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docx

    • 资源ID:16619128       资源大小:35.72K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docx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 专科 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最适合的一个答案。共120题,每题1分)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未来世界最成功的劳动者是BA综合型人才 B全面发展的人 C高素质的人 D德智体兼备的人2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最早在DA19世纪2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19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3幼儿社会性是在的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A生物特征 B气质特征 C人与人交往 D心理特征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A整体系统性 B社会制约性 C统一性 D能动性C5幼儿社会性

    2、发展的心理结构作为母系统,包括个子系统。BA7 B6 C5 D4 6一个人最初的社会性发展就是AA亲子之情 B安全感 C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D积极情感7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界线是DA调节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B自我控制的产生C认识和了解世界 D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8自我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CA自我体验 B自我评价 C自我认识 D自我控制9研究人员运用照镜子的方法研究幼儿的自我意识,这种方法起源于达尔文和CA阿姆斯特丹 B丽西娜 C普莱尔 D米德10根据刘金花的研究结果,儿童自我意识产生在B个月之后。A20 B21 C22 D2311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道德性评价能力,岁组儿童开始能够初步运用一定的

    3、道德行为规则来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好坏。BA3 B4 C5 D912下列哪一项对幼儿的能力自评和品德自评影响不大CA教师评价 B同伴评价 C主观选择 D客观标准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评价的培养AA自主活动 B榜样示范 C讲明行为规则 D评价外部行为14幼儿自我评价明显的表现为对自己DA个别方面的评价 B多方面的评价 C内心品质的评价 D外部行为的评价15幼儿自信心的结构主要包括自我评价,自我表现,独立性和BA积极性 B主动性 C主观体验 D恰当性16幼儿自信心在A年龄组发展最快A3至4岁 B4至5岁 C5至6岁 D6至7岁173岁多的儿童多以成人的评价为自我评价,称之为CA外部行为的评价

    4、 B个别方面的评价 C依从性评价 D多方面评价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影响因素DA体验的作用 B家庭因素 C幼儿园教育 D自我认识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CA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B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C增强幼儿的自尊心 D促进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20C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A自尊心 B自信心 C自我控制 D延迟满足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的发生和发展AA对身体的控制 B对动作和运动的控制 C对认知活动的控制 D对情绪情感的控制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结构C

    5、A自觉性 B自制力 C言语指导 D自我延迟满足23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年龄在A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影响因素BA生理因素 B规则意识 C父母控制模式 D言语指导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基本要素DA外部活动情境 B幼儿活动的动机 C成人的指导 D幼儿的习惯26A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但不是抑制幼儿的行为,不是消极地克制行为,而是主动的调控自我,使自己融入到集体和社会生活中。A游戏 B生活 C教学 D基础性27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与整个社会性发展之间存在着A关系A正相关 B负相关 C没有 D调节28婴儿可

    6、以用微笑、啼哭、咿呀作语以及身体动作等发起与母亲的社会交往活动,这种母婴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被称为CA亲子关系 B依恋 C母婴依恋 D印刻29研究表明,母子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儿童BA自尊心的形成 B自我概念的形成 C自信心的形成 D自我控制的形成303岁以前儿童的依恋对象主要是母亲, 3岁以后随着儿童进入幼儿园,儿童把依恋对象逐渐从父母身上转移到老师和同伴身上,可以说,3-6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是其B发展的重要环节。A社会性 B社会化 C情感 D安全性31D和他的同事,在乌干达和巴尔的两国母婴关系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从而把婴幼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A皮亚杰 B鲍尔比 C洛伦兹 D安斯沃

    7、斯32在陌生的环境中,如果母亲在身边,儿童会有安全感,当母亲离开时,儿童的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当母亲回来时,他们会寻求和母亲的接触,并很快平静下来,这类幼儿属于AA安全性依恋 B回避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依恋障碍33儿童对母亲在身边或不在身边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没有特别紧张,母亲回来时,他们也往往不理会,这类幼儿属于BA安全性依恋 B回避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依恋障碍34儿童在母亲将要离开时就显得警惕,如果母亲离开,就表现出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他们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母亲的接触,这类幼儿属于CA安全性依恋 B回避性依恋 C反抗性依恋 D依恋障碍35下列哪

