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实验十二蜱螨的形态观察和螨病的诊断技术.docx

    • 资源ID:16671268       资源大小:26.7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实验十二蜱螨的形态观察和螨病的诊断技术.docx

    1、实验十二蜱螨的形态观察和螨病的诊断技术 实验十二蜱、螨的形态观察和螨病的诊断技术 掌握蜱螨及其病料的采集方法, 认识各种蜱螨的一般形态特点; 掌握疥螨、 痒螨的主要区别; 掌握螨病的诊断方法。 了解蜱螨对畜禽健康的危害方式。 器械: 体视解剖显微镜、 透视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标本瓶, 剪刀、 镊子、 手术刀。 药品: 50%甘油溶液、 5%甘油酒精(70%); 5%或 10%福尔马林、 布勒氏(Bless) 液 蜱、 螨所引起的疾病诊断是以临床症状和病原诊断为依据的, 从各种病料中检出病原体是诊断的重要手段。 病原体的形态结构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所以要通过本实验掌握蜱、 螨的形态

    2、特点和螨病的诊断方法。 1 禽畜体上蜱、 螨的采集。 (1) 禽畜体上蜱的采集。 在禽畜体表, 常有蜱类寄生, 蜱的个体较大, 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发现。 在检查发现后用手或小镊子捏取, 或将附有虫体的羽或毛剪下, 置于培养皿中, 再仔细收集。 寄生在畜体上的蜱类, 常将假头深刺入皮肤, 如不小心拔下, 则可将其口器折断而留于皮肤中, 致使标本既不完整, 且留在皮下的假头还会引起局部炎症。 拔取时应使虫体与皮肤垂直, 慢慢地拔出假头, 或以煤油、乙醚或氯仿抹在蜱身上和被叮咬处, 而后拔取。 (2) 禽畜体上螨的采集。 疥螨、 痒螨的刮取与观察。 螨的个体较小, 常需刮取皮屑, 于显微镜下寻找虫体或

    3、虫卵。 首先详细检查病畜全身, 找出所有患部, 然后在新生的患部与健康部交界的地方, 剪去长毛, 用锐匙或外科刀在体表刮取病料, 所用器械在酒精灯上消毒后, 与皮肤表面垂直, 反复刮取表皮, 直到稍微出血为止,此点对检查寄生于皮内的疥螨尤为重要。 将刮到的病料收集到培养皿或其他容器内, 取样处用碘酒消毒。 在野外进行工作时, 为了避免风将刮下的皮屑吹去, 刮时可将刀子沾上甘油或甘油与水的混合液。 这样可使皮屑粘附在刀上。 将刮取到的病料收集到容器内带回准备检查与标本制作。 a 直接检查法。 将刮下物放在黑纸上或有黑色背景的容器内, 置温箱中(3040) 或用白炽灯照射一段时间, 然后收集从皮屑

    4、中爬出的黄白色针尖大小的点状物在镜下检查。 此法较适用于体形较大的螨(如痒螨)。 检查水牛痒螨时, 可把水牛牵到阳光下揭去油漆起爆 状的痂皮, 即可看到淡黄白色的麸皮样缓慢爬动的痒螨。 还可以把刮取的皮屑握在手里, 不久会有虫体爬动的感觉。 b 显微镜下直接检查法。 将刮下的皮屑, 放于载玻片上, 滴加 50%甘油溶液, 覆以另一张载玻片。 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 置显微镜下检查。 c 虫体浓集法。 为了在较多的病料中, 检出其中较少的虫体, 可采用浓集法提高检出率。 先取较多的病料, 置于试管中, 加入 10%氢氧化钠溶液。 浸泡过夜(如急待检查可在酒精灯上煮数分钟), 使皮屑溶解, 虫体自皮

