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16594607       资源大小:120.16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

    1、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7小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

    2、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地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

    3、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

    4、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达到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 (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 材料二在高铁技术领域,中国已成为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的国家。一条条蜿蜒舒展的巨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高铁拓宽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向内看,高铁投资规模大

    5、、产业链条长,众多行业都因高铁机遇发展壮大;向外看,高铁建设推动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带来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业、相关技术研发等大量优质投资机会。高铁崛起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提质增效多有助力。高铁降低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东西贯通、南北相连的“大动脉”畅通快捷,全面激发了资源要素流通的活力。西部资源向东部输送,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南北要素加速流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借高铁向内陆腹地延伸,有助于打破地理阻隔和利益藩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联通国际国内市场,使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的疆域、更高效的环境下自由流通。 。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武功”也

    6、十分高强:每百人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000瓦,是大客车的二分之一,是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贴地飞行”的高铁扩张了既有“经济圈”,重新定义着市场的“边界”。比如,京沪高铁建成后,环渤海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两大经济区联系更为紧密,两大经济区之间架起一座能源、资本和人员快速流动的通道,将两大经济圈连接起来,使这个巨型的“【甲】”经济带成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的“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符合经济发展之道。一根根铁轨缩短了城与城、“圈”与“圈”之间的距离,从这个角度看

    7、,无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长江经济带,还是构建“一带一路”,高铁往来穿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甚至有专家预测,中国的高铁建设将推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构建更为广阔、更有潜力、更具活力的“大”市场。 (取材于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材料三 “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 “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

    8、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 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 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不会坐而论道。曾有外国媒体这

    9、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取材于卢泽华的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1. 根据“材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B. 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C. “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D. 文中列举了许多

    10、具体详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可信度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B. 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C. 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 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3. 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在文中划线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4. 依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内容,下列词语填入原文【甲】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哑铃 B. 项链 C. 棋盘 D. 扁担5. 根据“材料三”下列各项对“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道”的部首是“辶”,部首共三画B. 轨道:“道”,用的是本义,意思

    11、是道路C. 发展之道:“道”意思同“大逆不道”的“道”D. 坐而论道:“道”在文中指空话,大道理6. 根据“材料三”,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认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B. 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C. 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D. 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7. 根据三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答案】1. B 2. B 3. 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 4. A 5. C 6. D 7. 中国高铁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中国高铁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

    12、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中国高铁标准经受了中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检验,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以高铁、核能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一的解说。B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知,是列数字。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京沪高铁达到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结合材料一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京沪高铁是中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可知,“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不当。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内容,结合语段的位置,联系上段内容“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节能降耗的

    13、武功也十分高强”可知,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A项结合上写文内容“南北经济走廊,很好地发挥了城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可知,应该是哑铃。.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道”的解说,立足材料三,C项“发展之道”的“道”,规律认识。“大逆不道”的“道”,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D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可知,“已经”不当。未然变成了已然。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

    14、查文意分析概括。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主要围绕“中国高铁标准”的长处分析,中国高铁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拥有世界先进的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中国高铁标准经受了中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检验。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二、本大题共6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说难韩非子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

    15、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

    16、,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察。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注】

    17、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 nn):游说进言的困难。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下节:节操低下B. 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 显:显赫C. 人间往夜告弥子 间:抄小路D. 柔可狎而骑也 狎:戏弄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说之以厚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B. 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武公怒而戮之C. 因问于群臣 我欲因之梦吴越D.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

    18、,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B. 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 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 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11.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12. 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_和_。13. 上文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有何启示?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概括,并加以评价。【答案】8. B 9. D 10. D 11. (2分)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

    19、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3分)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 12. (1). 关其思 (2). 邻人之父 13. 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B项“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的“显”,结合“阴”分析,应该是表面的意思。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见:助词,表被动;A以:介词,用;连词,因;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接;C因:连词,

    20、表承接;介词,依据、凭借。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语句的解释。D项正确的理解是: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智”译为聪明,“其子”译为儿子,“疑”译为起了疑心。(2)“说者”译为游说进言的人,“几”译为差不多(成功)。点睛:做翻译题学生易犯三个毛病: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要领如下: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

    21、时先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1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立足文本第五段内容,“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结合第四段内容分析,指关其思、邻人之父。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意分析概括。三个寓言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的启示,分别分析三个寓言故事,郑武公伐胡、智子疑邻、弥子瑕失宠。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参考译文: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使自己的说法适合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追求

    22、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接受而实际上疏远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上抛弃了他。这是不能不明察的。事情因保密而成功,谈话因泄密而失败。未必进说者本人泄露了机密,而是谈话中触及到君主心中隐匿的事,如此就会身遭危险。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

    23、贼来偷。”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说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这是不可不明察的。.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它的话,就一定会被杀掉。君主也有逆鳞,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24、。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释】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字怀民,时亦谪居黄州。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兰台公子:指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的区别。14. 下面对词作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B. “认得”两句巧妙借用欧阳修的诗句,来写诗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C. “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于“天籁”的说法。D. “一点”两句暗用

