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韶关发展参考1006.docx

    • 资源ID:16525172       资源大小:86.61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韶关发展参考1006.docx

    1、韶关发展参考1006专家简介陈晓远,男,1968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四批省级培养对象,韶关市第六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广东省土壤学会理事,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理事,广东省科普志愿团讲师,韶关市浈江区政府顾问。主要从事土壤和植物营养、土地资源管理、作物土水关系、作物高效施肥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1年11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2002年间,先后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生态环境学院任教,担任内蒙

    2、古农业大学土壤学学科主任。主持、完成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10余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2部。目前担任韶关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韶关发展参考2010年第6期 总第21期顾 问: 许俊杰 王羽梅主 编: 官建生 副主编: 李步德 刘梦溪 曾建平责任编辑:黄雪晖 编 辑: 卢 剑 闻祥花 李步容韶关学院图书馆主办 2010年5月目 录韶关发展思考 关于加快浈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思考热点关注 区域旅游合作再成焦点 基于生态位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城市旅游合作措施 构建区域旅游合作中区域利益机制的基本思路经济建

    3、设 未来十年,遂宁市产业园区发展实施“533”战略 产业集群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重点保障招商引资机制 实现呈贡新城飞速建设 江西安远:科技创新为民营企业助力 新一代3G网络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新机遇 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完善路向思考 辽宁瓦房店“两轮”驱动县域经济生态发展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峡江明珠的生态之光 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模式选择城市建设 中国城镇化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谨防城镇化发展被房地产业牵引脱轨短讯采撷媒体看韶关关于加快浈江区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思考以犁市镇为例韶关学院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晓远 漆萍摘要:现代都市农业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

    4、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具备了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条件,浈江要善于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根据实际选准都市农业的目标模式,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都市型农业,是指以城市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服务城市为目的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和高效益的区域性农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和较高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它是在城市经济

    5、发展到较高水平时,随着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业的进一步融合,为适应城乡一体建设需要而形成的。浈江区位于韶关市区东北部,武江、北江以东,东、南接曲江区,西临武江区、乐昌市,北连仁化县。浈江区现辖5镇7个办事处,总面积523平方公里,2008年户籍人数35.51万人。2008年,全区蔬菜上市6.16万吨、生猪出栏8.64万头、三鸟上市150.49万只、水产品上市7874吨,分别同比增长0.11%、13.8%、11.6%和3.6%。农村经济总收入28.36亿元,同比增长13%。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35亿元,同比增长6.3%。现已建成上万亩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甜笋竹、水产养殖3大农业基地,省级现代农业

    6、科技示范区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培育的优质鱼、三元杂交猪、无公害蔬菜等一批“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形成了以水稻、蔬菜、禽畜、塘鱼为主导的城郊型农业产业结构。浈江区基本上具备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条件。一、发展都市型农业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一)从农村、农业发展情况看随着浈江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工业用地、城建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建设用地日益增多,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不断发展。这种发展中出现的土地资源缩减,缩小了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反,由于农村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发展关联度越来越大,原有的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一散两多两小(种养广散,产业多、品种多和种养规模小、

    7、基地规模小)现象、结构调整模式以及规模基地建设将逐渐发生大的变化。一般意义上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受到严重制约。为此,建设都市型农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农业的发展效益,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径。(二)从城市化发展情况看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和建设,浈江区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人口集聚力不断增大。人口的迅速集聚给尚未形成完善功能的城镇尤其是农村集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逐步提高,人们包括对生活环境、生活空间、生活内容等多样性在内的生活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城镇功能不强与居民生活、娱乐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充分利用浈江的山水资源、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和居民生活

    8、的需求,着力构建以城镇为依托和服务城镇为目标,以发展生态旅游型、绿色安全型和现代加工型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型农业,已成为拓展城镇功能、丰富居民生活多样性的当务之急。(三)从周边大中城市发展情况看随着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都市经济圈的形成,武广高铁的开通,大大推动了武汉、长沙、广州等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这客观上对三次产业和城乡协调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农业发展方向面临新的抉择。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走势,牢牢抓住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利用与上述大中城市尤其是广州市交通便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加快建设受大中城

