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小学校本教材.docx

    • 资源ID:16718810       资源大小:182.29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小学校本教材.docx

    1、中小学校本教材苗家祥(19081933),又名迪民,字养元,乳名明娃。泾阳县百谷乡西苗村(今泾阳县白王乡西苗村)人。幼年就读村中私塾,1924年入桥底镇县立第二高小读书。他留心国事,思想进步,不久就参加了“泾阳青年奋斗社”。西安非基督教大同盟成立后,“非基运动”波及各地,苗家祥积极响应,率领学校童子军手执军棍在桥底镇街上赶跑了住在醴泉(今礼泉)北屯教堂的美国传教士。1926年2月,他在学校教师、共产党员武清俊的介绍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年高小毕业后,家本富裕,但他却放弃升学机会,投身到了农民运动之中。他跟地下党员庞继震等在桥底、口镇、王桥等地开展农运工作,1927年3月,经庞继震、武清俊

    2、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桥底镇农民协会和自卫团成立之时,他被选为农协副主席和自卫团长。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下,基本上控制了泾阳县西北原上的乡村政权,农民运动获得蓬勃发展。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苗家祥隐蔽在乡村,坚持开展斗争。1928年4月26日,泾阳县共产党组织发动“交农”起义,他是西北乡交农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人。起义失败后,因身份已经暴露,随即逃往外地,先在陕南汉江上当了半年船户,后在白河县参加了吴新田军队。吴军瓦解后回到关中,在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杨虎城的警卫团担任副官。后来,上级命他随部去永寿县剿灭巨匪王结子,他因事先已经接到党组织要他在军中伺机发动起义、返回泾阳开展游击活动的指

    3、示,便于军队开至监军镇时毅然举事。因事不机密,起义未成,即与王福茂、侯振西三人携枪奔回泾阳北原,在西凤山下联络人员,发展组织。1932年3月,泾阳游击队正式成立,苗家祥任负责人。泾阳游击队成立后,因苗家祥在泾阳西北乡一带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很快控制了这一地区。他们通过开展武装斗争,打击了危害地方的民团头子和恶霸地主,摧毁了国民党政府在乡村设立的基层政权,致使县政府不敢随意派人催粮收款,连附近的土匪也不敢再到当地为非作歹。与此同时,他们派人去淳化县润镇与陕甘游击队司令刘志丹取得联系,并得到三原县武字区黄子文游击队的支持,短期内发展到七八十人,有战马十多匹。这年11月,经上级党组织决定,将泾阳

    4、游击队改编为渭北第二游击大队,苗家祥任大队长,刘清和任政治委员兼党支部书记,下设三个中队。1933年5月,刘志丹率红军第二十六军700多人,黄子文率渭北第一游击大队100多人,来到泾阳县苗村,在三官庙召开大会,正式给渭北第二游击大队颁授军旗和关防图记。此时,第二游击大队已经发展到120多人。此后不久,苗家祥为了壮大游击队的实力,指挥所部在附近张家山水利工地夺取了泾惠渠工程所用的部分炸药。1933年5月6日,他们又在岳家坡扣押了泾惠渠引水工程副总工程师挪威籍人安立森,意欲借此勒逼国民党省政府拿实物进行交换。此事发生后,从上到下,引起了极大震动。国民党省政府迫于各种压力,在答应交换条件、先送来几车

    5、洋面和几千块银元的同时,暗中调集军队,准备对游击队实行“围剿”。由于陪侍安立森的尚述林被暗中收买,趁管押人员不备之机与安立森一起逃跑,于是,9月3日,西安绥靖公署警备师第二团直接开赴泾阳,公开通缉苗家祥。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苗家祥下令游击队化整为零,疏散隐蔽。9月5日,苗家祥在王桥镇他义父陈悦喜家与前来搜捕的政府军相遇,展开激战,在击毙敌军一名后,遭敌杀害。时年26岁。苗家祥牺牲后,敌军将其头颅送至县城,当街悬挂示众,数日后方由家人以40个银元赎回,与遗体缝接后安葬。冯润璋(19021994) 笔名一雯、丰庄、周茨石、黑鸽子,陕西泾阳白王乡人,现代作家、教育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上学 冯润璋

