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 资源ID:16803283       资源大小:33.43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

    1、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木偶探海记刘征 木偶想测量大海的深浅,他到海上考察了一番后,回到海滩上召开大会,向听众介绍他探海的观感: “海,人们常说是很深的,其实,这是不可靠的传言。我在海上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我的脚面。我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我的后肩。我生怕自己的体验不可靠,还特地观察了海鸥和海燕,他们从高空俯冲下来,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轻轻飞溅” 话没说完,全场乱起来了:老蚌(bng)掩着嘴唇哧哧地笑,螃蟹举起大锤咚咚地敲,连沉默的石子也又蹦又跳。

    2、木偶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拍着讲台大声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乱吵乱闹?难道我没有到海上去考察?难道我的见解是主观臆(y)造?” 怎么才能跟木偶说得清楚呢?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测量”的“测”是_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_,读音是_。“考察”的“察”是_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_部,再查_画。 (2)把下面的词语准确地填入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沾湿 走了 没过 躺我在海上_几千里地,海水只能_我的脚面。我_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_我的后肩。 (3)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_。 (4)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 ) A.自信、有质疑精神

    3、,但过于浮浅B.认真、仔细,但看不起别人C.严谨、自信,但脾气暴躁(5)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呢?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过于自信是不足取的,要虚心听取有经验的人的意见C.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D.个人的力量有限,集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答案】(1)左中右;C;c;上下;宀;11(2)走了;没过;躺;沾湿(3)海很深(4)A(5)C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

    4、点和要求。“测量”的“测”是左中右结构,按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C,读音是c。“考察”的“察”是上下结构,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宀部,再查11画。(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我在海上走了几千里地,海水只能没过我的脚面。我躺在海上东摇西晃,海水也只能沾湿我的后肩。(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画线句“这是不可靠的传言”中“这”指的是海很深。(4)评价人物性格

    5、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文中的木偶的性格特点是自信、有质疑精神,但过于浮浅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寓言结尾说木偶“一个简单的道理他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到底是要获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到。故答案为:(1)左中右 C c 上下 宀 11(2)走了 没过 躺 沾湿(3)海很深(4)A(5)C【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

    6、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5)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2读下面课内选段,完成习题。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青头笑昧(m)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1)选段中两个加下划线的“它”分别指谁? “它

    7、”指:_“它”指:_(2)第段中,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填一填。 _(3)第段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填序号)( ) A.欣慰、高兴。B.难过、忧伤。(4)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选段,至少找出一处来说明。先在选段中画上横线,再说出理由。 【答案】 (1)红头;青头(2)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3)A(4)第段;理由:青头在积极地营救它的朋友。第段;理由:青头安慰红头,为朋友获救感到高兴、欣慰。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

    8、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了解常用的朗读句子的语气,然后结合语境及选项来分析。 (4)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第二问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红头、青头 (2)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 (3)A (4)第段;理由:青头在积极地营救它的朋友。第段;理由:青头安慰红头,为朋友获救感到高兴、欣慰。 【点评】(1

    9、)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 (4)第一问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第二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_这是一只翠鸟_哦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在捕鱼吃呢_(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

    10、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母亲告诉我_这是一只翠鸟_哦_这只翠鸟我们的船_在捕鱼吃呢_(2)读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波浪线画出。 (3)完成下面的问题。 读读选文的第2自然段,“_”“_”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找出描写翠鸟动作的词语。_从这些动作当中,我体会到_A翠鸟是潜水高手。 B翠鸟捕鱼时动作迅速。 C翠鸟肚子饿得慌。(4)通读选文,画线句子中“搭”的意思是_。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_ 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5)请你写一句含有一连串动词的句子。 【答案】 (1),;。;,;,;。(2)哦,这只翠鸟

    11、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4)乘,坐;A(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解析】【分析】(1)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5)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的运用。 故答案为:(1),。,。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一下子;没一会儿;冲、飞、衔、站、吞;B (4)乘,坐;A

    12、 (5)上课铃响了,我走进教室,回到座位上坐下,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教在课桌上,准备上课。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5)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

    13、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的叶丛 _的水泥道 _地排列 _地歌唱(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表现出“我”对梧桐落叶的_;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_,体现了“我”_的心情。读画线句子,句中“小心地”“_”体现出“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泥道上有很多的小鸟。B.“我”

    14、可以在上面穿小雨靴。C.水泥道上有很多的落叶。(4)你上学时,会路过怎样的道路呢?观察下边的图片,发挥想象,写出几个词语和一个句子来。 【答案】 (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3)C(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 句子:略【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和“修饰词语+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

    1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看图写话要通过仔细观察,展开想象,能够写出每幅图“最重要的情节”,并能够用上恰当的语言。别人一看就知道这句话写得就是这幅图的内容,而不是其他图的内容。写话的字数没有限制,只要能把故事写完整就可以。但要写完整。 故答案为:(1)金黄、美丽、规则、愉快 (2)一个盒色的小巴掌、喜爱、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愉快、仔细地 (3)C (4)词语:阳光明媚,秋高气爽。句子:略 【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

    16、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发挥合理的想象,运用流畅的语言,写出了图画所展现的中心内容。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1)文中说明秋天树叶颜色的语句是_,这

