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docx

    • 资源ID:16515632       资源大小:29.6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docx

    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考试时间:12月28上午9:00分值分布:1、单项选择10分;2、名词解释:3个12分3、辨析:3个24分 4、简答:3个24分 5、论述2个30分考试容:第一章:绪论了解部分: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反映的是个体在青少年时期生理的变化,主要指个体第二性征出现到生育功能发育成熟的这一阶段。青春期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女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114岁,男生的青春期大约是在1215岁。青春期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发展生态系统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全面分析了环境及教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归纳了五个生态系统:微观系统,中间

    2、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时序系统。微观系统是个体最直接接触到的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玩耍地等;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微观系统和外层系统之间的联系系统,如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则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加但却对个体有影响的环境,如父母的工作环境、邻居、传媒、社会福利制度等;宏观系统是社会中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等,即个体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背景;时序系统是个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五中生态系统同时存在,宏观系统的变化会影响外层系统,并进而影响到个体的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掌握部分: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

    3、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儿童心理发展表现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个体整个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当某一种心理活动在发展变化之中儿又未表现出质变时,它就正处在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这种心理变化在未达到新质变之前进行的孕育新质变的量变过程,被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心理变化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要依次经过不同的时期,同时每一时期又有相对固有的特性,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确定的先后顺序。比如儿童体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

    4、系统。儿童动作的发展严格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心到外周的原则。儿童先会辨认上下,后会辨认前后。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现出多元化的模式,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方面均存在差异,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与此同时,个体心理发展在发展的进程、容、水平方面又具有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各种特殊性成为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心里发展的规律性体现在心理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的复杂关系中。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根本特点,与其他阶段相比,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三大特点:从青春期

    5、开始,各项生理机能逐渐成熟(生物性过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认知过渡);向新的社会角色转变(社会性过渡)。生物性过渡:个体一生经历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一是从受精卵开始到一岁左右;二是在10-20岁的青少年期。青少年时期要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包括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体形与面部特征成人化,第二性征的出现,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成熟等。经过这一系列的生理身体的变化,青少年在生理上基本完成了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社会性过渡:随着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和思维能力的变化,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青少年阶段也是个体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转折期,从这一时期开始,社会不再把他们看做是儿童,而是开始

    6、把他们当作成人来看待。换言之,这一时期个体的社会定义发生了变化。第二章青少年生理生长与教育了解部分身心发展的前提与物质基础青少年的生理变化受到分泌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发育完善是个体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理解部分青春期生理变化对青少年自我形象等方面的具体影响(两方面)1、身体形象是影响青少年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之一。青春期身体各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迫使青少年十分注重自己的身体形象。2、青少年对自己体重的感知和满意程度对其心理反应有重要影响。女孩更在意自己的体重,体重较重的女孩可能会有比较消极的自我评价。第三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教学了解部分皮亚杰的认知和发

    7、展阶段理论(P28)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依赖感觉与运动来认识事物2、前运算阶段(6、7-11岁):此阶段儿童思维比感觉运动阶段更加符号化、象征化。前运算阶段又包括符号功能亚阶段与直觉思维亚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是一种和真实的、具体的物体相关的可逆的心理活动,与前运算阶段相比,此阶段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的问题。但需要事物和直观形象支持,不能进行纯符号运算。具有以下特点,去中心化、可逆性、守恒、分类、序列化、推断事实。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此阶段的出现,个体开始形成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其思维具有以下特征,假设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反思能力、形式

    8、运算思维的逐渐发展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次基最近发展区(P31)维果次基提出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维果次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过程有四个标志,(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3)形成以符号或词语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

    9、)心理活动的个性化维果次基认为儿童通过与成人交往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上形成各种高级心理机能。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也称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认知、理解事物或现象,保存认识结果,利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知发展:心理学将个体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图式: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他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掌握部分青少年想象发展的