    6、期间,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散发反帝传单,张贴革命标语,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酷爱文学,听过许多著名学者如陈望道、沈雁冰、郑振铎、田汉、朱湘等的诜课,深受影响。他与孟超等人组织“流萤社”,创办流萤半月刊,刊载文学习作。1928年,在上海参加中国著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出版短篇小说集欢呼(上海泰东书局出版)。1929年,接受组织指示,与潘汉年、沈端先(夏衍)、钱杏邨(阿英)、冯乃超、冯雪峰等筹备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消除左翼文学界的隔阂和不团结,说服“创造社”和“太阳社”的作家尊重鲁迅,促成“左联”于1930年3月2日顺利成立。同年回陕,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利用省立第二中学(

    7、在凤翔县)教师身份,开展革命活动,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引擎社”,为党和“左联”培养后备人才。他与妻子中共党员吴碧云一起建立中共省立第二中学支部,发展地下党员,被反动学校当局察觉后,解除教职,被迫逃往上海。当时陕西党组织被敌人破坏,从此中断组织关系。在上海,拟通过出版刊物,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饱受压榨、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真相,遂给鲁迅先生写信,征求意见,其后又面谈,研究情况。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办文学月刊洪荒(由上海东华图书公司发行),两期后被查禁。后又创办农村月刊,继续批判国民党文化专制政策,唤起人民反抗斗争。易名后的刊物仅出版二期就被查禁。这一时期,其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屈服、诗

    8、集期待等。1934年,返回陕西。1937年,为培养抗日救国人才,在城固县龙头镇创建“私立上大中学”(今城固县第四中学前身)。1941年,在石桥镇创建“私立仲麓中学”(今石桥中学前身),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1949牢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西北军政大学政治教员,年底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编审室编审员,编有西北农村政治教材一册、西北农村识字课本一套三册。后调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工作。平生著述颇丰,晚年收集整理的冯润璋文存收录了他的小说、诗歌、戏剧、论文和回忆录等一部分作品,约20万字。创作涉猎亦广,最能代表其创作成就的是“左联”成立前后发表的小说作品,如在统舱中逃兵丰年长安素描劈开来高利贷陷落等

    9、,描写人民群众在旧制度下的苦难生活,勾画出一幅幅活生生的中国社会历史场景,表现了人民不甘忍受压迫、不断觉醒的过程。作品语言朴实凝重,风格沉郁深邃,颇具震撼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革命文艺史上占据一定地位。1994年8月26日在西安逝世,终年92岁。冯日乾(1939 )笔名仲鹿,白王镇冯家沟村人,杂文家,高级讲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杂文学会常务理事。1972年,第一次在陕西日报发表杂文野心家短命鬼,引起关注。此后陆续发表文学评论、教学论文和杂文、随笔等作品。由“慕名”谈到“畏名”“讳名”一文,批评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的写作态度,笔锋犀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80年代中期开始专注于杂文创作。

    10、进入90年代后,杂文作品开始在全国杂文界产生影响,他的杂文见解透辟,正气凛然,反打正着,手法娴熟,笔端常带感情,风格凝重隽永,曾先后数十次在省、市和全国获奖。1991年6月18日,文汇报在“新杂家”专栏第一期推出“冯日乾专辑”,肯定其作品“自成一格”。作家毛奇 评价他的杂文“看似平淡叙述,却不乏深刻;明明是冷峻的针砭,却颇有风趣”。杂文家赵发元说:“他凡事认认真真,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因此杂文气韵盛而格局大,不琐碎,不局促,无媚态,有风骨。”1991年,事迹入选中国自学人才荟萃。 1993年,入选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1995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长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 仵德厚仵德厚(191

    11、0-2007)陕西泾阳人,汉族,生于1910年农历2月13日, 毕业于成都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曾住在陕西省泾阳龙泉镇雒仵村。1949年中国解放前夕,他是国民党第三十军的少将师长。当年,在台儿庄战役的危急关头,身为中校的他亲率40人组成的敢死队与日寇搏杀,战至只剩3人。为表彰仵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国民政府曾经授予他“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爱国将领。22007年,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因病在陕西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的家中辞世,享年97岁。在被媒体关注之前,他只是当地村庄一个再普通不过

