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docx

    • 资源ID:16739401       资源大小:66.72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docx

    1、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专题一诗体专攻鉴赏诗歌读懂始专题微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培养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二要懂得古诗的语言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一、从题材类别入手读懂

    2、古诗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即事抒怀诗等几种类型。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

    3、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一定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首先,把握景物(意象)特征。常见的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其次,领悟诗人溢于景物的情感。山水田园诗表达的常见的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闲适自得的心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另有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练中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

    4、,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答:_(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答:_(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3)全诗表达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二)边塞军旅诗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

    5、、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边塞军旅诗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独有的自然风貌,更为抒写将士边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这些意象(景象),从用品看,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抓住这些意象,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鉴赏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唐代的边塞征战诗中,还有着一种浓郁的汉代情

    6、结: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是唐代边塞征战诗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等。

    7、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练中悟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穷边词(其二)姚合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答:_(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姚诗和陈诗均为边塞

    8、诗。姚诗题中的“穷边”是极远的边地。诗作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以赞扬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其中有“将军”“边头”等特定称谓。陈诗的题目“陇西行”是乐府旧题,一般描写边塞战争。诗作借助“匈奴”“胡尘”“无定河”等特定名称,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2)姚诗借描写边镇春意盎然、歌舞升平的美景,委婉地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赞扬之情。陈诗以将士杀敌的英勇、战斗进程的激烈、伤亡程度的惨重、亲人盼望的无期,来寄寓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三)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一般以凭吊古迹、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借以抒发情怀,讽刺时事。诗题中往往含有“咏史”“怀古”“览古”等字样,有的干脆以

    9、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从表达方式看,怀古咏史是手段,抒怀讽今是目的。首先,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有关人物。比如赤壁、金陵、汴河等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其次,要体会作者的意图及思想感情。怀古咏史诗大多是“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情,一定有现实的因素。此类诗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评判历史,发表观点,诗人只是旁观者,不置身其中,如杜牧题乌江亭。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或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类比对比,寄托伤感;或借古讽今,哀叹兴衰;或总结经验,以古谏今等。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为: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内容有:国家国

    10、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手法有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等。练中悟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1)首联写“江自流”,对应着“凤去台空”,同时又引出下联对_的慨叹。(2)诗人为何要把吴、晋作为咏怀的对象?答:_(3)“浮云蔽日”是个比喻,再联系“长安”这个特定的所在,说说诗人愁的原因。答:_答案(1)六朝繁华一去不复返(2)吴、晋是六朝的代表,金陵是六朝古都。(3)君王被

    11、奸邪蒙蔽,自己不得任用。(四)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寓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首先,抓住“物”的形象特征。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其次,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一般来说,咏物诗中的寄托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再次,分析诗的写作技巧。一般来说,从表现手法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法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练中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孤雁崔涂几行归

    12、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关月:关塞上的月亮。矰缴:系着丝绳射鸟用的短箭。(1)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标题“孤雁”中“孤”字的表达效果。答:_(2)这首诗中的“孤雁”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借孤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怀?答:_答案(1)“孤”字是本诗的“诗眼”。“孤”字将全诗的神韵、意境凝聚在一起,浑然天成,既写出了大雁的孤独,又写出了诗人羁留客地的离愁别绪。(2)“孤雁”孤独、压抑、恐惧,在艰险的行程中,它心境凄凉,心有余悸。诗人漂泊异乡,世途艰险,通过对孤雁处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五)送别怀人诗送别怀人,抒发离愁别绪是古

    13、典诗词中最常见的题材和主题。首先,要掌握送别怀人诗的结构、写法。一般是即景抒情,开头叙事或写景,然后是抒情表意。就律诗(绝句)而言,首联叙题写意;颔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颈联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颔、颈联或颠倒并说亦可)尾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其次,把握诗的常见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再次,掌握诗的情感内容。送别怀人诗表达的情感丰富复杂,一般的情感有: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绪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虽丰富复杂

    14、却不杂乱无章。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想象、虚实相生,比喻,衬托、烘托。练中悟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十六还苏州皇甫冉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注皇甫冉: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即“姑苏”)到常州(即“毗陵”,唐代常州为毗陵郡)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阴虫:蟋蟀。(1)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2)全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内心的沉重与感伤,也表达了设想别后而流露出的留恋、孤寂和惆怅。(2)诗中的“实”是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虚”

    15、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留恋、孤寂和感伤)。(六)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抓意象。意象是鉴赏思乡诗的最佳突破口,要特别留心四种意象:月“月是故乡明”,诗人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雁“人归落雁后”,它是触动诗人乡思的重要媒介;危楼“独自莫凭栏”,古人常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借此表现归思;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是用来传递相思之苦的,要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2明情感。这类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羁旅孤凄之愁,恋

