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案.docx

    • 资源ID:16808961       资源大小:35.59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案.docx

    1、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案第一课时:图中藏着什么?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第1幅木叶虫 第幅花螳螂(若虫)第幅竹节虫第幅枯叶螳螂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看看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和多姿多彩。”这是什么?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提问: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

    2、内容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和范围。“白雾”从哪里来?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质疑: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归纳:你的猜想正确吗?讲讲你的理由。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教后记:学生对科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白雾问题不管怎样提示,学生都说不到点子上。可能

    3、是天气真是太热了,学生难以观察到白雾。另外,许多同学没不带冰棍来。 第二课时:纸锅也能烧水吗?提问:纸锅能烧水吗? 交流: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联系生活的实践经验讲出自己的理由。 媒体:播放“纸锅烧水”视频。 材料:纸盒或纸杯装满水、酒精灯、三角架。汇报:学生一边观察实验,一边描述实验现象,填写课本“我的发现”。归纳: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他们认为纸放在火上就会燃烧,用纸盒来烧水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动手做一做实验,就能知道真相。所以我们要大胆假设,敢于尝试,就能知道其中的奥秘。你会提问题吗?讲述:科学家都是一些爱思考、爱提问的人,伟大的科学家往往从疑问开始,探索科学的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与

    4、奥秘。 任务:你对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有什么疑问,请你把它写下来。我们将通过以后科学课的学习,逐步找到答案。 目的: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一个小测验。知道科学就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问问“为什么”,研究问题,回答疑问,探究“为什么”。教后记:整节课我都和学生在实验室做纸锅烧水的试验,出于安全考虑,在酒精灯上加了石棉网,但这样热量就来得少了很多,结果快下课时,也只烧到了冒汽泡的份,与学生想象中的沸腾现象有距离。探访生物王国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生命和非生命。(2)了解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特征与区别。(3)学会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能力培养:(1)培养观察、整理、比较、分类的能力。

    5、(2)对生命与非生命的分类进行猜测。(3)学习通过研究代表物体而归纳出该类物体一般特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乐于与人合作。(2)培养自主研究情操。(3)感受世界的丰富性。1寻找生命第一课时:草地里有什么?任务:找一片草地,在草地上划出一定的范围。讨论:一小片草地里会有什么? (1)小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提示记录要求、物品保存、小组合作等要求。活动:学生观察、寻找,把看到的物体全部记录下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并说说自己分类的理由。 归纳:有生命的物体的特点是能从小长大,会繁殖后代,又叫做生物。非生命物体则没有这些特点,又叫做非生物。 第二课时:我知道的

    6、生物导入:出示课本图片。讨论:你见过这些生物吗?你知道这些生物的名字吗? 交流: (1)说说你知道的生物的名字,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2)你认为这些生物可以分成几类?说说你的理由。延伸:谈谈你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教后记:学生在草地上找到了很多东西,记在了本子上,但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说得较少。2红番茄科学知识: (1)以番茄为例,能从形态上认识植物的六大器官。(2)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3)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了解植物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会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4)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植物进行比较,认识更多的植物。能力培养: (1)了解观察植物外形的基本方

    7、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2)学会简单的解剖技能。(3)种植番茄或其他植物。(4)学习通过研究代表植物进一步认识植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植物的多样性。(2)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第一课时:活动1:观察番茄导入:出示番茄的全株图提问:你瞧,它就是长番茄的植物了,你认真观察一下,你发现它由哪几部分组成,可以叫出各部分的名字吗?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记录观察结果。 归纳:番茄各部分的名称:根、茎、叶、花、果实,果实里还有种子。 活动2:观察番茄叶导入:出示番茄叶、玉米叶标本或图片提问:番茄和玉米都是我们常见的植物,认真观察一下,它们的叶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观察:

    8、分组观察玉米和番茄叶子标本或图片,找出他们在颜色、大小、形状上的差异。并将番茄叶子的样子画下来。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归纳:两者的叶子都是绿色的,番茄是复叶、玉米叶子是长条形的。 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例如:叶子大小、形状、厚薄等各不相同,但大部分叶子都是绿色的,叶子上有叶脉。 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图中几种叶子各不相同,但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我们可以从叶片、叶脉、叶柄等引导学生认识叶的共同点。 课本中给出了形态、颜色、厚薄等多方面各不相同的银杏叶、荷叶、桑叶、枫叶、爬山虎叶、玉米叶。这里涉及有形状、颜色的比较,也可能出现叶柄长短、粗细的比较。比较过程中描述叶的形状,为这种形状找一个形