    5、屑中分离出来。 而后待其自然沉淀(或以每分钟 2019r 的速度离心沉淀 5min ) , 虫体即沉于管底, 弃去上层液, 吸取沉渣镜检。 也可采用上述方法的病料加热溶解离心后, 倒去上层液, 再加入 60%硫代硫酸钠溶液, 充分混匀后再离心 23min, 螨体即漂浮于液面, 用金属圈蘸取表面薄膜, 抖落于载玻上, 加盖玻片镜检。 d 温水检查法。 即用幼虫分离法装置, 将刮取物放在盛有 40左右温水的漏斗上的铜筛中, 经 0.51h, 由于温热作用, 螨从痂皮中爬出集成小团沉于管底, 取沉淀物进行检查。 也可将病料浸人 4045的温水里, 置恒温箱中, 12h 后, 将其倾在表玻璃上, 解剖

    6、镜下检查。 活螨在温热的作用下, 由皮屑内爬出, 集结成团, 沉于水底部。 e 培养皿内加温法。 将刮取到的干的病料, 放于培养皿内, 加盖。 将培养皿放于盛有 4045 温水的杯上, 经 1015min 后, 将皿翻转, 则虫体与少量皮屑粘附于皿底, 大量皮屑则落于皿盖上, 取皿底检查。 可以反复进行如上操作。 该方法可收集到与皮屑分离的干净虫体, 供观察和制作封片标本之用。 蠕形螨的检查。 蠕形螨寄生在毛囊内, 检查时先在动物四肢的外侧和腹部两侧、 背部、 眼眶四周、 颊部和鼻部的皮肤上按摸有否砂粒样或黄豆大的结节。 如有, 用小刀切开挤压, 看到有脓性分泌物或淡黄色干酪样团块时, 则可将

    7、其挑在载片上, 滴加生理盐水 12 滴, 均匀涂成薄片, 上覆盖片, 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 周围环境中蜱螨的采集。 (1) 畜舍地面和墙缝内的蜱螨的采集。 在牛舍的墙边或墙缝中, 可找到璃眼蜱。 在鸡的窝巢内栖架上, 可找到软蜱和刺皮螨。 (2) 牧地上蜱的收集。 用白绒布旗一块, 长 45100cm, 宽 25100 cm, 一边穿入木棍, 在木棍两端系以长绳, 以便拖曳。 将此旗在草地上或灌木间拖动, 草地或灌木上的蜱即附着在旗面上。 检查并收集于小瓶内。 在动物体表或外界环境中采集到蜱螨类, 可按以下方法固定和保存。 1 湿固定。 蜱、 螨用液体固定可使标本保持原来形态, 利于教学和

    8、科研用。 蜱应小心地由动物体表摘下或在拖网上取下, 防止蜱的假头断落, 先投入开水中数分钟, 让其肢体伸直, 便于日后观察。 然后保存在 70 %酒精内, 为防止酒精蒸发使蜱的肢体变脆, 可加入数滴甘油。 或把蜱螨类先投入经加温的 70%酒精(6070) 固定, 一天后保存于 5%甘油酒精(70%) 中; 也可用 5%10%福尔马林和布勒氏(Bless) 液(福尔马林原液 7ml, 酒精(70%) 90ml, 冰醋酸(临用前加入) 35ml 混合配成)固定保存。 固定液体积须超过所固定标本之体积的 10 倍以上, 标本方能不坏。 如此保存的蜱螨标本可供随时观察。 上述的固定液固定的标本, 可用

    9、来制片观察其外部构造用。 若为作切片标本, 以用布勒氏固定液为佳。 所有保存标本须详细记录标本名称、 宿主、 采集地点、 采集日期及采集者姓名。 用铅笔写好标签放入瓶内, 保存标本的瓶应用蜡封严。 2 湿封法。 螨螨类标本通常不染色, 不作完全脱水, 可用湿封法制成标本。 即用新鲜采得的病料散放在一块玻璃上, 铺成薄层, 病料四周应涂少量凡士林, 防止虫体爬散, 为了促使螨类活动加强, 可将玻璃稍微加温, 然后用低倍镜检视, 如发现虫体爬行于绒毛和皮屑之间, 即时用分离针尖挑出单独的虫体, 放置在预先安排好的其上有一滴布勒氏( Bless) 液的载玻片上, 移到显微镜下判定其需要的背或腹面,

