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docx

    • 资源ID:16678929       资源大小:72.53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docx

    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2.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和斗争史实,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上升,日本蓄谋侵略中国。(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乘机入侵朝鲜。2过程(1)丰岛海战:1894年7月底,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

    2、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主力尚存,李鸿章保船避战,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本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军进攻中国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

    3、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影响: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概念辨析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判断正误(1)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实力落后于日本。(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逐渐崛起,但中国开展洋务运动,大力学习西方科技,在实力上并不落后于日本。中国之所以战败根

    4、源在于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避战的政策。(2)马关条约是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开始。( )解析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事实上鸦片战争后英国就开始在中国开设船坞等工厂企业。深化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列强之间关系变化:从既勾结又争夺(以勾结为主)到争夺在华利益为主。(3)中华民族危机变得空前严重。(4)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洋务运动破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华势力增加。(5)民主革命进程变化:民族资本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民主

    5、革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战争开始:1900年6月,英、美等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联合发动侵华战争。(2)顽强阻击: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的顽强阻击;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3)妥协投降:慈禧太后逃跑途中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判断正误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使中国成为殖民地的企图。( )解析中国人民在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

    6、者,迫使列强改变瓜分中国的计划,而是“以华制华”,最终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深化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1时间:1901年9月。2内容和危害内容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

    7、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改设外务部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3.影响: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深化理解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辟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归纳总结在甲午中日

    8、战争中,清朝水陆两军在朝廷战和两派的争吵声中一败涂地。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京师、烧杀抢掠的民族耻辱步履蹒跚地迈入20世纪的。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知识结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解读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成为其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资本输出成为其对外侵略的主要目标。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体现了帝国主义新的侵略要求。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9、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农民阶级从朴素的阶级意识出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应用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正确的是()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认识。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岛被割让。“台湾

    10、民主国”的成立实际是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举措。故选B项。1印证教材观点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应用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材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应用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

    11、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获取材料信息材料一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肯宁咸乙未威海卫战事外纪应用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答案原因:作者认为中国政治腐败是战败的重要原因。材料二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应用依据材料二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影响。答案影响: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中国人民坚决抵御外敌,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重要原因。

    1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彰显爱国精神“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和收复失地、雪耻无望的悲愤心情。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台湾军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誓死保卫台湾,进行了长期的反割台斗争。清军将领刘永福主张坚决反抗日本对台湾的割占;台湾人民自发组成义军,英勇斗争。义军首领徐骧、姜绍祖等为反割台斗争献出宝贵的生命。爱国军民的殊死斗争,显示了他们维护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应用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13、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甲午海战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百日维新A BC D答案A解析由“海东龙泣舰沉波”可以得出是甲午海战;由“议和”得出;由“台人”“谣谍遍网罗”可以得出;没有涉及,故排除。1“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首诗反映了某历史事件产生的后果,这次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判断出台湾被外国割占,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D。2在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资本输出的条款是()A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D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答案C解析

    14、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正确。3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是指()A1842年 B1860年C1895年 D1901年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诗句及所学可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是在1895年马关条约中,故C正确。4.下图漫画出自1898年法国某画报,它可以看作()A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B“门户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C中西文化碰撞的艺术夸张D中国被瓜分的旁证材料答案D解析由题目中的时间“1898

    15、年”“宰割中国龙”及漫画中若干人屠龙的信息可知此应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本题应选D项。5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最主要原因()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列强间矛盾斗争加剧C中国人民长期的不屈的斗争D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政策答案C解析中国人民长期的不屈的斗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没有能实现瓜分中国图谋的最主要原因,故选C。6在近代某一条约签订时,列强要求赔款数额为4亿5千万两,用意是当时中国有4亿5千万人口,要每个中国人都要向他们交1两白银的“罚金”。材料中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

    16、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课时训练基础对点训练题组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1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争后,日本提出“在华设厂”,其共同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C导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局面的出现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答案D解析无论是商品输出还是资本输出,列强的根本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故选D。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

    17、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B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D错误。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中法马尾海战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B解析材料中“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描述的是洋务运动的成果经甲午中日战争一战而宣告破产,故

    18、B项正确。A、C、D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应排除。4梁启超说:“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及内容相关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项正确。题组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义和团运动5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义和团“反清复明”B命清军与洋人剿灭义和团C取悦侵略者以保证统治地位D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答案C解析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不断

    19、发生变化,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的统治。故选C。6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答案B解析从“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可以判断A正确。从义和团简单地“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

    20、复见太平”,可见其斗争方式不当,D正确。从“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的评价,可知作者对义和团反抗侵略是肯定的,C项与材料相符。从作者认为义和团这种“处势应变”的方法“非宜”来看,可知B与材料不符。7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獗,政府偏袒教会,压制民众,最终激起了民变,爆发了义和团运动,故选C项。题组3辛丑条约的签订81901年正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此案祸首诸臣,昨已降旨,分别严行惩办,按照各国全权大臣照会,尚须加重除载勋已赐令自尽,毓贤已饬即

    21、行正法,均各派员前往监视外,载漪、载澜均定为斩监候罪英年、赵舒翘昨已定为斩监候,著即赐令自尽。据此可知()A清政府重用反帝官员B外交成为清朝头等大事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严惩对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员,故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B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C拆毁京津沿线炮台D准许列强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答案B解析注意关键信息“清政府成了洋人

    22、的朝廷”。B项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故选B。10“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款项用于履行此项条约内容。这里的条约指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辛丑条约中规定拆毁北京到大沽口沿岸炮台,D正确;A、B、C不涉及拆毁炮台的信息,排除。综合提升训练11甲午战争前,日本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财界也大力支持日本为战争发行的军事公债。清朝恰好相反,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准备庆祝慈

    23、禧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这段材料说明()A社会政治是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B中国海军军事装备远远落后于日本C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D慈禧万寿庆典直接导致中国战败答案A解析材料中分析日本政府和社会支持海军建设,相反中国政府却阻挠和破坏海军建设,显然社会政治是决定甲午中日战争胜负的根本,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日海军的装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直接原因是军队战斗力和指挥的失误,故D项错误。12“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

    24、。虽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A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C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D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爱国心所发”强调的是爱国,“拒外国人为目的”强调的是反帝,所以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革命性,C项是符合题意。13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A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B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顽

    25、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从关键信息分析可知,反对者认为议和签订不平等条约带来列强侵略中国的巨大危害,C正确;这些反对者都是封建统治者,不可能深刻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本质,A排除;题干反映反对者对时局的认识较清,没有涉及“天朝上国”的观念,B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4“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该言论最有可能发表于()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答案D

    26、解析“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等字眼强调了清政府已经成为了洋人的朝廷,这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所以选D。15如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中国现形记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近代社会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C中国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D近代中国呈现国富民穷的格局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907年”分析,此时处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漫画寓意是提勺(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

    27、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者约2万人。据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记载:“当时日本官员的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36人(后考察生还者有800余人)。而这36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材料二一份出版于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公元1894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10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面。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

    28、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让人触目惊心。(1)材料一中旅顺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你如何看待日本一些史学家所述“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的观点?(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认识?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该观点是错误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2)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3)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解析第(1)题由“1894年”“旅顺”等关键词可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评价日本史学家观点时应首先否定,然后结合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及中国的腐败落后分析必然性,点出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第(2)题,要明确时事新报是重要史料,既为研究当时历史提供资料,同时据其内容看又是罪证。第(3)题要向反思战争,勿忘国耻等方面拓展。


    注意事项

    本文(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