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细则.docx

    • 资源ID:16541320       资源大小:80.99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细则.docx

    1、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细则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技术细则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文件精神,为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工作程序,确保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现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细则。1 总 则11 目的和任务111 按照土地总登记模式,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

    2、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112 建立全省农村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依据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成果,在完成土地登记工作的同时,同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12 依 据1.2.1 法律法规l、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主席令2007第62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2004第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主席令第72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5、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40 号)6、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7、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8、山东省

    3、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9、山东省土地登记条例(省人大常委会2002年11月22日)10、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 17 号)11、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第26号)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2001359号)1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1.2.2 技术规范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3、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土籍字1998第36号)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

    4、0-2007)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57号)7、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8.、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9、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10、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11、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12、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字2011103号)13、山东省

    5、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14、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1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7、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 20082005)13 工作范围和比例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发证要覆盖到全部农村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包括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得遗漏。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0、1:1万;村庄地籍调查成图比例尺宜采用1:500、1:1

    6、000或1:2000(同一个设区市内基础图件要采用相同的比例尺)。14 调查单元调查的单元是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也称为一宗地。凡是村民小组(原生产队)土地权属界线存在的,土地应确认给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发证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对无独立法人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调查至其所属的行政村。15 数学基础1.5.1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5.2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1.5.3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6 精度要求161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

    7、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162 界址点精度各级界址点精度指标如表 1-1表1-1 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 5101010地籍子区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151515地籍子区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注: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系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系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难以到达的部分山区及水域的界址点可采用正射影像图来图解坐标,精度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8、,但最大不得超过50 cm。163地籍原图的精度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的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依勘丈数据转绘的上述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3mm;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mm;临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4mm。17 地籍调查方法地籍调查采用解析法,调查及确权登记程序程序如下图。2 土地分类21 分类依据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土地分类以土地的主要用途为依据。22 分类体系土地分类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采用二级分类,其中

    9、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3 准备工作31 制定调查计划凡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市、县(市、区),应由市、县(市、区)国土管理部门制定周密计划。计划应将调查的任务、范围、方法、经费、时间、步骤、技术要求、人员组织等全面统筹安排。32 资料收集与分析321 开展确权登记调查前应收集以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归类。1、以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广泛收集一切可以作为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依据的文件资料: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协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处理决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书;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等。2、行政区代码,地籍调查的技术

    10、性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3、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包括省市连续运行参考站成果、辖区内D、E级GPS点成果表、控制网图、点之记、技术总结等;4、第二次土地调查航摄及影像图件、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5、已有的土地调查成果、土地权属来源材料、已登记发证的地籍档案资料;6、土地出让、划拨、处置等用地文件资料;7、房屋普查及工业普查中有关土地资料; 8、标准地名资料;9、城建规划资料、图件等。322 对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成果应分析其精度,确定能否满足村庄地籍测量的需要。对原有的地形图和航摄成果资料应检查其精度及现势性。33 选定承担单位为保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承担队伍的技术水平,保障农村集体土

    11、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当面向社会通过招标投标方式,优先选择在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中有较好业绩的作业队伍。3.3.1机构备案应提交的材料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单位住所证明;3、土地勘测、测绘资质等资质复印件;4、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其中土地管理、测绘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8人(中级3);5、土地登记代理人证书(不得少于2人);6、符合规定的仪器设备的证明材料(其中全站仪不少于2台,A1幅面以上绘图仪不少于1台);7、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成果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证明文件;8、可以反映本单位业绩和技术水平的相

    12、关成果证明材料,包括项目协议书、验收文件、获奖证书等;9、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3.3.2机构备案筛选的实施程序申报单位填写并提交山东省农村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及数据库建设机构备案申报表及相应的附件材料报县国土资源局初审;市国土资源局负责汇总全市的申报材料,经核实后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本次机构申报筛选审查及对外发布。34 编写技术设计书技术设计书应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实地踏勘情况编写。技术设计书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自然地理特征、用地特点;2、技术依据;3、对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利用;4、坐标系统的选择;5、地籍图规格、比例尺和分幅;6、地籍调查要求和技术标准

    13、,包括调查的范围,确权规定,采用的工作用图,街坊、宗地的划分和编号要求,地籍调查工作内容,调查方法和要求,界标设置要求等;7、地籍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对已有控制点成果资料的分析和利用,控制测量布设方案、技术规格、精度指标、计算方法及控制点的埋设要求;地籍要素测量方法、精度要求;地籍图成图方法、精度要求;面积量算方法和精度、面积统计汇总等;8、城镇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9、数据库建设;10、成果资料的检验要求;11、成果资料的上交。35 表册及器材准备351 表册印制,主要有:1、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2、指界委托书;3、地籍调查表;4、共有土地分摊面积统计表;5、宗地面积汇

    14、总表;6、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7、检查记录表;8、边界协议书;9、各种土地登记用表(见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登记表格(试行)的通知)。352 仪器工具1、测绘仪器;计算机等;2、绘图工具和材料。353 生活、交通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等。36 人员培训工作开展前必须对参加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有关地籍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要求,明确调查任务,掌握调查方法和操作要领,增强责任心,以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37 宣传、动员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开展调查工作时,应由同级人民政府组织全面动员,面向社会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4 权属调查41 权属调查内容411 本次权属调

