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点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点文库
全部分类
  • 临时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点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docx

    • 资源ID:16475416       资源大小:31.53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docx

    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陈涉世家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贬谪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一词多义 1、次:吴广皆次当行(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 与皆来会计事(集会)3、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 项燕为楚将(将领)4、书:乃丹书帛曰(动词,写) 得鱼腹中书(名词丝绸条)5、数:广故数言欲亡(屡次

    2、) 卒数万人(几)6、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乃可以放在虚词里 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三)古今异义词1、【等死】古义:同样 今义:等着2、【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3、【楚人怜之】古义:爱怜 今义:怜悯4、【夜篝火】古义:用竹笼罩着 今义:泛指火堆5、【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6、【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论今义: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7、【今亡亦死】古义:逃走 今义:死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下今义: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四)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为王2、【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3、【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4、【皆指目陈胜】名词用作动词,指指点点5、【夜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用笼罩着6、【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7、【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死国可乎】为而死9、【乃丹书】名词作状语,用丹砂10、【法皆斩】名词作状语,按法律。11、【固以怪之矣】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12、【忿恚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二、文言虚词1、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 怅恨久之 (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二世杀之 (代词,扶苏)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结构助词,的)2

    4、、为:为屯长(当) 为天下唱(替) 士卒多为用者(成为) 为坛而盟(修筑)3、以:扶苏以数谏故 (因为) 或以为死 (认为)诚以吾众诈自称(把)以激怒其众(来)三、文言特殊句式(一)【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 “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上使外将兵 “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二)【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译为是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译为应当是三、朗读节奏1、而戍死者/固十六七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唐雎不辱使命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

    5、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黑色) 3.轻寡人与 (“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4.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值”,只,仅仅) 5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 (二)一词多义:徒: 1.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 2.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发怒) 2.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 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然

    6、: 1.虽然 (这样) 2.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与: 1.轻寡人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2.与臣而将四矣(加) 若:1.非若是也(像)2.若士必怒(如果,假如)(三)古今异义: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今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即使这样。今: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

    7、抓) 8长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 (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广,可以看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解释为扩充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此处的意思是轻视。 3、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伏,使动用法,使伏; 流,使动用法,使流 4、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5、与臣而将四矣数词活用做动词,成为第四个人 二、虚词 (以、而、之、者、于)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借) 3

    8、.徒以有先生也(因为) 4.以君为长者(把) 而: 1.挺剑而起(动作承接,不翻译)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转折,但是) 3.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表顺承,不译)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 2.愿终守之(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长跪而谢之曰(代词,指唐雎) 5.愿终守之(它) 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 者: 1.以君为长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于: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到) 3.请广于君(给) 三、特殊句式1、非若是也判断句 2、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判断

    9、句 3、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4、受地于先王状语后置(倒装句) 5、请广于君状语后置 (倒装句)四、课文内容分析:【主要内容】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写的是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保全了安陵国土的故事。【主题思想】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并派唐雎出使秦国,这一部分是为下面的情节做铺垫。第二部分(第2、3段),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

    10、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这种尖锐的对立,势必促使双方间的矛盾进一步发展。这是斗争的第一个回合。第二层(第3段),写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用 “天子之怒”威胁唐雎。对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过话题,以“士之怒”进行反击,自然而然地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即要跟秦王拼命。并立即付诸行动,“挺剑而起”。这是斗争的第二个回合,也是这场斗争中的高潮,矛盾在对话中得到升级。第三部分(第4段),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这是斗争的结局。表现出亲王色厉内荏的本来面目。【写作特点

    11、】1、本文以对话为主本文通过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塑造人物形象。本文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有胆有识,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2、运用对比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两种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突出他们各自的特征。一个先倨而后恭,“使人谓”-“不悦”-“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之”,这是秦王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另一个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这是唐雎在事件全过程中态度的变化过程。处境不同、态度不同、

    12、结果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一个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一个是临危不惧、机智果敢的伏虎英雄。一倨一恭,也形成对比,这种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这一复杂性格-既是凶恶的,又是虚伪的。 本文还恰当地运用了衬托手法,用安陵君从正面来衬托唐雎。用秦王从反面来衬托唐雎。秦王的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反衬了唐雎的凛然正气、有胆有识和不畏强暴。唐雎的说话技巧:.1、言辞委婉,言之有“节”。如: “否,非若是也。”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等语言,接着用语势强烈的排比句,列举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史实,对“士之怒”加以渲染说明。于是,唐雎又逼近一步:“此三子者”,

    13、“与臣而将四矣”。这是暗示他将效法三人,刺杀秦王,迫使秦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危急处境。2、以行证言,言之有“力”。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这就从根本上彻底打破了秦王的一切幻想,迫使秦王不得不“长跪而谢之”。公输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2、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抵挡3、子墨子九距之 距通“据”抵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理屈(二)一词多义1、为: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 夫子何命焉为? 与“焉”合用,表示疑问语气。 必为有窃疾矣 是 公输盘为我

    14、为云梯 制造。 以牒为械 当作2、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动词,会见。 胡不见我于王 动词,引见。 于是见公输盘 动词,召见。3、子:子墨子闻之 子,先生,老师 愿借子杀之 子,您4、说: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请说之 说,解释,陈说。5、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但是6、起:起于鲁 出发、动身 子墨子起,再拜 起身7、以:将以攻宋 凭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认为 以牒为械 用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古义:即使这样 今:表转折,常与“但是”搭配2、虽杀臣,不能绝也 古义:虽然 今义:表转折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

    15、不言 古义:用来.的方法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古义:敬辞,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允许” 今义:请求5、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古义:本来 今义:坚固6、墨子起,再拜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 7、荆之地方五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领土,土壤 8、请献十金 古义:古代计算金属货币的单位 今义:今常表示“金银”的“金” 9、舍其文轩 古义:彩饰 今义:常指字和文章 10、胡不已乎 古义:为什么 今义:姓氏(四)词类活用1.吾既已言之王矣 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2.吾义固不杀人 义:名词作动词,善良坚持道义3.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机变:动词作名词,巧妙的方式4.

