、界,东与唐河县桐河乡桐寨铺镇相邻,西与黄台岗镇接壤,北接茶庵乡。全乡国土面积82.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万亩。辖16个行政村,95个自然村,183个村民小组,农户11687户,总人口47316人。2009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4.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86元。#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完备,全乡已开发基本农田7.5万亩,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沟相通,渠相连,路相接,田成方,林成网”的示范方标准。近年来#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富乡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努力实现农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小城

    8、镇建设三大突破。2009年全乡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7万亩,总产3763万公斤;瓜果菜等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8万亩;畜牧业实现产值7450万元;水产养殖业水面1700亩,产量850吨,产值680万元;全乡各类企业352家,其中100万元以上企业6家,各类非公有制企业238家。#村,总人口3216人,耕地面积5218亩。2009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680元。近年来,#村依托白桐干渠穿境而过的水资源优势和地处近郊的区位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创办、政府扶持、产业支撑、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加大资金引入、投入,重视科技推广和使用,创新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村共发展农民专业

    9、合作社(协会)3个,入社农户344户;发展党群信用联合体15个,会员1080人,辐射农户500余户,有力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共发展农业种植基地2个近350亩,发展水产养殖面积736亩,发展百头以上养猪场8个、万只以上养鸡场3个。初步形成水产养殖、畜牧养殖、蔬菜种植三大支柱产业。其中金光大道水产养殖中心2004年5月被市体育局命名为“#钓鱼基地”。 该中心已成功承办全国、省、市钓鱼协会、电业系统、河南油田等单位组织的钓鱼比赛20多期。大棚蔬菜种植,亩净增效益达到3000元以上。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转变了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在信息传递、科技推广和使用、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价格保护等方面克服了过去

    10、单一靠经纪人散兵作战闯市场的盲目性。2009年,党支部以推广“42”工作法为契机,利用合作社规范化运作这一平台,成功的探索出了合同承租、反租倒包、土地入股三种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形式,适时解决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土地流转问题。全村按村民大会的决定,划分三个产业区域:第一个为蔬菜种植区,以秋田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为核心,在沪陕高速以南,村部以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已建设温室2座,建设春秋棚100余座。第二个为林果种植区。以宏利种植基地为核心,在村部以北,四组、五组以东发展林果、花卉种植,已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发展新西兰红梨种植80余亩。第三个为沿白桐干渠水产养殖带。以金阳光无公害水产养殖专

    11、业合作社为主体,吸收本村及周边150余户养殖户为会员,建设集餐饮、娱乐、观光、垂钓为一体的水产养殖带。2.3土地资源规划区内总面积5.35平方公里(8025亩),现有耕地面积5218亩,占65%;规划实施后,增加耕地1000亩,耕地面积达到6218亩,占总面积的77.48%。规划区内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粮、油、果、菜、药、特等多种类型作物,具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条件。2.4农业结构和产业分布2.5.1农业结构规划区内农业目前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种植为主。沿白桐干渠西侧发展新西兰红梨种植80余亩;沿白桐干渠两侧以休闲渔业和特种水产养殖为主,水产养殖总面积736亩。(详见规划区农业结构与产业分布

    12、现状表)规划区农业结构与产业分布现状表(2009)项目面积(亩)分布小麦3800玉米3000棉花300豆类600蔬菜1200林果、花卉100白桐干渠两侧水产养殖736白桐干渠两侧畜禽养殖生猪2500头,蛋鸡5万只白桐干渠两侧2.5.2农业产业化规划区内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刚刚起步,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长,示范带动作用较弱,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2.6基础设施规划区内灌溉渠系和乡村间主干道基本形成:共有各级灌溉渠道39.25千米;硬质渠11.78千米,土渠24.47千米;水泥路(油路)3.5千米;机耕桥56座,小沟级建筑物213座;排水沟36.2千米。2.7合作组织规划区共涉及7个自

    13、然村,有866农户,3216个农业人口,其中劳动力2080人。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入社(协会)农民344户,占农户总数的39.7%,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水平较高。2.8优势条件2.8.1自然资源优势气候资源:规划区地处#盆地腹心,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4.9,日均温10植物生长活跃期223天,年均日照时数211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8%,年均降水量805毫米。水资源:#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境内大小河流20多条,库容14亿m3的鸭河口水库位于上游,鸭河口灌区主干渠白桐干渠(设计流量110 m3/s)纵贯全区南北57千米。地下090m为第四纪冲积层,有效含

    14、水层厚约30m;90200m是第三纪沉积层,是主要含水层,有效含水层厚30m左右。区内主要水源为鸭河口水库,分配水量为24822千m3。地表径流可利用量为508千m3。全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52550千m3,其中浅层地下水储量107220千m3。白桐干渠纵贯规划区全境,水质符合国家级饮用水标准。白桐干渠纵穿#村3千米,规划区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村白桐干渠沿线土质为砂礓黑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1.5%左右。规划区的气候、水、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对发展高效农业极为有利。2.8.2交通区位与城乡融合优势规划区位于#区东南15千米处,离#城区较近,属于亦庄新城的发展规划区域,能比较

