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docx

    • 资源ID:16501694       资源大小:761.7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docx

    1、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发心概述发展: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研究设计:1.横向研究:是在一特定的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进行研究和比较,以了解其心理发展状况的方法。优点:实用性。易于处理,及时有效。缺点:这种方式所得的发展趋势不是自然发展的反映,而具有人为的联结性。可能有“世代变迁”引发的变化与年龄发展引起的变化混淆在一起,无法真实地判断年龄发展的变化趋势。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相同的被试在发展的不同年龄段上作反复的观测,从而获取相继年龄上变

    2、化资料的方法。优点:可以排除横断研究法中获取发展趋势的人为性,所以可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某一特性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更为确切地反映和揭示心理发展的转折点和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研究时间过长,被试容易流失,对相同被试重复的测试,易产生学习效应或导致被试的厌烦心理,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同样也难以排除“世代变迁”的因素,在长期追踪的过程中,时代、社会、环境而定动荡会造成变量的增多。3.聚合交叉研究: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结合。在横断的基础上再进行追踪,然后按年龄和观测年份交叉归类,这样在同一年龄族中包括不同年代成长的个体,可以消除一部分“世代变迁”的干扰,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较大范围的资料。4.双

    3、生子研究: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多用于智力、人格的研究。优点:1.同卵双生子有相同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2.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缺点:1.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 2.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 3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发展历史:早期:洛克:白板说;卢梭:技能轮;夸美纽斯:尊重儿童,了解儿童。推动: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儿童到毕生:霍尔青少年心理学将

    4、儿童心理的研究范围扩大至青春期; 霍尔老年心理最先研究老年心理。 荣格,最早研究成年期心理 埃里克森:最先有完整的毕生发展观。提出了成年早、中、晚期。发展心理学问世:何林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古德伊洛弗发展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年鉴“发展心理学”名词心理发展主要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皮亚杰观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并认为正是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断发生量变与质变。认为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5、: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中有四个核心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研究方法:临床法发展四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格式,儿童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在本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2.前运算阶段:2-7岁,本阶段儿童依靠符号功能,借助心理符号进行思维(主要是表象),本阶段儿童有泛灵论,自我中心化,等特点,还未形成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本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从象征性格式演化为运算格式,格式有了内化性、可逆性、守

    6、恒性以及整体性等特性。但是尚难摆脱具体事物的支持。达到了守恒性,已具备可逆性,但逆向和互反尚未沟通。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可以进行群集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该时期思维更具灵活性、系统性和抽象性,儿童思维不再局限于可观察或表象化的事物上,而是能够着眼于抽象概念上,做逻辑式的推理。特征有:可以对假言命题做出富有创造性的反应,能够进行假设-演绎推理,组合系统的形成,四元转换群结构的形成。2文化-历史发展观代表人物:维果斯基观点: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一个人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第几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他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是建构主义流派的思想

    7、鼻祖。他认为心里发展的标志有四方面表现: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3.各种心理机能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语言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发展原因有三:1.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社会规律的制约;2,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3.经验不断的内化。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些概念:1.最近发展区;2.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3.学习最佳期限;4.内化学说。(掌握语言和符号是内化的关键)。3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观点:他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里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引入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概念。 弗洛伊

    8、德的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按照力比多发展经过的性感区不同,把力比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2-18岁)。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他的把阶段理论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埃里克森关于心理法阵的基本思想是承认本能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变态是本性需要与社会要求的不相适应所造成的。为此他提出了“心理社会危机“的概念,即每个阶段都存在的社会要求在个体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人格发展就是自我

    9、调节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不断整合过程。埃里克森还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两人的比较:4.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的:他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只是行为的组成因素,并且都可用客观的刺激-反应公式来论证。他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斯金纳的:他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他提出过“育儿箱”、行为矫正以及教学及其和教学程序的试用。他区分了积极和消极两种强化,并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强化控制原理: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2.行为不被强化就会消退;3.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行为发展的。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的学习。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

    10、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胎儿期生理基础胚种-胚胎-胎儿胚种0-2周胚胎3-8周胎儿9-38周动作发展:波是婴儿闹成熟的标志。新生儿阶段就观察到大脑单侧化倾向。婴儿脑有极大的可塑性和良好的修复性。婴儿动作发展对脑部发展的头脑原则和近远原则。(从整体性动作到分化性动作;从上身到下身;从大肌肉到小肌肉;从躯干到四肢。)躯体动作发展:翻身-坐-爬-站立-走3个月前只有一些散漫杂乱的动作3-4个月是不随意的抚摸动作4-7个月发展随意的抓握动作5-6个月发展眼手协调能力、五指分化7个月之后双手协调1岁后逐渐能熟练、灵活、准确地运用物体影响婴儿