    16、虽杀臣,不能绝也 绝:形容词作动词,杀尽,杀光5.吾不言 言:言:名词作动词,说,告诉6.义不杀少而杀众 少,众: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二、虚词的用法1、之:为楚造云梯之械 这样 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于:胡不见我于王 向 今有人于此 在 起于鲁 从3、而: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表顺接 知而不争 表转折,却 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表顺接三、特殊句式1、反问句 然胡不已乎?2、省略句(1) 将以(之)攻宋。(2) 虽杀臣,不能绝(守圉者)也。3、倒装句(1) 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

    17、2)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于鲁起)4、判断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四、课文要点1、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1)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 使楚王理屈词穷(3) 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2、墨子是用什么方法对付公输盘和楚王的? 对公输盘,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抓住这句话来做文章。用连续的否定句,断了公输盘的退路,揭示出他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使其无话可说。 对楚王,墨子采用相同策略,先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用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随即连用颇有夸张意味的对比,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

    18、类”的结论,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3、人物形象 墨子:机制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4、语言特点 课文里人物的语言富于表现力。 第7段,墨子的语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15段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富饶宋国贫乏,感染力强。1921段揭露公输盘杀机,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无所畏惧、镇定自若的特点。 孟子两章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 增加

    19、 3、入则无法家法家拂士 “拂”通“弼” 辅佐 4、衡于虑 “衡”通“横” 梗塞、不顺 (二)一词多义 1、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起,被任用 发于声 发出2、拂: 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3、利: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锋利 4、士: 管夷吾举于士 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 贤士(三)古今异义1、亲戚畔之 古义 内外亲属 今义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或他的成员 2、池非不深也 古义 护城河 今义 今常指水塘 3、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 狱官 今义 士兵4、兵革非不坚利也 古义 武器 今义 士兵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 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6、委而去之 古

    20、义 放弃 今义 委托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 限制 今义 区域,范围(四)词类活用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威慑2、必先苦其心志 “苦”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痛苦。3、劳其筋骨 “劳”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4、饿其体肤 “饿”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饥饿。5、空乏其身 “空”“乏”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贫困。6、行拂乱其所为 “乱”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7、所以动心忍性 “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8、人恒过 “过”是名词,这里是动词,犯错误、犯过失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21、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出”是动词,这里是名词,国内、国外。二、虚词的用法1、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给 2、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连词,表转折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连词,表承接3、之:三里之城 助词,的 环而攻之而不胜 代词,它,指代小城 寡助之至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其:舍其文轩 代词,他的曾益其所不能 代词,他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因为)2、被动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任用,被提拔)3、倒装句 困于心衡于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四、课文内容要点(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2、1、短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如何展开论证短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然后用概括性的战例加以证明,由“人和”推出治国安邦的道理,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阐明了“人和”的实质。4、语言特点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运用排比否定句,使结论有说服力。“多助”“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短文论点 文章结尾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3、短文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作用?六

    23、个人物都是都是在经受了艰苦的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为论点提供事实论据。4、本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5、作者从那两方面论述了经受磨难的好处?正面个人;反面国家。论证了经受磨难的益处,继而得出孟子的治国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两则短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异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逆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得出论点。不同之处

    24、在于,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在开头,第二则在结尾。鱼我所欲也一、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几方面梳理本课实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2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3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4.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5.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二)一词多义1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 取得2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3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

    25、词 呼尔而与之 给4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 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因(三)古今异义1.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2.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4.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5.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词类活用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名词作动词 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动词作名词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二、虚词的用法1、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2、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3、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

    26、为也 那么 得之则生 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却4、而 蹴尔而与之 修饰呼尔而与之 修饰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并列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5、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之:指示代词,指万钟的俸禄。妻妾之奉: 之:的。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2省略句例句(1)(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例句(2)(我)舍生而取义者也。四、课文分析:(一)第一段分为三层。首先,第一层作者采用比喻论证方法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同时得到的情况下

    27、,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常理为喻,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第二层作者采用道理论证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作者先从正面来论述“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又从反面进行假设分析,进一步警醒人心,得出“由是则生而不用”是因为“有甚于生者”,就是“义”;“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是因为“甚于死者”,就是“不义”的结论。 最后第三层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

    28、“本心”而已。(二)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和对比论证。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一箪食,一豆羹”决定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

    29、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曹刿论战一 通假字1.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二.词类活用1下视其辙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2. 神弗福也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三古今异义1.间 古义:参与 今义:两个物体之间;中间 例句:又何间焉2.鄙 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例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安 古义:养 今义:平安 例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4.牺牲 古义:指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 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5.加 古义:虚报 今义:增 例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6.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例句:小大之狱7.情 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忠 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例句:忠之属也9.可以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以,表允许。 例句:可以一战10.再 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故克之(所以,因此)2请:曹刿请见(请求) 战则请从(请允许我)3从:民弗从也(听从) 战则请从(跟随)4信: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讲信用)五常见虚词1以:何以战(介词,凭、靠)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内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


    收起
    展开