    10、特点(P36)1、青少年的向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主要表现为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绕目的展开象2、青少年想象的创造性逐渐占优势,随着表象容的深刻和丰富,随着想象的认知操作能力的提高,青少年的想象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占优势。3、青少年的想象更富于现实性,在青少年时期,由于个体的感知能力显著提高,个体的表象有了很大的发展。因此,青少年的想象能更精确、完整的反映客观现实,具有较高的现实性。又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积累,青少年能很好区分现实和虚构,会主动抑制不符合现实的想象,想象中虚构成分逐渐减少。青少年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1、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抽象逻辑

    11、思维得到较快发展,在初中阶段开始占主要地位,在高中阶段,抽象思维占绝对优势,且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辩证逻辑思维也在高中阶段到达基本成熟的水平。2、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初中生还处于半成熟状态,高中生的思维基本接近于成人,处于成熟水平,但有时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初中生已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性和批判性。高中生思维的创造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创造性的进行学习,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二者创造性都不成熟,表现为,鉴别力不强,易受错误思维的影响,遇到困难易动摇。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提高,初中生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开始发展能够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对简单思维活动进行初步调节。高

    12、中生对思维方法和相应的逻辑规则的掌握日益熟练化,自我监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第四章 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了解部分皮亚杰“自我中心”与 “去自我中心”含义及发展过程(P45)自我中心: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注意:自我中心不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集中注意他自己而不去注意其他事物;自我中心不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不要把自我中心与“秘而不宣”混为一谈。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现象,是儿童到一定年龄阶段心理成长的必然。去自我中心(去中心化):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

    13、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四次去自我中心的过程第一次出现在从出生到两岁时期;第二次出现在前运算阶段:第三次出现在具体运算阶段;第四次出现在形式运算阶段。解除自我中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第二,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观点采择: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观点采择的发展阶段:阶段0-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知觉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2-自我反思的观点采择阶段3-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4-社会与习俗系统观点采择。掌握部分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指的是青少年对自己、他人和社会

    14、的认识是如何随年龄而发生变化的过程。青少年青春期自我中心主义: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的因果性预测和解释。心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趋势:从愿望心理理论,发展到愿望-信念心理理论,再发展到信念-愿望心理理论,最后到主动的解释性心理理论。第五章 青少年情感发展与教育了解部分亲密感:亲密感是指两个人之间情感上的依恋,它的特征是彼此关心对方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愿意同对方谈论私人的、有时甚至是敏感的话题;拥有共同的兴趣,并会参与共同的活动。自卑感: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怀疑自己

    15、的存在价值,对自己想做的事不敢肯定,并轻视自己。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个体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的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景将要来临,但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便会产生焦虑情感素质: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主要体现: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人际情感。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emotionalcompetence)也叫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是指青少年识别、

    16、理解与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利用情绪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情绪能力是社会能力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品质。掌握部分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P56)一、消极情绪体验增多,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延长。二、情绪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性向在掩饰性转变。三、情绪体验的容更加丰富深刻,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四、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情绪能力得到发展。五、亲密感迅速增强,同时出现两性恋爱萌芽孤独感:是指当个体感到自己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对交往的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通过自我直觉而产生的孤单、落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绪体验。孤独感产生的原因青少年已经产生了对亲密感

    17、和人际交往的需求,当这种亲密感与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孤独感。青少年孤独感的产生与其家庭支持、同伴支持和学校支持等社会支持密切相关。缺乏家庭温暖,亲自关系疏离,得不到父母的疼爱与支持,或处于留守地位的青少年必然容易产生孤独感同伴关系不良、同学关系疏远或朋友关系疏离,潜在的孤独感就会增长。此外,孤独感还与师生关系、环境变化等学校因素密切相关且与早期的依恋风格,人格特点等也有联系。情感素质:是指个体在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积极的情感特征与品质。情感素质主要体现(P67)道德情感:指青少年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评价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心体验。(如爱国感、同情

    18、感、正义感、责任感等)理智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心体验。(如追求真理感、乐学感,探究感等)审美情感:是指青少年对物质或精神美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心体验。(如自然美感,艺术感、科学美感、自我美感)生活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生活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心体验。(如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自强、幸福等)人际情感:是指青少年对自己与他人相处和交往活动时产生的一种心体验。(如乐群感、亲密感、归属感、宽容感等)第六章 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塑造了解部分人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有组织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稳定而异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使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与模式,它表现了一个由到外