    9、象的说法是主要活动,比较中,会自然而然地说到叶的各个部分,这样就为找相同点建立了基础。 教后记: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没有找到蕃茄叶,不过此时刚好茄子正开花,活动3:研究番茄花导入:出示番茄花图片提问:一朵小小花能孕育一个美味的番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朵番茄花是怎样的? 观察:分组观察番茄图片,找出他们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这朵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是怎样的? 观察:找出一朵花有几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交流:说说各自的发现。 小结:番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的。 教后记:学生在学校的生物园里没有找到蕃茄花,不过此时刚好茄子正开花,所以让学生

    10、观察了茄子花。第二课时: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导入:出示番茄果实实物。提问:番茄大家经常吃,你能用具体的语言介绍一下它吗?观察:学生分组观察番茄。汇报:学生介绍观察结果。提问:要全面的了解番茄,我们可以把它解剖开,找出它更多的特点。具体要求:(1)注意用刀安全。(2)解剖的方向可纵切或横切。(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汇报:果实里有肥厚的果皮(俗称:果肉)和种子。活动5: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导入:出示番茄、玉米和凤仙花图片提问:我们通过学习,发现番茄植株是由六大部分组成的,那其他植物的组成部分是否也是这样的呢?让我们认真观察一下吧!观察:分组观察玉米、凤仙花和番茄图片,找出它们的异同。交

    11、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大部分的植物都像番茄一样,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教后记:学生能较容易地说出植物的器官。3小白兔科学知识: (1)以小兔子为例,认识它的外形特征和身体的组成。(2)从代表动物小兔子的认识到认识一般动物的外形特征。(3)通过研究兔子对外界的反应及饲养兔子,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4)在为动物建立档案过程中,了解其他动物与小兔子的区别,通过交流认识更多的动物。能力培养: (1)了解观察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2)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使用测量工具的技能。(3)饲养小兔子。(4)学会建立档案,能够进行网上

    12、交流。(5)学习通过研究代表动物进一步认识动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动物的多样性。(2)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第一课时: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导入:出示兔子标本或图片提问:要认识小兔子,我们先观察兔子的外形,并把看到的画下来。要画得最像,应该怎样观察?具体要求:(1)观察的时候要注意整体与部分、全貌与细节。(2)注意兔子各部分的大小、位置。(3)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观察:学生观察小兔子并记录。交流、评比:看看哪个同学找到了兔子的特征。 提问:小兔子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归纳:兔子的身体分成头、颈、躯干和四肢几部分。活动2:认识兔子导入:播放“兔的生活习性”视频

    13、片段 提问:只了解兔子的外形是不够的,要和它交朋友,我们还应了解它更多的情况,通过刚才的片段,你发现小兔子的哪些习性呢? 交流、汇报:学生汇报所见。教后记:学生看了视频,能说出兔子的组成。第二课时: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导入:播放“兔子的食性”视频提问: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到市场观察小兔子,你发现小兔子爱吃什么食物?交流、归纳:小兔子喜欢吃植物类,是植食性动物(食草动物)。网上学:介绍你喜爱的动物导入:介绍各种方式的小动物档案表格、照片、图片、日记等。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归纳: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网络,与更多的人交流。教后记:养过兔子的学生能说出许多兔子喜欢吃的东西。走进水世界

    14、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4清清的水第一课时:活动1:哪杯是纯水?讨论:(出示三杯液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是白酒、纯水、白醋,根据平时你对这三种液体的了解,想一想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杯是纯水?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提示:实验时

    15、,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观察: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三种液体,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出三种液体。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杯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作业:(1)鼓励学生课后用扇闻的方法区分常见的液体。(2)看来,仅凭眼睛观察是不够的,利用鼻子可以闻出白酒和醋的气味,那么请同学们回家后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呢?教后记:学生知道调动多种器官来辩别纯水。第二课时:活动2:给水变个样(1) 玩水球提问:(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

    16、同的形状吗?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2) 倒水游戏谈话:出示各种形状的塑料容器(如纸杯、矿泉水瓶等)。根据玩水球的实验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这些容器里,水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猜想。演示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中,引导学生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态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3) 认识液体给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