    10、然后盖一个 1/4 盖片的小盖片, 再用分离针尖轻压小盖片, 并作圆圈运动, 尽量使其肢体伸直。 待自然干燥约 1 周时间, 再在小盖片上加盖普通盖片, 用加拿大胶封固, 即成为永久保存的标本了。 (3) 蜱螨的的鉴定分类。 蜱、 螨的鉴定分类, 均以其外部形态结构为依据。 可直接在解剖镜下或低倍显徽镜下观察, 也可制成永久装片标本观察。 各类蜱螨的形态结构特征参照本实验后面所附的参考资料部分。 1 蜱螨都是雌雄异体的, 尤其在蜱, 雌雄虫体的大小差异极大, 雌虫较雄虫要大得多, 如不注意,则采集的将均为大形的雌虫, 而遗漏了雄虫, 但雄虫却正是鉴定虫体时的主要依据, 缺少雄虫将给种类鉴定带来

    11、困难。 2 如采到的虫体饱食有大量的血液, 则在采集后因先存放一定时间, 待体内吸食的血液消化吸收后再行固定, 否则血凝结在消化道内不易溶解, 制片后不透明。 3 蜱多在春夏季活动, 螨多在冬季活动。 硬蜱寻找寄主吸血多在白天, 软蜱吸血多在夜间。 蜱螨对于寄生部位也有一定的选择性, 多数寄生于寄主体表皮肤柔软而毛少的部位。 根据蜱螨的发育规律和生活习性, 确定采集虫体的时间和部位。 4 虫体和病料采取中应严防散布病原。 1 简述蜱的采集、 固定与观察方法。 2 简述螨的采集、 固定与观察方法。 3 总结疥螨和痒螨的主要区别。 蜱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蜘蛛纲(Araneid

    12、a)、 蜱螨目 (Acarina)、 蜱亚目(Ixodides)。 蜱亚目又分为硬蜱科(Ixodidae) 和软蜱科(Argasidae)。 1 硬蜱。 (1) 一般形态。 硬蜱属于硬蜱科(Ixodidae), 硬蜱的成虫呈长椭圆形, 背腹扁平。 吸过血的硬蜱雌雄大小相差悬殊。 身体分为假头部和躯体部两个主要部分。 假头。 位于驱体前端, 狭窄, 向前突出, 其结构包括假头基和口器。 (图 12-1) a 假头基。 呈矩形、 六角形、 亚三角形或梯形。 表面或具稀疏的刻点(punctation)。 在雌蜱假头基上有一对凹下的孔区(porose area ) , 由许多个小凹点聚集组成, 孔区常

    13、因种类而不同。 雄蜱无孔区。 b 口器。 位于假头基前方, 由螯肢、 脚须(须肢) 和口下板三部分组成。 图 1 21 硬蜱假头的构造(引自孔繁瑶) A. 腹面: 1 . 假头基 2. 螯肢鞘 3. 螯肢干 4. 口下板 5. 须肢 I -I V 6. 内趾 7. 外趾 B. 螯肢及其尖端的放大: 8. 螯肢鞘 9. 螯肢干 10. 肌腱 1 1. 内外肢及其锯齿 1 3. 内趾 1 4. 螯肢干 15. 内趾的肌腱 脚须: 两侧为一对脚须, 共四节, 分第一、 二、 三、 四节。 第四节最小, 居于第 3 节腹面的凹窝内。 在鉴定上有意义的是第二、 第三节, 其长度与宽度随种属而不同。 脚须