    8、一项不属于儿童依恋形成的原因BA儿童的气质特点 B儿童的活动 C母亲的态度 D母亲的行为特征3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安全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DA对儿童信号敏感 B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 C充满爱心 D不稳定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回避性依恋儿童母亲的特点AA对儿童信号敏感 B与孩子身体接触少 C感情冷淡 D拒绝孩子3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反抗性依恋儿童的母亲的特点DA对儿童有兴趣 B有时不能正确理解儿童的信号 C对儿童行为方式不稳定 D感情冷淡39目前心理学界比较普遍认为C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决定因素A儿童 B气质类型 C母亲 D教养方式40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洛伦兹把小动物的依恋过程描述为BA母禽依恋 B印刻 C本能

    9、 D依恋41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小的儿童,其攻击性行为越强,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即他们的攻击性是BA敌意型攻击 B工具型攻击 C破坏型攻击 D冲突型攻击42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着年龄差异,年龄越大的幼儿,则更多表现为以人为中心的攻击,即他们的攻击是AA敌意型攻击 B工具型攻击 C破坏型攻击 D冲突型攻击43儿童与同伴之间的社会性冲突在儿童出生后B就开始了A11月 B12个月 C13个月 D14个月4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负面影响DA对儿童的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 B阻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C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 D阻碍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45下列哪一项不

    10、属于儿童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CA生物因素 B家庭的影响 C活动方式的影响 D电视4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电视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方面的影响AA群体影响 B教给儿童攻击性行为方式 C使儿童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 D降低了儿童对暴力的敏感性47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增加幼儿的攻击性行为AA玩具数量不足 B同伴的交往 C幼儿认知水平搞 D幼儿了解攻击性行为的后果4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CA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B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C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D给予榜样示范49真正做到减少和制止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父母应做到AA耐心仔细的听孩子讲话,并对其作出反应 B对孩子进行行为控制C压制孩子的不良行为

    11、 D培养孩子的自尊心50矫正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点不在于训斥、批评,而在于使孩子BA宣泄不良情绪 B明确非攻击性行为的方式和方法C了解受害者的痛苦 D自我反省5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称为DA道德行为 B利他行为 C利他主义 D亲社会行为52亲社会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它是个体B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A社会性 B社会化 C道德品质 D认知53儿童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知技能,称为CA依恋 B印刻 C角色采择 D移情54儿童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称为DA依恋 B印刻 C角色采择 D移情55下列哪一项不是幼儿亲社会行为

    12、的影响因素AA依恋 B角色采择 C移情的作用 D父母的抚养方式56下列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亲社会行为AA父母的榜样 B游戏 C助人观念的灌输 D自我强化57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A性别化 B性别角色 C性别差异 D性别标准58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男性或女性)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被称为AA性别化 B性别角色 C性别差异 D性别角色标准59社会成员所公认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被称为DA性别化 B性别角色 C性别差异 D性别角色标准60在同一社会文化和不同文化之间,公认的性别角色行为为标准有着相当大

    13、的一致性,即是所谓的CA性别化 B性别角色 C性别相适行为 D性别差异61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使男女儿童在个性上表现出明显的DA性别化 B性别角色 C性别相适行为 D性别差异6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男女儿童的性别差异A女孩的语言能力强于男孩 B女孩比男孩更富有同情心C男孩在视觉空间能力上优于女孩 D男孩在身体和言语上比女孩更富有攻击性63儿童对其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识和接受,被称为BA性别同一性 B性别角色观 C性别相适行为 D性别差异6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性别同一性的发展DA正确使用性别标签 B理解性别的稳定性 C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D理解性别角色观的发展65幼儿的性别自认大约发生在BA2