    17、固定形状的呢?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后记:学生玩得很疯,在活动中体会水是一种会流动的液体。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演示:把一勺糖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几下。供学生观察。提问:糖怎么不见了?提问:(出示实物石头、油、红墨水、盐) 把这些物质会不会像糖一样溶在水中呢?学生猜测。教师一一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汇报。汇报实验结果:糖、墨水能被水溶解,石头、油不能被水溶解。归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作业:思考可乐里面的气泡是怎回事?拓展:茶叶会溶解吗?导入:出示茶水图片。提问:是什么使水变黄的?茶叶溶解了吗?观察:学生观察图片,发现茶叶还

    18、在杯底。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归纳:水变黄了,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均匀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而茶叶还在是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不能溶解。这也就是说,茶叶里既含有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作业:课后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像茶叶一样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教后记:学生泡茶后能说出什么能溶解什么不能溶解。第三课时: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导入:出示一颗方糖,并放入水中。提出问题:怎样可以加快这颗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呢?学生讨论后汇报。归纳方法:搅拌、加热、将方糖弄碎。提问:怎样可以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归纳:用两杯等量等温的水,同时放入两颗大小一样的

    19、方糖。一杯静置,一杯搅拌。比较哪颗方糖溶解得快。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提问:同学们设计的对比实验很好,在只改变了是否搅拌的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没有改变。那么如何证明加热和弄碎也能加快溶解呢?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归纳:(1) 比较加热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的水和等量、等大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用不同温度的水。(2) 比较研碎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等温的水,放等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其中一杯里的糖是弄碎的,另一杯里的糖是整块。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加热和弄碎也可以加快溶解。作业:课后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拓展:浊水变清提问:我们平时常喝的水从哪

    20、里来的?学生讨论后回答。(有些地域是自来水。则继续本方案。如有些地域是地下水。则进行方案二。)(出示被污染、较浑浊的江河水的图片)我们家里的自来水是从这里来的!(出示自来水净化过程图解或视频) 江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但可以通过净化以后再饮用,讲述自来水净化过程。归纳方法:沉淀、过滤。示范:过滤的方法。教后记:学生对加快溶解只想出了加热和搅拌,没想到碾碎。第四课时:活动5:欣赏美丽的水体导入:出示江河湖海图片。思考: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大家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归纳:自然界的水体是美丽的,是地球的命脉,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作业:(1)调查

    21、水有哪些用途?(2)调查:用你常用的杯子喝水,记录自己一天大约喝几杯水,下节课把这只杯子也带来。5生命之水科学知识:(1)通过记录喝水量,体会、认识人离不开水,学习用数字来描述和说明。(2)知道水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3)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能力培养:(1)学会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水量。(2)学会搜集并整理资料,能够在网上与他人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生命离不开水,懂得没有水就没有生命。(2)培养学生“要珍惜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第一课时: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提出问题:我们都需要喝水,你通常每天喝几杯水?一杯水有多少呢? 学生汇报交流。 谈话:(出示常见的矿泉水瓶

    22、、易拉罐等容器,这些通常有容量说明)我们可以用这些容器来估算我们每天喝多少毫升的水!仔细观察一下,你手中容器是多少毫升? 提问:我们如何利用这个瓶子计算一杯是多少毫升呢?各小组试试看。 学生边讨论边尝试。 汇报交流自己估测出一杯水的容量。 提问:再根据你一天喝几杯水,来计算一下,你一天喝了多少毫升的水? 学生计算并记录。 讨论:如果我们一天喝的水比较少,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师介绍:(图文资料)人类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良状况。 作业:观察你常见的动物是怎样喝水的。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提问:你见过哪些小动物喝水?所有的小动物都要喝水吗?学生讨论后汇报。提问:(出示蝗虫吃叶子图片)见过蝗

    23、虫喝水吗?它不需要水吗?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补充说明:蝗虫有咀嚼式口器,吃植物的叶子,吸取植物中丰富的水分。对有些动物,人们一般是观察不到它喝水的。这是因为,这些动物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水分,这些水分可以满足这些动物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这些动物不再需要单独需要地“喝”水教后记:学生知道看矿泉水瓶的标签来判断自己喝了多少水。量杯和量筒学生会看,但想象不出1ML是多少。第二课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课前活动:观察农田里的庄稼在水分充足和不充足时的长势。谈话:生活中父母或自己多久要浇一次水,为什么要浇水?如果不按时浇水,庄稼可能会怎样?学生汇报交流。媒体:播放“自动浇灌”和“人工浇灌”的视频