    25、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15. 上阕“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的一项是A.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C.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D.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6.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两首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中国古代文人有山水情怀。归去来兮辞中,在春天农事之余,陶渊明“

    26、寻壑”“经丘”,看到“_, _”,感受着万物复苏的春天之美;滕王阁序中,在深秋时节,面对“_,_”的景象,王勃深感水色山光的变幻之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由梦境返回现实,失意感慨,认为徜徉山水,“_,_”,才是正确的人生选择;杜甫登高一诗中,面对西风高天、沙白鸟飞,诗人看到了“_,_”秋天开阔苍茫的山水景象。【答案】14. C 15. C 16. 相同点: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不同点: 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怀难酬、老大未成的忧愤与失意。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 17. (1)

    27、. 木欣欣以向荣 (2). 泉涓涓而始流 (3). 潦水尽而寒潭清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且放白鹿青崖间 (6). 须行即骑访名山 (7). 无边落木萧萧下 (8).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作内容理解。C项“批评”有误。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诗句没有运用虚写,“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1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情感分析,两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念词借古

    28、抒怀;水词借景抒情。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17.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涓”“潦”“暮”“萧”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四、本大题共5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麦浪,麦浪给你讲一讲麦浪的故事吧。麦浪其实是没有故事的,我只记得有两句诗歌,“三月轻风麦浪生,黄河岸上晚歌平”。当然

    29、还有其他一些诗人的诗,他们写过不少关于麦浪的诗句。有一个现代诗人写过大量与麦子、麦穗、麦浪有关的诗,有人戏称他为麦子诗人,可惜后来他卧轨自杀了。如今,村庄和麦香、黄金与白马的诗歌时代也已过去,所以就不打算和你谈关于麦子的诗歌了。 可是关于麦浪我又能编造出什么故事来?你知道我是个拙劣的故事家,连个笑话也讲不好,可是在你告诉我你没见过麦浪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便蠢蠢欲动,想给你讲个故事。你没见过麦浪,不等于没见过麦苗,没见过麦苗,可总见过麦子吧,没见过麦子也没关系,我可以告诉你,你吃的面粉做成的食物就来源于麦子关于麦子我只能告诉你这些了。但是麦浪的秘密你是不知道的,这让我有些神气起来,对于一个在麦田

    30、里举过镰刀的人来说,编造一点和麦浪有关的故事还是有生活基础的。 麦浪我也仅仅见过一次。在我十几岁的一个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在屋内听到院子里奶奶寻找镰刀的声音。奶奶那时候老了,变得啰嗦和唠叨,她出入于东屋、锅屋、偏房、走廊,踮着小脚搬来椅子踩着够到门楼上,那些散落在各处的镰刀被她叮叮当当地扔到院子中央。院子里的自来水管响了一会儿,然后响起磨镰刀的声音,奶奶一边磨镰刀,一边埋怨镰刀锈了,才一年没用,怎么就锈得这么厉害。她还埋怨我和妹妹,这么晚了,怎么还不起床。麦子该割了,雨水刚下过,太阳太毒,再不割麦子就熟掉头了。 我和妹妹、奶奶三个人站在了清晨的麦田边,太阳在背后大大的,还是蛋黄的颜色。大片大片的

    31、麦田中寂寥无人,奶奶开始埋怨天气,凭借她的记忆,她很有把握地认为已经到了收割麦子的好时候。可是到了麦田边,还是发现我们来早了,很多麦穗还是青色的,很多麦叶也是青色的,我想那在穗子里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麦粒,也是青色的奶奶说,怎么办,来都来了,把麦子割了吧,麦粒已经灌完浆了,割下来放在田里晒一天,麦粒就熟了,再也不能等了,等到下一场大雨,刮一场大风,麦子就全烂在田地里了。 在我弯下腰左手刚刚握住几棵茎叶冰凉的麦子时,一阵风从背后凉凉地爬了过来,紧接着像有人在背后推了我一把,我不禁站起身挺直腰来抵抗风力。我目光所及之处看到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块麦田像海浪那样波动起来,整块麦田成了一块巨大的绿色绸子,像是有人在远处不停地用手抖动着它,而且抖这块绸子的人不止站在一个方向,东南西北都有,因为我看到麦浪在随时变换着方向,像是有个顽皮的巫婆穿着她那巨大的斗篷在麦田里左冲右突 风揭穿了麦田内部的秘密,麦浪起伏处,隐约可见各类瓢虫从麦体的中间展翅飞起,把蛋生在了麦子深处的鸟惊厥地射向了高空,在天上盘旋鸣叫,我还记得那鸟鸣叫的声音,“布谷,布谷,


    注意事项

    本文(北京市朝阳区届高三第一次综合练习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