    15、方便地获得城市的人才及技术支持;土地将不断升值;交通便利,紧邻312国道、沪陕高速公路、汉田(汉冢到油田)路。区内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形成了内联外延、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利于产品的运输。面对城市广阔的市场,又位于城乡结合部,便于吸引市民来村参观旅游,农业园区可以零距离向市区居民开放。产业带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必将使村庄的未来发展受益。同时,高档精致农产品可以直销#、武汉等大中城市市民餐桌。 随着#城区规模的不断南延,规划区距城区越来越近,利于农业植被镶入城区,农业景观融于城貌,将创造出农业与城市、“人与自然相依共荣”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和风貌,为#居民提供绝佳且便捷的休闲度假空间。 2.

    16、8.3政策和城市经济优势#政府和#、#政府都十分重视“#1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已经并将继续制定一系列加强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还把林果蔬菜、畜牧水产作为全区的支柱产业重点给予扶持。特别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以“支部+协会(合作社)+信用联合体”模式,推动宛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2008年,#GDP总值达1636.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0元。随着省管县经济体制逐步推进,市政府和城区经济每年可以向市区生态型现代农业高标准建设提供比周边其它地区更强大的资金支撑。2.8

    17、.4市场优势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8.5#村优势1、重视科技。历史以来,#村群众就有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优良传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总结出“拆小漖防涝治渍技术”,被编入农业大中专院校教材;70年代研究的“麦棉套种技术模式” 在全省进行推广。近年来,#村群众在建设现代农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发展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这为实施本规划奠定了良好的群众

    18、基础。2、土地资源相对较多。通过并村工程,新增耕地面积1000亩。目前人均耕地面积近2亩,高于全区人均耕地1.66亩的水平,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土地资源。 3、有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和经验。这一点对选择蔬菜作为主导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况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更有利于在现有基础上应用新的技术,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4、相对的经济优势。#村的人均收入5680元,高于全市、全区平均水平,农户具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5、村民勤劳、民风朴实。村“两委”领导班子整体状况良好,积极向上,有为村民服务和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村民的勤劳和朴实,成为团结和谐的积极因素。村民现居住地条件较差,(分

    19、散零乱,低洼易涝,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交通不便,绝大多数村民愿意迁入新村。2.9制约因素 2.9.1产业基础弱规划区内产业布局零乱,主导产业不明确;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小、占比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长,联结作用不强,急需培育扶持主导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2.9.2基础设施差 规划区内渠道陈旧,部分灌溉渠道为土渠;还有一部分排水沟急需疏浚,部分路段较窄、路况较差,其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不能适应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急需整体规划,加大投入进行完善。2.9.3设施农业规模较小反季节生产蔬菜的日光温室较少,蔬菜销售价格高的季节却不能大量提供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不能获得较高的收入。2

    20、.9.4缺少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人才的联系不紧密,主要是依靠传统的品种和种植技术,不能获得新技术带来的较高收益。2.9.5产业组织不健全目前虽然有3个合作组织,但不能很好地组织对外销售,依靠商贩来田头收购的产品销售方式,无法实现与销售市场对接,只能被动接受较低的价格。2.9.6集体经济力量薄弱村中产业结构单一、缺少村办企业,无论是举办公益事业,还是兴建基础设施,都缺乏集体经济的资金支持。2.9.7发展成本高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加快,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带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个别农民对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认识不足,可能带来拆迁成本和土地流转成本较高。第三章 发展战略3.

    21、1发展理念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高度,遵循“三生一体、城乡融合”的理念,努力将市区农业全面渗入中心城区、融入#城市圈,实现传统农业向城市生态型现代农业跨越。“三生一体”,就是生产、生态、生活三者融为一体,相互通融、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城乡融合”,就是城乡之间功能互补、文化共享、利益互惠。3.2发展目标高标准建设农田基础设施、高起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高水平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构建“高效精品种植、生态休闲服务、现代农贸物流”三大产业板块,建设“设施蔬菜园、特色林果园、名优花木园、生态养殖园、水产垂钓园、农贸物流园”六个农业园区和居民新村。到2015年基本建成城乡融合、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生态环保、辐射

    22、周边、惠及三农的生态型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3.2.1近期建设目标到2012年建成57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2000亩左右各种类型的高效精品农业区,完成区域环境整治,开展新村整合建设,农村水土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农产品全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形成2-3个市级以上农产品品牌,高效农业面积达100%,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初步构建起三大产业板块和六大农业园区框架。3.2.2中远期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面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完成新村搬迁整合建设任务,建成7000亩左右高效农业示范区,农村水土环境进一步改善,达到绿色农产品基地标准,所有农产品达到绿色产品标准,形成3-5个市级以