    16、家怀人之思,怀才不遇之苦,厌战思家之情。3晓手法。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先写所遇之事纷扰,再写故园之思深浓),另外“对面落笔”(对写法)、虚实相生手法也最值得关注。练中悟6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庆东原京口夜泊汤式故园一千里,孤帆数日程,倚篷窗自叹飘泊命。城头鼓声,江心浪声,山顶钟声。一夜梦难成,三处注愁相并。注三处:城头、江心和山顶。(1)此曲首二句是怎样写游子与故乡的遥隔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2)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对表现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答:_答案(1)首二句分别从空间(一千里)和时间(数日程)上,极言游子与故乡的遥隔。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

    17、惘之情。(2)写鼓声、浪声、钟声,既烘托出夜泊的环境,又写出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鼓声易使人发出光阴蹉跎的感慨,浪声易使人联想起险恶的仕途人间,钟声更易激起人凄凉惆怅的落拓情怀。乡思本在睡梦中才能解脱,可现在鼓声、浪声、钟声却搅得作者难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层。(写出两方面即可)解析(1)回答本题,要注意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来分析。“一千里”是从空间上说的,“数日程”是从时间上说的,这样开头两句就从空间和时间上,极力描写与故乡的遥隔,从而抒发了作者流离漂泊的失意怅惘之情。(2)一切景语皆情语,题干中的鼓声、浪声、钟声,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它是作者心声的写照。回答本题,要结合鼓声、浪声、钟声所产生

    18、的联想意义和它们在曲中所起的有关作用来回答。(七)即事抒怀诗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鉴赏时应注意: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即事抒怀诗往往因一点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作者感慨的事。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即事抒怀诗不比叙事诗偏重于叙事,其重点在于其“抒怀”的性质,也就是在诗中作者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在赏析即事抒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

    19、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其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不像有些诗作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名作凭着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彰显出精湛的艺术技巧,我们赏析时要细细体会。练中悟7(2008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答: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

    20、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答:_答案(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作者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解析首句“小雨丝丝欲网春”,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连续不断,相互交织,像是张开了一面弥天大网,要把即将逝去的春天网住。说雨丝如同网丝,将漫天丝雨想象成弥天大网,这还是比较平常的联想与比

    21、拟,但说雨丝“欲网春”,则是诗人的独特想象。丝雨虽欲网春,但春毕竟网留不住。眼前所见,唯有“落花狼藉近黄昏”的景象而已。落花狼藉,是风雨摧残的结果,也是春天消逝的标志。春残,加上日暮,景象更加凄黯,诗人的寂寞惆怅也更深了。第三、四句转到诗人自身的处境:“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这里用“张罗地”借指自己闲居之所,既表现门庭的冷落,更含有对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慨叹。“宿鸟”对应“黄昏”。宿鸟声在这里恰恰反衬出了张罗地的冷寂。“自掩门”的“自”字,传出了一种空廓无聊赖的意味,暗示像这样寂寞自处、与外界隔绝已非一日。这里虽不免流露出空寂落寞之感,但同时又含有对炎凉世态的不屑之意。古诗题材类别总结

    22、一览表题材类别主要手法情感术语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超然物外厌恶官场边塞军旅诗对比衬托建功立业从军报国穷兵黩武思乡念亲视死如归苦闷彷徨怀古咏史诗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盛衰无常国运衰微孤独惆怅借古讽今昏庸腐朽奢侈淫逸缅怀英雄功业无成失意绝望借古抒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志不得伸壮士暮年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正道直行坚贞孤傲高洁超逸孤傲不群傲岸不羁志趣高雅送别怀人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依依不舍孤独寂寞怅然若失诚挚关怀情深意笃羁旅思乡诗虚实结合日暮思归望月怀远羁旅愁思久戍思乡孤寂落寞(说明:即事抒怀诗散见于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中。)二、从古诗的语言特

    23、征入手读懂古诗实际上,考生读不懂诗歌,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的语言。而读不懂诗歌的语言,又是因为不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如果了解了古诗语言的一些特征,或许“诗家语”就好懂多了。那么,诗歌语言有哪些特征呢?它对读懂“诗家语”甚至赏析诗歌语言有什么启示呢?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作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

    24、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了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地进入诗歌的语境。(一)变“性”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故游夜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等。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

    25、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润,怎不叫人垂涎!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二)变序改变词序语序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分别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

    26、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

    27、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4定语的位置。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度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度”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但更主要的是出于以下


    注意事项

    本文(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