    15、查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土地权属来源及其权利所涉及的位置、界址、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42 调查底图及要求调查底图应采用已有地籍图、大比例尺地形图或第二次土地调查大比例尺正射影像图。在调查时,按街坊或社区现状绘制宗地关系位置图,也可以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图件,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在调查底图上标绘调查范围界线、行政界线,统一划分地籍区。43 划分地籍区、地籍子区与宗地编码地籍区是在县级行政辖区内,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的土地管理区域,划分时应与城镇行政管理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界线一致,即利用管辖界线作为地籍调查的地籍区界线。然后在根据实际情况,以行政村、街坊

    16、为基础将地籍区再划分为若干个地籍子区。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宗地编码。各县(市、区)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表要求随设计书报省厅备案,详见附件5。431 宗地编码结构及方法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表示。第四层次为土地所有权类型,代码为1位,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五层

    17、次为宗地号,代码为6位,包括1位宗地特征码和5位宗地顺序码。其中: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耕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表示使用权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宗地顺序码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432 赋码规则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后,其数量和界线尽量保持稳

    18、定,原则上不随所依附界线或线性地物的变化而调整。当未划分地籍子区时,相应的地籍子区编号用“000”表示,在此情况下地籍区也代表地籍子区。跨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的连续的铁路、公路、河流,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地籍区或地籍子区,用999表示为保证宗地代码的唯一性,因宗地的权利类型、界址发生变化,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原宗地代码不再使用。新增宗地代码在相应宗地特征码的最大宗地顺序码后续编44 土地利用状况调查441 土地利用类别按宗地的实际使用用途,依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调查至二级分类,并将调查情况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442 申请书填写的土地类别或批准用途与实地调查不一致时,调查

    19、人员须注明原因,并将调查的实际使用用途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如果宗地的建设用地批准用途(如综合用地)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分类不对应,调查人员可将批准用途和实际使用用途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并在说明栏内按土地利用分类规定的末级地类说明该宗地的主要使用用途、其他使用用途。45 土地所有权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的目的是要查清宗地的土地权属性质、来源及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等。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具体要求:1、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及其法人代表申请土地登记,集体土地所有证发给上述村农民集体。2、村内有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由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法人代

    20、表申请土地登记,集体土地所有证发给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3、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包括乡镇、农民集体兴办的农、林、牧、渔场使用的集体土地,由上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登记,发给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4、所有权现场指界。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年度变更调查中形成的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的资料、图件为基础,充分利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等指界资料,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点的现场标定和测量工作。原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调查成果不能满足此次所有权登记发证要

    21、求,需增设界桩的,可按原协议书确定的界线和走向,由各方法定代表或委托人现场指认和设置界标,并作为原协议书的补充,用于所有权发证。5、所有权界线实地测量。由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各主要拐点埋设界桩,实地测量所有权界线。6、所有权权属审核。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审核所有权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及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包括原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单位法人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法人代表身份证,属委托办理的,需提交委托人身份证明、土地登记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材料不符合确权发证规定的,国土资源部门应注明欠缺的材料或不符合登记的依据,退回给申请人。7、合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原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所有权边

    22、界协议书等成果符合现状且无权属争议的可以直接利用。经实地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原有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所有权边界协议书等成果不符合现状的,以实地调查成果为准;涉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待全部农村土地调查登记发证工作结束后,统一过渡和衔接。8、妥善处理原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本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后,原有证书应及时收回注销,原证书丢失的应当公告注销。9、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的集体土地被国有公路、铁路、河流等线形用地分割的,应分别划宗编号。10、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的所有权证书一般根据宗地数量以宗地为单位颁发;但同一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的宗地相对比较集中、规整的也可以制作一张总的宗地图附

    23、在土地所有权证书上。4.6 土地使用权调查要求1、调查的任务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的任务是按照权利人申请,根据权源资料对宅基地范围、界线、界址、权属性质、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打下基础,为发放证书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和凭证。2、现状调查的原则宅基地确权登记采取现状调查的原则,即对地上有房屋的宅基地才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对空闲的宅基地暂不予以登记。3、界线调查宅基地的界线范围按居民实际建造房屋及附属生活设施的现状范围调查。对少批多用的,多用部分在调查表中注明,该部分暂不确权,待后处理。对批多用少的,按实际使用范围确权。4、共用

    24、宅基地的确认两户或两户以上共同使用一处宅基地的,由各户先自行协商确定各自使用范围,其中:(1)经过协商能够确定各户准确使用界线的,按协商确定的界线单独确权登记。(2)经过协商不能确定各户准确使用界线,但能够确定各自分摊面积的,按协商确定的分摊面积办理共用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3)经过协商不能确定各户准确使用界线,也不能确定各自分摊面积的,按共同共有办理确权登记。5、村庄公共设施用地(1)现状通道、道路、排水沟等属公共设施用地,不划入各户宅基地范围;规划道路、排水沟等公共设施拟占用地,也不划入各户宅基地范围。(2)村集体办公用房、文化室等公共设施用地,按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给村集体。6、因婚嫁关系