    11、动作发展的因素:1.胜利的成熟是动作产生的基本条件; 2.环境是否为婴儿提供了足够的运动机会和丰富刺激; 3.父母是否有意识的训练。言语的发展:理论:1.强化说:代表人物:巴普洛夫、斯金纳观点: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连锁和结合。斯金纳主张对言语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使成人的言语反应继续发生的必要性为。2.模仿说:代表人物:阿尔伯特,怀特赫斯特(1) 传统的模仿说阿尔伯特提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2) 选择性模仿说怀特赫斯特认为儿童学习语言,并非机械模仿,而是有选择的。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结构和功能上的模仿。3.转换生成说: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12、观点:他认为句子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分,人类先天就拥有语言获得装置,有了这种装置,儿童就能靠从周围听到的有限句子,而理解和产生无限的句子。因此语言是利用规律去理解创造而不是模仿强化,语法是由婴儿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而成。4.认知说:代表人物:皮亚杰观点:强调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有重要影响,语言由逻辑构成且源于智力并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皮亚杰认为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所以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先有思维才有语言。言语发展过程:1. 前言语的发展(01岁)对语音的感知:2-3个月,表现出对人语言的兴趣 3个月后,一般能用眼睛寻找说话的人 78月

    13、,能把母亲与别人的声音区分开来 8个月后,开始能理解成人言语发音练习: 03个月:简单发音阶段 48个月:连续音节阶段 9-12个月: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语言的发生:10-14个月之间,说出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词。语言的发展:1.单词句阶段(1-1.5岁) 能听懂简单的句子,执行简单的任务,对词的理解有固定化和词义笼统的特点。从定向反应发展为有动作反应。单音重叠,只掌握了少量名词和动词。常一词多义,以词代句。2. 简单句阶段(1.5-2岁)电报句阶段。1岁半后,词汇量迅速增加,能说出不完整的双词句或多词句。词汇量明显增加。开始说出简单句。3. 复合句阶段(2-3岁)掌握语法的关键期。复合句开始发

    14、展。心理过程的发展感觉的发展感觉是发生最早并最早达到完善化的心理过程。触觉-胚胎2个月,有很多触觉反射;味觉-胚胎3个月视觉-胎儿中晚期,4个月有颜色偏好听觉-胎儿中晚期嗅觉-胎儿晚期色觉用习惯化法研究婴儿出生两周已能区分颜色。研究婴儿的方法:A有意义自然反应法:1.视崖反应2.抓握反应3.视觉追踪4.回避反应B习惯化-去习惯化法C偏爱法物体知觉:婴儿一出生就有图形知觉2-3个月就能区分大小3-4个月就有大小恒常性空间知觉:1.深度知觉:吉布森,视崖实验 2.距离知觉,6-20天后,就对距离差异有明显反应 3.方位知觉:1-4天的新生儿便有初步的听觉定位能力。3岁才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和位置。时

    15、间知觉发展较晚。婴儿气质婴儿气质类型说:1. 四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2. 托马斯-切斯 三类型:容易型(40%),困难型(10%),迟缓型(15%)3. 布雷泽尔顿 三类型说:活泼型,安静型,一般性4. 巴斯,普罗敏 死类型说: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冲动性5. 卡根 抑制非抑制说:划分气质种类的真正内容:抑制非抑制气质有稳定性,婴儿的气质也有一定的可变性。婴儿社会性发展5-6周-社会性微笑婴儿情绪发展理论:1.华生 三情绪说:婴儿天生就有三种情绪反应:爱,怒,怕。 2.布里奇斯:认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反射性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3月时分化出快乐和痛苦;快乐在12个月时

    16、分化出高兴与喜爱。痛苦在6个月时分化出害怕、厌恶、愤怒。 3.林传鼎:出生时只有愉快和不愉快两种情绪,之后逐渐分化 4.伊扎德:一出生有5中情绪,惊奇,痛苦,厌恶,最初步的微笑和兴趣。笑的发展:03周:自发性的笑; 3周后:诱发性的笑 5周-3.4个月,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3.4个月后,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哭的发展:恐惧的发展:天生有本能的恐惧 4个月后-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68个月-怕生 15-2岁之后-预测性恐惧依恋依恋是指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标志:1.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 2.当依恋对象

