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 资源ID:16517245       资源大小:202.99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1、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走向高考2016】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5广东汕头)下表示意北京市2000年和2010年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据表回答13题。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万人)2000年13.6%78.0%8.4%1 356.92010年8.6%82.7%8.7%1 961.21.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口出生率降低B人口死亡率

    2、降低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答案:B解析:从2000年到2010年,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了,代表人口出生率降低,A选项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变大了,表示人口老龄化加重,人口死亡率会相应升高;北京市人口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北京市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是现代型了。2下列关于北京市人口年龄构成变化的不正确叙述是()A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B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受外来人口的迁入影响较大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D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幅度最大答案:D解析:由表可知,01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小,1564岁人

    3、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点;上述特点的形成受外来人口迁入的影响较大;由表中数据可知,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是加重了;014岁人口年龄段变化幅度最大。3北京市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答案:C解析:北京市1564岁人口比重升高,劳动力过剩,青壮年就业压力大;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但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北京市人口增长并不是负增长且人口数量也不是日趋减少的。近年来,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问题的同时,在我国中部一些省(区

    4、)的农村却出现了“农民荒”。河北、山西、湖南、内蒙古等省(区)本来是农业大省,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年轻人变得越来越少。读图回答46题。4下列地区中最早出现民工荒的是()A珠三角地区 B长三角地区C环渤海地区 D华中地区答案:A解析:出现民工荒的地区应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四个选项中,珠三角地区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因此该地区最早出现民工荒现象。5由上述材料可知,民工荒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龄化加重,劳动力短缺B农民工的待遇长期没有得到改善C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年轻农民工减少D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民工的打工积极性答案:C解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但是由

    5、于人口基数大,目前劳动力人口仍在增加;B、D选项也是民工荒出现的原因,但均不是主要原因;由图可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劳动力供应不足,出现了民工荒现象。6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开始显现,能够有效缓解“农民荒”的措施是()A改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民收益B提高农村生育率,增加少年儿童数量C增加农业补贴,吸引农村青壮年回乡务农D加大科技、机械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答案:A解析:“农民荒”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低,致使年轻劳动力去从事其他收益更高的行业,所以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

    6、是解决“农民荒”的有效措施。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差值,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迁移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读图回答78题。7有关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人口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安徽省迁入人口增加B上海人口数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C四川省人口数量缓慢增加D天津每年迁入的人口数量与广东相近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安徽省人口迁移率呈负数,说明人口迁入量小于人口迁出量;上海人口数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人口迁入;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绝对值大于人口迁移率的绝对值,所以人口数量缓慢增加;天津总人口数量小于

    7、广东,虽然两地人口迁移率相近,但每年迁入的人口数量小于广东。8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有利于贵州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B江西省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一定减少C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D促进浙江省第一、二产业发展答案:A解析:贵州人口迁移率高,且迁出人口主要是农村人口,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压力,所以有利于贵州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江西省人口迁移率为负数,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大,但受大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西省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一定减少;北京市人口迁移率为正数,而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的比重大,可减缓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浙江省人口迁入率较高,人口的大量迁入可促进浙江省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读“

    8、我国20102050年人口负担系数变动趋势图(含预测)”,完成910题。9人口总负担系数预计自2014年之后上升,主要原因是()A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B计划生育政策常抓不懈C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D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人口总负担系数上升主要是由老年负担系数上升造成的,即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10为减轻人口总负担系数上升带来的压力,可以()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渐进延迟退休年龄A BC D答案:B解析:人口总负担系数过重可以通过适时调整人口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延迟退休年龄来缓解,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减轻人口总负担系数意义不大。下表反映的是联合国经济和社

