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统筹高考文科综合重热点复习.docx

    • 资源ID:16515371       资源大小:268.31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统筹高考文科综合重热点复习.docx

    1、统筹高考文科综合重热点复习低价出售XX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高考文综历史重热点专题复习与设计编者按:本文是报社编辑邀请高考试题命题者设计的高考文科综合历史重热点专题,对广大高三教师和学生指导性特别强,特与大家分享。高三复习后期,广泛收集各类有效信息,深度分析和把握信息,以增强复习的导向性和针对性,对广大学生的复习备考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对近几年来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特点的分析,对2007年考试大纲的理解和对各地诊断性试题的分析认识,谈谈2007年高三历史复习迎考中值得重视的热

    2、点问题,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切磋。热点之一:“三农”问题背景分析:1、2004年和2005年初,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两个“一号文件”。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 问题的高度重视,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近年来,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以下简称“文综卷”)多次出现有关“三农问题”的试题,且试题所占分值与比例增加。2004年四套“文综卷”中,其它三套考查“三农”问题试题占历史试题题量的15%以上,“川、渝卷”在政治、地理学科在主观题中进行了考查,而历史学科没有涉及农

    3、业方面的内容。3、2000年以来的“文综卷”中有关“三农”问题的试题,多为中国史的内容,世界史上有关农业方面的内容在“文综卷”中考查甚少。复习导引:1、重视对两个“一号文件”认识理解。认真思考“一号文件”中的哪些内容与历史紧密相关。在复习中找出与历史知识紧密相关的部分,进行比较、联系,抓住精神实质。19821986年中共中央先后发出有关“三农”的“五个一号文件”,着眼点是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和阻力,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改革和农业生产,使凋敝的农村走向繁荣。2004、2005年的“一号文件”着眼点则是在全面分析了农业新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后,推动现代农业的加快发展,强调以工促农、以

    4、城带乡,强调从在农业中提取积累转向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突出了如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反映出中国在发展战略及政策思路方面的重大变化。包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农”问题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程;减免农业税等与历史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2、重视世界历史部分有关农业问题的知识的归纳整理。思考世界上其它国家在解决有关“三农”问题时的经验教训。如,“世界近代历史上,英、法两国处理

    5、土地问题的方式和对两国工业化的进程产生的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美国、日本采取的解决本国的土地问题措施、主要作用”;“苏联(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农民的措施”;“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二战后赫罗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政策的措施”等内容。3、重视教材中的新增加知识内容和一些新的提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新增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如中国古代史部分,“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芍陂水利工程”;“隋唐时期,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隋唐时期,江南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放火烧

    6、山开垦山地的现象”;“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唐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明代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是不适宜生长稻麦的贫瘠土地得到利用,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加。这对于养活众多人口,腾出更多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清代前期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等问题。教材中的一些新内容、新观点反映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大多成为近年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值得关注。4、重视其它类型试题中考查过有关“三农”问题的试题,寻找新的考查视角。

    7、除“文综卷”外,历史单学科卷也多次考查“三农”问题方面的试题,其考查的不同视角、设问的不同角度等值得借鉴。思维训练: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先进,生产发达,历代王朝的兴衰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农业兴则天下安,农业衰则天下乱”之说。据此回答16题。 1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其规定是不科学的

    8、,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2“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基本经济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 C生产工具有重大改进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3以下措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的是 A商鞅变法 B.均田令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4以下措施不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有 A废井田开阡陌 B. 三十税一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5下列哪项对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有重要意义 A隋唐时期邸店和柜坊的出现 B开元通宝成为唐以后历代货币的范式C隋唐日中为市古风犹存 D清代对玉米和甘薯的推广种植6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下列一定程度上直接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A屯田 B.井田 C.更名田 D.

