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英国自然风光园的产生及发展.docx

    • 资源ID:16697150       资源大小:22.0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英国自然风光园的产生及发展.docx

    1、英国自然风光园的产生及发展英国自然风致园式园林的产生及发展 by 主要参考书目: 1.经验主义给18世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准备了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培根训示论花园;18世纪经验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博克2.17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革命继续深切。大陆上酝酿着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时,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声势浩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切方面。因此,作为宫庭文化的古典主义失去了它的政治基础。规则的几何式园林被看做专制主义的象征,压迫和强制的象征。3.启蒙思想家多数是自然主义者,他们绝大多数以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反对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东西。4.从15世纪起,英国的资本主义开始深

    2、切农业。农业的繁荣,山河的开发,改变了人们跟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感觉自然亲切和可爱了。这就为自然风致园的诞生和发展准备了审美心理的必要条件。5.18世纪的自然风致园就是从这些信贵族的牧场和农庄里发展起来的。他们大多是辉格党人,温和的启蒙思想家,鼓吹民主自由和宪章运动。6.因为“文艺之士”在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18世纪的造园史是跟文学史和美术史同步的。7.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造园艺术的强烈影响下的。(西方造园艺术P193) 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偏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且,自然式造园运动不是从造园家中间发起的,而是以那

    3、时文学家们的文学高作作为媒介开始的。【弥尔顿,艾迪生,蒲伯】(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P239)“洛可可时期”(18世纪头20年) 人物:坦伯尔 艾迪生 凡布娄 布里治曼 坦伯尔(Sir William Temple):英国政治家兼作家,论伊壁鸠鲁的花园,或论造园艺术(Upom the Garden of Epicurus,or of Gardening,1692)深受中国园林影响,最先把中国庭园介绍到英国的人。艾迪生(Joesph Assision):真正给自然风致园奠定理论基础 视觉形象和诗歌给人的愉快,不来自它的形式的比例适合于某种理想的完美,而是,仅仅是,来自它激发想象,知足想象。和美

    4、一样,庞大和独特也能激发和知足想象。他对艺术和自然的这种审美理解,成为新的浪漫主义造园艺术的美学基础,对英国18世纪的造园艺术大变革和以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给Sharawaggi的解释:“意即乍一看便令人浮想连翩,只感觉美不胜收而又不知其所以然。”以上两位以理论为主斯威特则(Stephen Switzer):提出了风光农田(ferme ornee)的概念,著有贵族、绅士及造园家的娱乐(The Nobleman,Gentleman and Gardeners Recreation)兰利(Batty Langley): 造园新法则,规则式园林中复杂的迷宫般的园路,洛可可风格的奢华装饰,对神

    5、话场景关注较多。凡布娄(John Vanbrugh):从风光画的角度来考虑园林景观,有本质个革新。画家们以为“荒原的自然比通过修剪的树木和规整的林荫路加倍有趣,更有戏剧性”。布里治曼(Charles Bridgeman): 笔直的林荫路分割整个园林,有中轴,但并非完全对称,在林荫路之间的部份顺应地形。有波形曲线的小径,东侧的溪流很自然。(by渥尔波尔) 凡布娄和布里治曼都曾经用干沟代替围墙做花园的边界,在景观上吧花园。林远连成一片,也就是把自然引进了花园,打破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干沟又叫“哈哈墙”,因为游人看不见墙,以为可以前进。来到沟前才知道不能走了,于是哈哈一笑。(西方造园艺术P201) 以

    6、凡布娄和布里治曼为代表的这个时期,包括18世纪头20年,叫做“不规则化时期”,也有人叫它“洛可可时期”,因为在法国,这个是偶正是洛可可艺术冲破古典主义的束缚,追求自然,追求转变,追求曲线等待,而且也在园林中有所表现。“庄园园林化”时期(18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 人物:蒲伯,肯特,布朗,钱伯斯(前半段),沈斯东真正的自然风致园的第一阶段蒲伯(Alexander Pope)古典主义诗人,温和的启蒙主义者,辉格党在野派 本地的灵魂主宰着园林,连中暑和工作都按着这个灵魂的绘画和设计去做。实际上就是“因地制宜”的意思。肯特(William Kent)艾迪生和蒲伯思想的实践者。活跃在18世纪20年代

    7、至40年代末。作品有:斯道维,鲁谢姆(Rousham in Oxford),艾舍(Esher Park),且斯威克和潘英山(Pains Hill in Surrey)等。抛弃围墙,把花园和林园连成一片。林园吃掉了花园,整个庄园牧场化了。这是造园艺术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意义重大。它取消了古典主义园林的大体观念:花园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度部份。从肯特开始,造园艺术既不是用花园美化自然,也不是用自然美化花园,而是直接去美化自然本身。以画家的目光去“控制或加工”自然。(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嘎斯巴普桑Gaspard Poussin)联想是丰硕而自由的,带着淡淡的愁绪。为了造成浓郁的既

