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 资源ID:16648103       资源大小:19.3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1、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含答案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含答案)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和反应物的总能量是不同的。以下是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请考生练习。1.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E表示活化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D2.(上海十三校联考)化学家借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和热能,用空气和水作原料成功地合成了氨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合成中所有的电能和热能全部转化为化学能B.该合成氨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C.空气、水、太阳能均

    2、为可再生资源D.断裂N2中的NN键会释放出能量【答案】C3.已知:1 mol H2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 kJ 的能量;1 mol Cl2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由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 mol HCl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 kJ/mol【答案】C

    3、【解析】根据反应热的含义,生成2 mol氢氯键放出热量4312 kJ,断裂1 mol H2和Cl2分别吸收热量436 kJ、243 kJ,故H=436+243-4312=-183 kJ/mol。4.已知在298 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如下:C(s)+O2(g)=CO(g) H1=-110.5 kJ/molC(s)+O2(g)=CO2(g) H2=-393.5 kJ/mol则C(s)+CO2(g)=2CO(g)的H为()A.+283.5 kJ/mol B.+172.5 kJ/molC.-172.5 kJ/mol D.-504 kJ/mol【答案】B【解析】根据盖斯定律,H=2(-110.5 kJ

    4、/mol)-(-393.5 kJ/mol)=+172.5 kJ/mol。5.已知:Cu(s)+2H+(aq)=Cu2+(aq)+H2(g) H12H2O2(l)=2H2O(l)+O2(g) H22H2(g)+O2(g)=2H2O(l) H3则反应Cu(s)+H2O2(l)+2H+ (aq)=Cu2+(aq)+2H2O(l)的H是()A.H=H1+H2+H3B.H=H1+H2-H3C.H=H1+2H2+2H3D.H=2H1+H2+H3【答案】A6.已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热为H=-57.3 kJ/mol,则稀醋酸与氢氧化钠(稀)的中和热(H)一般情况下()A.大于-57.3 kJ/mol B

    5、.等于-57.3 kJ/molC.小于-57.3 kJ/mol 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醋酸是弱酸,发生中和反应时会发生电离而吸热,注意正负号。7.(海南卷)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H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 kJ/mol、463 kJ/mol和495 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g)=H2(g)+O2(g) H=-485 kJ/molB.H2O(g)=H2(g)+O2(g) H=+485 kJ/molC.2H2(g)+O2(g)=2H2O(g) H=+485 kJ/molD.2H2(g)+O2(g)=2H2O(

    6、g) H=-485 kJ/mol【答案】D【解析】根据HH、HO和O=O键的键焓H分别为436 kJ/mol、463 kJ/mol、495 kJ/mol,可以计算出2 mol H2和1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2O(g)产生的焓变是436 kJ/mol2+495 kJ/mol1-463 kJ/mol4=-485 kJ/mol,所以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g) H=-485 kJ/mol,D正确。8.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

    7、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答案】B【解析】观察图中曲线易知这是进行了多次不同的实验做出的曲线,在酸和碱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时,酸和碱恰好反应时放出热量最大,即曲线中V1=30 mL处。由此可以计算碱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1。22 不是环境温度,酸碱反应放出了一定的热量,故环境温度应略低些。9.(嘉兴检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已知:2CO(g)+O2(g)=2CO2(g) H=-566 kJmol-1N2(g)+O2

    8、(g)=2NO(g) H=+180 kJmol-1则2CO(g)+2NO(g)=N2(g)+2CO2(g) H=-746 kJmol-1B.由CH3CH2CH2CH3(g)+13/2O2(g)=4CO2(g)+5H2O(g) H=-2658 kJmol-1可知正丁烷的标准燃烧热为2658 kJmol-1C.OH-(aq)+H+(aq)=H2O(l) H=-57.3 kJmol-1故1 mol醋酸与1 mol NaOH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为57.3 kJmol-1D.已知:P4(白磷,s)=4P(红磷,s) 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答案】A【解析】A项,目标方程式等于方程式-方程式,那么H=-

    9、566 kJmol-1-180 kJmol-1=-746 kJmol-1,正确;B项,燃烧热要生成常温下稳定的氧化物,H2O(l)才是H最稳定的氧化物,错误;C项,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要吸热,1 mol醋酸与1 mol NaOH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mol-1,错误;D项,0说明红磷具有的能量更低,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红磷比白磷稳定,错误。10.(株洲质检)下列有关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反应需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向外界放出能量B.甲烷的燃烧热H=-890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