    9、圩田从历史发展看,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农业、农村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据此回答712题:7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出现了近代大农业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8下列我国哪一项措施带有初步尝试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A1950年的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的建立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人合作社”和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

    10、义工业化国家D中共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有 发展农业科技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发展乡镇企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B C D11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铁器与牛耕在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A B C D12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大大增加,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大城市生活的诱惑 圈地运动的推行 高福利待遇的吸引 工业革命的开展A B C D非选择题13.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

    11、脉之一,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请回答: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说明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2)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法、美三国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简述其主要内容和对本国工业化的进程产生的影响?(3)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末,苏俄(苏联)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有何经验教训? (4)新中国在农业发展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从古今中外对农业

    12、政策的制定和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CDCCD DCBDA DB13、(1)实践: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实行租庸调制,兴修水利。戒奢从简。力行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员进贡珍奇宝货。(2)英国:实行“圈地运动”,大规模地剥夺农民的土地。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和农场制经营方式;有利于技术革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法国: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和把农村中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的方式,使农民获得土地。小农经济的长期大量存在,造成了农业的落后和国内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美国:通过宅地法,鼓励美国公民在西部无主土地上耕种

    13、,只要交付少许手续费,就可以在获得大量土地。推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利用,为美国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3)探索:将没收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行余粮收集制。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逐步开展农业集体化。经验: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农业政策。教训:损害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4)探索:推行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启示:农业政策的制定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适应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热点之二:中

    14、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背景分析:1、考试大纲中调整和新增加了“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和“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三者在纵向上形成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或新中国的外交这一主题下整体内容,使新中国外交的体系更为完整、清晰,值得重视。同时,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不少地方和组织举行了纪念活动。2、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设计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模块,系统介绍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就。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对外关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坚持对外开放是发展经济、振兴祖国的

    15、必由之路。对外开放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复习导引:1、重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以及取得的成就。按照考试大纲中调整和新增加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复习。从纵向来说,可从开拓外交新局面(1949年新中国建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外交环境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20世纪70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四个阶段把握。每一个阶段,可从背景、基本方针和外交成就三个方面掌握。教师可参考高中新课标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复习。 2、把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中国近代屈辱外交和新中国的对外关系三者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系

    16、。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应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主要商路的变化;不同时期政府对外交往态度的变化与影响,以郑和下西洋为转折,之前的主动外交和之后的被动外交等。中国近代外交应突出:(1)中国是如何实现由传统“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的转变的。包括对总理衙门、外务部的设立的客观评价。(2)客观评价近代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3)掌握近代中国经历了被迫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和中国全境向列强完全开放三个阶段及其内容。3、重视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和新的观点等。如汉、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的变化;对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交往中的作法的评价的变化;

    17、这些变化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更为客观,如“国民政府的改定新约运动”、“1943年收回领事裁判权”等。4、重视把对外关系与当前的一些时势热点相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如“海洋问题”、“中日关系”、“中法关系”、“中俄关系”、“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等。思维训练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对外关系,以郑和下西洋为分水岭,经历了从主动外交到被动外交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后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据此回答15题。1汉唐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和日本、朝鲜交往频繁 B.陆路、海路并重C传播了中国的先进技术 D.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2明朝时,由国外引进的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蕃薯,与下列哪一人物的航海活动最有可能有关

    18、A郑和 B哥仑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3.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国名僧有 鉴真 僧一行 玄奘 义净 崔致远A B CD4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了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权益5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进程中,下列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中游 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外国侵

    19、略势力开始深入到长江上游 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A、 B C D6日本侵华的种种表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侵略台湾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地区 取得上海驻兵权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A BC D7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了血腥的罪行,下列哪些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 旅顺大屠杀济南惨案较场口血案南京大屠杀AB C D8 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在国际交往中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9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敌对最终走向正常化并建交,这表明 A台湾问题已经不再影响中美关系B中美两国的矛盾已经消除

    20、C中美两国存在共同利益 D“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已经没有市场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不结盟政策C长期对外开放 D.睦邻友好政策1500年前,希腊著名战略家也米斯托克利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和开放的重要标志。据此回答1116题。11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点分别是 A西洋、印度半岛 B马来半岛、波斯湾C印度半岛、波斯湾 D波斯湾、非洲东海岸12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明朝实行闭关政策 B中国地大物博,无须对外贸易C明朝国力衰