    23、上农产品品牌,休闲旅游农业和农业服务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把示范园建成名优良种的加工车间、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中小学生的教育场所、高新技术的展示窗口、休闲娱乐的旅游胜地、现代农业的典型样板。3.3功能分区3.3.1居民生活区3.3.1.1区域范围对徐老家、杨庄、孙庄、伍福庄、刘庄、陈庄、老鸹窝7个自然村866户进行整体搬迁,在白桐干渠以东、汉田路以西,汉黄路以北区域规划一个占地面积为500亩的新村,作为居民生活区。3.3.1.2主体功能居民生活、安居、休闲。3.3.1.3建设目标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

    24、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同时,规划之初就考虑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产业当做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打造。乡村田园休闲旅游,是目前涉农旅游的主体,因为中国80以上的农村,是以农耕文化及农耕生活方式为主。把农耕区的旅游开发,称为乡村田园休闲旅游,按照乡村生活方式的构成结构,乡村田园休闲旅游可分为六种模式:即田园风光观光休闲旅游,经济与观赏农林牧作物的观光采摘旅游,鲜食餐饮休闲,农村劳作体验休闲旅游,农村民俗活动观光休闲,农家餐饮住宿

    25、体验休闲。所有这些模式在#村都能体现,其中农家餐饮住宿体验休闲模式在村庄建设规划时就应当着重考虑。3.3.1.4阶段安排第一阶段(2010年)为前期准备阶段,在完成规划、论证、立项的基础上,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确定搬迁规划实施方案;第二阶段(2011-2014年)为新村建设搬迁阶段,按照“统一规划,逐户搬迁,成熟一户,搬迁一户”的原则,逐步完成新村建设搬迁工程。同时,依靠新农村试点项目支撑先期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使入住新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第三阶段(2015年)7个自然村搬迁完毕,进入科学复耕阶段。3.3.2休闲观光区3.3.2.1区域范围#村白桐干渠两侧。包括500亩温室大棚精

    26、品蔬菜园、500亩新西兰红梨林果园、300亩花木盆景园、金光大道水产养殖中心500亩垂钓休闲观光园。3.3.2.2主体功能集聚各种以个人创造力的发展和实现为动力源泉、以开发农业多种潜在功能以及功能创新为特点的创意农业产业项目。为市民提供优质农副产品,为周边提供蔬菜、瓜果、花木等种苗供应,为涉农产业提供物流服务,集商品生产、休闲观光、技术展示、示范教育为一体,构建现代化农业新景区。3.3.2.3建设目标建成基础设施现代化、产品优质安全化、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经营产业化、社区生活生态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各种类型的农业景观带、生态农艺园、垂钓比赛场,为市民提供休闲、体验、游乐、特

    27、餐、文化、精品选购、创意成就展示、农耕文化教育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态和文化服务,成为居民和市民生活不可缺失的新型生态文化服务区。3.3.2.4阶段安排近期重点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特色餐饮、垂钓、采摘等类型的多功能农业,进行区域景观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远期逐步演变为农业科技创业园、高科技精品农业示范区。逐步进行档次高、规模大、特色鲜的休闲旅游园、市民创意园、科普教育园、绿色商务园、特色农业文化园等建设。3.4主体产业3.4.1高效精品种植业采用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和标准化种植,以高档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生产和种苗供应为主体,以优质、安全、特色、鲜活、精美为质量目标,面向城市居民市场。

    28、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白桐干渠两侧。3.4.2高效精品养殖业采用设施化、规模化、生态化和标准化养殖,以名优特新水产品和良种畜禽产品为主体,以优质、安全、特色、鲜活、精美为质量目标,面向城市居民市场。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原青年厂地带和白桐干渠两侧。3.4.3生态休闲服务业以现代化、生态化、园艺化、创意型产品生产为基础,完善配套服务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农业生产的休闲、旅游、服务、商业新功能,重点在地域性、景观性、新奇性、多样性、趣味性、服务性、文化性、艺术性方面提升,为市民提供高雅、多样、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宣教等服务。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分布在白桐干渠两侧。3.4.4现

    29、代农贸物流业充分利用近郊区位优势,面向#周边市场,重点进行优质、中高档的鲜、活、美、绿色食品和精制加工成品(半成品)和分级、包装、贮藏、保鲜、运输等的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农贸物流业项目位于白桐干渠西侧#村村部附近。3.5功能区主体产业的关联性详见功能区主体产业的关联性示意图功能区主体产业的关联性示意图 林果花卉产品 沼气 沼气 蔬菜产品 水产品畜 禽产 沼 品 气粪便污水沼气 沼液、沼渣、沼气 蔬菜产品 第四章 项目规划4.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


    注意事项

    本文(某高效农业园区及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