    10、(g)+2H2O(g) H=-890 kJ/molC.已知常温常压下:HCl(aq)+NaOH(aq)=NaCl(aq)+H2O(l) H=-57.3 kJ/mol,则有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H=-114.6 kJ/molD.已知:S(s)+O2(g)=SO2(g) H1=-Q1 kJ/mol,S(g)+O2(g)=SO2(g) H2=-Q2 kJ/mol,则Q1【答案】D【解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放热反应的发生需要先从外界获得能量,如铝热反应,A项错误;可燃物的燃烧热是1 mol可燃物生成稳定氧化物释放的热量,H形成的稳定氧化物是H

    11、2O(l),B项错误;强酸强碱反应生成2 mol H2O(l),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的2倍,但SO(aq)+Ba2+(aq)=BaSO4(s),此过程要放出热量,-114.6 kJ/mol,C项错误;D项,S(s)=S(g) 0,说明后者反应物具有的能量更高,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前者多,正确。 二、非选择题11.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12、21.6 24.9 试完成下列问题:(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 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棒的理由是_ _。(2)经数据处理,t2t1=3.4 ,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 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 J/(g)计算。(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热为H1,则H1与H的关系为H1_H(填、或=),理由是_ _。【答案】(1)上下搅动(或轻轻搅动) Cu传热快,防止热量损失 (2)-56.8 kJ/mol (3) NH3H2O属于弱电解质,电离吸热【解析】(1)对于本实验,让氢氧化钠和盐酸

    13、尽可能地完全反应是减小误差的一个方面,所以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棒上下搅动,以防将温度计损坏。减少热量散失是减小误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选用玻璃棒,而不用铜丝。(2)H=-100 g4.1810-3 kJ/(g)3.4 0.025 mol=-56.8 kJ/mol。(3)因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少,所以H1H。12.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化学反应为C(s)+H2O(g)CO(g)+H2(g);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2(g) H=-393.5 kJmol-1H2(g)+O2(g

    14、)=H2O(g) H=-242.0 kJmol-1CO(g)+O2(g)=CO2(g) H=-283.0 kJmol-1请回答:(1)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_。(2)比较反应热数据可知,1 mol CO(g)和1 mol H2(g)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和比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甲同学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乙同学根据盖斯定律做出下面循环图:并据此认为煤转化为水煤气再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煤直接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请分析:甲、乙两同学观点正确的是_(填甲或乙判断的理由是_。(3)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为燃料和煤直接燃烧相比有很

    15、多优点,请列举其中的两个优点:_。(4)水煤气不仅是优良的气体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甲醛、甲酸、乙酸。试分析当CO和H2按11的体积比混合反应,合成上述_(填序号)物质时,可以满足绿色化学的要求,完全利用原料中的原子,实现零排放。【答案】(1)C(s)+H2O(g)=CO(g)+H2(g)H=+131.5 kJmol-1(2)乙 甲同学忽略了煤转化为水煤气要吸收热量(3)减少污染;燃烧充分;方便运输(任写两个)(4)【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方程式合并即得C(s)+H2O(g)=CO(g)+H2(g) H=+131.5 kJmol-1,由此可知煤转化成

    16、水煤气是吸热反应,而甲正是忽略了这个问题,才误认为煤转化成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CO和H2按11反应合成物质时,可达到零排放,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则合成的物质的最简式应满足CH2O,则符合。13.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广泛。(1)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又称合成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很多有用的有机物,请完成下列合成辛烷的方程式:8CO+17H2=C8H18+_。(2)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可作为能源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已知:2CH4 (g)+3O2 (g)=2CO(g)+4H2O(l) H12CO(g)+O2(g)=2CO2(g) H2则反应CH4(g)+2O2

    17、(g)=CO2(g)+2H2O(l) 的H3=_(用H1 和H2表示)。(3)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N2O4和NO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c(NO2)=0.50 mol/L、c(N2O4)=0.125 mol/L,则2NO2(g)?N2O4(g)的平衡常数K=_;若NO2起始浓度为2 mol/L ,在相同条件下,NO2的最大转化率为_。(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该反应为_

    18、(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填字母)。a.及时分离出CO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C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答案】(1)8H2O (2)(H1+H2)(3)0.5 L/mol 50% (4)吸热 bc【解析】 (1)由质量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还应生成8H2O。(2)据盖斯定律可知 H3 =(H1+H2 )。(3)平衡常数K=0.5 L/mol。设NO2的转化浓度为x mol/L。2NO2(g)? N2O4(g)起始浓度 2 mol/L 0转化浓度 x mol/L 0.5x mol/L平衡浓度 (2-x) mol/L 0.5x mol/L据K=0.5 L/mol 解得x=1(x=4不符合题意)NO2的最大转化率=50%。(4)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K增大,则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增大CO2的浓度、使用催化剂都可增大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增大CO2的浓度都使反应正向移动,而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