    21、弱,倭寇骚扰 D郑和的航海活动缺乏经济推动力13中国在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共同原因有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 封建剥削沉重,影响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A B C D 14近代中国最早提出建立一支新式海军主张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沈保桢15近代前期,中国海军遭到重创、失去制海权的重要标志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B马尾海战战败C黄海战役失败 D威海卫战役失败16.新中国成立后,积极筹建人民海军,首先

    22、建立的海军基地是 A大连 B旅顺 C威海卫 D青岛非选择题17、对外关系通常是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既包含官方的交往,也包含民间的交往,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采取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原因。(2)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3)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是什么?(4)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进程中,我国外交政策作出了重要调整。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调整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进程中,我国外交政策与50年代

    23、相比,有何继承和发展?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靖国神社,英语译作“Yasukuni Shrine”,“参拜靖国神社”译成英语是“to pray at the Yasukuni Shrine”。其前身是“东京招魂社”,建于1869年,最初是为祭祀18671868年间进行的明治战争中战死的支持天皇的将士,1879年改名为“靖国神社”。随着日本大肆对外扩张,里面供奉的战犯逐渐增加。“二战”后又供奉了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逐渐成为鼓励对外侵 靖国神社略战争的工具和鼓吹军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日本政客频频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精神

    24、支柱和聚会地。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2001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2005年4月“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因为新历史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有民间团体将其称为“凶化书”。下举两例:关于卢沟桥事变:2001年版:“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后进入了持续8年

    25、的日中战争。”2005年送审本变化:“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关于南京大屠杀:2001年版:“(那时,日本军队导致民众中也出现了很多死伤者,这就是南新历史教科书封面 反映新历史教科书之漫画 2001年5月11日在日本文部科学省门前的抗议者京事件)”。但是在介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时,又以稍小的字体介绍:“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2005年送审本变化:“括号中的那句话也被删除了,只是在一张名为因巷战而

    26、遭到破坏的上海市区的照片上面用小字注解重复了上面的那句话。” 回答:(1)简述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动了哪些对外侵略战争?(2)供奉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说明了什么?日本政客频频参拜靖国神社的真实目的是什么?(3)我国政府对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态度是什么?体现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4)2005年送审本与2001年版相比,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描述有哪些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什么?(5)2005年送审本与2001年版相比,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有哪些变化?结合你了解的南京大屠杀实际情况,谈谈日本新教科书变化反映的的实质是什么?(6)教科书问题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政客频频参拜靖国神社和产生“

    27、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日本教科书问题?参考答案:1.B 2.D 3.D 4.C 5.D 6.A 7.B 8.A 9.C 10.B11.C 12.D 13.A 14.A 15.D 16.D17、(1)政治、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统治者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发达。(2)特点: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主要是同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亚非独立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扩大新中国的影响。(3)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我国在联合

    28、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出发点:全世界维护和平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5)继承: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

    29、强权政治;奉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8、答:(1)1874年侵略我国台湾;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侵略朝鲜和中国;1904年发动争夺东北的日俄战争;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侵略东北;1937年策划“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二战期间侵略了东南亚等广大地区。(2)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者张目。真实目的: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为军国主义招魂,妄图称霸亚洲和世界。(3)针对日本政府否认日本侵略历史的行为,我国政府提出抗议,进行交涉,体现了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以及和平共处的基本准则。(4)2

    30、001年版本尚承认日本大规模派兵在先,新版本则认为是中国方面扩大了事态,将卢沟桥事变完全算成中国的责任。推卸战争责任,完全抹杀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阴谋。(5)将大屠杀以“事件”一词轻轻带过。删除括号中的那句话,说明进一步否定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其暴行。(6)实质: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能否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原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二战后民主改革的不彻底。国际原因:二战后美国出于自己利益考虑,对一些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还设法保留了天皇制。政府和大企业中一些人的支持。教科书问题的是日本右翼势力竭力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罪责,美化侵略,甚至公然鼓吹侵略有功。这是对人类正义和良知的挑衅,是对所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日本青少年思想的毒害。这理所当然要遭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所有亚洲受害国人民的强烈谴责。热点之三: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背景分析: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


    注意事项

    本文(统筹高考文科综合重热点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