    14、-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66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理解,被成为BA性别同一性 B性别角色观 C性别相适行为 D性别差异67儿童对性别角色的理解和掌握有赖于A的形成A性别同一性 B儿童人知的发展 C性别概念的发展 D性别差异68C是男女儿童认知、个性发展的一个转折期A3-4岁 B4-5岁 C4-6岁 D5-6岁69幼儿的性别化行为主要表现在BA性别差异行为上 B性别相适行为上 C社会性行为上 D性别同一性行为上70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幼儿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主要因素AA活动方式 B父母 C幼儿园 D电视7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父亲在儿童性别化中的独特作用DA父亲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态度是儿

    15、童是儿童性别化发展的基础B父亲性别行为榜样的作用是促使儿童性别化健康发展的保证C父亲作为社会力量的象征是推断儿童性别发展的决定因素D没有父亲对儿童性别化发展会有不利影响7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儿童良好B的关键期A品德 B道德品质 C道德行为 D道德情感7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判断 D道德行为7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品德的特征DA品德形成是以道德观念的指导为基础的B品德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C品德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和特点D品德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道德行为75A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A道德认识

    16、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76B是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己和别人言行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77C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动、去克服苦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78D是人在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推动下产生的涉及道德意义的行为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79B是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原因A道德认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意志 D道德判断80C是指儿童能够应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判断。A道德认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评价 D道德判断81下列哪一项

    17、不属于道德认识AA道德动机的确立 B道德知识的掌握 C道德信念的确立 D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82A是品德形成的基础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8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道德情感DA爱国主义情感 B是非感 C责任感 D依恋感84道德行为通过多次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就会形成CA品德 B道德 C道德行为习惯 D品质85幼儿品德是其A发展中的一部分A社会性 B社会化 C道德 D行为习惯86B个人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标志A道德 B品德 C社会性教育 D行为习惯8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道德实质上是CA从社会生活中抽取的道德标准和规则 B表现在人身上的具体化C人类的社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 D一种

    18、社会现象88B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A道德 B品德 C社会性教育 D行为习惯89幼儿德育的实质是AA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B社会道德内化的过程C社会道德规范掌握的过程 D品德形成的过程9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内容DA幼儿自我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B幼儿在社交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C幼儿在社会规则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D幼儿在自然系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9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BA具体性 B依赖性 C情境性 D模仿性9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影响幼儿品德发展的因素AA气质类型 B家庭的影响 C同伴交往的影响 D电视的影响9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同伴交往对儿童道德社会化的影响作

    19、用BA同伴交往能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B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道德认识的形成C同伴交往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或榜样影响着儿童行为的发展D同伴交往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品质94下列哪一项不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品德发展的影响CA教师向幼儿传授基本的生活本领,社会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知识经验B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也影响幼儿品德的形成C幼儿教师的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幼儿品质的形成和发展D幼儿教师的期望也是影响幼儿道德社会化的重要因素95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认识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被称为DA道德教育 B情感教育 C行为习惯教育 D品德培养96D是衡量道德品质形成的标志A道德认识 B

    20、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9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良好道德品德的培养BA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B重视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C发挥道德功能直接的教育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D重视道德功能的间接的教育渗透教育作用,注意优化群体环境9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AA气质特征 B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所限 C家教不良所致 D教师不良影响99D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A幼儿保育 B幼儿艺术教育 C幼儿科学教育 D幼儿社会性教育10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C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指导纲

    21、要 C幼儿的兴趣 D幼儿心理发展特点10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目标制定的原则BA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技能相结合B孩子良好的适应能力C社会性教育内容既要重视全面性、完整性,又要有重点D既重视教育的联系性,又重视阶段性,使幼儿社会性教育成为一个系统102社会性教育的分类目标包括社会环境及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AA民族文化 B社会适应能力 C爱国情感 D民族意识103下列哪一项是幼儿社会性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D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指导纲要 C幼儿的兴趣 D幼儿发展104C是幼儿认知的源泉A教育内容 B经验 C社会现实 D已有的知识体系105下列哪一项不是确定幼儿社会性教