    8、甜蜜有凄凉的情调。肯特和他的跟从者们乃至在园林里造残迹,立枯树断墙,也造一些浪漫色彩很重的哥特式小建筑,缅怀中世纪的牧歌式田园生活。这种轻愁和敏感正是这时庄园园林风格的基调。他在创作中所依据的主要原则是透视,光和影。用树丛弥补草地的单调和空洞,是景色富有转变,增加层次大体信条:自然讨厌直线。维持一个画家的鉴赏力。肯特的缺点是过于喜欢用建筑来造景,以致园林里的小建筑太多。沈斯东:(William Shenstone)诗人,业余造园家,造园艺术断想(Unconnected Thoughts on Gardening,1764)18世纪上半叶造园艺术的大总结。李骚斯庄园:一条大体呈环状的游览线路,循

    9、路设四十个景景点上的景观有题铭,内容是一段诗,一段箴言或几句古谚,它们指出这个景点的“灵魂”。有内景,近景,有远借,借景,景观转变多。沈斯东把园林分为三类:菜园,几何式植坛和自然风致园或画意园。他偏爱第三种。然后又把第三种再分三种:高尚的、美丽的和忧郁的。他偏爱高尚的。“在任何情况下,惊惧都是高尚的大体原则。(博克)”他(博克)以为粗糙,幽暗,激烈,庞大的东西是高尚的,洪莽未辟的荒原有这些品格,所以它高尚。“美化了的庄园”,一些废墟残址之类的引发思古幽情的东西。提倡想象和抒情,沈斯东就走向诗和画。他设计李骚斯的立意,就是要叫人们游览的时候再诗里穿过。第一个给予造园家“Landscape-Gar

    10、dener”这个名称得人,因为优秀的风光画家就是造园家。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P249)布朗:(Lancelot Brown) 活跃在18世纪6080年代。“庄园园林化”完全成熟。其大气派放映着新兴资本主义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不过度追求荒原,大处着眼,平淡处落墨,得一种高雅悠远的趣味。完全肃清了几何式的处置,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也再也不弄那么多的小建筑。 布朗风格特点:(1)完全取消花园和林园的区别,连干沟都不要了。大片随坡起伏的草地是园林的主体,一直伸展到主建筑物的墙根。(2)擅长利用肯特和沈斯东利用额成片树丛,利用它们在草地的大背景上纵横抹下了大笔触的色块,构图单纯而有力。(3)擅

    11、长用水,他是英国造园家里第一个重视用水的人。(4)极度追求纯净。“图画式园林”时期 背景: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全欧洲。(卢梭,狄德罗);18世纪中叶,在英国文化中开始了先浪漫主义,其特点是对情感和自然的崇拜,偏向于自然状态而否定文明,把中世界宗法制度下的田园生活理想化,喜欢抒发个人对生,死,黑夜和孤独的哀思。作品中往往充满同情和悲观的情调。(渥尔波尔) 先浪漫主义在造园艺术中表现是进一步发展肯特,沈斯东等人所提倡额艺术的情感因素和想象力,批评布朗的平淡,单纯,缺乏惊人之笔,引不起情感的激动。批评布朗过度仿照自然,就是说他没有像画家和诗人那样去剪裁自然,取得诗情画意。钱伯斯: 在欧洲

    12、传播中国造园艺术最有影响的人之一。站在浪漫主义立场上跟布朗竞争。 1757年出版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起舞的设计 1772年出版东方造园艺术泛论 套用博克的悦目。可畏和迷人三种景来伪造所谓中国园林的三种景。反对布朗的过于平淡自然,把园林弄得像一片天然牧场,因此提倡艺术加工,当并非是要恢复古典主义的那种直线,那种规则。他极力驰骋想象,可惜把“中国经验”夸张到了荒谬的程度,所描画的显然是以巴洛克园林为蓝本。 钱伯斯是第一个在造园中主义树木花卉颜色效果的,把各类颜色的植物组成和谐的整体。他开创了一个更野性,更伤感,更激动人心的时期,这个时期叫做后期自然风致园时期,或叫图画式园林时期。它属于总的浪漫主

    13、义时期。其画意,不是一般的风光画,而是充满了野趣,荒凉。情调由于的罗莎(Salvator Rosa)式的画。代表作品:丘园。 其作品在法国和大陆上其他国家找到了更适合的突然,在国外园林中与洛可可风格结合,形成了英中式园林。 18世纪上半叶,伯灵顿集团一方面提出自然风致园,一方面提出帕拉迪奥主义的建筑。这些建筑超级强调几何性,而庄园府邸的规模有超级宏伟,因此,府邸与自然风致园之间的过度问题没有结局。渥尔波尔在它的浆果山庄园首先采用了中世纪的封建寨堡式建筑,解决了建筑跟园林的风格和构图统一问题,统一在浪漫主义的情调里,其细部采用许多中国式的手法。先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