    12、的农民,没有人知道他的传奇身世,也没有人知道他的显赫身份。生前,他曾是台儿庄战役唯一幸存的一名指挥官,他是一名将军。历经30年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沙场拼搏,10年的牢狱之灾,17年监外工作生涯,经历了士兵、军官、将军、囚犯、工人几种身份的转变。1975年,仵德厚回到了老家,学起了放羊,当起了农民,隐居在乡间长达30年之久。3 生平经历仵德厚出生于清末、民国初年(一说1900年,一说1910年)的陕西泾阳县。父亲曾为县里一家名为“怡丰汇”的商号做事,他的舅父就是于右任先生当年亲点的三原县三才子之一的李止戈。仵德厚从三原县模范小学毕业后,14岁考入三原县立初级中学,半年后因父亲失业而辍学。后来他曾

    13、在三原县南关一染房兼杂货铺做过学徒,还有过被人放高利贷的清苦经历。父亲为使长子仵德厚读书,曾在三原水津巷口收破烂谋生。 1926年,仵德厚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考入三原陕西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适逢冯玉祥将军在陕西招募学生兵,为减轻父亲的经济负担,他报考了学兵团并被录取。军校期间,他的军装左臂上缀有盾形“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的符号,胸前缀有白布红字的“我们是为取消不平等条约誓死拼命”的胸牌,并将中国自尼布楚条约以来,历年与帝国主义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一一背诵,牢记在心,决心以死卫国。军校毕业后,仵德厚曾被分配到冯玉祥属部任见习少尉、少尉排长、中尉连长、上尉营长,曾先后与蒋介石和共产党作战。1

    14、930年西北军解体之后随残部并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曾参与对江西苏区的围剿。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仵德厚时任第30军30师88旅176团第三营营长,他奉命开赴北平外围房山以北杨尔峪东的4057高地,阻击日军南下。 1937年8月下旬,日军向4057高地发起进攻。双方激战十余日,日军每天都要向高地进攻四五次,但均未被攻下。尽管如此,仵德厚所率的三营官兵伤亡仍很严重,副营长赵志道(陕西户县涝店人,仵德厚的军校同学)负伤,七连长阵亡。仅一天之中,电话兵就伤亡3人。 一天,日军再次集中炮火向仵德厚所在的阵地实施猛烈轰炸。设在石壁后面的营指挥所遭到炮火轰炸,营部8人中有5人当场被炸死,其

    15、中一名传令兵的头颅被炮弹炸起落到了营长仵德厚的怀里。仵德厚奋力从炮火中站起,浑身是血地向前沿阵地冲去。就在此时,日军的又一发炮弹落地,硝烟弥漫中,一名士兵的肠子挂在了仵德厚的帽子上看见炮弹落在仵德厚附近,8连长泣声大喊着:“营长!营长!”仵德厚再次从炮火中站起,大声向8连长喊道:“我活着,快去前沿,决不能让敌人冲进阵地!”仵德厚也冲到8连阵地的最前沿,抱起一挺机关枪就向冲上来的日军扫射。 在4057高地,经过与日军十多天的激战,仵德厚所率三营500多人伤亡大半,仅留下100多人撤出阵地,向南转进。 几天之后,仵德厚奉命在通往周口店的大道上占领阵地,并构筑工事。农历8月15日,日军向仵德厚坚守的

    16、迎风坡阵地发起进攻。仵德厚说:“当时,日军的炮火非常厉害,一天要向阵地进攻七八次”仵德厚率部队在此坚守了两天一夜,为友军转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次日傍晚,仵德厚营所坚守的左翼阵地被日军攻破,而正面敌人的进攻依然非常顽强。坚守左翼阵地的朱正印排长向仵德厚报告:“敌人冲进了我们的战壕!”仵德厚非常严厉地冲他吼道:“你哩,兵在打哩,你跑到这来干什么?你这是临阵退缩,应该枪毙,你回去,你给我把阵地恢复不起来,我砍了你的脑袋!” 朱正印回去后,收复了阵地,不仅把进入我军战壕的敌人消灭了,还把后续敌人打退了,并缴获了日军的几百枝步枪。 在迎风坡与日军激战数日后,仵德厚所率官兵伤亡过半,遂遵命向娘子关转进。