    19、的、真实的个人。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既反映出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特性,也预示他将来的行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P71)八个阶段阶段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5岁)个体出生后的基本发展目标就是建立起基本信任感,即“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本感觉。”婴儿在哭叫时能得到预期照顾,能获得食物,得到爱抚等,信任就会得到发展,认为世界是可预期的和安全的。相反,得不到婴儿想要的,就会发展出对他人的不信任感,会导致害怕和怀疑,使其认为世界是不可靠、不安全和充满敌意的感受。阶段2: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53岁)这个阶段儿童已学会走路,并能够充分利用已经掌握了的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儿童想

    20、要独立做事情或自主地行动。儿童的这种渴望和父母的要求相冲突,因此儿童这种渴望必须与保证安全协调一致。如果父母找到一种平衡,既能满足儿童探索的自由,又给予儿童适当的关怀与保护,帮助其形成自信心,其就能形成自主性。如果一味严厉限制,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羞愧感,进而导致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阶段3:主动对疚(36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希望探索新的挑战,埃里克森称之为主动感的发展阶段。儿童开始问关于他们周围事情的问题,还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探索行为。尽管这些行为经常会给父母添乱,对于他们成长来说是必要的,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如果这种探索行为经常被阻止,他们就会对自己的探索倾向产生疚感,这将会被

    21、带入儿童以后的生活中。阶段4:勤奋对自卑(611岁)整个小学时期都处于这一阶段,面临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胜任感和勤奋感的建立。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想尝试新事物。而且希望自己努力获得成功以后得到他人的承认,勤奋感的建立会使儿童顺利度过此时期。阶段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同一性是个体的自我统合,是指个体寻求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同时这种在合一与连续的感觉也要与个人所在的环境相配合。对同一性的追求表现为关注个人外表,努力地去发现或证明自己的人格。当个体还不完全清楚自己是谁或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做出的生活选择是不利的。阶段6:亲密对孤独(1835岁)此阶段相当于青年晚期,主要危机是亲密关系的发

    22、展。此时个体如果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的关系,就会形成一种亲密感。愿意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回报。如果怕被其他人占有或不愿与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之中。阶段7:繁殖对停滞(3565岁)此阶段相当于中年期和壮年期。这里繁殖的概念是广义的,不仅指繁衍后代,也包括生产与制造。这一阶段个体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下一代成长和关心,或者是通过生产或创造的能力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那些东西来实现。发展顺利的个体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没有产生繁殖感的人则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个体将经历停滞感而变得过分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阶段8:完美无缺对悲观

    23、失望(65岁以后)此阶段相当于老年期。受前一阶段的发展影响较大,如果前一阶段发展顺利,就能够带着一种满意和接受感来回顾他们的生活,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的完美感。相反,发展不顺利的个体会陷入由于错过机会、年龄以及失败带来的失望感之中。青少年价值观的确立价值观萌芽于幼儿园,主要是接受社会既定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日益成熟,尤其是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新的认识,开始意识到以往价值的逻辑性矛盾和父母价值观念的局限性,进而批评既存价值观,以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于是,由童年具体的、重视外在价值的价值观开始向青少年期抽象的、重视在价值的价值观念过渡

    24、,高中阶段价值观才初步形成。青少年积极人格的主要表现积极人格是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积极品质汇合。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积极向上。他们总是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2.开朗活泼。拥有积极人格的青少年往往比较积极乐观,性格开朗活泼,能够有效地调解矛盾,调节人际关系。3.勤奋好学。勤奋好学即喜欢学习,是一种对知识渴望与追求的心理品质。青少年积极人格一般都具有勤奋好学的品质。4.有毅力、抗挫折能力强。即有胆量,指面对部或外部挫折时勇于战胜困难、完成目标,是包括意志在的情感力量。5.时间观念强、自律。自律”是指根据规则和纪律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拥有积极人格的青少年往往

