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小学阅读理解有说明文吗.docx

    • 资源ID:16733215       资源大小:32.3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阅读理解有说明文吗.docx

    1、小学阅读理解有说明文吗 小学阅读理解有说明文吗篇一:小学高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有答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一)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

    2、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

    3、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

    4、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 2第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 3第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

    5、“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1)_ (2)_ (一)答案 1、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答出第一句即可)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答出一种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

    6、,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

    7、“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

    8、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

    9、文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黑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 休养生息: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 措施:_ (二) 1、沙尘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

    10、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三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任举一个数字即得1 分)。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举例恰当,措施合理即可)。 (三)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

    11、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

    12、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选文,具体说说“策”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 _ 2选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13、_、_。 3选文中举法国谍报人员用信鸽传递情报的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 4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_ 5选文第三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有何表意作用? _ 6你理想中的书籍是怎样的?请设计一种并简要说说这种书的特点。(50字左右) _ _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

    14、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

    15、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中最能体现说明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词语是:_。 2选文第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 3第段画

    16、线句子在选文结构上的作用是: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 5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3分) _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题。 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细胞”、“人脑多用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这么多数量的脑细胞,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足够足够了。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的话,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还有80%90%的脑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多用

    17、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外国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了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

    18、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着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篇二:三年级说明文阅读题库 【说明文阅读】三年级 说明文阅读特点和技巧: 阅读说明文,首先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然后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同时,把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再在比较、

    19、分析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具体答题时,要通过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来把握文章的说明内容及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词语的作用,要体现出说明方法及词语所说明的知识。 一、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快速的浏览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一般是在说明文的这几个地方表现的: 文章的题目 文章的开头一句话。 文章中的一句话 具体指出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文章要说明的对象。 二、 研读品味。在粗读的基础上,这次阅读是要带着题目进行阅读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题目是基础题目,要我们解决的是说明方法,说明文的语言和说明文中的文段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

    20、例子、作比较、打比方、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等,前五种却是我们最常见的。我们要把他们把握住,不仅能区别他们是哪一种说明方法,而且还要把握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子,具体说明 列数字,准确说明 打比方,生动说明 作比较,突出说明 下定义, 准确说明 2.如何区分作比较和打比方: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打比方 利

    21、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 (二)说明的语言。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重要特点。 (三)文段在语境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总起等。 片段(一) 在西沙群岛的海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海鸟自由自在地飞翔(xing)。海鸟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鸟。清晨,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哥找鱼群;傍晚,它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进巢(cho)里。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它的一只翅膀有近两米长,它能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用停歇。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用它的羽毛制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

    22、;最勇敢的海鸟是海燕,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它们总是在欢快的叫声中,一会冲向乌云,一会儿又低飞过海面。 。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用“一一”画出来。 2在文中的“”上,给这段话加上一个结尾。 3填空。读了这段话,我知道西沙群岛海面上的海鸟种,数量最多的是 ,最大的是 ,最珍贵的是,最勇敢的是 。 4读读下面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两个。 各种各样 自由自在 又轻又软 答案: 1. 在西沙群岛的海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海鸟。3. 白鸟 信天翁 野鸭 海燕 片段(二) 蛇有许多敌人,但它有保护自己的办法。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想办法不被敌人发现。蛇很会伪装,因为身上有非常复杂的大斑点和条纹,所

    23、以身体和周围的环境很容易融合在一起,敌人不易发觉。这用伪装外形以迷惑敌人。然而,在蛇的家族中,还有一些有着鲜艳色彩的伙伴,它们靠什么来保护自己呢?原来,这鲜艳的色彩是用来警告或恐吓埋伏着的敌人的。此外,艳丽的色彩还能够制造一种视觉效果:当蛇移动的时候,这些鲜艳的条纹快速地掠过,天敌可能会看得眼花缭乱,搞不清蛇向哪个方向逃跑了。如果蛇不能避免被发现,或者警告颜色不能使敌人退却,那么它就要采取攻击的方法了。 1、 从这段话中找出两组意思相近的词,写下来。 ( )( ) ( )( ) 2、 这段话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请把它抄写下来。 3、 蛇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答案: 1.发现发觉 鲜艳艳丽2.

    24、第一句3.有3种方法:用伪装外形来迷惑敌人;鲜艳的色彩是用来警告或恐吓埋伏着的敌人的;攻击。 苏州的桥 苏州是个(圆 园)林城市,也是个多桥的城市。 有个外国人游览苏州后说:“苏州有桥三千。”这虽是夸张,但苏州桥多(却 确)是事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曾有书记载过苏州有370座桥。现在的苏州,桥更多了,(竟 竞)有649座,比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还多249座呢。 苏州的大多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如宝带桥、凤凰桥等。好多桥还有美丽的传说。其中的宝带桥,传说是唐代有个叫王仲舒的人,用捐(买 卖)玉带的钱建造了这座桥。人们为(记 纪)念他,就把这座桥取名叫宝带桥。它就像长长的飘带,横卧湖上。 1、 把

    25、括号内不恰当的字划掉。 2、 写出近义词。 有名( )修造( ) 记录( )美观( )3、 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4、 第3自然段写苏州的桥大多有, 还有 。 答案: 2.著名、建造、记载、美丽3.苏州的桥很多。 4.一个美丽的名字,美丽的传说。 啄木鸟 一天上完体育课回班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离我们班窗户不远的一棵树上,有两只啄木鸟。啄木鸟的头是红色的,身体是黑颜色的,尖尖的小嘴东敲敲,西敲敲,找出树里的小虫子吞进肚子里。 下午放学后 我回到家里 问爷爷 啄木鸟吃的是书上的益虫还是害虫呢 啄木鸟不停地啄木头 会不会得脑震荡呢 爷爷找出百科全书给我,说:“你自己来找找答案。”书中说:啄木鸟是益鸟,是森林里的医生。如果没有啄木鸟,树木里的小虫子就会慢慢地毁坏树木,所以要保护啄木鸟。书中还说啄木鸟每天需啄木500600次,速度甚至比音速还快。它的头是一台天然的防震器,头颅坚硬,肌肉发达,脑子被松软的骨骼包围着,外脑膜与脑髓之间还有一条狭长的空隙,刚好可以减弱啄木头时带来的震荡波。所以啄木鸟得不了脑震荡。 1、 补上第2自然段缺少的标点。 2、 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毁坏( ) 增强( ) 3、 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 你还知道哪些益鸟的名字?写在下面。 答案: 2.保护、减弱3.我和同学看见了树上的两只正在捉虫的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阅读理解有说明文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