    17、不在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 3.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在一起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对母亲的依恋:原因:1照顾婴儿时间最长;2.母亲照顾的反应性最强;3.在婴儿身上感情投入最多,与婴儿最亲密;4.经常出现在如进食、排便等关键时间段。发展阶段:鲍尔比,艾斯沃斯,三阶段:1. 0-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 2.3-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 36个月-3岁,特殊情感联结形成阶段依恋类型:艾斯沃斯(陌生情景研究法):1.安全型依恋: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甘泉,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2.回避型依恋(无依恋):对母亲在不在场都表现得

    18、无所谓。 3.反抗型依恋:对母亲的态度表现得非常矛盾,既寻求接触又反抗接触,他们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婴儿依恋类型根本取决于与婴儿有关的母亲的行为,母亲对婴儿所发出的信号是否敏感,对婴儿是否关心起关键的作用。影响依恋的因素研究:哈洛:恒河猴实验-身体接触的舒适比食物对依恋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婴儿同伴交往:三个阶段:1.客体中心阶段:婴儿交往更多集中在物品上,一个婴儿社交行为往往不能引起另一个婴儿的反应,互相不理睬; 2.简单交往阶段:出现社交指向行为 3.互补性交往阶段:出现了合作游戏、互补或互惠的行为,社会性游戏的数量明显增长,1618个月是转折点。穆勒,范德:从社会技能发展角

    19、度的分段,分为:简单社会交往、社会性互相影响、同伴游戏、早期友谊。幼儿心理发展 一般特征:1.游戏是这时期的主导活动,也是促进身心发展的最好形式。 2.言语能力不断发展。 3.认知活动仍然有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但是抽象性和随意性的认知已开始发展。 4.个性倾向开始形成,同时也学会他人相处与用社会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大脑结构发展: 幼儿大脑各区成熟顺序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电模式是标志着皮层发展的重要指标。56岁和13-14岁是两个显著加速时期。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在皮层抑制技能上。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增强,条件反射易形成和巩固。第二信号系统作用不断增长,但仍以第一信号为主。幼儿游

    20、戏 理论:1.早期传统理论:(1)复演说-霍尔: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2)精力过剩说-希勒:游戏作为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经历的一种方式; (3)机能快乐说-穆勒: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愉快的手段; (4)生活准备说-格罗斯: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准备,是一种本能的联系活动; (5)快乐-放松说-拉闸鲁斯:游戏来自于放松的需要; (6)成熟说-博伊千介克:游戏是三种一般欲望的表现。2.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埃里克森-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3认知动力说:皮亚杰-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

    21、和事件的方法4. 学习理论:桑代克-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5. 朱智贤: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游戏种类:从目的性分:1.创造性游戏;(儿童自己想出来的,如角色扮演;建造;表演。) 2.教学游戏: 3.活动性游戏:体力相关。从认知发展阶段分:1.机能游戏:简单地、重复性地动作,儿童只从动作本身获得乐趣; 2.建筑性游戏:建造某种东西,象征性功能; 3.假装游戏:代替性和假设性,利于创造性发展; 4.规则游戏;从社会化程度划分:1.无所用心的游戏:偶尔注意一下感兴趣的事情; 2.旁观者游戏;

    22、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游戏发展: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从以物体为中心的游戏,逐渐转向家乡游戏、角色游戏、其社会化程度逐渐提高。语言发展:词汇发展:1.词汇数量不断增加;2.词汇内容不断丰富;3.词类范围不断扩大;4.积极词汇不断增加。句子发展:1.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 2.幼儿期儿童已经能够熟练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只是从语言习惯上掌握,未把语法当做认知对象。口语表达的发展: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从情景言语到连贯言语。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内部言语的产生。认知发展:具体形象

    23、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记忆的发展:1.容量增加,还没达到7+2的标准 2.初期儿童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晚期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渐发展。 3.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 4.记忆策略形成:包括复述和组织。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阶段;经诱导能用策略阶段;主动自觉用策略阶段。 5.元记忆形成:元记忆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记忆包括:有关记忆主体、任务、策略方面的知识。幼儿已表现出一定的元记忆能力。思维发展: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到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皮亚杰相关研究:2-7岁,前运算阶段,思维特点: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

