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docx

    • 资源ID:16503318       资源大小:70.73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docx

    1、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核心突破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情为何物?家国情怀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诗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

    2、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自然。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国家。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生。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3、。(2)悲愤。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国家。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百姓。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亲人。相思不得相见。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历史。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人生。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二、古诗情感常见类型类型表现举例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4、零丁洋同情人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高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旅途劳顿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思归故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军旅生活,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儿女情长,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别离赠酬依依不舍的留念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贬谪失意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遭贬后忧国忧民、却报国无门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

    5、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人生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请看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忧国忧民类(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感时伤逝类(或人生梦幻类)(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建功立业类(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思乡怀人类(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热情赞美类(或吟唱自然类)(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

    6、情山水类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显性“情语”。(1)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愁)(2)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独)(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冷、凉(暗含冷寂)(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独(暗含孤傲)(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谐音“思”)、泪(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泪)2找出下列诗句(或画线句子)的隐性“情语”。(1)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空)(2)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注:经历)岁月频

    7、。(黄公度乙亥岁除渔梁村)(似、空)(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偏)(4)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送、埋)(5)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方回舟行青溪道中入歙)桃花(用典)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访山人戴叔伦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1)诗中能反映诗人和山人深厚情谊的两个词语是_和_。答案相携共惜(2)请分析后两联所表达的情感。答:_答案颈联写归途所见。虽然路上遇雨,但诗人

    8、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欣赏起雨后落花随溪水而去的晚春美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欢快,“逢”“见”突出了心理细节,表现了诗人的随性和闲适。尾联借“候门童子问”到谁家游乐这个实境,虚写出返家后内心的轻快。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这里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

    9、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

    10、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能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11、。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考生对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一)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词人自己。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_答案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1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抓住描写的景物,分析蕴藏的情感,是读诗的关键,是高考的重点,更是考生欣赏情感的关键能力之一。应如何把握景物中的情感呢?(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

    13、。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景物也有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二)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人日有怀愚

    14、斋张兄纬文金元好问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明月高楼燕市酒,梅花人日草堂诗。风光流转何多态,儿女青红又一时。涧底孤松二千尺,殷勤留看岁寒枝。注人日:正月初七,古代佳节之一。愚斋:张纬,字纬文,号愚斋,金亡后居燕京。与元好问交谊深厚,书信往来频繁。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草堂:杜甫晚年在成都居浣花草堂,有人日诗。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深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答案“涧底孤松”不畏“岁寒”,枝叶如故,象征着身处卑位却傲然孤高的品格;用“孤松”自况,表达自己作为金朝遗老隐居不仕的坚贞节操;用“殷勤留看岁寒枝”表达

    15、与友人共勉的情怀,要学习“孤松”品格,在逆境中保持高风亮节。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三)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别杜审言宋之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

    16、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情感?答:_答案以孙楚、屈原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龙泉剑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才不遇的怅惘、感伤。龙泉剑最终被有识之士发现,重见光明,喻友人最终也定能脱颖而出,再得起用,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

    17、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如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1)明用典与暗用典。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舞闻鸡酒未醒”就暗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如果有积累,就知道这里暗用典。(2)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使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

    18、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高阳台除夜韩疁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青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注银签:更漏,计时工具。绛蜡:红蜡烛。恣:随意,无拘束。这首词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

    19、:_答案除夜守岁,引发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年老体衰的伤感,“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便是明证;“多谢梅花,伴我微吟”,初开的梅花给了作者些许安慰;“邻娃已试春妆了”引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向往,作者认识到应当趁精力未曾全衰,去感受大好春光的昂扬情感,正是“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

    20、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宴西楼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烛光低映珠鞴丽,酒晕徐添玉颊红。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上月方中。注陆游因为主张抗金,不合当权者口味而被一迁再迁,赶到川蜀,这首诗即写于此时。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

