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x

    • 资源ID:16703393       资源大小:236.1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x

    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选修一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纲明示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课标要求(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考点1商鞅变法1.历史背景(1)政治格局: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社会结构处于大变动之中。(2)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土地私

    2、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主张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要求进行社会变革,以维护自己的利益。(4)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6)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统治。2主要措施 (1)经济(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3)政治(4)社会习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5)思想文化:制定秦律,燔诗书明法令。3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1.历史背景2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措施内容历史作用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限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

    3、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巩固了政权续表措施内容历史作用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革除旧俗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考点3王安石变法1.背景(1)社会危机严重:国家兵虚财匮,内忧外患,出现积贫积弱的局

    4、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2)范仲淹“庆历新政”的经验教训和王安石的工作经验与无畏精神。2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以巩固和加强统治。3主要内容与成效富国主要措施内容成效均输法设置发运使,了解各地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就近采购和运输减轻了人民负担,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在开封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货时再卖出限制了豪商大贾们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减轻了农民的劳役负担,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

    5、建水利工程保证了灌溉;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按土地肥瘠收取赋税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增加了政府收入,减轻了人民负担续表主要措施内容成效强兵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保甲法将农村民户加以编制,兵民合一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增强了战斗力,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保马法农户代养官马,政府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保证了军事需要军器监监督兵器制造,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保证了军需育才科举改革改以经义策论取士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制造了舆论,有利于改

    6、革的推进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科书三经新义4.评价(2)局限性规律总结中国封建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的规律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王权的保障。(2)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1商鞅变法是如何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

    7、)商鞅变法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突出表现在其变法的内容上。“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既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也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2)成功的原因顺应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合乎秦国国情。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秦

    8、孝公重用、支持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主要因素。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正确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而且取信于民。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斗争。2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类别比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富国强兵支持者变法都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个人命运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实质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不同点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是一场封建化的运

    9、动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续表类别比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说明的问题(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对改革的原因、内容、评价的规律性认识(1)原因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a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c.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实现富国强兵

    10、;d.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e.民族危机严重等。(2)内容改革实质:对旧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的局部调整或根本性变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性质:梭伦改革:奴隶社会中缓解社会矛盾的改革;商鞅变法: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北宋王安石变法:封建地主阶级改良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3)评价坚持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标准。坚持辩证的历史的标准。注意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作判断,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判断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真题典例1.201

    11、5课标全国卷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

    12、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入不敷出”“税外之税”“民变”等信息,从官俸、办公经费、社会矛盾等方面概括原因。第(2)问,据材料中的“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等信息,从提高官员收入

    13、、抑制腐败、减轻百姓负担等方面分析。22015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答案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

    14、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解析“变化”依据“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等分析作答;“关系”从新兴地主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商鞅变法的产生,商鞅变法促进了地主阶级的崛起等角度回答。,考向分析2017年高考命题中,题型、分值及难度将会保持稳定,古代改革仍可能是命题的重点。在复习备考时应注意:要关注与必修知识相关联的改革,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结合起来复习;要重视对古代改革的规律性总结;近年高考本讲考题多数并没有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而是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备考时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仿真练习2015长沙模

    15、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制定了对老年人进行社会救济的政策。据记载,桓公“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管仲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入来抚恤包括贫病无子老年人在内的社会弱势群体。子弟战死沙场或无子的老年人去世,由国家负责安葬。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制定了许多强制家庭和亲属进行赡养的法律,如规定直系血亲及兄弟姐妹有互相赡养的义务。1955年平均每个日本家庭有4.97人,1975年却锐减到3.44人,1995年减少到2.28人。21世纪初,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8.5%,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因此,日本开始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提出“由全

    16、社会支撑老年人”。同时,护理保险制度在“家人护理”上也有规定,根据一定的条件对护理自家老人的人支付“慰劳金”。(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养老模式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答案(1)主要途径: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增加收入,用于养老;制定并落实养老政策。(2)转变:从注重家庭养老向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责任的方向转变。原因:工业化的发展;家庭规模缩小,家庭结构趋于简单;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养老问题。第(1)问,注意根据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不可照搬照抄原文。第(2)问,注意体会概括材料二体现的特点