    17、 在娘子关南峪车站,仵德厚营再次与日军对峙。当他举起望远镜正观察日军阵地时,日军狙击手向他射出一发子弹,子弹从他的左手射入,击碎了望远镜。军医诊断后,建议仵德厚去后方医院截掉左手。距敌仅百步之遥,仵德厚深知全营官兵的安危就系在他身上,他执意不从。仵德厚叫来卫生员,把一瓶碘酊全部倒入被日军子弹击穿的手掌,并用力摁住,继续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幸运的是,他的手竟然奇迹般地保住了,只是小手指不大听使唤。 1938年3月,时任三十师88旅176团第三营营长、敢死队队长的仵德厚所在30师接到增援台儿庄的命令。3月26日,仵德厚率三营官兵乘船渡过台儿庄运河,来到31师师长池峰城设在运河岸边一个大桥底下的

    18、指挥所。 池峰城向增援的176团三营营长仵德厚当面口述命令:“由于敌人从西北角窜进城内,我城内官兵大部分伤亡,现已失去联系,你奉命固守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图片仵德厚受命后,当即挑出40名精壮青年组成敢死队,每人除身背原有装备的4枚手榴弹外,还身背大刀,步枪上刺刀,胸前再佩挂一袋4枚手榴弹。除轻机枪手外,每战斗小组再肩扛一箱手榴弹。 傍晚时分,进攻开始,40名敢死队员首先冲进城门,日军即刻向我敢死队射击,敢死队在一片叫杀声中,将守门之日军逐一击毙。仵德厚亲率7连第一个攻入敌人的火力封锁区,并占领北街的部分院落。副营长赵志道率8连冲进街南院内,推倒山墙与日军作战。混战中,敌我双方有时竟在一堵墙的

    19、两边同时挖枪眼,隔墙相互夺枪。一时间,整个台儿庄城内,枪声、手榴弹声、相互搏斗的喊杀声响成一片。 全营各连兵分三路攻入城内,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经过一夜血战,街道两边的敌人被仵德厚营一一消灭,从而迫使日军残敌逐一撤出街道,向城西北角退去。 第二天上午,城内日军大部分被歼灭,一小部分日军被困在城西北角的土围子内负隅顽抗,等待城外日军增援。城外日军集中炮火向城内阵地实施连续轰炸,反复向仵德厚所率三营所占领的阵地进攻。 第三天中午,仵德厚当即立断,果断命令迫击炮占领城内制高点,不加药包直接瞄准城角下敌人进出的交通壕,并部署两挺重机枪在城墙上,阻击日军的城外来援,其余火力全力掩护敢死队进攻土围子。 布

    20、置完毕,仵德厚命沙纪成排长率敢死队向城角的敌人发起进攻。同时,布置在城内的火力齐发,沙纪成率领的敢死队杀声四起,声震云天。但土围子内的日军拼死抵抗,敢死队受大很大阻力。沙纪成见状,抓住时机准备突袭。他乘双方火力交织、烟雾弥漫之际,手持大刀,腰束手榴弹率敢死队迅速攻到了日军占据的土围子下。战士们把集束手榴弹投入土围子内,炸得敌人乱喊乱叫。 在与日军展开厮杀中,沙纪成奋勇当先,搭人梯爬上围墙,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攻上围墙的敢死队员手榴弹、轻机枪齐发,最终将土围子内的日军全部消灭。40名敢死队员仅有三名受伤幸存,仵德厚是其中之一。 此时,日军决意夺回失去的阵地,城外的敌人不断增援,战斗更加激烈。在枪

    21、林弹雨中,随手在地上一抓,抓起的不是焦土,而是一把炮弹皮这一天,紧跟在仵德厚身边战斗的6名连长、排长,均在激战中阵亡。 第四日拂晓,恼羞成怒的日军,用数10门大炮对城内仵德厚的三营阵地实施夜以继日地大肆轰炸,城内硝烟弥漫,飞沙走石,火光冲天,墙倒房塌,整个城完全成了一片焦土。城内战前未曾逃出而躲在屋内的百姓也葬身火海,现场惨不忍睹。 第五日夜晚,城外日军汽车调动频繁,且火光遍野。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下达了最后的总攻命令,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战败。 台儿庄大捷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

