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7讲课后古诗.docx

    • 资源ID:16679647       资源大小:817.90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7讲课后古诗.docx

    1、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7讲课后古诗暑假新初二辅导讲义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年 级:八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授课日期时 间主 题课后古诗八首学习目标1、把握课后八首古诗的文学常识,了解它们的情感及写作手法。教学内容1、 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2、 互动探索 上面这幅水墨画,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你能想到一些古诗吗?【知识梳理】作者介绍:作者未知朝代东汉末年出处古诗十九首作品简介诞生于东汉末年,原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因风格相近,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这组诗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是古典诗歌抒情诗的典范,被誉为“诗母”。刘勰的文

    2、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产生背景政治:社会动荡、宫廷暴乱、徭役赋税沉重、农民起义、外戚宦官专权经济:破坏严重、两极分化、朝不保夕思想:儒家经学、文学观念转变、老庄思想盛行、佛教传入内容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诗歌解读: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诗人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

    3、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赏析:1、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_2、“盈”字写出了什么?_ 3、此树“奇”,还是“何足奇”?_作者介绍:作者曹操生卒年155220朝代东汉末年字孟德籍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评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

    4、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作品简介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最后一章即第四章。其他三章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写作背景: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这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诗歌解读: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他首先点出要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

    5、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紧接上句既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如果擅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总结:问题探究:1、“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

    6、哲学思想?_2、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3、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_作者介绍:作者刘桢生卒年?-217朝代东汉末年字公干建安七子籍贯山东东平宁阳人评价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作品简介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蘋(pn)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歌解读: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

    7、“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把青松和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青松的坚忍不拔 ) 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总结: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

    8、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精神气节,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其用意是用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勉励他的堂弟在恶劣的环境中要正气凛然、不屈服的精神品质。问题探究:1、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_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_作者介绍:作者曹植生卒年192232朝代东汉末字子健谥号陈思王籍贯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评价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作品简介曹植自曹丕篡汉后,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中,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他在泰山梁甫行中,以白描的手法,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

    9、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诗歌解读: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这两句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痛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草丛林木中,多么荒凉,多么凄惨。这本是野兽出入的地方,可他们却长期的与野兽同居。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

    10、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问题探究: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_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作者介绍:作者晏殊生卒年991-1055朝代北宋字同叔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籍贯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评价 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作品简介 诗歌解读: 本诗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上片写把酒听歌的情境,淡淡写来,却蕴含着时间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深长叹惋。下片通过最有特征的具体事物

    11、和生活细节来深化上片的意境。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总结: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

    12、,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问题探究: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_2、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_作者介绍:作者欧阳修生卒年1007-1072朝代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籍贯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评价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人物简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

    13、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诗歌解读:这首词是采桑子共十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此句中“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14、此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休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是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总结: 这首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散文诠释。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问题

    15、探究:1.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 2.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_作者介绍:作者朱敦儒生卒年1081-1159朝代北宋字希真号籍贯洛阳人评价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261127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

    16、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诗歌解读: 上片写金陵登临之所见。开头两句,写词人登城楼眺远,触景生情,引起感慨。金陵城上的西门楼,居高临下,面向波涛滚滚的长江,是观览江面变化,远眺城外景色的胜地。接下来,作者写自己秋色中倚西楼远眺。“清秋”二字,容易引起人们产生凄凉的心情。词中所写悲秋,含意较深,是暗示山河残破,充满萧条气象。下片回首中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及其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簪缨”是贵族官僚的服饰,用来代人。“簪缨散”,说他们北宋灭亡之后纷纷南逃。“几时收”,既是词人渴望早日恢复中原心事的表露,也是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的愤懑和斥责。结尾一句,用拟人化的手法,寄托词

    17、人的亡国之痛和对中原人民的深切怀念。作者摒弃直陈其事的写法,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含蓄、深沉而动人。人伤心地流泪,已经能说明他痛苦难于忍爱了,但词人又幻想请托“悲风吹泪过扬州”,这就更加表现出他悲愤交集、痛苦欲绝。扬州是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过了淮河就到了金人的占领区。风本来没有感情,风前冠一“悲”字,就给“风”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总结:这首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下片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

    18、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问题探究: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_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_4.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_5.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_6.“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7.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_ 8.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暑假新八年级第17讲课后古诗.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