    9、市群辐射的都市型农业,以此作为浈江经济融入珠三角的重要抓手,这不失为是农业发展方向上的理性选择。(四)从加入后的情况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全面国际化的新阶段。入世后,农业是受影响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产业,农产品将面向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也将面对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分工成为农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农业兴衰的决定因素,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发展都市型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形成区域间的分工和协作;有利于深化改

    10、革,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培育和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竞争力;有利于建立健全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努力创建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制度环境和基础条件。 从上述情况看,加快培育和发展都市型农业,既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浈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浈江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条件经过近年来对效益农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浈江农业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已迈出了坚实一步,农业开始进入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条件已初步具备。下面以犁市镇为例进行阐述。犁市镇位于浈江区中部,下辖15个村委,1个社区,面积305平方千米,占

    11、浈江区的60,人口46550人(2005年),其中农业人口31900人。耕地48000亩,其中水田面积28434.45亩,旱地面积14415亩;林地380000亩。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春季阴雨连绵,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热。年平均气温18.821.6,年均降雨14002400,全年无霜期310 d左右,年日照时间14731925 h。(一)从农业结构调整状况看传统的粮食、蔬菜、肉禽蛋等常规农副产业生产为主的满足温饱型的城郊农业,逐步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结构为手段,以增加收入为目的的方向发展。近年来,犁市镇从搞好产业定向、培植主导产

    12、业、形成规模优势入手,坚持“与资源特色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原则,做到“一村一品”,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把农业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壮大发展。逐步形成了五四村委以番茄为主,犁市、群丰、下陂、沙园以香瓜、花生为主,梅塘、溪头、大村、新联、厢郎以优质稻为主,犁市、群丰、下陂、沙园、黄塘、下园、湘廊以蔬菜为主的区域性生产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商品生产基地。全镇稻谷种植面积减少了,经济特色作物面积扩大了。现全镇拥有优质稻面积27000亩,花生15000亩,蔬菜13000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150亩,番茄1200亩,连片萝卜1500亩,香瓜1000亩。农业结构初

    13、步完成了适应性调整,初步形成了优质稻谷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传统优势产业和蔬菜、名优水果等新兴优势产业带、产业群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二)从产业化经营状况看已由产销脱节逐渐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近年来,犁市镇积极扶持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目前全镇共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为会员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叶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番茄专业合作社、青玉香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000多元以上。(三)从农产品流通状况看近年来,犁市镇把农产品加工流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来抓。目前,已成功开发了“

    14、梅花香”优质米、青玉香瓜、“犁铺头”花生油等一批广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有效地拓展了犁市镇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已由单纯地满足当地居民的城郊型和内向型农业向适应区内外市场的开放型农业转变。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乡经济进一步融合,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从事二、三产业,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一大批从事二、三产业的工商业主重返农产业,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各种形式的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相继涌现,使农业的功能由经济功能为主逐渐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功能转化;经过近年来对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对外交

    15、通和通信条件大大改善。所有这些,均为我区发展都市型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以犁市镇为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1. 农村城镇化建设推进不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规模的局限和地域的分散,造成资金、科技和人才的集聚能力不强;农业设施装备还比较落后,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生态环境脆弱,防灾抗灾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资源量少质差。人均耕地面积仅0.61亩,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一些地方农村面源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三是防灾抗灾能力不强,自

    16、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业造成巨大损失。2. 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传统产业层次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同时,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合作经济社发展缓慢,规模小,服务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带动力弱,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3. 农业扶持资金较少,各项有利于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如资金投入、科技研发、经济政策、社会服务、法律保护等,还没有形成新的保障机制;农副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功能不够宽,机制不活,辐射力不强,产销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体系相对滞后,市场营销策略尚

    17、未适应,新型的现代营销体系还不完善等等。 一些优惠政策还无法完全落到实处,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加快发展都市型农业,就必须正视上述制约因素,做到能快则快,能改则改,化制约因素为有利因素,着力推动我市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三、加快浈江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根据都市型农业的发展现状、基础条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基础,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农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方向,着力构建“三带一中心”(即 农业科技创业带、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城区中心)的都市

    18、型农业框架,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和八大产品(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番茄、香瓜、桑蚕、淮山、粉葛、三元杂交猪)和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培育特色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大力开发新兴产业,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初步建成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都市型农业体系框架。(一)优化结构,搞好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农业产业和农产品现状出发,按照构建都市型农业的要求,紧紧抓住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着力做好现有八大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的优化升级工作,努力使农业从生产保障型向融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功能为一体的都市型农业转变。同时,依据犁市的地理特征、城乡格局、

