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间词话》教学计划.docx

    • 资源ID:1666933       资源大小:11.7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间词话》教学计划.docx

    1、人间词话教学计划(一)什么是“境界”问题1:选文提出的中心概念是什么?设计意图及启发引导过程围绕全文的一个中心概念是“境界”。这个问题并不难,学生通读全文后基本都可以得出结论。虽难度不大,但因此概念是全文论述的中心,仍然需让学生加以明确。问题2:境界有什么作用?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这个问题在第一则,设置此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筛选信息,同时也加深对“境界”的理解。问题3:从哪些角度来理解境界?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选文中,作者对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写境与造境”、“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和“景境与情境”。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更大范围地去筛选与概括,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与概括能

    2、力”。(二)什么是“造境”和“写境”问题: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描述什么是“造境”,什么是“写境”,并举例说明。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针对第二则设问,主要目的是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后的转述能力,第二是培养理解后的应用能力。此问难度比较大。主要抓住“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一句中的“理想”与“写实”两词的理解,根据注解实则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然后抓住展开论述部分的“合乎自然”与“临于理想”两个短语。显然前者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贴近自然”,后者“贴近自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后可以提问学生,按此意思进行表述,只要意思清楚即可,不必强求一律。“造境”表述为“按主观理想虚构而成”,“写境”表述为

    3、“按客观自然描写而成”。至于“举例说明”可以从自己学过的诗词或文章中选择,可以事先提供一些已经学过的诗文,有助学生根据理解进行辨别、判断。(三)什么是“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问题1:结合作者所举之例,谈谈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针对第三则设问,也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引导理解的第一步要从上一则“写境”与“造境”引申过来,二者有相同之处。第二步要从原文所举之例入手,主要抓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与“悠然见南山”的比较切入。可以再细分出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如“两句都有一个可以问,可以见的我,为什么说是无我呢?”“问与见的时候作者所带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等等。第三步,

    4、通过所举之例,结合原文的引申论述引导学生理解。抓住“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两句的比较。通过引导,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的大概差别。“泪眼”有一个可以“流泪之眼”,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故为“有我”;“见南山”虽有个可“问”之我,可是这个“我”并没有带任何主观感情,是“站在物的角度来观物”,是“以物观物”故为“无我”。最后引导学生对二者用文字进行表述。“无我之境”是作者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然物化的境界。“有我之境”是作者带着强烈主观感情色彩观察外物,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问题2:按作者看来,两者之间的核心区别点在哪

    5、里?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为上一问的备选问题。二者的区别点是“心与物的关系远近”。问题3:理清 3、4则论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层次。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这也是备选问题,在第1问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用此问题先引导学生理清脉络层次帮助理解。3、4则是合起来论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大概从三个层次进行论述。“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此句为观点。“泪眼”后为引用论证。“有我之境,以我观物何者为物”与第4则从“观物方式”和“心境不同”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的区别。“古人为词能自树立耳”从“创作的难易之别”的角度进行区别。这是细节处的层次脉络,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文本的能力应大有益处。问题

    6、4:作者对两者有何看法?你个人认为呢?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针对上一问的第层,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透过文本去把握作者的观点倾向的能力。从文本本身来看,作者似乎更倾向于“无我之境”,通过“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可以感受得到。当然对此问题的看法可以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问题5:“于静中得之”与“于由动之静时得之”如何理解,有何区别?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针对第4则设问,个人认为这是本文最难的一个点这是课后才发现的。所谓的“于静中得之”意思是“超越世俗,去除妄念,宁思息虑,离情绝欲,以散淡静谧的心境(甚至是无心)来看待外物”;而“于动之静时得之”意思是“在强烈的

    7、情感的动态作用下,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写”。另外,这对于学生写作有些帮助。当情感发生的时候(心念的动),我们往往为情所牵,沉浸在情感之中而无法自拔。而当情感过去了以后,我们也顺其自然,没有及时去“观照”,去“体验”。要写好作文,及时地“反观自身的起心动念”是必须的。问题6:能不能从所学过的诗文中选择一些片段或语句作为两者的例证。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为上一问的延续。学生真正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以后举例并不难。(四)理解作者修养与作品所蕴含境界的关系问题1:境界在哪里在景物里,在作品里,在作者的心里,在读者的心里?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以上部分大概一课时,主要解决“境界”的问题。这是一个过

    8、渡性问题,目的在于从前半部分的“境界”过渡到后面的“作者、读者与作品所蕴含境界”的关系。至于“境界到底在哪里”恐怕不能一概而论,既在于作者创作时的“景、情与心境”,也在于读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转化的“景与情与心境”。此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即可,不必追求统一答案。问题2:在作者看来,决定作品的境界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具体论述的句子。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题针对第8则和第9则,至于第7则暂时不讲,留待后面解决。第8则作者所举的“东坡词”与“稼轩词”主要目的在于说明作者“内在胸襟、气度”对于诗词创作的作用。第9则侧重论述“人格真切”对于诗词境界的重要意义。这通过“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即可得知。问

    9、题3:王国维认为创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才能提升个人境界?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题为上两个问题的总括,即首先要“人格真切”,其次要具备“内在的胸襟、气度”。问题4:你同意作者关于“东坡词旷”和“稼轩词豪”的说法吗,请举例说明。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这是一个较难的问题,说它难倒不在于理解,更多的是体会。如何是“旷”,如何是“豪”对于学生来说,体会起来有难度。这里选择苏轼的定风波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两首比较典型的、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词来让学生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个人体会畅所欲言。问题5: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提升个人境界?方法是什么?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题针对第10则,谈诗人修养与文学创作的基本规

    10、律。“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谈的实际是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写作过程中,即要深入生活,充分了解、把握写作的对象,又不能完全受写作对象的限制。这里可以举学生已经学过的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作为说明。问题6:如何理解“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这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什么启发?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题是上一问题的备选问题,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理解畅所欲言。问题7:作者认为提升个人境界有什么样的过程?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题针对第7则设问。个人认为如果把后面几则的顺序稍作调整可能更便于讲解,也更便于学生理解。调整以后的思路是:先讲作者个人的修养的基本要求,人格真切和胸襟气度;再讲修养的

    11、方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最后说个人修养形成的过程,即“三个阶段”。(五)总结全文问题1:总结几则选文的层次脉络?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此问题在于对全文进行总结。“把握结构、理清思路”是一般阅读教学都必须解决的问题。问题2:学习了这篇文章,作为读者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境界?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文中虽未对读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创作过程与阅读过程实则一体而两面,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唯一途径是按作者的修养的要求提高个人修养。此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白,提高个人修养是读懂作品,深入把握作品的唯一途径。六、板书设计略七、作业自选一篇学过的诗词或文章,从“境界”的角度写一篇赏析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设计说明作业在于对课堂所学的知识的巩固、拓展,并尽可能以此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本课主要学习王国维“境界”思想,但是只是理解此一观点是不足的,更重要的要通过学习与适当训练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学过的最为喜欢、最拿手的一首诗来分析。目的在于分析的方法与能力。


    注意事项

    本文(《人间词话》教学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