    22、章。民国报刊也刊登了仵德厚营的战况,可惜将仵德厚写成了“许德厚”。蒙子军,斋名山风堂,汉族,1939年生于陕西泾阳,1954年入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文艺四级,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先生长于中国花鸟画,曾潜心研究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作品,主张以书法入画,重视笔墨修炼,成画简练传神.更多去博宝艺术家网蒙子军作品 红梅 镜心 设色纸本 RMB:8,800 (图片来源:博宝艺术家网)蒙子军作品 书法 RMB:- (图片来源:博宝

    23、艺术家网)蒙子军作品 书法 软片 水墨纸本 RMB:- (图片来源:博宝艺术家网)蒙子军作品 墨竹 镜心 设色纸本 RMB:- (图片来源:博宝艺术家网)博宝声明:博宝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宣宗贞陵: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唐宣宗李忱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咸阳城北50公里处泾阳县白王乡崔黄村。唐宣宗李忱墓。陵园地

    24、跨泾阳、淳化两县。李忱(810859)为宪宗第十三子,在位期间(846859),励精图治,史称大中(宣宗年号)之政有贞观之风。大中十三年(859),因服长生药中毒而死。贞陵因山为陵,城垣沿自然山势构筑,南垣长1680米,北垣长4080米,东垣长2985米,西垣长4440米,内城面积约629万平方米。陵园城垣四门前均有对称的土阙。现存石刻有华表对、翼马1对、鸵鸟1只、石马5对、石狮4对、石人13尊,皆破损残缺。?唐宣宗李忱(810-859)是宪宗的第13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叔。母孝明皇后郑氏。始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遗诏立为皇太叔,遂即皇帝位。时年37岁,在位14年

    25、(公元847-860年)。他是晚唐最后一位值得一提的皇帝。 立位武宗一直也没有立太子,所以在他病危的时候。宦官马元贽拥立李忱为帝。宣宗勤于政事, 贞陵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在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变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宣宗因为得到神策军中尉宦官马元贽的拥立才即皇帝位。武宗生前没有安排继承人,在服食“

    26、丹药”中毒后,弥留之际,马元贽提出武宗诸子年幼,须选贤德的为嗣君,宣宗才得以年长被拥立。 韬光养晦如果说即皇位之前,说宣宗“贤德”是比较勉强的。旧唐书描述他:“外表昏晦而内心明朗,非常严肃、沉默寡言。看事物时,眼光很怪异。小时候宫中以为他不聪明。”十几岁时,他得一场重病,忽然周身发光,蹶然而起。躬着身子拱揖,好比接待臣僚一般。他的奶娘觉得他有心疾,穆宗探视时,抚得他的背说:“这是我家的英物,不是心有毛病。”赐他玉如意、御马、金带。后来,他又常做梦乘龙升天,把这梦告诉生母郑氏。郑氏叮嘱他不要乱讲。经历大和、会昌朝,愈加沉默寡言。聚会人多的时候,几乎不讲话。文宗、武宗到十六宅参加宴会,都想引诱他开

    27、口说话,尤其是武宗,性情豪爽,对他极不尊重和礼貌。等到李忱监国之日,突然像变了个人,虽然因国丧而满脸哀容,但接待群僚,决断庶务,却有条不紊。人们到这时才明白,他这些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会昌六年四月,脱去丧服,尊奉母亲郑氏为皇太后。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白敏中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委任白为宰相之任。同时重用的有令狐绚等。而同时将前朝的门下侍郎、同中书平章事、卫国公李德裕加授太尉、同平章事、江陵尹、荆南节度使等职。实际上是调离朝廷。同时调离的还有马植、王元逵、李绅等。又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重视科举宣宗即位,很重视科举取士,看中进士出身的人。宣宗与文人学士关系比较密切。大中元年,诗人白居易去世,

    28、宣宗就深情的写过一首悼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守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宣宗即位以前的三十年,一直在民间游历。颇知民间疾苦。对这位“老婆婆都能听懂其诗歌”的白乐天,一定是抱有亲切感的。 两件政治大事宣宗即位后的几年间,发生了两件政治上的大事。一是太皇太后郭氏之死。旧唐书写得非常隐晦 贞陵。实际上郭太后是宪宗皇帝的妃子,在之后的穆、敬、文、武四朝,在政治上都具有较大影响。而宣宗继位后,却对之礼数不周,甚至怀疑她曾谋杀宪宗。郭太后郁郁寡欢。大中二年,甚至想从勤政楼上跳下去,幸被宫女拉住。宣宗听说后,心中不痛快。事