    25、的宅基地登记因婚嫁关系居住在外村,但户籍仍在本村的,夫妻双方只能选择在其中一方拥有宅基地,并按规定申请确权登记。7、非农业户口居民在农村宅基地的登记非农业户口居民原有或者合法继承的农村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可以依法确定其房屋宅基地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并予以办理宅基地确权登记。8、对违法用地的调查对违法用地只进行调查并做记录,但不予确权登记,国土所及村(居)委会必须做好调查、记录工作。9、宅基地权源证明材料宅基地权源证明是指合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证明材料。没有合法宅基地权源证明的,由土地所有权人按户出具宅基地权属来源证明,并经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确认。10、宅基地权属调查的程序(1

    26、)接受申请文件:土地登记申请书及权源证明文件是进行权属调查的依据。国土资源部门应组织对申请文件核对检查。(2)预编地籍号: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或二次调查航片制做的宗地关系图作为调查工作图,划分调查范围,预编地籍号和宗地号。(3)发放指界通知:调查人员按照调查计划、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填制指界通知书,通知户主(单位)准时到现场指界。(4)权属调查:应由本宗地土地使用者和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现场共同指界,并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名盖章。其结果受法律保护,指界须由户主或法人代表出席,也可委托代理人指界。指界人应现场出示身份证明,委托书等证明其资格,经界址调查后认定的宗地权属界址点须按规定标定或埋设界址标志物。有

    27、争议时,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处理。调查内容包括街坊及宗地编号,户主(单位)名称,界址点位置、编号及权属界线,宗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相邻单位。对涉及多户共用的宗地,还要调查各户共用面积和各户独自使用面积。47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及图件编制4.7.1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的填写封面上的盖章为村所在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章,封面上的日期用数字填写,如“2012年1月6日”。权属界线协议书第1页“以为界”中应详细叙述两所有权单位以什么地物为界,并说明起至界址点号;并由法人代表或委托指界人签字,加盖村委会(或国有林场、农场)公章,调查员签字,日期采用数字填写,如“201

    28、2年1月6日”。附图栏应采用电子图打印的形式进行粘贴。应利用村界图进行编辑,保留村界图上两相邻村的界线,然后按照附图框的大小进行打印输出。界址点成果表按照格式制作打印后粘帖在打印附图后面,成果表中界址点的编号必须与附图中界址点的编号相同,并应说明该成果表中界址点点号与之对应的村庄的村界图。最后在附图与权属界线协议书的粘帖缝处加盖相邻两村的公章。文字说明栏对主要拐点进行说明,其它界址点要说明界址点号的起至顺序及以何地物为界。4.7.2村界图的编制1、村界图编制要求每个行政村均应编制村界图。村界图上应包括本村及相邻各村名称注记、本村与相邻村的权属界线及界址点和界址点号。具体要求如下:(1)村界图上

    29、的村名称注记字体采用“宋体”,字高要求图面高度3mm。(2)村界图以我省第二次土地调查0.3米分辨率航片为底图,比例尺以1:2000至1:5000为宜,可根据面积大小适当调整。(3)、权属界线线型采用村界线型,图面线宽为0.2mm,界址点的大小图面直径0.8mm,界址点号图面高度2mm,权属界线、界址点及界址点号颜色采用6号色(即红色)(4)、权属界线外围应保留35cm的外围地形,便于实地进行权属界线认定。(5)、权属界线图上应有界址点成果表(包括争议界及飞地的界址点成果表)。(6)、在超过2个以上权属单位的界线的交点处,应延长一段权属界线以示区分不同的权属单位。2、村界图图廓注意事项内图廓整

    30、饰按图式要求进行,外图廓整饰要求如下:(1)、图名采用权属单位名称,字体采用“宋体”,图面高度要求6mm。如“XX市XX区XX镇XX村村界图”。(2)、左下角竖行应注“XX国土资源局”,字体采用“宋体”,图面高度为4mm;横行注:201X年XX月权属调查。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下方中间为比例尺,右下角为调查员、测量员、绘图员、检查员,字体采用宋体,图面高度为3mm。(3)内图廓左下角坐标应取至整百米处,保留小数点后两位。4.7.3资料份数及存放权属界线协议书一式三份,相邻单位各一份,国土资源部门一份。该村与周围所有邻村的权属界线协议书填写好后应放入一个档案袋中,并将该村的村界图由相邻各村盖章后一起放入档案袋中,村界图上应有界址点成果表及争议界界址点成果表。(详见附见件4)48 宗地草图绘制481 宗地草图是现场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本宗地与邻宗地相关关系的原始图件。482 宗地草图的内容1、本宗地号及相邻宗地的宗地号;2、本宗地使用者名称、相邻宗地使用者名称;3、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编号及界址线;4、宗地内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5、界址边边长、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的关系距离及建筑物边长;6、界址点、界址线的几何条件;7、指北线、丈量者、丈量日期等。483 宗地草图的绘制要求1、宗


    注意事项

    本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细则.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