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中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3.docx

    • 资源ID:16713709       资源大小:45.7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3.docx

    1、高中历史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3【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3(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著作。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编者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答案:D2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

    2、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答案:B3有人评价它: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它”是()A托古改制 B中体西用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思想既有中国传统封建制度的“体”,也有西方资本主义的“用”,“中体”和“西用”被生硬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中体西用。所以答案选B。答案:B4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A托古

    3、改制,实行君主立宪B学习西方,全盘西化C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解析:分析题干,尤其是“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联系1918年,20年前是守旧的封建遗老骂康有为主张变法,20年后的1918年,民国已经建立,民主共和被实践,新文化运动兴起,而康有为仍然主张君主立宪,保留君主,违背了历史潮流,遭到唾弃,故选A项。答案:A5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

    4、: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答案:D6“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切入点是戊戌变法。解题注意材料关键信息“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B均不符合戊戌变法的作用;D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故选C

    5、。答案:C7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A BC D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根本上都代表封建统治阶层利益,与当时的时代潮流不符合,排除。答案:B8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解析: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层次器物、制度、

    6、思想文化,故选择B项。A、C、D三项均只反映了其中一个层次。答案:B91921年,有人谈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查禁孔子改制考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解析:由材料中“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说明儒家思想遭到猛烈抨击,再结合1921年可知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10蔡元培曾经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他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

    7、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化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C内容都蕴含人文主义D都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文艺复兴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张思想解放,打破了传统伦理观念,没主张古典文化的复兴,故D项错误。答案:C11“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解析:题干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肯定西方文化。四个

    8、选项都是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实践,然而只有新文化运动是全盘的否定与肯定中西方文化。答案:D1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促进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起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A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C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D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C项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影响;D项是指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洋务派的论战。答案:B13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

    9、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这说明陈独秀反对将民主、科学与孔子完全对立起来。答案:C14“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言论突出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凡为国民皆平等

    10、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由此可知,本题选A。答案:A1520世纪20年代中期,有这样一种进步思想,它倾注了创立者毕生心血,熔铸了中西思想文化精粹,团结了各个革命阶级和阶层的人民群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指()A陈独秀的激进民主思想B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C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D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析:新三民主义由旧三民主义发展而来,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了各革命阶级广泛参与的国民革命运动。答案:B16“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

    11、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B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C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为B项。答案:B17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

    12、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析:A项表述错误,孙中山坚信能够解决民生问题;B项表述不准确,它们都很重要;C项民生主义主要解决社会贫富不均问题,做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正确;D项民生主义主要是平均地权,建立起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材料并没有提出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答案:C18“他的民权思想,能与黄宗羲等人的反思相应,民生的主张也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平均主义相应。民族主义的诉求,则触动当时全民悲愤的心

    13、弦。”这里的“他”是指()A魏源 B康有为C孙中山 D陈独秀解析:根据材料中“民权”“民生”“民族”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倡导三民主义的孙中山,故选C项。答案:C19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通过1898年的泰西民法志,而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直接影响B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要求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D民众力量的壮大及其觉醒解析: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B20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

    14、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解析: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为“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即可。A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为最初觉醒。答案:B21图中文字内容创作的背景是()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B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民国七年”和“一线红

    15、”“北极下来的新潮”可以判断是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答案:A22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了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著有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文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答案:D23“热词”是指出

    16、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析:社会主义本质是“十四大”召开前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之一,随后中共“十四大”规定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二者成为当时的热词,B项正确。A项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热词;C项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的热词;D项是2000年的热词。答案:B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

    17、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民主与科学新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A BC D解析: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两面旗帜,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两者都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故可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25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确立分别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C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D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

    18、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分别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独立富强之路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

    19、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回答:(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2分)(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4分)(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答案:(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洋务派。(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3)陈独秀。民主和科学。(4)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27阅读下列材料

    20、:材料一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认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

    21、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4分)(2)材料二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实现学术觉悟和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8分)(3)材料二中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简要评价这种“伦理的觉悟”。(6分)答案:(1)实质:儒家伦理道德。原因:因为“纲常阶级制”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与资产阶级倡导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背道而驰。(2)学术觉悟: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

    22、了,未能拯救中国。(3)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取代封建纲常。评价:有利于思想的解放,民主科学精神的弘扬。但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这是不可取的。中国的出路不是靠伦理的觉悟,而是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国。28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

    23、景仰。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材料二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24、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6分)(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4分)(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2分)答案:(1)理论:平均地权。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2)主张: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3)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4)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3.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