    29、后,当天夜里,郭太后“暴崩”。有人猜测她死于非命。当时即有猜测和传言。郭太后被葬在宪宗景陵的外园,没有一个符合身份的葬礼。郭太后在宪宗时,没有得到皇后的尊荣,死了也没有和宪宗葬在一起。另一件大事就是沙州(今天甘肃敦煌)张议潮重新归附了唐朝,河西走廊地区于安史之乱后,因吐蕃崛起,唐朝盛极而衰,因而孤立无援被吐蕃吞并。大中三年春正月,吐蕃衰乱,吐蕃宰相论恐热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七关之兵民归附唐朝廷。七月,三州七关军民百姓,都是河陇的唐遗民,几千人到京师朝见宣宗,皇上亲自到延禧门抚慰,并让他们解开辫子。(看来强迫“留辫”的风俗唐朝时胡人中就已经很盛行了。)赐给他们衣冠、腰带,共赐绢十五万匹。大中

    30、四年,张义潮乘吐蕃内乱无暇顾及河西之机,驱逐吐蕃守将,夺回沙洲。大中五年三月,宣宗接到张议潮奏表,十分高兴,任命他为沙州防御使。当年十月,张议潮又派人入朝,献上瓜、沙、甘肃等几个州的户口地图,从此被吐蕃占领的河陇地区重新归属唐朝。宣宗表彰张的义举,将沙州称为“归义军”,统领各州,张为归义军节度使,并赐了一大堆官职,这在“重惜官赏”的宣宗朝是不多见的,可见宣宗是多么高兴。 治国之道访求治国之道的宣宗对于政事的关心超过任何其他事情。他很注意召见大臣谈论政事,探讨治国经验。翰林学士令狐询因为了解前朝史事,被倚为心腹。宣宗常在夜里把令狐询召入禁中长谈,从庙堂大计到江湖疾苦,无所不涉猎。宣宗常对令狐询的

    31、学识大加赞叹。宣宗在临朝听政的过程中,注意礼遇大臣,正襟危坐,从不表现丝毫倦怠。批阅大臣的奏章前,他会洗手焚香。 宣宗对于大臣,尤其是宰相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每逢与宰相议事完毕,他就会提醒:“卿辈好自为之,朕常常担心卿辈有负于朕,日后,就不能相见了。”他处理政事十分细致,往往明察秋毫,使大臣们非常紧张。令狐询在宣宗朝任宰相最长,他深有体会的说:“我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而每逢延英殿奏事,未尝不汗透衣衫。”同样,对于大臣进谏,宣宗也能够虚心听取。魏征五世孙魏蕃,因敢于弹劾驸马 贞陵石狮都尉令,得到宣宗信任而被任命为宰相。宣宗常说:“魏蕃有祖上风范,名公后代,我很看重他。”相反,对那些缩手缩脚的大

    32、臣,很是不满。据说,宣宗记忆力超强,官员的名字及事迹往往过目不忘。令狐询曾推荐李远做杭州刺史,宣宗说:“朕记得李远一首诗中有长日惟消一局棋的诗句,这样的人能胜任地方长官吗?”大中九年春,宣宗在出游途中遇到醴泉县百姓祈祷,希望届满的县令留任。宣宗记住这个县令,当其所在州刺史空缺时,就委任他为刺史。那位刺史上任前入朝辞行,宣宗问:“你出任之州离京师多远?”那刺史答:“八千里。”宣宗道:“卿到任后的为政善恶,朕都会一清二楚,不要以为天高地远。此台阶之前才真正是相隔万里啊,卿能明白吗?”刺史慑于皇帝的威严,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宣宗提倡节俭,以往皇帝出行,宦官会先以龙脑、郁金铺地,他下令取消,他在后宫中都穿着浣濯之衣,日常膳不过几道菜。如果是陪皇太后郑氏进膳,他从来不让


    注意事项

    本文(中小学校本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