    17、、趋势;分析原因时一定要结合时代背景归纳。温馨提示: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2016遵义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既是集历代王朝治理经验之大成,也是在宋代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土司制度的意义在于羁縻勿绝,承认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材料二元代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土司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无常,长期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战争,为此明清统治者大多主张改土归流,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设立府、厅、州

    18、、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尤其是康乾盛世时期,国力强大,中央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1)根据材料一回答,羁縻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1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清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及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13分)答案(1)实质:以土官治土民。(或者回答:笼络控制。)意义:维护边疆安全、国家的统一,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内地、边疆的经济文化的交流。(2)原因:国家实力强大,西南地区土司统治残暴,战争频繁,阻断交流,不服中央,势力强大。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从材料“承认各个少数民族世袭首领的地位,给予官衔,以实行间接统治”可以得出羁縻政策实质是以土官治

    19、土民(或者回答:笼络控制),也可以得出羁縻政策的意义。(2)从材料“土司制度弊病甚多,对内残暴属民,对中央不服,骚扰接壤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可以归纳出明清改土归流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加强中央集权是明清改土归流的根本目的。22015陕西八校联考(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大夫曰:“匈奴桀黠,擅恣入塞,犯厉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大惠,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文学曰:“古者,

    20、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桓宽盐铁论材料二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宜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浮食奇民欲擅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其沮事之议,不可胜听。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使属在所县。”使仅、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故除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汉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

    21、指出汉朝皇帝问计于臣的背景。归纳辩论双方针对现实问题各自所提的改革方案。(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经济改革措施,并分析其特点。(12分)答案(1)背景:匈奴造成边患不断;国家财政空虚,无力应对匈奴侵扰;百姓生活困苦,阶级矛盾尖锐。方案:“大夫”提出的方案是继续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抵御外辱;“文学”提出的方案是废除盐铁官营政策和均输法,实行仁政,不战而屈人之兵。(2)措施:采取强制手段把私营盐铁业收为国有;对私自经营盐铁行为严厉惩治;设专职官员来管理盐铁事务。特点:带有国家垄断色彩;具有高度的计划性;官商一体,易滋生腐败。解析(1)依据材料“匈奴

    22、桀黠,擅恣入塞”“哀元元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概括背景。从“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可以看出大夫主张继续推行盐铁官营和均输。从“故以罢之为便也”可看出文学提出的方案是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施仁政。(2)依据材料“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置小铁官”可概括出措施。特点分析需注意从不同角度概括。32015河南郑州二模(25分)材料一(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

    23、、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至正十年)下诏云:“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

    24、之初意。”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昏软者不复行用。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据元史卷九七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的货币政策。(12分)(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危害。(13分)答案(1)统一货币;采用银本位;货币分等;官府统一回收旧钞;禁止民间兑换货币。(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币值混

    25、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任答两点即可)危害: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统一印造交钞”“以银为本”“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等进行概括。(2)由材料信息可知,至正年间的变钞造成了币值的混乱,再结合材料中“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等信息分析“原因”。从币制改革造成通货膨胀、金融不稳、人民负担加重和财政紧张等方面回答“危害”。

    26、42015湖北武汉四调(25分)材料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西晋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三国时期,田地的占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封建国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进行经营;一类为私人占有,多集中在世族门阀的手中。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已有,大量的屯田客沦为私家农奴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一、占田制晋书食货志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二、户调制是征收户税的制度。食货志又曰:“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三、品官占田荫客制食货志曰:“其官

    27、品第一至于第九,各以贵贱占田。”“又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衣食客和佃客不再负担国家徭役。晋武帝司马炎制定的不少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晋书食货志曰: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1)根据材料,概括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户调式改革的作用。(13分)答案(1)背景:三国时期屯田制遭破坏;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不断减少;统一完成,社会趋于稳定。(回答三点即可)(2)作用:确定土地私有制度;安置流民,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保护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特权。(回答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统一中国”“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己有,大量的屯田客沦为私家农奴”等,联系当时社会状况回答。(2)从材料中户调式改革内容入手,分析其对土地制度、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家财政等方面的影响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教案 人民版选修1.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