    14、的内侧形成沟槽, 抱合着螯肢与口下板。 并在吸血时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螯肢: 一对, 位于两脚须之间的上方, 为一对长杆状结构, 其末端具定趾(靠内侧) 与动趾(靠外侧), 两趾都有大的锯齿, 供切割寄主皮肤之用。 每一螯肢外由螯肢鞘包绕, 尖端露出鞘外。 口下板: 一个, 位于螯肢的腹方, 其腹面有成纵列的向后的尖齿, 为吸血时穿刺与附着的重要器官。 鳌肢和口下板之间为口腔。 口腔后端腹侧有口通入咽部, 背侧有唾液管口。 躯体。 分背面和腹面两部分叙述。 背面 a 盾板。 背面之最显著的构造是盾板。 是虫体背面的一个几丁质增厚部分。 在雌蜱, 盾板只占背部前部的大约 1/3, 在雄蜱则几乎覆

    15、盖整个背面。 在盾板上有颈沟(cervical groove), 在雄蜱还有侧沟(lateral groove)。 b 眼。 有或无, 有眼时 1 对, 其位置是在盾片前部两侧的边缘上, 是一种小的, 较透明的半圆形隆起。 c 缘垛。 有或无, 某些种雄蜱的盾板后缘有方块形的格块, 通常为 11 块, 正中的一个有时较大,色淡而透明, 称中垛。 也有些种类的体末端突出, 形成尾突。 腹面 d 足。 若虫和成虫腹面有足 4 对(幼虫 3 对), 每足由 6 节组成, 由体侧向外分别称之为基节、转节、 股节、 胫节、 后附节和附节。 附节末端有一对爪, 爪间有爪垫。 基节固着于体壁上, 不能活动,

    16、其上通常分裂为内距和外距。 在第 23 基节间有基节腺的开口。 在第一对足的跗节近端部的背缘上有哈氏腺, 为嗅觉器官。 各节的形态尤其基节在分类上极为重要。 e 生殖孔。 在腹面前部正中有横裂的生殖孔。 f 肛门。 位于体后部正中距体后缘不远处。 g 在雄蜱腹面的板和沟(图 12-2) 在雄蜱腹面的板: 雄蜱腹面有几块几丁质板, 其数目因蜱不同而异, 其模式类型包括: 生殖前板(pregenital plate): 一块, 位于生殖孔之前。 中板(median plate): 一块, 位于生殖孔与肛门之间。 侧板(epimral plate): 一对, 位于体侧缘的内侧。 肛板(anal pl

    17、ate): 一块, 位于肛门周围, 紧靠中板之后。 肛侧板(adanal plate): 一对, 位于肛板的外侧。 有些蜱属的腹面只有一对肛侧板和位于其外侧的一对副肛侧板(accessory plate ) , 如扇头蜱属和牛蜱属。 也有些蜱, 腹面的几丁质板全缺, 如革蜱属和血蜱属。 气门板(stigmal plate): 腹面有气门板(stigmal plate)一对, 位于第 4 对足基节的后外侧, 其形状因种类而异, 呈圆形、 卵圆形, 逗点形或其它形状, 有的向后延伸成背突, 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 在腹侧的沟: 通常有在生殖孔两侧的一对向后伸展的生殖沟(genital groove)

    18、和在肛门之前或肛门之后的肛沟(anal groove)(图 123) 图 1 2-2 革蜱的外部构造(引自孔繁瑶) I . 腹面观 II . 背面观 1 假头基 2. 须肢第二节 3. 须肢第三节 4. 口下板 5. 须肢第四节 6. 须肢第一节 7. 假头 8 基节 9. 转节 1 0. 股节 11 . 胫节 12. 前跗节 13. 跗节 14. 生殖孔 1 5. 生殖沟 16. 气门板 17. 肛门 18. 肛沟 1 9. 缘垛 20. 颈沟 21 . 眼 22. 侧沟 图 1 2-3 硬蜱的外部构造(自孔繁瑶) A. 背面观 B. 腹面观 a. 躯体 b. 假头 1 . 假头基 2. 须

