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教案5 大赛获奖教案.docx

    • 资源ID:16806580       资源大小:65.3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教案5 大赛获奖教案.docx

    1、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教案5 大赛获奖教案21孟子二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2.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并认识“富贵

    2、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的内涵及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2.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教学难点学习两篇短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导入(文本导入):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

    3、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

    4、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2.交流背景有一次,有个叫景春的人和孟子对话。景春认为战国时魏国著名的说客公孙衍和魏国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能够“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说,这些人“焉得为大丈夫”,接着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所说的三句话就是孟子说的大丈夫的标准:富贵是人所羡慕的,贫贱是人所厌恶的,威武是人所惧怕的,但能不为之所动,这就表现了一个人坚守节操、大义凛然的高尚品德。这整齐的排比句,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后来,这三句话成为立志、律身的名言,成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座右铭。3.知识链接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5、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4.积累字词(1)注音公孙衍(yn)丈夫之冠(gun)富贵不能淫(yn) 畎亩(qun)傅说(yu) 胶鬲

    6、(g)百里奚(x) 拂士(b)(2)解释词语通假字:“女”同“汝”,你“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词类活用:屈:使屈服;苦:使受苦;劳:使劳累;饿:使经受饥饿之苦;动:使惊动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方法指导: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翻译课文。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章大意。【交流点拨】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

    7、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深层探究(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2.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3.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4.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交流点拨】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

    8、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4.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交流点拨】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

    9、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重点句子的理解。2.背诵富贵不能淫。导入一(问题导入):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今天我们就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来进一步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导入二(谈话导入):大家都熟悉卧薪尝胆的故事吧,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可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文章去寻找答案。导入三(直接导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的“故天将降

    10、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更是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一)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文章中心论点。2.说说文章是如何层层推理展开论证的。方法指导:1.听录音后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学生个别朗读课文。指导朗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认真翻译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停顿:(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11、/其所不能。【交流点拨】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章开头先列举事例,提出担当重责的人才都必须先经过磨炼的观点,并由此引申发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在列举大量事实,层层推理的基础上,在结尾概括出来,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深层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3.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交流点拨】 1.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炼,

    12、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2.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3.运用了正反论证。二章,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善于说理,手法多样,论证严密。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读写议论文具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孟子的政治思想对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希望大家悉心体会,思有所悟,学有所获。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交流点拨】 孟子文中所言的两个问题,对我们仍具有可贵的启发意义:一是关于人才的造就问题。孟子在这个问题上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他强调人的才能是在艰

    13、难困苦的磨炼中形成的,增长的。担当“大任”者,必先经历一番“苦”“劳”“饿”等等艰难困苦的磨炼,方能增长才能,担此大任。才能不是天生的,而优哉游哉,贪安图乐,自然也增长不了才能。才能从磨炼中来。另一方面他指出人要能够经受住挫折困顿的考验,在挫折困顿中奋起,这样才会有所作为。挫折困顿面前,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方能冲出困境,别开生面;若颓然丧志,一蹶不振,自然也就消沉下去。才能从奋斗中来。一是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孟子指出拥有贤臣,采纳谏诫,保持警觉,居安思危对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这关系到国之存亡。孟子的这个思想有深远的意义。试想,一个国家如果奸邪当道,佞幸弄权,沉湎安乐,丧失警觉,

    14、那么其前途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富贵不能淫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事实:历经磨难,大有作为(正面)讲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面)(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22愚公移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分析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

    15、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歌曲导入):播放MTV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选自列子的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导入二(情境导入):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16、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1.作者简介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2.交流背景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3.知识链接关于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17、。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关于神话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4.积累字词(1)注音万仞(rn) 惩山北之塞(s)荷担者(h) 箕畚(j)(bn)河曲智叟亡以应(w) 一厝朔东(cu)(shu)始龀(chn) 无穷匮也(ku

    18、)雍南(yng)(2)解释词语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通“无”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虚词“而”的用法a.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b.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c.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a.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b.“他”:惧其不已也c.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之”的用法a.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b.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c.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

    19、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d.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的用法a.副词,“将”:年且九十b.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于”的用法a.介词,“到”:达于汉阴b.“向”:告之于帝“焉”的用法a.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b.语气词,相当于“呢”:始一反焉语气词,相当于“了”:无陇断焉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名词作状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特殊句式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省略句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20、室人)杂然相许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一)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思考下列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2.移山要达到什么目的?3.愚公移山遇到哪些困难?4.移山的结果怎样?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交流点拨】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移山的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4.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派夸娥氏之子移走了两座山。(二)深层探究1.文章第一

    21、段一开始极言两山的高大,用意何在?2.阅读二、三自然段,请排出移山的人物表,说说作者这样介绍人物的目的是什么?3.不同的人物对待移山有不同的态度,愚公妻子与智叟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孙子和“遗男”态度又怎样?【交流点拨】 1.写两山的高大,为下文移山的艰难作了铺垫。2.移山的人物有年近90岁的愚公,荷担者三夫,还有始龀的遗男,总共五个人,并且是老的老、小的小,要移走两座大山,的确千难万难,但越是艰巨的任务,就越能显示人们的精神面貌。3.愚公妻子认为丈夫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动不了,能拿太行、王屋怎么办呢?智叟则认为凭愚公这把老骨头,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毁不了,还想动土石吗?可见,愚公妻子是怀疑

    22、中带着担心;智叟则是轻视和嘲笑的语气。再则,“甚矣,汝之不惠!”这样的话愚公妻子是不会说的,而“且焉置土石?”这样的话智叟是不会说的,因为他根本反对移山,绝对不会关心如何处理土石的问题。总之,愚公妻子是“献疑”,智叟是“笑而止之”,一“疑”一“笑”,态度迥然有别。“疑”是对愚公的关心和担心,“笑”则是出于对愚公的轻视和嘲笑。而遗男是“跳往助之”,子孙是“杂然相许”,还献计献策,说明愚公移山是得到大家支持的。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

    23、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第二课时1.检查课文朗读。2.重点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深层探究1.愚公是移山的积极倡导者,他对移山的态度自然很坚决,那么,他和智叟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各用什么观点来看待移山这个问题?2.有人说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也有人说愚公“很愚”,智叟“很智”,你的看法如何呢?3.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4.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 1.智叟认为人力是有限的,不能改变自然,因而嘲笑和阻止愚公移山;而愚公认为人定胜天,山虽庞大但它是死的,不会随时间流逝而加增;而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生息繁衍则有无限潜

    24、力。智叟只用短浅的停滞的观点看待问题;愚公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2.愚公所以要移山,是痛感“迂”“塞”之苦,而移山之后,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见其做事有很明确的目的,而且他也深明可移山之理,他认为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他的志气,他移山的决心,将会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就这样一点点“啃”,终能将山移平,何况“山不加增”,这些足见其移山的行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盲目行动,可见其并不愚,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很聪明,因为他既自知不能享受移山之利,却还要移山,实乃造福子孙的聪明之举。而智叟却自作聪明,目光短浅,毫无远见,只不过智于其表,愚在其中罢了。3.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

    25、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4.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这篇寓言所要说明的是人力可以战胜自然的道理,说愚公不愚,就是因为愚公懂得这个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不怕困难,挖山不止。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

    26、巨的工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才能取得胜利。1.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交流点拨】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2.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颇的观点,教师应该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愚公移山(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1孟子二章 教案5 大赛获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