    9、会事务部于2013年年初公布的全球最大的5个移民国人口总数及移民总数。据此完成1113题。主要移民国国土面积人口总数移民人口总数美国962.9万平方千米3.16亿4 578.5万俄罗斯1 707.55万平方千米1.43亿1 104.8万德国35.7万平方千米8 200万984.5万M225万平方千米2 837万906.0万阿联酋8.36万平方千米826万782.7万11.据表分析推动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B各国个人收入的差异C各国宗教信仰的差异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答案:B解析:由表可知,世界主要移民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经济收入的差异是造成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10、。12图中M国最有可能是()A墨西哥 B澳大利亚C沙特阿拉伯 D埃塞俄比亚答案:C解析:在世界主要移民国中,M国移民人口总数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接近1/3,由此可推测该国经济发达或人均收入颇高。澳大利亚是一个经济发达、领土广阔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与M国不符;墨西哥人口总数已超过1亿,与M国人口总数不符;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水平低,不足以吸引大量的外籍移民。13目前,中国扮演着人口输入国与输出国的双重角色,迁入中国的移民大多从事()A高技术产业 B高体力产业C高风险产业 D高投入产业答案:A解析:输入到中国的人口数量少,往往都是社会的精英,从事的行业大多为高技术产业。(2015山东济南高三上学期

    11、期末)图甲表示“2010年我国东部沿海某特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柱状图”,图乙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A阶段 B阶段C阶段 D阶段15图甲所示城市在今后应()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制定鼓励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少年儿童比例A BC D答案:14.B15.B解析:第14题,根据图甲和图乙判断,图甲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乙中的阶段。第15题,该市人口自然增长处于“三低”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该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特大城市,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另一

    12、方面要适当调整生育政策(但不能鼓励生育),提高少儿比例,同时适度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现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占39%。读“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1617题。16下面有关该省级行政区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人口的男女比例基本平衡B人口流入加重了本地人口老龄化问题C丙和丁的年龄段人口有明显的相关性D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17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甘肃省 B重庆市C河南省 D上海市答案:16.C17.D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判断,在外来人口中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并且以2045岁青壮年人口为主

    13、,因此人口流入可缓解人口老龄化为主。丙年龄段年龄在2529岁之间,因抚养子女原因,和丁年龄段人口具有相关性。第17题,该省级行政区外来人口占比例高,说明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应为上海市。(2015山东日照)读“某国19502013年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完成1819题。18由图可知,该国最可能是()A尼日利亚 B日本C印度 D中国19该国2000年以来,人口死亡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局势动荡 B自然灾害频发C老年人口数量增多 D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增多答案:18.D19.C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该国在1950年时,人口出生率较高,约为3.8%,死亡率约2.2%,说明该国在该时期的

    14、人口增长模式应为传统型;1995年前后该国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型;日本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型的时间要早于1995年,尼日利亚和印度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综上可知,该国应为中国。第19题,读图可知,20002013年该国人口死亡率稍有增加,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加上长时期的低生育率,且人均寿命延长,使老年人口数量增多。(2015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为“广东省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表”。据此完成2021题。年份总人口(万人)占总人口比重(%)014岁15岁64岁65岁及以上2000年9

    15、 18524.1769.786.052010年10 43016.8976.366.7520.根据表格数据推断()A出生率明显上升是广东总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B014岁人口比重下降、数量增多C老年人口抚养比出现小幅度下降D总抚养比下降与出生率下降密切相关21广东省人口及抚养比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养老的压力有所减轻B利于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C企业平均劳动力支出有所降低D利于广州等市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答案:20.D21.B解析:第20题,广东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通过计算,014岁人口数量减少且抚养比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总抚养比下降,因此总抚养比的下降是由出生率下

    16、降造成的。第21题,表格数据表明:广东劳动人口增多,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因此社会养老压力增大;少儿人口抚养比下降,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广东人口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劳动人口为主)迁入,劳动力的大量迁入,会提高企业平均劳动力支出,但不会提高广州等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因为20世纪90年代后,“珠三角”地区进行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转化。下图表示19782008年期间,甲、乙、丙、丁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2223题。22甲曲线所代表的城市()A经济发展缓慢B因农业发达吸引大批迁

    17、入人口C2008年迁入人口数大于迁出人口数D劳动力日趋紧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城市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越来越小B乙城市人口迁出的数量远大于人口迁入的数量C丙城市非机械原因引起的儿童增长率在下降D丁城市越来越高的自然增长率降低了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答案:22.C23.C解析:第22题,由图可知,甲曲线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表示有大量人口迁入,经济发达,故A项错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人口迁入数大于人口迁出数,故C项正确;人口大量迁入,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故D项错误。第23题,由