    25、时间观念强,具有很强的自律精神。6.正直诚实、公平正义。“诚实” 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因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公平”是指按规则办事,对所有人一视、平等对待,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7.有责任心、乐群( 待人友善) 。乐群即仁爱、慈善,是指与人和睦、待人友善、并且怀有理解他人之心的个人品质,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有责任心、乐群这一美德对应的积极人格力量有善良、爱心、善于交际。心理弹性: 可界定为人在面临压力和逆境时,没有被击垮而是很好地应对这些危险处境,在这一过程中

    26、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成人感: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掌握部分青少年人格发展特点(P74)总的来说,青少年在人格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 “独立感”和 “成人感”,渴望摆脱成人的控制,迫切要求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二,开始关注“自我”,关心自己与他人的心世界,逐步从行动的动机、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第三,开始了解、接纳和逐渐掌渥更多的行为规、价值标准、社会角色,并对自己的未来角色进行定位和认同,喜欢独立探索和思考一些问题。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P75)什么

    27、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指个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1.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2.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3.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P76)(1)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从个体能够区分“我”与“非我”开始的,这时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动作与动作对象的区别,以后逐渐明白自己名字的意思,代词“我”的意思,获得社会自我,也就是从他人那里了解自我,再以后才逐步进人主观化自我的阶段产生自我评价、自我观念、自尊、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发展有两个飞跃期,第一个是在1-3 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特征;第二个是在青春期,随着青少年身

    28、体的迅速发育成长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他们的心世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进入主观化自我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长,青少年个体的情绪体验和状态、人际关系的特点以及个性特征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2) 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在青少年期,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经验的增多以及对自己注意的增加,分裂成一个“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理想我和现实我的区分会使青少年产生困惑,理想自我高于现实自我,之间的适度差距会成为自我完善的动力。但如果差距过大,往往会使他们陷入痛苦之中。(3)强烈地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青少年十分关心自己个性特征方面的优缺点,在对人对己的评价中,更加关注个世心理品质,关注个性的完美。能反省

    29、自己个性的不同方面,把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整合起来并思考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自己的个性有什么样的特征。能进一步认识自我各种不同的、不一致的甚至矛盾的表现,并能作出解释。第七章 自我发展与教育 了解部分自我概念:是关于自己的能力、外表和社会接受性等方面的态度、情感和知识的自我知觉,即把个体当成是一般的客观事物所做出的知觉和评价。是自我系统中的认知成分。詹姆斯自尊概念:指个体的成就感,自尊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所设定目标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公式:自尊=成功/抱负水平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P95)(一)主体因素1.外表吸引力: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发育,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外表。2.性别:由儿童期到青春

    30、期,男性自尊水平趋高,女性趋低。3.自我知觉的不一致:理想自我总高于现实自我,两者差异决定自尊水平,差异过大,形成低自尊。(二)家庭因素1.父母教养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使孩子高兴,要使孩子达到更高要求。2.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是青少年自尊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三)学校因素1.师生关系:对早期青少年影响作用大,既能提高自尊又能降低自尊。2.同伴关系:积极向上的同伴关系有利于自尊发展。3.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学业成功会提高自尊,自尊反过来会对学业成就产生影响。自我同一性:一般来说,同一性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同一性是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

    31、体的存在”等问题的主观感觉或意识。它重视主观的意识体验,强调外部的整合及自身在的不变性和连续性。同一住意味着以社会性存在确立的自我,也就是说被社会认可的自己所确立的自我形象。例如,“我是中国人”、“我是学生”等。同一性是一种“感觉”。如“感觉到身体很舒适”、“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感觉。当这三种自我同一住的意识在自己心中确实产生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或确立第八章 青少年品德发展与培养了解部分道德四因素结构观点(P105)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种成分。道德认识:是指对社会道德规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在道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是

    32、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作用。道德认识的结果是产生道德观念,只有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观念,才能真正支配个体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心体验。表现为根据道德观念评价他人与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心体验;也表现为人们在采取行动的过程中,在道德观念支配下所产生的心体验。道德意志:是指个人在道德情感中,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外困难,实现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道德行为:是指在道德意向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社会道德规的行为,涉及道德行为方式和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时实现道德动机、达成道德目标的手段,也是一个人品德的客观标志。掌握部分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包


    注意事项

    本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