    24、板性。1. 三山实验-证明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2. 守恒实验-儿童认为别人的思考和运作方式应该与自己的思考完全一致,还没有意识到别人可以有与自己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心理理论:是凭借一定的知识系统对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推测,并据此对行为作出因果性解释、预测和控制的能力。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论的重要指标:错误信念。信念包括一级信念和二级信念。一级信念:认识到别人也有拥有一个信念;二级信念:指认识到一个人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一级信念错误:不能认识到别人拥有一个信念;二级信念错误:没有认识到一个人拥有关于另一个人信念的信念。儿童对二级错误信念的理解(4岁左右)要比对一级错误信念

    25、的理解(6岁左右)晚2年。幼儿道德认识发展:是指幼儿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一列不断内化的过程。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1.前道德阶段:行为受其结果所支配。2他律道德阶段:规则是固定不变的,由权威赋予的3.自律道德阶段:根据动机而不是结果判断行为好坏。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正处于第二阶段,这种他律性实际是幼儿认知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的反映。社会性行为发展:1.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1) 精神分析理论:人生来具有的死亡本能是攻击性冲动产生的根源。(2) 生态学理论:人具有侵犯本

    26、能,保证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3) 新行为主义:攻击可以减轻挫折的痛苦。(4) 社会学习理论:侵犯行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观察学习习得的。(5)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取决于怎样对信息进行加工解释。发展趋势:随年龄增加,侵犯行为减少,但敌意攻击却略有增加。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1.不对行为奖赏和关注;2.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3.移情训练;4.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2. 亲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势,也叫向社会行为或利他行为。理论解释:1.社会生物学理论:部分来自遗传,是为了种族的生存繁衍,需要个体以种族利益为重而自我牺牲。 2.社会学习理论:亲社会学习行为都是社会学习和强化的结果。 3.认知

    27、发展理论:随着智力发展儿童获得重要的认知技能,影响他们行为的动机和对亲社会问题的推理。发展趋势: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方法:1.角色扮演训练;2.行为自我强化和自我概念训练;3.榜样示范。性别角色的社会化:1. 过程:理解性别(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 获得标准(是社会成员公认的适合于男性或女性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 取得认同(大多从父母双方的认同开始,通过内化父母形成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 形成偏爱(是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三种因素:能力与某一性别标准接近;对同性别父母越喜欢;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关于某一性别价值的线索是性别角

    28、色偏爱的决定性因素】2. 理论:(1)社会生物学理论:荷尔蒙的差异,父母或其他人怎样对儿童实施性别化教育。 (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化是儿童与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之一。 (3)社会学习理论:是强化训练和观察学习机制的结果。 (4)认知理论:依赖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同伴关系:作用: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 3同伴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 4.同伴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发展:1.儿童与同伴的接触次数增加;2不再把成人当做唯一依靠对象而是主动寻求同伴3.与同伴的交往比以前更密切、频繁和持久; 4.偏爱同性同伴; 5.对

    29、同伴依恋强度增加; 6.语言发展使同伴间交往更有效; 7.儿童间从事社会性程度较高的合作性游戏大大增多了; 8.儿童建立友谊数量增长但儿童早期的友谊一般是脆弱的。训练:1.让儿童学习有关交往的新原则和概念 2.帮助儿童将原则和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特殊行为机能 3在同伴交往活动中树立新的目标; 4.促使已获得的行为保持并在新情境中概化; 5.增强儿童与同伴成功交往的信心。 儿童期 6、7-12、13岁学习成为主导活动,逐渐掌握书面用语,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学习学习的特性:社会性、目的性、系统系、强制性 特点: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 兴趣: 态度学习障碍的四个特征:差异性(儿童实际行为与所期望行

    30、为之间有显著差异) 缺陷性(学习障碍的儿童有特殊的行为障碍) 集中性(学习障碍往往集中在包括语言和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 排除性(障碍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心理发育迟缓以及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言语发展:书面言语发展:儿童对书面言语的学习和掌握主要包括识字、阅读、写作。内部语言的发展:3.4年级的时候内部语言开始进入无声语言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标志着儿童内部言语的基本形成。内部语言和书面言语相互发展。认知发展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具体形象性思维到抽象逻辑性思维过渡-关键年龄-四年级(10-11岁)元认知元认知:是指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意识。实质上是个体以自身认知活动为对象的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和监控。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具有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只是、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 包括三个部分:1.关于个体的知识;2.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关于任务中有关信息特点的知识,指对任务要求和目的的认识);3.关知策略的知识。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学专业发展心理学.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