    19、产业梯度和生产力要素流动规律等因素,按“三片一中心”的地理位置,搞好农业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突出三大主导产业(优质稻、无公害蔬菜、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户发展,形成农业生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的格局,满足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北片,即梅村片,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在搞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优质稻生产;中片,利用丰富的耕作经验,重点发展蔬菜、水果、桑蚕等具有山区特色的名特优新型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创汇农业;南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发观光休闲农业;中心,即城区,充分利用人口集聚和功能综合等优势,从改善城市生态为重点,重点发展花卉、园艺和观光休闲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

    20、务业。围绕该镇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产品(“梅花香”优质米、番茄、花生等)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犁市镇名特优农产品“点-圈-带”的区域化总体布局格局,建成梅塘-溪头-大村-新联“梅花香”优质米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带,五四-石下-犁市-群丰-下陂-沙园-黄塘-下园-厢廊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黄竹-黄沙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1. 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带 在原有“梅花香”优质米商标注册成功的基础上,以梅塘、溪头、大村、新联四个村委为片区,发挥其为马坝油粘米系列、该地区无污染、含矿物质多的优势,继续整合资源、增加投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其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播种面积在27000亩(两季),单产达到33

    21、0-350公斤/亩,确保优质米年产量稳定在9000吨左右,实现经济收入2700万元。加大与华南农业大学、韶关学院及其他科研单位的合作力度,改善优质米品质,提高其产品市场知名度。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建成万头以上的瘦肉型猪场5个,家禽养殖基地6-8个,到2015年,出栏生猪12万头,家禽1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提升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2. 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 以五四-石下-犁市-群丰-下陂-沙园-黄塘-下园-厢廊9个村委为片区,建成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发展番茄、萝卜、淮山、粉葛、叶菜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力发展香瓜,稳定发展花生种植。在稳定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引入标

    22、准化种植,引进保护地种植技术,建设连栋温室、大棚2500亩,将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保持在15000亩的水平,实现农业总产值3.0亿元。发展畜牧业,建成万头以上的瘦肉型猪场2个,家禽养殖基地2-3个,到2015年,出栏生猪4.5万头,家禽5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五四村委:建设连栋温室、大棚700亩,将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提高到4000亩(多季),重点发展番茄、淮山、粉葛、叶菜等无公害蔬菜的种植。石下村委:建设连栋温室、大棚600亩,发展种植淮山、粉葛、叶菜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香瓜200亩;花生1000亩。犁市、群丰村委:建设连栋温室、大棚300亩,发展种植淮山、粉葛、叶

    23、菜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香瓜500亩;花生500亩。下陂村委:发展种植叶菜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00亩;香瓜200亩;花生800亩。沙园村委:发展种植淮山、粉葛、叶菜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优质稻800亩;花生1500亩。黄塘村委:发展种植淮山、粉葛、叶菜等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600亩。下园村委:建设连栋温室、大棚500亩,发展种植淮山、粉葛、叶菜等无公害蔬菜1000亩。厢廊村委:建设连栋温室、大棚400亩,发展种植淮山、粉葛、叶菜、萝卜等无公害蔬菜2500亩。优质稻1600亩。3.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 以黄竹-黄沙2个村委为片区,结合当地特殊的地质地貌,借助

    24、大丹霞风景区开发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原有的投资一千多万元建设的现代农庄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鼓励农民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生活体验游,在典型的粤北农家院落里,吃农家菜,喝甘甜泉水,伺鸡喂鸭,远离城市烦闹喧嚣,体验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安逸。(二)树强扶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继续实施树强扶大政策,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大力扶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周边带动力明显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和具有示范效应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一批能带动农产品结构调整、密切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联系、促进创汇农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二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按照差异性竞争要求,实施

    25、“错位”接轨战术,做大做强名特优和精品文章,打响生态品牌,使大量的农产品进入广州市场、周边地区,甚至到国外市场。健全农产品市场体制,培育多层次、多类型的市场营销主体,构建集约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营销新平台。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加快组建市场营销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产品贩销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面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力。(三)重视信息,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一是加强信息服务,建立起围绕农业决策信息、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等内容的都市农业信息系统。二是大力推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优良种子和种苗,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产业和产品的开发和换代。

