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docx

    • 资源ID:16683902       资源大小:118.37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docx

    1、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以早期国家出现为重要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改革变法,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经济上:早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产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也从井田制发展为土地私有制,小

    2、农经济逐渐形成。思想文化上:科技与文艺成就突出,如甲骨文的成熟,青铜艺术、天文历法、医学等水平高超,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一、夏、商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政治形式(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内容(1)对象: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2)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3)义务: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3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通过层层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消极: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4分封制的瓦解(1)原因: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政治上: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2)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侯混战、割据争霸的局面,分封制逐渐崩溃。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是对分封制的公然挑战。(3)演变: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推行

    4、郡县制。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2)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其地位。(3)从卿大夫到士,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4影响(1)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疑难问答问:山东素有“齐鲁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为什么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答

    5、:鲁国是姬姓王国,齐国是功臣封国,属于外姓王国。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是受到了宗法制的影响。四、西周的礼乐制度1目的:为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神、结婚、丧葬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3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归纳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2等级森严。3地方权力较大。4稳定延续。5神权色彩浓厚。考点一凸显贵族政治特色的分封制1夏商周时代的时空定位2分封制的演变历程1分封制的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

    6、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唯物史观认识分封制度瓦解的原因(1)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2)王室衰微,诸侯强大。(3)百家争鸣,提供治国方案。3分封制的历史遗存(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分析“

    7、西周分封形势图”,论证分封制是否起到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史料西周分封形势示意图提示:从分封的对象、地理空间分布角度分析。论证: 答案从分封制的布局看,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周王室通过对血亲的权力分配,在周边地区建立起如众星拱月般的诸侯国,起到了拱卫王室的作用。西周后期,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力削弱,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2017课标全国,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8、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审透题意此题要求从周初分封的具体史实中,理解分封制的实质和作用。运用技巧用排除法。B选项错误明显,周代未出现“君主专制权力”,更谈不上“强化”。C选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不是“直接控制”而是周王通过诸侯实行对地方的间接控制。D选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的依据是“宗法制”而不是分封制。辨析难点此题的难点不在于错误选项的排除,而在于对正确选项A选项的理解。周武王把其子弟封到河南、山东、北京等地,不仅是占领当地的土地和人民,而且把其政治制度(如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等)、文化典籍、生活方式等都带到了当地,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

    9、,使其与宗周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故A项正确。解题启示运用排除法时,既要认定错误选项的错误所在,又要理解透正确选项的道理,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考点二血缘维系的宗法制1宗法制与宗法观家国情怀的源头(1)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主要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家族制和族外婚制等。(2)宗法观念指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及“尊尊亲亲,男女有别”的社会心理与人际关系。(3)区别与联系宗法观念是由宗法制度派生的,是宗法制度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反映,但其也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宗法制度瓦解后,宗法观

    10、念并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延续下来,直到今天。2唯物史观辩证分析宗法制的社会价值(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3正确区分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但分封制并不是全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的“两个凡是”:凡是强调血缘关系的,必选宗法制;

    11、凡是考查继承权,不管排行,只看嫡系,嫡长子继承是基本原则。1论从史出宗法制制度设计的政治考量史料一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结论有利于家庭内部的和谐稳定,从而保证贵族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史料二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结论可避免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增加内部的团结与稳定,从而有利于巩固西周的统治。2获取材料信息要求:从史料中找出宗法观念在家谱编修中的体现。史料宗法与家谱关系密切,宗法观念指导和影响着家谱,家谱则在实践中自觉

    12、地践行着宗法确定的一些原则。宗法“一本”观是家谱的基本原则,它确定的宗谱编写目标,使宗族成员的自然序列变得上下贯通,条理井然,符合宗族发展的自然序列;宗法中的“大宗”“小宗”观念影响着宗谱的编撰类型并使宗族内部派别之间亲疏关系、地域关系达到有序的组合。“一本”观从纵向、“大、小宗”从横向两个不同的维度对宗族的历史进行了描述,使宗法观念借助家谱形式得以传承。徐彬、张学会论宗法思想对家谱编修的影响兼论明清徽州家谱的宗法理念实践主要信息: 答案“一本”观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传承;“大宗”“小宗”观念影响着家谱内部成员的亲疏。1西周“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

    13、创制。西周政治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发现问题西周政治中的“贵族色彩”这一提法,很受高考关注。命题角度西周制度创新的特征;周秦之间政治“大变局”的内涵;“共主”与“独制”的比较。2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俗、礼仪等。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发现问题材料作者用社会史观看待西周的分封制。命题角度周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反映的等级秩序的实质。3周天子、诸侯、

    14、卿大夫之间的真实关系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发现问题材料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的关系,与教材讲述有一些不同。命题角度周代“主权分割现象”的原因;周代分封制下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与“盟约”关系的差异性。4宗法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双重作用家庭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

    15、,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发现问题“双刃剑”的评价是一种辩证思维,符合唯物史观。命题角度辩证认识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现代社会如何利用宗法观念为现实服务。5宗法观念中的优生优育思想国语晋语四曰:“同姓不婚,惧不殖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发现问题材料从优生思想提出“同姓不婚”是合乎科学的。命题角度“同姓同德”“异姓异德”观念的社会危害;古代历史上正反两方面

    16、的例证。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4全国,242016全国,242014全国,242013全国,241命题点:周代青铜器铭文的历史价值(2016课标全国,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文字是继承关系,并非全

