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docx

    • 资源ID:16622165       资源大小:36.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docx

    1、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文化传播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 计)子与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评阅人签名:_复核人签名:_得分:_姓名慧欣学号201434004505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名称论语指导教师蕾2015年12月24日摘要 学术界关于子与格拉底的比较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法面已经有很多研究。在这里,我试图想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位先哲。因此,在此就子及格拉底的道德观及宗教观进行对比。道德观部分主要介绍子与格拉底思想中的“两种理性”;宗教观则主要就两人不同的信仰进行对比。 直到今天,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中西各面的巨大差异,这与他们的起源时代有莫大的联系。子和格拉底分别代表了中西哲学的起源时代

    2、,研究他们就是研究中国,研究西乃至于世界。关键词:子、格拉底、哲学The comparison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philosophical thoughtAbstract The comparison of academics on Confucius and Socrates has a long history,Especially in such aspects as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method has a lot of research.Here, I try to think from a philosophic

    3、al perspective about the two thinkers of the past.Therefore, Ill compare Confucius and Socrates morality and religion in this article.Morality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oughts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different “rational”;Religion is mainly compares two different faiths of them. Until today,We a

    4、re also deeply feel th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Their origin time of those two cultures make a big difference of what they were like now.Confucius and Socrates, respectively, represents the origi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The research of them two is also the

    5、research of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Key wordsConfucius, Socrates, philosophy,1 引言子(公元前551-公元前年479)与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这两位东西传统思想的重要开启者曾被比较过无数次。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1883-1969)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古希腊、中国、印度和以色列等地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同样的时代,古希腊有格拉底、柏拉图,印度有释加牟尼,中国有老子、子,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文化传

    6、统。子与格拉底分别是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这两大古国的思想渊源。如今这些文化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在现今时代,研究比较这些不同的古代先贤对于研究现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心理及性格形成有很大的意义。子与格拉底的比较由来已久,特别是在教育思想、教学法面已经有很多研究。在这里,我试图想从哲学角度来看这两位先哲。因此,在此就子及格拉底的道德观及宗教观进行对比。2, 道德观比较:两种理性2.1 子的道德观子的思想主要见于论语中,在论语中多次出现“道”、“德”二字,但是并未有连用。在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中这样写道:“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伸爲道理。亦爲引道”。“德”当作境界因善

    7、行而升华来讲,道德也就是行道修德的意思。我们今天的道德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子的思想在现代哲学家看来更是一种实用理性,从社会的客观实在出发,以先人经验为根据,提出一系列的行为准则以规社会。论语学而第一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本句中孝为仁之本。孝是一种情感,仁则是人心的一种状态。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类自发的“孝”或其他正面的情感是知道人的道德行为的。我们很难在这样一种情感指导的行为中找到理性的影子。泽厚在论述儒家思想时有“情本体”之说,在他的论述中。

    8、情本体被视为一种“理性凝聚”,即“人类经长期历史由文化积淀而成的道德特征、自觉意志和心理形式”。在论语子路第十三中有叶公语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句。这句话鲜明反映了子“情”大于“理的”的观点。叶公告诉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这显然不是理性的表现。在这里,子为父隐是孝的表现和实现,是一种出于爱父之情的行为,是作为人天然的本性。而“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是违反人伦的,这位坦白的儿子在

    9、子看来是是不近人情的。可见对于这种极端的“情”与“理”的辩证中子的导向。道德的准则是中庸,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记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子:“子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子回答说:“子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好一些吗?”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过犹不及”是对中庸思想最好的注脚,做事情要从客观现实出发,既不要太过,也不要不足。可以说这也是子“实用理性”的表现。与子相反,格拉底在西哲学史上可谓是理性的化身。2.2格拉底的道德观正如英国人AE泰勒在格拉底传中写到的“一位伟人的一生,特别是在相隔多年之后,就再不可能是一

    10、部无可争辩的事实记录了。”格拉底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都是关于格拉底的记载。无论是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的记载还是色诺芬(Xenophon, 约公元前430年354年)的记载,我们相信,有一种核心的东西是不变的。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在我们看来,美德是优秀的品德,它与知识有什么关系?在柏拉图的记录中这是格拉底的推论:因为美德是一种善,知识也是一种善,所以美德即知识。这是一种把知识看得很高的理性主义的趋向,人之所以有不好的不道德的表现,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美德。另一种说法,格拉底认为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他相信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

    11、由于他对人的理性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所以他显然是个理性主义者。而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上的一种哲学法.而格拉底的知识来源是经过推理、思考或与别人的谈话得来的。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思考的生活不值得过”,可见他对生活的态度,观察思考显示具体的生活,体现了“思”的重要性。:“思”就是理性思考,在格拉底看来,人的道德行为是经过理性思考得来的。格拉底还有一件事情记载在柏拉图游叙弗伦篇中,格拉底与游叙弗伦在宫前廊相遇,格拉底作为被告是因为有人告他不敬神:游叙弗伦是另一案件的原告,他是要告自己的父亲杀人。格拉底开始表示不理解,但他相信,游叙弗伦告父亲是有理由的,之所以做出