    24、。提示:在雨季充沛的时候,不用人工浇灌。提问:(出示各种植物图片)这些植物“喝”的是哪里的水?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出示图片或视频植物发达的根系)介绍植物是怎样从地下吸收水分的。作业:观察各种植物的茎、叶、花、果实中的含水情况。网上学:珍惜水资源任务:了解家乡的水资源的状况。调查:确定主题(如当地大湖干涸情况调查、江河水污染情况调查等)后,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通过访问师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水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整理: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录像等),撰写调查报告。交流:在班级开设专题展区,展示各专题小组的成果。教后记: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节水的例子。如用洗澡的水来冲厕所

    25、或浇花。认识空气科学知识:(1)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其性质。(2)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3)知道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1)能用多种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培养发散思维能力。(2)学会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学会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进行验证。(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对事物的进一步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平常的小事,交流在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并尝试说出从观察中所感悟到的科学道理。6看不见的空气单元综述空气无处不在,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空气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这种物质有什么性质?

    26、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本单元就是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多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用途,了解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初步形成爱护空气环境的意识。本单元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空气在哪里?”;通过“捕捉空气”和“转移空气”的过程,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再通过给篮球打气和挤压注射器里面的空气的实验,让学生知道空气具有可被压缩这一性质,并能将其性质与用途联系起来:在“比较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空气,并能用语言描述所了解的空气;从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着的空气,并在“豆子发芽”实验过程中以及通过查

    27、阅资料了解“水里的动物需要空气吗”,让学生体验不同学习方式的同时,获得生命离不开空气的认识;最后通过上网学习,与更多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把保护大气环境的教育自然地渗透其中,以期形成对自然环境的珍惜和爱护,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单元的内容多是动手做的活动,应注意:(1)根据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形式,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一定要保证学生观察、实验、制作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多种亲历的机会。一些活动的安排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几节课;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课外活动相结合。(2)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搞好本单元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课前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

    28、准备、活动方案的设计、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课前实验与制作等。要结合实际情况,不被教科书所束缚,可以借鉴其他科技活动中的实验活动,使本单元的实验活动更生动有趣。(3)对学生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估计,低估学生的能力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高估学生的能力,又会使学生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影响教学的效果。(4)活动中要强调过程。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建立大胆创造的信心,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本单元共两课,建议用6学时完成,每一课3学时。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从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入手,力图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空气、实验观察空气、搜集资料等活动,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压缩空气的应用。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感受

    29、空气的奥妙,从而激发他们对空气进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学会运用感官观察物质,学会运用实验和对比的方法观察研究物体。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实验、观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重难点: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性质及应用。教学准备:教师:一个用塑料袋做成的降落伞、一个饮料瓶、篮球、有关空气的视频。学生:风车、扇子、空塑料瓶、小土块、吸管、水、塑料袋、烧杯、注射器。第一课时:活动1 :空气在哪里?导入:播放“把海绵放进水里”视频。提问:影片里你们能找到空气在哪里吗?还有哪些方法能找到空气在哪里?目的:通过视频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起生活经验,找到更多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活动2:“捕捉”空气提

    30、问: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能用塑料袋把空气“逮住”放到我们面前吗?活动:学生用塑料袋收集空气。观察:请大家参照教科书第46页的方法来感觉空气是怎样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归纳:空气是无色、无味、可以流动、有弹性、能变形的。目的: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将空气装满塑料袋;通过让学生拍一拍、敲一敲等方法,利用感觉来认识空气的性质。教后记:学生能说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第二课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学生进行实验。(1)把玻璃杯横放在水槽中,待玻璃杯中进满水后,再将玻璃杯慢慢倒着竖起来,并提起来一部分,使杯口不要露出水面。(2)将一个装满空气的空饮料瓶倒立着放入水里,斜插到玻璃杯口的下面,并慢慢倾斜饮料瓶。交流:我们在水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它在水中是怎样移动的?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看到空气转移,从而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活动4:压缩空气通过给篮球


    注意事项

    本文(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