    18、图可知,甲城市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即出生率逐渐上升,死亡率逐渐下降,二者之差逐渐增大,故A项错误;乙城市人口迁入数量始终大于人口迁出数量,故B项错误;丙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自然增长率下降,儿童比例下降,故C项正确;丁城市自然增长率降低,人口减少,易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入,故D项错误。读“某城市2014年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完成2425题。24该城市2014年的人口容量为()A351万 B105.6万C97.3万 D85.4万25图中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A土地资源 B市政C教育 D劳动就业答案:24.C25.D解析:第24题,由于“木桶效应”,该城市人口容量为最短板的人口容量

    19、。第25题,制约该城市人口容量最根本的因素是最短板劳动就业。第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我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问题。(10分)(1)通常按年龄把人口划分为少年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40岁)和老年人口(65岁)。结合图示信息,说出我国19822010年少年人口、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2)分析导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3)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生育政策有所放宽,一些省(区、市)陆续实施了“单独两孩”政策。结合个人的理解,对其中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少年人口比重在下降,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在升高。(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

    20、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人们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升高; 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抚养子女成本增加及社会养老保障的完善使人们不想再要更多的孩子,因此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原先占比重较大的少年儿童成长为青壮年,导致青壮年人口比重升高。(3)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在下降,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在升高。第(2)题,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应分别从影响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因素方面

    21、分析,青壮年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应主要从年龄变化上分析。第(3)题,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要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需要改善年龄结构,放宽计划生育政策。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我国户口登记条例,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是指一定时间实际居住在某区域的人口,主要包括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现在本地居住户籍在外地且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的人。

    22、材料二下图为上海市部分年份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三下图为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1)据图2描述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2)据图1和图2,说出1990年以后上海市人口数量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3)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市经济的影响。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变化状况: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原因: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人口机械增长率提高),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低(呈负增长)。(3)促进文化、技术、信息等的交流,活跃市场,活跃经济,弥补劳动力不足;加大就业、教育、资源、环境、住房及交通等的压力,增加治安、计划生育等管理难度。解析:第(1)

    23、题,由图可知,上海市人口增长的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以及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上海市1990年以后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原因应从人口迁入和自然增长率方面分析。第(3)题,外来人口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改革开放后,我国内陆地区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但近年来贵州、安徽等原来所谓的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净流入在大幅增加,这与我国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关。材料二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人口迁移数据。材料三下图为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1)试分析江苏吸引安徽人口流入的优势。(2)分析安徽由2012

    24、年人口净迁出变为2013年人口净迁入的原因。(3)说明服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未来人口迁移的影响。答案:(1)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教育、科研等条件好;位于东部沿海,气候适宜居住;与安徽相邻。(2)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大量转移;安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传统的家庭和乡土观念的影响。(3)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会导致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中西部地区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解析:第(1)题,从经济水平高,医疗、教育、科研条件好,距离近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原因应从产业转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25、传统观念等方面分析。第(3)题,服装产业是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其向中西部转移会带动劳动力的回流,使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迁移量减小,同时使省内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29(2015沈阳测试)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材料二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 439万人变为26 139万人。材料三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1)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

    26、和_。(2分)(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4分)(3)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2分)(4)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3分)答案:(1)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2)特点:人口流动数量快速增长;方向: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流动。(3)因为经济因素是引起人口迁移的最经常和主要的因素,而巴西政府的支农政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4)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人才外流,劳动力

    27、减少。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影响因素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判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第(2)题,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如东部人口比重上升,中、西部人口比重下降,流动人口数量增加,总结归纳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第(3)题,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来分析。第(4)题,我国人口迁移对乡村的影响有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结合实际回答。30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北部,自秦汉以来,历代凿渠引水,发展灌溉农业,素有“塞上江南”、“西部粮仓”的美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椐图文资料,分析古代“塞上江南”的成因。宁夏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温较低,水源缺乏。人口呈现由南向北、从农村到城镇的迁移趋势。(2)说出影响宁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宁夏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较低。(3)指出宁夏环境承载力小的主要原因,并比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答案:(1)银川平原地形平坦;黄河流经,利于开挖水渠引黄灌溉;河流冲积使地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2)经济因素;生态环境因素。(3)资源总量少。区别:环境承载力是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适宜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注意事项

    本文(走向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人口的变化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