    17、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项不符合西周时期的阶段特征;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2命题点:运用时空逻辑分析周代的历史文化现象(2014课标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在今陕西一带,而河南、河北、山东是当时所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所在地,故A、B、D三项不可能为正确答案。3命题点:唯物史观分析战国时期经济对政治的影响(2013课标全国,24)在周代

    18、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王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集权统治,故选C项。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为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

    19、解,D项表述错误。1命题点: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2018长春五县联考)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权力更为集中。”这可以表明()A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西周的分封制造成了比夏商更为统一的国家,故B项正确,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商周时期并未形成专制王权,故C项错误;D项表述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2命题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2018昆明检测)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后天常常会出现阶层间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社会流动”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20、)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C宗法制的破坏 D百家争鸣的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封建的小农经济开始出现,并未形成,故A项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的等级制度,但宗法制主要解决的是贵族在财产、土地方面的利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与阶层流动联系不大,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阶层流动、诸侯争霸在思想上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3命题点:先秦时期的道德价值取向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这反映了

    21、()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故B项错误;“移孝作忠”不符合材料意思,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故D项错误。4命题点:先秦王位继承制的多种形式芈月传讲述战国晚期,楚国公主芈姝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嫁给秦惠文王为后为妃。惠文王死后,芈姝儿子武王即位。武王死后,芈姝准备立幼子继位。芈月却依靠弟弟、将军魏冉等人支持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昭襄王。这表明()A秦国宗法制较早的崩溃B秦楚不受礼制约束C王位交接受多种因素影响D秦国初具皇帝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包含宗法制的沿

    22、用(嫡长子武王继位),也有宗法制的破坏(庶子昭襄王继位),前者普遍,后者特殊,因此选C。A项片面;B、D与材料不符。5命题点:诸侯国邦交关系折射出的社会变动(2017武汉四调,24)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相互朝见成为邦交的主流。据统计,仅见于春秋左传的朝见就有101次(如下表)。由此可以推论()受朝国鲁国晋国齐国楚国越国纪国次数39次38次11次10次2次1次A.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变法运动促进相互朝见C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 D远交近攻影响邦国外交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互相朝见”一方面说明诸侯坐大,礼崩乐坏,另一方面说明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因此选A;春秋左

    23、传是春秋时期的史书,而变法运动主要在战国时期,B错误;材料与井田制无关,C错误;“远交近攻”与材料主旨不符,所以D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7青岛二模,24)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答案A解析由于周天子是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所以使得西周时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中世纪西欧那种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管辖

    24、的现象,故A项正确。2(2017淄博三模,24)公元前651年,齐国召集葵丘之会,确定诸侯国间不得筑堤防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这反映了当时齐国()A试图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积极推行孟子仁政思想C努力获得诸侯国的支持D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孟子仁政思想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是一种民本思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且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齐国的做法主要是为了获得诸侯国的支持,以便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故 C项正确;齐国要求周王承认齐国为合法霸主,不是要取代周王室的共主地位,故D项错误。3(2017全国名校联盟

    25、高三联考六,24)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材料表明“封建制度”()A有助于消除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表明的是分封制在拓疆开土方面的作用,A项错误;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未涉及文化的传播,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与材料中“以树屏藩”“以拓疆域”相符,故C项正确;“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汉时期,D项错误。4(2018大庆一模,2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

    26、,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中的“此制度”是指()A禅让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禅让制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时期,而材料描述的现象属于奴隶社会时期,故A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相符,故B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氏族之间,故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战国后期,故D项错误。5(2017全国卷高考猜题卷一,24)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这种变化产生的政治背景是()A

    27、西周建立起分封制度 B分封制度走向了崩溃C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 D实现了“大一统”局面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平民地位的提高,故A项错误;题中这种变化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官僚政治(依靠知识和才能为官)正在逐渐取代贵族政治,其政治背景是分封制度(世卿世禄制)走向了崩溃,故B项正确;郡县制在全国被推广以及实现了“大一统”局面都是在秦朝建立之后,故C、D项错误。6(2017河南名校联考)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尊重当地原有的风

    28、俗习惯和法令制度”得出有利于文化的整合,故A项正确;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法令制度,而不是指分封制吸收当地的法令制度,故B项错误;扩大统治的疆域是分封制的作用,但题干没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未体现传播西周的思想文化,故D项错误。7(2018长沙一中高考模拟,24)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B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C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分封制下,人口分布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人口流动逐渐加强,具有不同血缘的人口杂居

    29、在一起,从而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故A项正确。8(2017宁夏银川一中二模,24)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权往往默许或公开承认宗族的司法权,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这说明了()A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B宗族内部司法等级严密C宗族司法高于国家地方司法D宗族审判效率高于国家答案A解析从材料“宗族具有初级裁判权和一般惩罚权,族人不得不经宗族径自向官府投诉”得出宗族是司法审判的第一审级,故A项正确。9诗经大雅板记载:“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充分说明()A宗法制维系社会统治的功效B中央集权得到充分体现C分封制下诸侯权力空前强大D大宗和小宗是完全相对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维翰”“维城”等指的是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统治方面的作用,故A项正确。10(2017福建高三质检)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暮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种现象表明()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C世卿世禄制度遭受冲击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多的公卿将相已由匹夫之徒担任,“不论新旧,不问亲疏”,这就表明西周初年以来确定的世卿世禄制度开始走向瓦解,故C项正确。11(2017资阳二模,24)公元前七世纪末,王畿内原邑的人民,以“夫谁非王之姻


    注意事项

    本文(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