    17、些颜色写出了秋天由_变_的气候特点,非常形象生动。 (2)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句比喻句_,这句话是把_比作_。 (3)选文中具体写到的秋天的颜色有_、_、_、_、_、_、_,描写的景物有_、_、_、_、_。 (4)本段是围绕“_”这句话来写的,表现了秋的_(声音 气味 色彩)。 【答案】 (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炎热;凉爽(2)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枫叶;邮票(3)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色彩 【解析】【分析】(

    18、1)本题是对课文知识的回顾,仔细阅读语段,找出文中描写秋天树叶颜色的句子,可以知道语段分别写到银杏树树叶是黄色,枫树树叶是红色,同时也写到两个关于气候的词语“炎热”,“凉爽”,写出了秋天气候变化的特点。 (2)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认识,比喻句中要有本体喻体及喻词,把什么比作什么。 (3)本题也是对课文的回顾,从段落中找出描写到的颜色及景物,要逐句去寻找。 (4)本题是寻找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具有概括性。 故答案为:(1)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炎热;凉爽 (2)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它

    19、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炎热;凉爽 (3)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淡黄、雪白、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 (4)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色彩 【点评】(1)本题要读懂问题中的关键词,段落中描写颜色的句子很多,但问题只问秋天树叶的颜色,由此便可找出句子。 (2)本题要清楚比喻修辞手法的特点,平时阅读时遇到比喻句一定要注在旁边,把什么比作什么,慢慢积累。 (3)本题是对课文内容的考查,同学要学会边读边画的技巧。 (4)本题是对段落中心句的考查,中心句,也就是整个段落都是围绕着一个点去写的,一般在段首或段尾,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央视的东

    20、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几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首先提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时候对科学、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的目标;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继续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

    21、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对于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是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程度。然而,这就是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他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1)用波浪线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中的“答案”的含义是_。 (3)丁肇中回答“不知道”的原因

    22、是( ) A.他不会回答B.他不能回答C.他不知道怎么回答【答案】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理由:这句话体现了丁肇中的严谨态度。(2)自己有兴趣,并坚持完成科学研究(3)C 【解析】【分析】(1)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

    23、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理由:这句话体现了丁肇中的严谨态度。 (2)自己有兴趣,并坚持完成科学研究 (3) C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划线词语的赏析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_大家在

    24、大青树下跳孔雀舞_摔跤_做游戏_招引来许多小鸟_连松鼠_山狸也赶来看热闹。(1)下课了_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_ 摔跤_ 做游戏_ 招引来许多小鸟_ 连松鼠_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2)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_的两个情景。( ) A.安静与热闹B.上课与下课C.窗外与树下(3)找出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_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孩子们。_ (4)选文写了鸟儿、蝴蝶和猴子等小动物,对描写这些小动物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_突出边疆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5)你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吗?回想课

    25、文,说说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答案】 (1),;、;,;,;、(2)B(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学习认真,读书声音好听。(4)(5)喜欢。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他们上课时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校园里还有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等,这是一所美丽、热闹的小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1)“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是并列词语,“松鼠”“山狸”也是并列词语,所以它们之间的停顿用顿号。(2)根据文中“上课了”“下课了”分析作答。(3)抓住关键词“窗外十分安静”筛选信

    26、息作答。(4)“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与文意无关。其它三个内容通过小动物的侧面描写,突出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5)通过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写出你的印象,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 、 , , 、(2)B。(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学习认真,读书声音好听。(4)。(5)喜欢。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欢聚一堂,他们上课时认真读书,下课尽情玩耍,还吸引了许多小动物。校园里还有古老的铜钟,美丽的凤尾竹等,这是一所美丽、热闹的小学。【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好课文片段的特点。(1)学会逗号、顿号的用法。(2)对自然段中结构

    27、的掌握。(3)掌握句子的具体描写的方法。(4)侧面描写的好处。(5)学会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8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会唱歌的树叶 阿姐带着我,走进了大山的怀抱。 小鸟在枝头跳来跳去,愉快地唱起歌儿,热热闹闹地欢迎来闯(chung)山的客人。阿姐乐了,她顺手摘片树叶,放在嘴边,和小鸟对起话来 “滴沥!滴沥”那是向黄莺(yng)问好。 “布谷!布谷”那是和杜鹃交谈。 “如意!如意”那是对画眉的祝福。 对完话,阿姐又吹起好听的树叶歌:“呜咿(y) 咿哟” 一时,树叶不摇了,小鸟不叫了,野兔不跑了。大家都在静静地听着,听着悠(yu)扬的歌声向远山飞去,又从很远的地方飘回来。 我问阿姐:“树叶怎么也会唱歌呀?” 阿姐说:“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听她这么一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奇异的图画:满山大大小小的树上,都挂着一串串绿色的歌。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大小小 _ _ _ 例:跳来跳去 _来 _去 _来 _去 _来 _去 (2)树叶为什么会唱歌? (3)阿姐都对小鸟说了哪些话? (4)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答案】(1)热热闹闹;干干净净;快快乐乐;游;游;跑;跑;走;走(2)“它们是听着小鸟的歌声长大的。每片叶子里,都藏着好多好多的歌哩!”(3)滴沥!滴沥! 布谷!布谷!


    注意事项

    本文(10篇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