    26、三是加速农业科研、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开展以职业技术、适用技术为重点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四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和项目开发,着力推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充分发挥政府服务功能,通过各种渠道,做好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城出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四)提高质量,严格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根据浈江农业的实际,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并大力做好推广工作。同时,抓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改善农产品栽培设施和生产条件,大力引导生产基地和农户树立品牌意识,多创农产品名牌,促使有较多的绿色食品、级(

    27、有机)食品提供给市场。二是抓好农产品加工生产环节,建立严格的安全技术责任制,严格按标准化规程生产。健全专人负责检查、生产档案记录、质量抽查等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杜绝违规生产和加工等现象发生。着力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质量安全体系。三是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检测中心、检测点的作用,实行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控制。(五)依法行政,增强农业法制化保障一是要借助各种宣传工具和媒体,大张旗鼓地做好农业法、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涉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打造都市型农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是对涉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依法开展经常性地

    28、检查、监督,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三是健全与社会主义体制相适应、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农业和农村执法体系,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四是要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研究出台有关有利于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的诸如税收、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提高农业规模化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广大农民培养成独立的市场主体。区域旅游合作再成焦点信息要点:巨大的世博旅游商机带火了华东游,而浙赣皖“长三角”黄金圈向来备受旅游者的青睐。日前,随着浙赣皖旅游区域合作大会的召开,一系列新的浙赣皖旅游联线将全新出炉。搭乘世博游的“大篷车”,“区域旅游合作”再度走到聚光灯下,安

    29、然领受成为业内新趋势的命运。一、皖浙赣联手打造“旅游金三角”黄山、婺源、三清山、千岛湖、杭州、景德镇、徽州古城提及浙赣皖三省,这一个个让人耳熟能详、风景如画的热门旅游景点就会立刻浮现在人们脑海之中。在三省交界处,以千岛湖为中心的区域可谓是华东旅游资源密集度最高的黄金旅游圈,近年来又是名景迭出。在世博旅游商机的吸引下,上海周边市场纷纷重拳出击。日前,首届浙赣皖旅游区域合作大会召开,据悉,浙江、江西、安徽三地旅游主管部门及企业达成共识,皖浙赣毗邻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将着力于加强旅游产品整合,共同设计推出整个区域的旅游精品线路,三地景区互相宣传、三地企业互开分社,初步实现区域范围内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30、,共同打造皖浙赣“生态旅游金三角”,一批新的合作线路呼之欲出。二、单景区势单 区域合作渐成趋势 广西、广东的旅游合作一直受人关注,早在2004年,广西和广东便确立了共建“两广无障碍旅游区”。广东的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落后,优势主要表现在商务游等方面,而广西美景云集。例如广州客流量大,而桂林是旅胜地,因此,两省通过旅游产品的共同推销,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日前,“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新闻发布活动也在京举行,它标志着五湖五岳旅游区域合作正式进入实验期。五湖“牵手”五岳,把各自优势资源整合起来,联合打造“深度游”,这又是一个旅游区域合作模式的“旅游同盟”。可以说,中国旅游业界对于“区域旅游合作”这个概

    31、念并不陌生,而随着对“景区一己之力势单力薄”的认识日益深刻,业内对于区域旅游合作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国内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日渐成为一个趋势,摸索着一条新模式的成熟之路。 三、旅游合作要避免形式化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告诉记者,可以说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界一个好的趋势,是有利于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当几个旅游景区组合在一起提供给游客游览时,就比游客去单一一个目的地而花费在路上的时间要节省得多。区域旅游合作需要合作各方的旅游资源丰富而又具有差异性,互补性强是一个合作的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各自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联合起来共同打造市场,这样吸引力就会更强。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区域旅游合作的会议较多,口头宣言较多,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各地在选择各自要推出的旅游资源时,也会因产品的差异性不大、互相覆盖而使合作实现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合作各方应该更多地注意到联合起来才能面向更大的市场,提高认识,立足大局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不应该过于强调经济效益,还要保障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黄雪晖编来源: 北京晨报 2010-04-14 )基于生态位的长三角与珠三角区域城市旅游合作措施信息要点:基于生态位理论,深入探讨两大区域的深度合作问题,提出构建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补空间、实现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惠共生等区际合作措施。 一、根据生态位重叠与分离理论,构建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补


    注意事项

    本文(韶关发展参考1006.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