    19、肢 3. 口下板 4. 盾板 5. 肩突 6. 生殖孔 7. 肛门 8. 气门板 9. 肛板 1 0. 肛侧板 11. 侧板 1 2. 中央板 13. 生殖前板 1 4. 第一基节 15. 转节 1 6. 股节 1 7. 胫节 18. 前跗节 1 9. 跗节 20. 内距 21. 第四基节上的突起 22. 附属器 23. 爪间突 24. 爪 25. 哈氏器 26. 伪关节 (2) 分类。 硬蜱科的种类较多, 已知有 700 多种, 分属于 12 个属, 其中对兽医学有重要意义的有六个属, 兹分述其要点如下(图 124)。 图 1 2-4 常见硬蜱科六属两性分类特征的比较(引自孔繁瑶) 1 .

    20、硬蜱属 2. 璃眼蜱属 3. 革蜱属 4. 血蜱属 5. 扇头蜱属 6. 牛蜱属 1 2 3 4 5 6 硬蜱属。 有肛前沟, 盾板无花斑, 无眼, 无缘垛。 气门板呈圆或卵圆形。 须肢和假头基的形状不一。 雄蜱腹面有生殖前板 1, 中央板 1, 肛板 1, 侧板 2 , 肛侧板 2。 通常为三宿主蜱。 血蜱属(盲蜱属)。 有肛后沟, 盾板无花斑, 无眼, 有缘垛。 须肢短, 第二节外展, 超出假头基之外。 假头基呈矩形。 第 1 转节背面有刺。 气门板在雄蜱呈圆形或豆点形, 雌性圆或卵圆形。 雄蜱腹面无几丁质板。 属于三寄主蜱。 革蜱属(矩头蜱属)。 有肛后沟, 盾板上有银灰色花斑, 有眼,

    21、 有缘垛。 须肢粗壮。 假头基呈方形。 各足基节依次增大, 第四对基节最大, 第 1 基节雌雄都分叉。 气门板呈卵圆形或逗点形。 雄蜱腹面无几丁质板。 属于三寄主蜱。 璃眼蜱属。 有肛后沟, 盾板上有或无花斑, 如有时只限于足上。 有或无缘垛。 须肢长。 假头基近三角形。 气门板呈逗点形。 雄蜱腹面有肛侧板, 有或无副肛侧板; 体后端有 12 对肛下板或付缺。 有眼。 虫体大, 属于二寄主蜱。 扇头蜱属。 有肛后沟, 盾板大半无花斑, 有眼, 有缘垛。 须肢短。 假头基呈六角形。 第 1 基节分叉。 气门板呈长逗点状。 雄蜱腹面有肛侧板, 也常有副肛侧板。 牛蜱属(方头蜱属)。 无肛沟, 盾板

    22、无花斑, 有眼, 无缘垛。 须肢粗短。 假头基呈六角形。 第1 基节分叉。 气门板呈圆形或卵圆形。 雄蜱腹面有肛侧板和副肛侧板, 体后端或具尾突。 未吸血的成虫体小。 2 软蜱。 (1) 一般形态。 软蜱属于软蜱科(Argasidae)。 软蜱最显著的特征是: 躯体无盾板, 全为弹性的革状的表皮所成, 雄蜱较厚而雌蜱较薄, 故称软蜱。 假头从背面看不到, 居于前部腹侧的头窝内, 头窝两侧有 1 对叶片称为颊叶。 假头的头基小, 近方形, 没有孔区, 须肢是游离的不紧贴于口器两侧, 共分 4节, 可自由转动, 各节为圆柱形, 末节不缩人, 而末数节向下后弯曲。 口下板不发达, 齿亦小。 躯体背腹