    12、控告父亲的选择,是因为他的虔诚,即对神无所隐瞒。可见在格拉底看来,虔敬就是一种美德,他甚至是优先于血缘关系的。虽然这件事在柏拉图的记载中最后不了了之,但这件事正好与前文所说子“子为父隐”的观点形成一个对比。很明显,在这里,人情是后于理性的,是一种“绝对理性”。3 宗教观的比较3.1 子的宗教观“宗教”这个词是外来词,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宗”、“教”这两个单字,但是没有“宗教”这个词组。在说文解字中对宗的解释:“宗,尊祖庙也”。我们今天理解中的“宗”,就是祖先崇拜,与宗教的关系密不可分。教的解释:“教,上所思,下所效也”。我们可以理解为社会上层或者说统治阶层,在道德面或其他面做出了榜样性的作用,而

    13、下层民众就会效仿他。主要是教化,在道德面的提升与克制自身行为的作用。朝及以前的宗教还在自然宗教阶段,是一种多神崇拜,后来出现“帝”。“帝”可以说是一位至上神,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得到重视。另外还有就是中国特有的祖先崇拜,祖先已经成为天神一样的存在。子是生活在春秋末期的人,思想不可避免地会被当时的一些宗教思想影响。但是子的宗教现在依然隐藏在那些言论背后,不曾露出真面目。这里我想试着说一说子的鬼神观,天命观。在论语雍也篇有:“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亡之,命矣夫”句,没办法啊,这是命啊!“命者,偶然性也,既非宿命,也非神意,即使尽力而

    14、为,也总有各种不可抗御、不可预测的偶然,只有深深慨叹而已。”虽然命是不可控的,而常常与之相连的“运”却是可以改变的,“越努力,越幸运”。面对“命”。子也无能为力,只有尽人事而已。如果说子关于命的观点是清晰可见的,那么他关于鬼神的态度就有些模棱两可,模糊不清了。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是怎样的态度?“不语怪力乱神”又是怎样的态度?敬畏还是尊敬?为什么不说?“敬”还被译为“肃”,“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义上,肃地对待鬼神,但并不打算接近它。”如前文所说,子坚持的是一种“实用理性”,强调经验,重视实践。“肃”

    15、,很能说明子的态度。当时处在宗教社会,子不会贸然地不敬鬼神,况且宗教还担负着威慑民众的作用,所以当然要“肃”对待。至于“子不语怪力乱神”,庄子有语:“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与这句相互佐证,鬼神都是六和之外的东西,是超验的。既然不能验证,只有采取存疑态度:保留它,却不置可否。实际上是不太相信的。毕竟一根草、一个乌龟壳怎么会知道事情的发展呢?对待鬼神,庄重,存疑无疑是一个智者的态度。子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论语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这表明子是不信的,向神祈祷是没用的。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如在,

    16、像是神在,实际上是不在的。这表现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3.2 格拉底的宗教观格拉底在“拉各斯”(Laches)做执政官的那一年(公元前399年)被指控犯了不敬神罪而在雅典被处死。格拉底的观点看似是比较鲜明的,但是在他的思想中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作为一个崇尚理性的哲学家,在我们看来,他本是不该相信神灵的,但他却坚信至上神的存在。“格拉底一生考察人的灵魂,可他从未去考察“神”是否存在。在他那里,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这是超理性的信仰。”曾解读到一个这样的观点:“在西哲学中,神就代表着理性,越接近理性,就越接近神。所以在西才有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追求真理,孜孜不倦。”我倾向于认同这个说法,而且在西哲

    17、学起源时期的格拉底为这种思想打下了伏笔。格拉底一面潜心研究自然科学,探讨世界起源;另一面又坚持自己研究哲学是神的旨意。后来哲学家也大都如此,他们一边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又坚信上帝的存在,试图统一两者又常常不能如愿。这是西哲学常常展现给我们的状态。4 小结子与格拉底不同的思想直接体现并影响了中国与欧洲的社会与生活,体现在生活的面面。中国讲人情,而西更讲法度;中国人重直觉,而西人更重逻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多数中国人都愿意构架一个社会关系网,办事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到一个在某面有一定权利的关系人,而不是按照规定的章程。西人则不同。文艺复兴以后西的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完善,在那些,人们对法律有着特殊的维护。总统权力最后毫无悬念地败给了各个阶层民众对宪法的坚决维护。另外,在中国先哲如老庄辈对宇宙人生的描述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给出的都是直接的结论,而总是没有论证过程;多用比喻说理。西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则是一层推至一层,逻辑谨。这就是两种不同的理性。在世界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轴心时代是一个重要的分界,形成了各自文化独特的核心。中国自子以后宗教停止正常发展,西则形成了典型的宗教社会。这些并不是一个伟人就能决定的,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任一种思想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面对挑战。子的思想胜利了。


    注意事项

    本文(孔子与苏格拉底哲学思想之比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