    14、所以18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渐渐取代中国式建筑和古典建筑而成为园林里最爱用的。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也是先浪漫主义园林中最爱用的题材。山洞大多是中国式的。先浪漫主义的园林很爱保留或制造废墟,荒坟,残垒,断碣等等,它们能造成强烈的伤感气氛和光阴流逝的悲剧性。“布朗派”和“绘画派”之争 人物:“布朗派”(Beownist):莱泼敦(Humphrey Repton),“田园装饰家”马歇尔“图画派”(Picturesque School):乃特(Richard Payne Knight),普赖斯,“丛林美学家”吉尔平争辩核心:(1)园林跟绘画的关系,造园是不是要仿照画家;(2)究竟是实用重要,仍是

    15、画意重要。观点:莱泼敦: 批评以为模范洛德洛兰的绘画的肯特,以为娇柔做作的曲线跟直线一样不自然。偏向实用,方便,舒适。“功能优于没,方便应该优于绘画效果”,“一符合乎雅致地生活的需要”。 第一个真正的职业的自然风致式造园家,设计过上百座园林。在他眼里,自然风致式仍是几何规则式,不过是个条件问题,不过是鉴赏问题,而不是政治色彩的,有关审美理想的问题。他已经再也不有启蒙主义者的那种思想家的品质,所以他的理论有折衷主义的偏向。 不喜欢废墟,拼拼凑凑的大杂烩开19世纪园林风气之先。推崇布朗的理论。“布朗的不学无术的跟从者们只知道模范布朗利用额手法,而不是仿照他提倡的原型”,即自然。莱泼敦考察绘画与造园

    16、的不同:(1)自然风光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2)从高处鸟瞰险峻的山峦景色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光。但绘画却难以将他们表现出来;(3)在组成风光之际,对画家而言必不可少的前景也很少见。在造园绘画入门中,提出以下四条法则:(1)庭园在展示美的同时还要掩饰自然的缺点;(2)将境界假装或隐蔽起来,给予庭园广漠和自由的外观;(3)除能改善风光。并为整体造成自然作品外观的东西之外,一切有碍于艺术之物无论它们多昂贵都要尽力隐蔽起来;(4) 凡不具有装饰作用或不能组成整个风光的一部份的东西无论何等舒适宜人都要将它们隐蔽起来。(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P251)在一本红色摩洛克皮镶边的“红皮书”里,画着水彩

    17、画,采用折叠式的翻页。书页合起是原始的等待改造的园景。打开后,就成了雷普顿改造后的场景。将设计图解化,常常利用透视图而不是平面图来表达设计用意。普赖斯:非职业造园家,主要从事理论高作。主张造园要向绘画学习,要有画意。批评肯特和布朗的创作方式“跟风光画的原则格格不入,跟所有最杰出的大师们的实践相抵触”。追求画意为主,要有情感色彩,浪漫情调。反对莱泼敦在主建筑物前面造平台,在它周围造各类附属建筑物。想艾迪生一样强调新奇,既画意景色的不规则性,掩映(intricaty,把对象部份地,隐约约约地遮挡起来,挑逗和诱发好奇心)和转变。 称风光式造园为“Landscape-Gardening”,即承认了造园

    18、与画家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组成,配置,色彩的谐调,形态的统一,明暗的效果等方面,造园与绘画的大体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乃特:非职业造园家,主要从事理论高作。作家,古币收藏夹,大英博物馆的奠基人之一。著有鉴赏力原理探讨(Analytical Enquiry into Principle of Taste)。主张造园要向绘画学习。追求画意为主,要有情感色彩,浪漫情调。支持普赖斯关于新奇的说法。主张“哥特振兴”,说是为了跟地形,树木,草地相协调。以自然风致压倒建筑物去协调建筑物与自然。典型的浪漫主义的追求。吉尔平:“丛林美学家”,1832年著有造园施工法(Practical Hints upon Lan

    19、dscape Gardening) 对于吉尔平来讲,风光园意味着成组的山石,明暗对比的树丛,和其他适合入画的自然元素,前景、中景、背景都可,和其他适合空间转化为二维的场景,以为自然的场景和仿照“原始”的元素及自然光影都带来视觉愉悦,可作为绘画素材。吉尔平的想象中不完尽是原始的自然,而是通过艺术滤镜处置过的。世界景观设计1P240衰落 18世纪末,造园终于又成为职业造园家的事。莱泼敦已经表现出这种造园家的特点:没有审美理想。折衷主义,商业性的态度作风。 19世纪的艺术逐渐转变方向。大体风格,大的布局,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已经成熟。造园家的兴趣渐渐转向花卉的配置上去,在布局上,也渐渐着重展示这些花木树木。结果,从整体上看,造园艺术的水平下降了,但植物的美增加了。跟这时期的建筑潮流一样。造园艺术变得既无方向,有无原则。园林渐渐以陈列奇花异卉,珍木嘉果为主要内容。树木也精心选择配置,不仅主义它们的高矮,形状,姿态,还注意颜色和四季转变。 19世纪。自然风致造园派成为主要流派。 古典主义园林的哲学基础是唯理主义,它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自然风致园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它强调感性经验在审美中的主导作用,进而强调情感,想象,新奇和高尚,这也就为浪漫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重点案例 斯陀园 (Stowe)


    注意事项

    本文(英国自然风光园的产生及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