    23、均无几丁质板, 表皮上或有乳突或有圆的凹陷, 腹面前端有时突出称为顶突。 背腹侧也有各种沟, 但与硬蜱不同。 在腹侧的沟有生殖沟 ( genltal groove) (在生殖孔之后)、 肛前沟 (pre-anal groove)(在肛孔之前)及肛后横沟(trans - verse postanal groove)。 生殖孔与肛孔的位置与硬蜱者相同。 气门小,气门板也小, 居体之两侧在第 4 对足基节之前外侧。 沿基节内外侧有褶突, 内侧为基节褶, 外侧为基节外褶。 多无眼, 如有则在第 1 、 2 对足之间。 足的结构与硬蜱相似。 但基节无距; 附节和后附节背缘有瘤突, 一般比较明显, 其数目

    24、和大小是分类依据。 爪垫退化或付缺。 (2) 分类。 软蜱科中与兽医有关的, 重要的有锐缘蜱属和钝缘蜱属。 锐缘蜱属(Argas)。 体扁, 背腹面的面积等大, 体缘锐利, 吸满血后仍甚显著。 体缘由平行而紧密的细线或小的方块组成, 在背腹面间有清楚的缝线。 假头距体前端或近或远。 表皮革状, 有小皱褶,并有小圆形的钮状突, 顶部凹陷, 在凹陷的中央常有一小毛。 背腹面有大小不同而透明的圆形小板排成放射状的行孔。 在我国已报告有三种, 如波斯锐缘蜱(Argas persicus oken) 为鸡的体外寄生蜱, 居鸡窝缝内, 山西某地很多; 在新疆也有发现, 可以说分布于整个西北地区(图 125

    25、)。 钝缘蜱属(Ornithodoros)。 体略呈扁形, 但体缘圆钝, 背腹面间无清楚的缝线分开。 吸满血后背面通常明显地凸出。 假头距体前端或远或近。 口下板发达; 通常在雌雄之间或若虫与成虫之间大致相似。 表皮革状, 由圆形小板或乳突构成各种图案。 顶突 (hood) 及颊(cheek) 或有或无。 有些种类有眼。 如拉合尔钝缘蜱 (Ornithodoros lahorensis Neum ) 主要寄生于绵羊, 也有的寄生于牛、 马、 骆驼等牲畜(图 126)。 1 2-5 波斯锐缘蜱的形态构造(引自孔繁瑶) A. 背面观 B. 腹面观 C. 假头腹面观 1 - 4 须肢节 I . I

    26、I . I I I . I V 节 5. 螯肢干 6. 螯肢的定趾(内趾) 7. 螯肢的动趾(外趾) 8. 口下板 9. 须肢后毛 1 0. 口下板后毛 11 . 假头基 1 疥螨。 疥螨属于节肢动物门、 蜘蛛纲、 蜱螨目(Acarina)、 疥螨科( sarcoptidae ) 。 主要特征为成蜱体小, 呈圆球形, 背面隆起, 腹面扁平。 盾板有或无, 口器短, 螯肢和须肢粗短。 假头背面后方有 1 对粗短的垂直刚毛或刺。 足粗短, 足末端有爪间突吸盘或长刚毛, 吸盘位于不分节的柄上。 雄蜱无性吸盘和尾突(图 12-7)。 可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 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表皮层内, 并能掘凿隧道,

    27、吸食表皮深层的细胞液和淋巴液为营养, 引起患畜剧烈的痒觉和各种类型的皮肤炎。 本科与兽医有关的有三个属, 即疥螨属(Sarcoptes) ,背肛螨属(Notoedres) 和膝螨属(Cnemidocoptes)。 其中疥螨属最重要。 疥螨属(Sarcoptes)。 体近圆形, 口器短, 基部有一对刺; 螯肢和须肢粗短。 足短而圆, 第 4 对足几乎全部被遮于腹下。 雌螨在足 1、 2、 雄螨在足 1、 2、 4 有吸盘, 吸盘的柄不分节。 表皮有皱纹; 背面中部有三角形麟状突及棒状短刺。 肛门位于躯体末端。 雄螨无生殖吸盘, 体末端亦不呈凸缘。 图 1 2-6 钝缘蜱的形态构造(自孔繁瑶) A