    22、育内容的原则BA渐进性 B具体性 C适度性 D活动性106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DA教育活动的主体性 B教育目标 C教育内容 D教育实施107教育者以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教育内容的方法,被称为A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108教育者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交流的一种教育方法,被称为B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109教育者指导幼儿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被称为C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110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向幼儿展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实物、教具和情景,使幼儿认识、领会、体验和表现相应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被称为

    23、DA讲解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111C是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的自然理解和分享A讲解法 B谈话法 C移情训练法 D演示法1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教育的形式BA课堂教育 B移情训练 C游戏活动 D社会实践1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形式DA幼儿园的专门教育 B环境教育 C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D社会性评价1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社会性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AA渐进性 B目标性 C针对性 D活动性115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根本标准是CA社会性教育的组织 B幼儿能力的发展 C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 D幼儿社

    24、会性教育活动的设计116下列哪一项不是评价幼儿社会性教育活动的原则BA针对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过程性原则 D全面性原则117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评价是从C开始兴盛的A20世纪10年代 B20世纪20 C20世纪30 D20世纪60118C是确定某一特定团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A观察法 B谈话法 C社会测量法 D问卷法119D即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A观察法 B谈话法 C社会测量法 D情景测验法1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问题行为的行为表现CA行为不足 B

    25、行为过渡 C品德性问题行为 D不适当行为二、名词解释:(共30题,每题4分)1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性。2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3自信心或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4依恋是指婴儿对其主要抚养者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感,是存在

    26、于婴幼儿与其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5角色采择是指儿童用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社会认知技能。6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7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它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行为准则或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倾向。8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或准则。9幼儿社会性教育就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有意识的活动,发展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10讲解法是指教育者以口头语言向幼儿说明、解释教育内容的

    27、方法。11谈话法是指教育者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交流的一种教育方法。12讨论法是教育者指导幼儿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13演示法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向幼儿展示与教育内容相关的实物、教具和情景,使幼儿认识、领会、体验和表现相应知识、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14移情训练法就是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的自然理解和分享。15角色扮演法是指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角色扮演就是模仿现实社会中的某种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相应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的社会行为。16社会性发展评价是指评价者根据心理测量的

    28、结果和其他多方面的资料,对被评价者的个体或群体的社会性发展状况作出解释、判断的过程。17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18社会测量法是确定某一特定团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人际相互作用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19问卷法是通过被调查者填写一系列问题构成的问卷来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20情景测验法即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由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方法。21幼儿问题行为是指由于情绪障碍而导致的行为不正常,甚至人格偏畸,致使幼儿

    29、社会适应发生困难,不能从事学习活动和接受正常教育。22观察法是指教师或评价人员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社会性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从中获得评价资料的方法。23自我评价是指,人们能够通过对自己外部行为以及行为结果的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内心活动的分析,通过对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的分析来认识自己,进而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以行为原则,社会规范、理想化的自我与自己的个性加以比较,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24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它是个人的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延迟满足,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

    30、25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的行为。”26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27性别化是指在特定文化中,儿童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男性或女性)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它是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8性别角色标准是指社会成员所公认的适合于某一性别的价值观、动机、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29性别同一性也叫做性别认同,是指儿童对其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识和接受,即理解性别。30性别角色观指儿童对不同性别行为模式的理解。三、简答题:(回答要点,并作简明扼要的解释。共30题,每题6分)1简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答: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1)整体系统性(2)社会制约性(3)能动性(4)动态性(5)关键期(6)情绪性和行为习惯2怎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答:(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给予儿童自由权和主动权,多为儿童提供自己做决定的机会。(3)给予幼儿积极的评价。 (4)


    注意事项

    本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基础》专科 试题库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