    21、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又蜀中名胜记谓“转运司园亦称西园,园中有西楼”。因循:随意,轻率,怠惰。珠鞴(bi):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摩诃池:汙池,在锦城西。为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古人评此诗颔联“语轻而感深”,你认为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答:_答案时日蹉跎、光阴虚度、年华老去的感慨。万里作客、久离家乡的愁苦。一事无成、壮志未酬的无可奈何的悲凉。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

    22、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关汉卿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3、情感?答:_答案抒发了作者与仕途诀别、归隐田园的思想情感。(答“对现实的不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可)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落花郝经注彩云红雨暗长门,翡翠枝余萼绿痕。桃李东风蝴蝶梦,关山明月杜鹃魂。玉阑烟冷空千树,金谷香销谩一尊。狼藉满庭君莫扫,且留春色到黄昏。注郝经:奉命入宋,在真州被扣押16年不得回,本诗写于被扣押期间。简要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诗人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繁花落尽,只剩空萼的惋惜与不舍之情。“蝴蝶梦”“杜鹃魂”写出了诗人对故国的依恋和思归之情。“玉阑烟冷”“金谷香销”写出了郝经出使南宋被扣押后度过漫长岁月之时内心黯淡的寂寞之情。“且留春色到黄昏”写出了诗人并没有过分

    24、失落,而是努力留住仅有的温暖,从而抒发自己乐观的内心世界。1审题:两看一定“两看”是指一看所给语言材料是整体型(全诗)还是局部型(诗词的词、句、联、片等)。整体型需要把文本分成几个局部(层次),局部型需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二看局部型在文本中的位置和内部层次。“一定”是指确定题型,是情感概括题还是分析题,是比较题还是探究题。2答题:表述规范(1)表述要使用情感术语如答“惜别之情”“关切之情”,“惜别”“关切”是情感术语,如将“惜别”改为“舍不得”,“关切”改为“不放心”,虽然意思也能表达清楚,但不是情感术语,总让人觉得别扭。同样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既不准确,也容易丢分。因此,最好使用情感术语。

    25、常用的情感术语有:惆怅、苦闷、闲适、愁苦、欢乐、悲伤、忧郁、感伤、寂寞、孤独、烦恼、沉闷、焦急、离恨、哀怨、忧愁、迷恋、思念、恬淡、仰慕、同情、憎恶、激愤、欣喜、欢快、向往、忠贞等。以“愁”为例,又可分为多种,如亡国之愁、家破之愁、失子之愁、失意之愁、失恋之愁、相思之愁、困顿之愁、贫寒之愁、羁旅之愁、闲居之愁、思乡之愁等等。(2)表述要注意情感要素完整要表述的情感情由(感情产生的原因)/情境(感情产生的境地)感情基调示例: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014新课标全国)答: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中的;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的。“感情基调”多用表示感

    26、情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情由(情境)”是出于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感情,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感情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3)表述要注意因题而异情感概括题可直接使用上面(2)的形式。情感分析题表述有两种模式:分析概括:先分析具体诗句,后概括出情感内涵。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内涵,后分析具体诗句。这里的“分析”,就是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分析既要扣住所给文字,又要兼顾全诗,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要抓住具体的词句、意象分析,不可笼统空泛。必要时,还要结合情感表现手法分析。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

    27、湖北山家施闰章注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注施闰章:清代诗人,顺治十八年,分守湖西道。康熙六年,清廷裁撤道使,被罢官。次年春,诗人东游吴越,此诗大约作于游历途中。请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对明净祥和的田园景物和恬静融洽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对官场生活(或不自由的尘世生活)的厌倦之情。归隐山水田园的迫切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元日田家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注蛮榼:酒器。乌龙:晋朝时,

    28、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士林:此处指读书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暗含了诗人的愉悦之情。(2)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3)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4)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出当地民风的淳朴,流露出诗人的羡慕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二古诗词鉴赏Ⅲ四领悟古诗思想感情.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