    28、. 雌虫侧面观 B. 雄虫腹面观 1 . 4. 眼 2. 基节上皱褶 3. 生殖孔 5. 基节皱褶 6. 气门 7. 肛门 8. 肛后中沟 9. 肛后横沟1 0. 肛前沟 11. 第四基节 12. 第三基节 1 3. 第二基节 14. 第一基节 15. 假头 16. 顶突 图 1 2-7 疥螨(仿 Hi rst) 1 . 雄虫 2. 雌虫 2 痒螨。 痒螨属于节肢动物门、 蜘蛛纲、 蜱螨目(Acarina)、 痒螨科(Psoroptidae) 。 主要特征是, 成螨比疥螨大些, 躯体呈长椭圆形。 假头背面后方无粗短垂直刚毛。 躯体后部有大而明显的盾板。 足较细长, 末端具爪间突吸盘或长刚毛,

    29、吸盘位于分节的柄上。 雄螨有两个性吸盘和两个尾突 (图 12-8)。 痒螨是家畜体表一类永久性寄生虫, 多寄生于绵羊、 牛、 马、 水牛、 山羊和兔等家畜, 以绵羊、 牛、 兔最为常见。 痒螨对绵羊的危害性最大, 给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 本科与兽医有关的也有三个属即痒螨属(Psoroptes), 足螨属(Chorioptes) 和耳痒螨属(Otodectes)。 其中痒螨属最重要。 痒螨属(Psoroptes)。 虫体呈长圆形, 体长 0.50.9mm, 肉眼可见。 口器长, 呈圆锥形; 螯肢细长, 两趾上有三角形齿; 须肢亦细长。 躯体背面表皮有细皱纹。 肛门位于躯体末端。 足较长, 特别是

    30、前两对。 雌虫的第 1、 2、 4 对足和雄虫的前 3 对足都有吸盘, 吸盘长在一个分三节的柄上。 雌虫的第 3对足上各有两根长刚毛。 雄虫第 4 对足特别短, 没有吸盘和刚毛。 雄虫躯体末端有两个大结节, 上各有长毛数根, 腹面后部有两个性吸盘; 生殖器居于第 4 基节之间。 雌虫躯体腹面前部有一个宽阔的生殖孔,后端有纵裂的阴道, 阴道背侧为肛门。 疥螨科和痒螨科的分属、 各属螨类的足和肛门的形态鉴别见表 17-1。 图 1 2-8 痒螨 ( 仿 Baker ) 1 . 雌虫 2. 雄虫 表 17-1 疥螨和痒螨类的区别要点 (自孔繁瑶) 足 的 特 点 类 别 雌 雄 肛门位置疥螨属 足

    31、1: 2 有长柄不分节的吸盘 足 1: 2: 4 有长柄不分节的吸盘 体末端 背肛螨属 同上 同上 体背侧 疥 螨 类 膝螨属 足无吸盘 足 1: 2: 4 有长柄分节的吸盘 体末端 痒螨属 足 1: 2: 4 有长柄分节的吸盘 足 1: 2: 4 有长柄分节的吸盘 体末端 足螨属 足 1: 2: 4 有短柄不分节的吸盘 足 1: 2: 3: 4 有短柄不分节的吸盘,第四足极小。 体末端 痒 螨 类 耳痒螨属 足 1: 2 有短柄的吸盘, 第四足极小 足 1: 2: 3: 4 有短柄的吸盘, 第四足极小 体末端 3 蠕形螨。 蠕形螨又称脂螨或毛囊虫, 属于节肢动物门、 蜘蛛纲、 蜱螨目(Acarina)、 蠕形螨科(Demod


    注意事项

    本文(实验十二蜱螨的形态观察和螨病的诊断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