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docx

    • 资源ID:16645895       资源大小:112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docx

    1、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第一板块自主学习知识课主干整合知识再储备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大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及理论成果;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重大思想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性会议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核心或精髓民权主义群众路线、实

    2、事求是、独立自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执政为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决的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众生存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发展1924年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指导革命和建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指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期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人民迈向小康社会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欧洲启蒙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不同点所处时代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立时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接近尾声时主要任务主要是

    3、为了反对封建压迫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理论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影响召唤了法国大革命召唤了五四运动深远影响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局限方面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定的唯心成分前期没有同劳动人民相结合;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相同点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内容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二板块师生

    4、共研高考课高考研究能力再提升考纲要求考点归纳真题举例考情分析(1)清末的新思想考点1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考点2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传统儒学的关联考点3维新变法考点4维新思潮与社会习俗考点5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考点6西学东渐考点7清末教育制度的转型2016全国卷丙,T292015全国卷,T402015全国卷,T292014全国卷,T292014全国卷,T282016全国卷丙,T282010新课标全国卷,T302010新课标全国卷,T31(1)从考查内容看,维新思想在近几年考查较多,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则涉及较少(2)从命题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援引原始史料创设新情境

    5、,将古今思想进行对比,将思想与社会经济联系起来命题是近两年的一大特点(3)20世纪重要理论成果在近5年的全国卷中考查较少,只有2014年全国卷第29题考查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虽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近几年没有考查,但仍不可忽视。毛泽东思想可能会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考查,邓小平理论可能会结合经济体制改革考查(2)新文化运动考点以“冲击反应”模式看近代中国历史2012新课标全国卷,T41(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三民主义的影响2014全国卷,T29(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五年未考查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5高

    6、考全国卷,T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康有为写作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新学伪经考倡导变法维新,对于统治阶级是致命打击,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传变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故B、D两项错误。2(2014高考全国卷,T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

    7、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维新派的目的。康有为认为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故其主张易服主要是为变法营造社会氛围。本题选择B项。以“多源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方法1(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8、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解析:选C。此题体现19世纪中期及20世纪初“日本新词”的变化,由来自中国到影响中国,这时期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自身的发展。2(2010高考新课标全国卷,T31)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解析:选D。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近代新式学堂,但学生中却有大量的科举仕人,这说明近代中国教育仍然保留了大量传统因素,体现了近代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特征。

    9、3(2014高考全国卷,T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98年中国维新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近万名举人强烈反对梁启超等人的提议,表明当时的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4(2014高考全国卷,T29)1926年,有报

    10、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以“立

    11、德树人”为宗旨,强化考查历史价值观1(2016高考全国卷丙,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解析:选C。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题意。2(2016高考全国卷丙,T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

    12、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03年”可知,当时处于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新知识和禁止使用新名词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故D项正确。突破全国卷压轴大题之主观题(第40题) (2015高考全国卷,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

    13、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

    14、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第 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解题依据答题要求答题范围答题指向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概括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宋代理学不同之处;发展定向词定法词限定词定位词第 步套模板,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_答题指向分层信息主旨提炼答案组织不同之处孔孟儒学材料无强调仁政、民本、教化孔孟强调仁政、民本,教化;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所学孔子:“仁”

    15、“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汉代儒学材料无强调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所学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发展宋明理学材料“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孔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这一主张得到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宋代儒者重视孔孟儒学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修养与完善所学理学强调“理”,格物致知,发明本心等重视思辨,强调个人修养与完善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修养与完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16、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第 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_解题依据答题要求答题范围答题指向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共通之处第 步套模版,将材料分层,逐一概括 _答题指向分层信息主旨提炼概括归纳共通之处材料一“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主张回归孔孟;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1)回归原典、回归孔孟(2)否定后人杜撰之说(3)为宣传维新思想服务所学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复兴儒学材料二“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否定后人杜撰之说,回归原典、回归孔孟所学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

    17、为伪书宣传维新变法答案:(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第 步审设问 _本设问属于启示类题目。第 步套模板,概括归纳 _材料主干信息主旨概括连句成文材料一在历史上,儒学一直在发展创新。韩愈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开宋代“新儒学”之先河历史地看待,儒学是不断发展的历史地看待,不应盲目的肯定或否定;区别地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周礼左传系伪造,主张回归原典;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区别地看待,理解真正的儒学答案:(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18、变式训练】(2017惠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韩非子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子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材料二在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中,梁

    19、启超以热情地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因此,他不仅对内进行改良,改革封建司法体制,严格培养法律人才,普及法制观念,争取司法独立于立法、行政之外,而且对外

    20、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各国领事在我国领土内的裁判权,争取我国在国际上的司法独立。总而言之,司法独立是梁启超进行司法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据王花英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和梁启超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考虑;第二小问影响,从韩非思想对法家思想和对秦朝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回答。(2)第一小问不同之处,从法律维护的阶层及其实质角度考虑,最后归纳到人治与法治的角度;第二小问背景,从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考虑。答案:(1

    21、)背景:周王室衰微,列强争霸,兼并战争盛行;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百家争鸣。影响:使法家思想大放异彩;为秦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2)不同之处:韩非认为:法律为君主所设,为君主专制服务,不顾臣民利益,实质是一种人治;梁启超主张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普及法制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实行西方的法治。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专题过关检测(十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开封一模)魏源将传

    22、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解析:选C。根据题干中“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可知魏源认为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的,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可知魏

    23、源的观点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变革社会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2(2017黄冈一模)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解析:选A。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顽固派主张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使理学中包含的文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样在社会危机面前得以弘扬,故选A项。3(2017洛阳一模)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

    24、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解析:选C。材料中是摧毁,不是削弱,故A项错误;康有为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要是否定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康有为主要是改良思想,故D项错误。4(2017宜昌一模)谭嗣同仁学:“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A社会契约 B民主共和C理性判断 D

    25、三权分立解析:选A。“共举一民为君”“而民择君也”“则且必可共废之”反映出谭嗣同主张社会契约论,故A项正确;材料中谭嗣同主张保留君主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个人的分析力、判断力,与理性判断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社会契约、主权在民的思想,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5(2017开封一模)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B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C材料中的“政

    26、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D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选D。题干中并未表现出A、B、C三项内容,故错误;题干中陈独秀提出“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体现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张,故D项正确。6(2017德阳一模)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A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 B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 D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故A项正确。7(2017

    27、郑州一模)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解析:选C。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A项错误;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是“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的表现,故B项错误;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材料中“在五四运动之后局

    28、限于政治斗争了”相符,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运动,但不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故D项错误。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B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C脱离了中国的现实D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解析:选D。钱穆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集法西斯精神的优点,民生主义集苏俄共产政权的长处,民权主义集英美代议制的理论优点,体现了三民主义合乎世界政治新潮流,故D项正确。9(2017杭州七校模拟)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解析:选B。按材料主旨,孙中山出于预防资本主义弊端和解决土地问题的目的,提出了“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是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故B项正确。10(2017桂林、崇左高三联考)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


    注意事项

    本文(全国通用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专题整合提升.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